书城成功励志《茶经》的人生智慧
13622000000009

第9章 过程与关键(2)

“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最好的茶叶当然属于那些芽粒,一粒粒芽,一粒粒绿露,一粒粒绿星星,浑身散发出香气,它们在自愿的安静的紧箍咒里,创造了心经般的最高意境,它们有种子之身。

碧螺春茶叶,一斤绿色的星星,一斤干燥的露珠子,就有五六万粒芽,要五六万颗芽才有一斤茶叶。一粒芽,一颗心。一颗心,一颗上天堂的星走的道路,在茶水里走出大海天空的辽阔。

比芽稍微次一点的,为一芽一叶一枪一旗的嫩叶,一芽二叶一枪二旗就还要差一些,一芽三叶一枪三旗就更差了。一枪一旗,即一个茶叶杆一个嫩叶片,汉字的神奇魅力更能说明茶的神奇所在。对于茶叶来说,茶叶杆为支撑,有枪的力量,茶叶有了茶叶杆就有了依托。

一杆一旗,到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很少有一杆二旗的情形,那样就不伦不类。一杆一旗,自己的腰杆要硬,自己的旗帜就像自己的脸,要扬眉舒展,要伸缩自如。

人生要有自己的红旗,插在人生的高度,迎风飘扬。红旗像红茶叶,红旗也有绿化作用,就像日出为红,而其红却绿化了所有植物,绿化了大地,绿化了人间。

人也有一芽二叶一枪两旗的时候,即人的鼻梁似旗杆,而脸像张开翅膀一样的对称旗帜,注意平衡,会面子越来越好。

天还没亮

“凌露采焉”陆羽说,天还没有亮,就要采茶。

春茶、雨前茶、谷雨茶、清明茶、夏茶、秋茶等,无一不都有最好的采摘时间,超过了采摘的最佳时间,茶叶就会变成败叶。

宋朝的皇帝赵佶即宋徽宗,他不仅擅长画画,对茶道还十分精通,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倒也有才华传世,看来人无完人,但人只要有自己的长处,无论是么时候都还是站得住脚的。这样一个皇帝,写下了《大观茶论》,这是关于茶文化的一部著作,虽然只有几千字,在古代已经属于很长的文章了,古代文章都惜字如金,爱惜字就像爱惜命。他在这部著作里说到茶叶采摘的时候,如是说:“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采摘茶叶,在天还没有亮,刚在黎明开始的时候,能够基本看清但还不是白天的透明,到日出东升时,就不要再采摘了。因为在黎明时分的茶叶最为清醒,最为吸纳了长夜里天地安静的灵气,茶树为灵树灵草,有天地的心灵在其身上,黎明天还没有亮透去采茶,就可以采摘到茶叶的灵气与心灵。

《泡茶》——晨曦中∕满山茶叶∕把采茶少女∕泡出了黎明的幽香∕茶叶上的露珠∕泡好了一粒粒茶∕滴进泥土∕大地喝自己泡好的茶∕喝一粒粒去了夜的壳的心∕净化泥土

天还没有亮,就要劳作。

天还没有亮,就要付出。

等到天亮,就会有日出的正果。

办事要趁早,什么都要趁早。

只有早,才会有时机。

只有早,才会有最好的把握。

只有早,才能够赢得最具生命力的清醒。

要有敬畏之心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在中国古代,甚至现在,处女在茶园采的茶肯定比其他茶更具有强烈的美,更具有好的气息。所谓处女采茶在茶文化中被称为艳茶。艳茶在表面上看,它使茶更具有色、香、味。有些人对此有些误解和歪解,以为艳茶是什么色情之事,这种人的心态就不健康,亵渎了自然。当然粘附在艳茶上的情韵浓厚一些,也未曾不可,人毕竟需要情感表达。

古代艳茶常常是敬贡君王和供有地位有身份人所用之茶,它自然很高档,以其纳贡来看,以好茶敬上等人,乃有敬畏之心。其实采摘它,以处女为主角,更体现人对自然的敬畏,这体现了以茶叶为载体的中国哲学思想,即敬畏自然。

关于艳茶的画面是:按照特定的严格要求,以虔诚之心,挑选16岁的处女(连生辰八字都有严格挑选与要求)为采茶女。说来有趣,采茶女的嘴巴都要挑选,即嘴的大小是眼睛的一倍半为上。唇须薄,一如樱桃般小巧、细嫩、柔润。唇色为淡淡的玫瑰色,鲜艳欲滴。连采茶之前的沐浴都十分上规格,沐浴的水取自圣洁的山涧之水,水中泡入木樨花、白松香、金雀花、百合、熏衣草等香料,净身之后,出水芙蓉在特定的时辰里在晨曦中,上茶园采茶。

清明雨前,满身翠绿的茶园里,采茶时,还要弹奏高尚纯粹的丝竹,以感恩大自然,让茶叶在采摘时有快乐之爱心,也灌溉采茶女的耳朵以此灌溉她们的心,心因音乐而更净,采到的茶就更好。采的芽尖要透明晶莹且含露者为上品。处女素面朝天,以樱唇舌尖去采摘茶叶鹅芽尖……

艳茶为茶之上上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采茶都如此敬畏,非处女非嘴尺寸非干净之身非时辰,非采摘取动作不合标准,皆不能去采、去摘,否则便被视为对茶不敬!如此敬茶,则敬心,敬大自然。从处女采茶来看,中国人的高尚之心冰清玉洁。为人处世亦该如处女采茶,无一不香,则人心可益,世间和谐。

处女茶将被晾在幽暗的室内,室内点上好香,再将茶芽置于处女乳间揉搓,直至香汗淋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新茶的清香与处女的体香充分地揉合在一起,正所谓天人合一。

艳茶,还需用陈年雪水来泡,香甜而悠远,隐秘而深遂。此等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表明了中国人的道法自然的心灵。

眼力全在心力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原注:京锥文也。)犎牛臆者,廉襜然;(原注:犎,音朋,野牛也。)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飙拂水也。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萎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这里是说:茶饼的形状有多种多样,大致而言,有的像胡人靴子皮革的皱缩纹;有的像犎牛胸前的褶皱、折迴起伏;有的就像山顶上的浮云一样,卷曲而多变;有的像轻风拂过水面时激起的摇曳微波一样;有的像制陶人用水澄泥,膏面光润;有的像新垦的土地被暴雨冲刷过的一样。这些都是精美的茶。但有像竹皮笋壳,枝梗很硬,难以蒸捣,做成的茶饼表面像晾筛状;有的像荷叶被寒霜摧残、茎叶凋坏,状貌全变了,其形状萎缩衰败。这些就是粗老茶、劣质茶。

茶的学问即人的学问,茶叶有好坏,就像人一样有好坏。好也有不同的形式,坏也有不同的形式。

那些粗老茶叶很像芸芸众生,而那些好茶叶就像圣人,各有各的滋味。有好茶叶,自然有粗老茶叶。

鉴别茶叶的好坏,一眼就能够看出,就像一秒钟看穿人心,此为上乘眼力,眼力全在心力。有的人不能一眼看穿,很多年都不能看穿。读懂一个人,有时候要一生。

做一个内行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决。”

在陆羽的时代,自采茶至封装,经过七道工序。而茶叶的质量从“胡靴”至“霜荷”,分为八等。如果认为茶饼光滑、黑亮平整的是好茶,只从表面看茶,这种鉴评水平是低的;认为皱缩、黄色且表面凹凸不平的是好茶,这种鉴评也不高明;如果既能指明其优美之处,又能说出茶叶的不足,那才称得上是评茶的内行。为什么呢?茶汁被压出来的就光滑,含膏汁而不失者就皱缩;夜间制茶,茶就呈黑色,白天制茶表面呈黄褐,鲜叶蒸得软熟,又拍压得紧密,那么茶饼就平整。反之,制作时放任草率,茶饼表面就凹凸不平,这样的茶和其他草木叶子就一样了。评鉴茶的好坏须将要领法则常诀于口。

外行,会信口雌黄。内行,不会乱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外行,浅薄。内行,高深。

外行,只停留在表面。内行,在本质的深处,直抵内心深处。

做内行,要付出很多心血。

世上外行甚多,内行甚少。

安装好一生的心灵

有天地天意种植的茶树,有人为种植的茶树。种茶,采茶,制茶,喝茶,从陆羽说的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等,我们看到,茶来自天地之间,为天地所造的心灵,借助天地的心灵而完善人的心灵。茶叶虽为身外之物,但实际为我们的内心,由此看出,人心里里外外无处不在。声、色、名、利不属于内在的东西,最好少追求,只要满足自身的需求就好。人之大欲,往往与人的心灵正道背离。心灵正道与天地之道相符,就视之为正果。

凡夫俗子常受到欲望的干扰。所以孟子指出过: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寡欲。欲望太多无助于创建美好圆满的生活。寡欲心静,“本心”自然显现。欲望维持正常,有平淡之心,才能养心养性,为人就会宽宏大量。孟子告诫人们做人“不要失去本心本性”,“不要失去正心纯心”。本心丢失,也只不过行尸走肉而已。这一点与禅宗慧能的观点完全相同。

朱熹指出:平庸者心,不存留就丢失,而没有不存留也不丢失的事情。一会儿工夫,稍不提防,就会不自觉地沦丧。人心之贵重,在于它安排好了人生。

老子在道德经里指出:不去看那些有欲望的东西,就能心怀不乱。没有欲望则才能心静,澄清胸怀就神志清澈,虚空自己的胸怀就神志安宁。后来的禅宗在说到虚空的时候,就用了老子的说法。

老子的大道超越了儒家的仁义,大道何其大,而仁义实在失去大道后而行使的底线规则。在儒家思想中,“仁”占有重要位置,人心即仁。天地为人所主宰,是不对的,人只有顺应天地,合理积极引导天地而不是在天地之间任由欲望驱使。人为心所主宰。天地间以人为神,就很错误,人只是天地之间一个元素,自高自大必自食恶果。人以心为主,舍弃欲望心,人生的光明会有着落。

《汉书·疏广传》中记载:后汉人疏广,很有才华,被汉宣帝立为太子太傅。皇太子学业有成后,疏广就引身求退。辞官回乡后,疏广却日日与族人故旧宾客娱乐,不为子孙购置田产。有人问其故,疏广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他说的意思是,如果儿孙有德行才干,那么,财富多了就会损害其奋力上进;如果儿孙愚笨没有才干,那么财富多了只会增加其过失。他没有给儿孙留下多少财产。

欲望每个人都有,禁欲,只会适得其反。人并非无欲,能寡欲,就能以免造成危害。这就是养心养身,达到了境界。

有不正当欲望的人就不能安静。心有定力,在茶的帮助下,养心养神静身,能提升人的品味与生命质量。

茶使人安静。静,实则要达到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与“不动心”的境界。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心浮气躁就不可能达到。

朱熹老爷子教导我们:“学者半天静坐,半天读书,如此三年,没有不长进的。学者不肯修行静坐的功夫,就是虚度人生。这太令人可惜了!”心中一静,就不会发生一点事情,会超凡脱俗,会神清智明。

有条件的人,静坐一两个小时,喝茶、思考、休闲,可以修身养性。人用自己的安静之心,绿化自身,身心受益。茶叶在自然里安静,在开水里喊出千万种声音也安静,喝到人的深处还是安静。

接受茶的帮助,是一种回归本心。茶能安装好它自我的心灵,它不万能,要安装好人自己的心灵,人要自觉。

茶道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意境,为了人所达到的意境,茶叶与水,瓷器与烧开水的火焰,也即所有的天地为人都付出了无数默默的努力与奉献。懂茶道就懂生命,懂茶就懂人生,茶味包含了人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