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13633800000019

第19章 父母怎样做,孩子才肯信(1)

父母凭什么要孩子信自己呢?自己做不好,凭什么要求孩子呢?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善于反省自己,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父母只有这样做,孩子才会从心底里信服你,才会向父母看齐,顺着父母指引的方向努力。

赢得信任先要付出信任

培养最聪明的孩子

父母要想得到孩子的信任,首先应该信任孩子,和孩子做朋友。

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孩子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感,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启蒙老师、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孩子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和父母平等地交流。孩子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从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可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信任,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对父母更加亲近、服从,他们也乐于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父母听。这既增进了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又使父母纠正孩子不听话行为时能更加有的放矢,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否则,如果父母对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够信任的态度,就很难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受到伤害,他们对父母的信赖也势必减弱,甚至更加逆反,那样一来,无论父母做什么,孩子都不肯相信了。

陈女士将自己的儿子视为掌上明珠。她的儿子12岁了,但是儿子一直生活在陈女士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下,甚至离家几步之遥的地方陈女士都不让他一个人去做,怕孩子过马路被车碰着、遇到突发事件不会处理等。儿子有几次挣脱陈女士的手,想独立地办自己的事,都被妈妈硬拽回来了,孩子眼中含满了泪水。之所以这样,是陈女士对孩子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缺乏信任,确切地说陈女士对孩子本身缺少一种信任。有一次,儿子想自己上书店看书,陈女士没有答应,孩子非常正式地跟妈妈说:“妈妈给我一次机会,信任我吧,我肯定没有问题。”面对孩子近似乞求的语气,陈女士决定给孩子以信任。两个小时后,孩子高高兴兴地从书店出来了,一种自豪的表情挂在脸上。从这以后,孩子能自己处理的问题,陈女士就放手让他去做,有时还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孩子办,完成得都还不错。孩子也感觉到了妈妈对他的信任,变得懂事多了,还告诉妈妈很多知心话,把她当成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从陈女士教育孩子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其实,孩子从懂事开始,便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跟成人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可是,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从而造成孩子诸多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受到赏识和肯定。父母要自始至终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孩子激动好长时间,甚至会改变整个精神面貌。在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暗含期待效应”实验,其实质就是信任孩子。这种效应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从对孩子的信任出发,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别人的鼓励和信任中不断地改掉逆反、任性、不听话等不良行为。

对孩子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和友谊的目光中,变得听话起来,变得自信起来,从而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呢?教育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1.父母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不听话时,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有缺点、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做父母的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错误。

2.父母要把握好对孩子的宽严尺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和冷淡蔑视。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要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和技术,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父母应多进行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反之,则可能引发孩子的对抗情绪。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对孩子有信心,而要表现在行动上,尤其是针对那些不信任父母的孩子,父母更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孩子就会充满自信,反过来也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

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孩子的信任,那么就做孩子最可靠的朋友吧!

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

培养最聪明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前提,是父母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说要与孩子换位思考。

父母只有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实现和孩子的良好沟通,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纠正孩子的叛逆行为。

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是上级对下级那样独断,只强调他们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父母从来都是对的,而孩子从来都是错的。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对抗。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尊严也应该受到尊重。

王女士的女儿小艳放学回家后,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大声斥责。王女士听后把腰一叉,用质问的口气说:“你干什么坏事了?”

女儿瞪起眼,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

王女士一脸的怀疑,她说:“不会吧,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

女儿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盯着妈妈。

王女士继续责问:“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女儿很倔强地说:“什么也不做。”如果这样再问下去,母女之间一定会对立起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此时,王女士改变了她的态度,用一种友好的语调说:“我肯定你当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你。”

女儿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王女士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同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其实我只是在算术考试时站起来借了一枝铅笔,老师就让我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气愤。”

女儿露出轻松的样子,感兴趣地问道:“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课时要求借一枝铅笔,我真的觉得为这么简单的事,老师教训我,不公平。”

王女士说:“是这样。但你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女儿回答:“我可以多准备一枝铅笔,那就不用打断老师讲课而向别人去借。”

王女士笑着说:“这个主意不错。”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因为不信任会使亲子关系中出现抵触和逆反,从而直接导致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产生。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

父母怎样做,孩子才会信?父母要想得到孩子的信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孩子永远保持真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不要有任何虚假。这就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除此之外,真诚还意味着父母要向孩子敞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当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时,父母可以说自己很灰心。如果父母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孩子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

2.放弃大人自我的成见

父母应该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硬要用成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势必会发生许多亲子关系上的问题和不愉快。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放弃自己的成见,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孩子。

3.学会跟孩子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从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与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

总之,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友谊关系。父母要尊重与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的不听话问题。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培养最聪明的孩子

只有感到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学会自尊,并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孩子养成健康人格的前提。

由于孩子还不成熟,自尊意识往往处于萌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一旦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便会用诸多的“不听话”来进行对抗。所以,父母应当具有保护孩子自尊权利的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教育专家指出:父母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物,父母给他什么就是什么,孩子本身并不具有索取的理由。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孩子有他应得的东西,比如,受教育的权利和被尊重的权利。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将成人间的那种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宽容的态度用到孩子身上,就很让孩子感动了。但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没有尊重的意识。孩子在被责备后,大多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懦弱的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误判只能是承受,而勇敢的孩子就会起来反抗,结果造成孩子的对抗行为。

有一天,老师对李女士说,暑期有一个国际海洋夏令营,给李女士的儿子一次参与的机会。老师如此关照,李女士能不千恩万谢吗?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虽然李女士的儿子知道后反应平淡。不久,开始办理夏令营手续。6天活动,交费1600元。在当时,李女士知道价格偏高,可还能去砍价吗?只能乖乖如数交钱。谁知,儿子参加夏令营的事前培训之后,回家宣布:“这个夏令营是骗人的!6天改5天,又没有多少海洋活动,我不去了!”李女士说:“钱都交了,怎么能不去呢?”儿子说:“退钱呗,有什么了不起的!”看来,儿子态度挺坚决。这件事让李女士有些犯愁。学校老师给的机会,怎么好意思退?再说,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大区别?去了就会有收获嘛。这种惯性的理由在李女士心中上升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响了起来:“要做孩子的法官,先当孩子的律师。”李女士突然意识到,儿子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让的态度不应让孩子接受,为什么不就势给孩子一次机会呢?李女士调整了一下心态,平静地说:“去不去参加夏令营是你的权利。如果决定不去,你要负责向有关老师解释清楚,并办好退营的手续,行吗?”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退营是一件挺麻烦的事,谁办夏令营愿意参加者退营呢?况且,这一次是区、校两级参与,又已经到了出发前的培训阶段。不料,儿子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儿子办妥了全部退营手续,1600元钱如数交回。李女士的做法是正确的。孩子对自己的权利意识在幼年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父母肩负着唤醒孩子权利意识的任务,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并且指导孩子:“这是你的权利,你可以决定这件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的权利意识就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就会知道捍卫自己的权利了。

父母怎样做,孩子才肯信呢?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合理选择和决定。以下是教育专家提出的几点建议:

1.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权利,就是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并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引导,这也是父母应为孩子负起的一个责任。

2.不要轻视或者歧视孩子

父母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怎样的孩子,父母都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宽容和接纳他。不要歧视孩子,以防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

3.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父母不要总希望控制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孩子尊重。父母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不能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作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4.尊重孩子的人格

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维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不论孩子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尊重孩子,不仅能转变孩子的态度,取得他们的信任,还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健康的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孩子叛逆父母该怎么做

培养最聪明的孩子

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目前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总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这就导致许多主观性强的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他们通常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不管事情对错。一旦和父母发生分歧,都要父母迁就他们才肯罢休,否则就顶撞父母。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叛逆的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大发脾气,是这些叛逆孩子的显著特征。

小鹏是一个14岁的男孩。他从小是个十分乖巧的孩子,但最近他的行为让妈妈非常头疼。不知为什么小鹏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妈妈指派家务,他拒绝;妈妈让他做作业,他却去看电视;妈妈不让他跟邻家的坏孩子玩,他偏天天跟他们泡在一起;妈妈不让他上网吧,他却跟同学逃学去游戏厅。成绩也一落千丈,由原来的全班前5名落到了倒数第3名。妈妈实在对小鹏没办法了,爸爸就会板着脸批评小鹏。但随着批评的增多,小鹏的逆反情绪也越来越升级,开始公然对抗爸爸。他不让爸爸进他的房间,不许爸爸动他的东西,而且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发火、骂人、毁物。一天,他用旧报纸在厕所里点火,妈妈劝止他,他就和妈妈大吵起来,并扬言要改名,单立户口,自己独立生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遇到类似小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