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伶俐者这样做事
13657700000002

第2章 伶俐人做事进退有度——适时进退,能屈能伸(1)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深入的认识自己,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聪明的人在充分发挥自己潜力之前,懂得适时进退。当年反秦之初,人人惧怕秦国,唯有项羽刘邦奋勇起义。然而在鸿门宴中,刘邦中途退出。这正是他懂得取舍得当,进退适时。才最终成就一番霸业。生活的道路不会是一条简单的通途,我们要学会迂回进取,以迂就直。

立志在于坚而不在于锐

每个人都需要制定自己的人生志向和人生目标。这个志向和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切实可行的,不见得有多么的高、多么的大。但是,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要坚持去实现它。没有志向的人必会一事无成;有志向的人不坚持自己的志向也会一事无成;而给自己制定一个太高、太大的志向,人也容易一事无成,因为这个志向离自己太远了,丧失了去实现它的信心和动力。

有的人也有自己的志向,但是这个志向对他来说并不适合,可他们偏偏一意孤行,要坚持到底,那最后的结果就是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也需要有一个中庸的态度,即高度适中,适时调整。所以,中庸精神认为,树立志向要以“适合”为宜,过高过低都不合适,而树立志向后要能够坚持,这样才能成其大事。

有一个志向远大的学生名叫小王,对周围的人和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别人也因此对其投来赞许的目光。因而,他给自己设计的目标总比别人的高许多,并常常让自己深陷进去。可是,毕业后他并没实现自己的雄心大志,心里不免失落,久久不能平息。

小王的问题就出在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了。目标过高,脱离了实际,会因好高骛远而招致失败。所以,目标的确立要适合自身的特点,要高低恰到好处,要自己能够有切实的能力去实现它,不能以别人的看法来给自己定目标。

所以,我们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太高,有可能用一生的时间也不能实现,这样做很可能会使自己失去自信和勇气,会错过很多的机遇,因而会有失落感。如果太低,就会失去拼搏进取的斗志,那么更高更好的人生价值就很难得以实现,注定你只能是个平凡之人。

制定准确且适合自己的目标,还需要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适时地做出调整,否则,可能会因为条件发生变化而使追求的脚步有所偏离。

夏里亚宾是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他从小就想当一名歌唱家,于是在19岁那年,他鼓起勇气来到喀山市的剧院,找到经理,想请求经理听他唱几支歌,让他能够加入剧院的合唱队。但是,由于当时19岁的他正处在变音阶段,那种声音经理实在无法接受,最后他也就没有被录取。

很多年后,已经是俄罗斯著名歌唱家的夏里亚宾,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大文豪高尔基,两个人相谈甚欢,夏里亚宾谈起了自己青年时代的那段遭遇。高尔基听了以后,就笑了。原来,当时的高尔基也有想成为歌唱家的志向,并且有幸被喀山市的剧院经理录取了,成了剧院合唱团的一员。不过,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唱歌的天赋,于是毅然选择了退出合唱队,后来立志文学创作,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高尔基坚持要成为歌唱家,即使发现自己没有唱歌的天赋,还仍然坚持下来,那最多只不过是一个末流的歌唱演员而已。浪费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可能就难有后来的成就了。好在高尔基及时作出了调整,最终在文学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见,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必须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适时的调整。

其实,调整不切实际的目标就是向现实妥协而采取的折中方案,出现了偏差就要果断调整,这不正是中庸智慧的体现吗?

然而,很多人都有很大很高的志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缺乏实现的动力,于是,在我们周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胸怀大志,但又好高骛远,总是想入非非,总是梦想自己一夜之间成为令人瞩目的人物,或者一夜之间腰缠万贯,但是却不愿老老实实学习,踏踏实实行动。这样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个空想家,最后什么事儿也干不了。空想、妄想,脱离实际的人,注定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这种人没有坚实的基础,获得的只有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成功的陷阱。

我们既要立长志,同时也要常立志。立长志就是需要我们有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和志向,这个目标和志向就是我们的大方向,是我们的既定方向。但它应该是一个面,而不是确定的一个点,我们可以依据这个大方向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但是,由于这个长志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而且我们自身还可能随着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校正。这就需要我们常立志。设定不同人生阶段的小目标,一个个去实现它,增加实现最终目标的信心和动力。

所以,我们一定要切记,“立志在坚不在锐”,重要的是要找准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而不在于这个目标有多高,有多大。

退一步,海阔天空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凡事均有长有短、有圆有缺、有阴有阳、有利有弊、有胜有败,更何况是千变万化的人生!成功通常皆是成于最有耐心、耐力、耐烦者,即最能忍耐、最有耐心的人,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人。

有一首歌形容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有的人为了功名富贵,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争取。有的时候前面是险坑,跌下去会粉身碎骨;有的时候前面是一道墙,撞上去会鼻青脸肿。如果这时候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绕个路,世界还是一样会有其他更宽广的空间,这正是古人所云:“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伟业,必须要懂得以退为进。引擎利用了后退的力量,反而引发更大的动能;空气越经压缩,反而更具爆破的威力;军人作战,有时候要迂回绕道,转弯前进,才能胜利;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须低头匍匐前进,才能成功。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以退为进的道理。

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华裔计算机博士,辛苦了好几年,总算学业有成。可是,虽说是拿到了响当当的博士文凭,却一时难以找到工作。

一天天被各大公司所拒绝,连生计也没有着落,这个滋味可是不好过。他苦思冥想,想找个办法,谋个职位,这样免得路过不论是中国餐馆,还是美国餐馆时,都要加快步伐。哎!有了,他总算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个最低身份去求职。

这个法子还真灵,一家公司老板录用他做程序输人员。这活可真是太简单了,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不过,他还是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地干着。

过了几天,老板发现这个新来的程序输入员非同一般,他竟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时,这位小伙子掏出了学士证书。老板二话没说,立刻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对口的专业。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还能为公司提出许多独到而有价值的见解,这可不是一般大学生的水平呀!这时,这位小伙子又亮出了硕士学位证书,老板看了之后又提升了他。他在新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非同小可。于是,老板把他找到办公室,和他详谈,这时,这位聪明人才拿出来他的博士证。

老板这时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的认识,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凭借着他的绝妙的点子和辛勤努力,这位博士终于获得了成功。

现代社会跟以前任何时期都不同了。如今提倡“自我推销”,既是推销,则要有推销术,如果这位博士还是拿着自己的文凭,一家接一家地去亮相,或许他现在还没有工作。

这位博士的点子好就好在以退为进,看上去是自己降低了自己,也让别人看低了,但是身处低位,被人看轻没有关系,一旦有机会,就可以大放异彩,展露才华,让别人、让老板对你一次次刮目相看,你的形象便慢慢高大起来了。

相反,一上来就亮出博士证书,容易被人看高,期望值过高,容易引起失望。倒是别出心裁,以退求进更容易达到目的。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去远,务加让三分之功。”这种做法明为退,实为进,是一种比较圆熟的做法,一条道路本就狭窄,再加上拥挤更是无处下脚,若是自己退一步让人先走,那么自己也就相当于有了两步的余地,可以轻松走路。两相对照,自然是应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做法。列宁也早就说过:“退一步是为了进三步。”

在为自己谋利益的时候,“以退为进”的策略是睿智的选择。同样,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用此方法也可以达到目的。

我们熟悉的一则寓言不是这样说吗:

从前,某地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并被河水吞没了。

这则寓言很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正是“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来,自己吃亏,但实际上,你退的这一步貌似为别人让开了一条路,实则最终的目的是为自己行了方便。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其目的都是追求圆满成功。如果不懂进退之道,那么你就会一直卡在成功之路的某一点上。而后退只是一步两步的退让,退让换来的是眼前一条无阻的通途。“以退为进”,不失为处事的妙招。

后退是为胜利打基础

我们都看过跳远比赛。除立定跳远之外,跳远选手们为了跳得更远,都要往后退上好多步,然后助跑上一长段距离,这样才可以因为惯性跳得更远。然而,有些人不懂得把这种简单的道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为了一些小的利益与别人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

一些真正的精明人懂得变通之法,他们不会正面与人反驳,而是给对方一些小甜头,要知道,作出这些小的让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因为人们都有一种共同心理,那就是要得到别人足够的尊重,只要你给他一些小的让步,他就会满足你更大的要求。

成功的人在对付反对意见的时候,常常尽量使自己做些“小让步”,每当争执发生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心里盘算着:“关于这一点能否做一些让步而不损害大局呢?”

美国著名的顾问尼一韦作为贺华勃及罗克法茵等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咨询决策人,曾经很妥善地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个个非常难处理的事件。

一次,尼一韦想请英国著名的阿丝狄夫人参加刚在纽约动工的阿斯托尼亚大饭店的奠基典礼。

“不行,”阿丝狄夫人说,“此事恕我不能遵命,你们之所以,需要我,只是让我为你们旅馆做广告而已。”

而尼一韦的话的确使人大吃一惊。“夫人,的确如此,”尼一韦接着说,“然而,你也不会一无所获的,你也可以借此接近广大群众。因为这个典礼将由广播电视向全国转播。”后来他又向她声明,他们并不希望她发表什么演说,只是要她到场露一下面就行了,并且反复强调了此举的意义。最后阿丝狄夫人应允下来,答应出席他们的奠基典礼。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尼一韦能使阿丝狄夫人答应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他开始的时候,使夫人感到出其不意的让步。

劳可·乔治是英国著名的首相,他在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被称之为“圆融的劝诱术”。有位乔治的研究者对此作了如下解释:“乔治常常是在别人以为他已经失败了的时候获得胜利的。他懂得什么时候应当牺牲一点而最终取得全局的胜利。”

然而为了利益最大化,有的时候难免要造成一部分人有反对余地的局面,碰到这种情况,不妨故意预备好一些无伤大局的细节,让对方表示反对,而你则作有目的的让步。

曾经有位广告家,为了做一点让步,故意在一幅画着一只猫的油画上,在猫脖子上画了一个多余的红圈。这幅画是让一个脾气古怪的管理人鉴定的。他一见此画便咆哮起来:“干吗画上个红圈!赶紧将它取消!”于是,这位广告家一声不吭地用颜料把那红圈涂掉了,这位鉴定者也无话可说了,便出了一个较高的价钱将画买下。

这个小小的“红圈”细节使广告家战胜了这位十分难打交道的管理人。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获得别人认同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小的地方做出让步,以保证利益最大化。在职场上,要有能屈能伸的精神,该退的时候必须退。这时的退,并不代表低头认输,而是为以后的胜利打好基础。

切勿掉进“完美”的陷阱

杭州有一座寺庙,名字叫做灵隐寺。寺里有一副对联作得妙:“一生哪有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两句话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人在一生中遇到的不如意之事很多,若是凡事都追求十全十美,无异于自找麻烦,反而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欣赏不完美中的美。

一位哲人也说过:“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的确,大多数人常常埋怨自己的生活不美满,这不如意那不舒心,总之,在他们眼里,到处充斥着不完美,这影响了他们的心情,破坏了他们的生活。

有一个人想要盖一座最好的房子。

他看到河边的风景不错,离水源又近,可以钓鱼为生,于是他就准备在河边开工,可转念一想:“河边挺好,可是离水这么近,万一哪天水涨高了把房子冲走可怎么办?”

他放弃了这个地方,又来到了森林里,这里绿树成荫,鸟兽成群,可以打猎为生,也不错。可他转念又一想:“森林挺好,可是树木太多,万一失火自己岂不是连命都没有了?”

他只好又到了一个小村庄,这里村民淳朴、友好,可以种地为生,可转念又一想:“这里没有水源,生活很不方便。”

就这样他走了十几个地方也没有选中一个能盖房子的地址,他向自己的父亲抱怨,老人对他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你还是赶快定夺吧!”

这个故事看似好笑,然而你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许多人坚持“只要最完美的”“只做最完美的”,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可到最后才发现付出的远远大于自己的收获。最后才恍然大悟,完美不过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想,就像故事里那个人一样,最后的结果是,把所有的一切都否定了。

而与此相反的,就是包容一些瑕疵。当我们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态审视世间万物时,缺憾往往就会成为一种美丽的契机。既然我们无力改变,就去好好地扬长避短,甚至是将“缺憾”转化为“优势”,将这些“优势”好好运用、发挥,并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