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34

第34章 战功卓著的杨业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很广,家喻户晓。杨家将最早的统帅是杨业,又名继业,原是北汉的大将,北汉被宋朝平定以后,他就做了北宋的将军。因为他能征惯战,骁勇无比,所以人们称他“杨无敌”。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在后汉担任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少年时代就投归北汉,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以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每战必胜,北汉人民都称他为“杨无敌”。

高梁河战役之后,辽国的军队又不断地南下,宋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辽景宗死后,年仅十二岁的辽圣宗即位。宋太宗看到辽圣宗年幼,认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来了,决心出兵收复失地。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打辽国,东路由大将曹彬带领,向幽州前进;中路由田重进带领,攻取河北西北部和山西东北部各地;西路由潘美和杨业率领,攻取山西北部各地;然后三路军队会后,收复幽州。潘美、杨业一路上英勇作战,很快打下了寰、朔、云、应四州之地。但由于中路、东路溃败,西路军队成了深入的孤军,宋太宗命令他们迅速退回代州,不久,应州的宋兵逃跑了,辽军又乘机打进了寰州。宋朝下令把寰、朔、应、云四州的人民迁到内地,要潘美和杨业的部队负责掩护。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兵至太原城下。因为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太宗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宋太宗因为得到杨业这样一员骁将,心中十分高兴,立即授予杨业右领军卫大将军的官位。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后来宋太宗考虑到杨业对边防事务十分熟悉,而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又升任他为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并将许多宝物密封在口袋里,赏赐给他。有一次,正当契丹军队侵人雁门关时,杨业率领部下数千(应为百)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抄小路赶到雁门关的北口,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突然攻击,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领兵逃走。这引起了许多防守边境的主要将领的妒忌,有的人偷偷上书宋太宗,对杨业进行诽镑攻击。宋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都不予追问,还将那些攻击杨业的奏疏封好,交付杨业自己处理。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宋太宗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并命令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监护这支军队。当时,潘美手下的各路军队接连攻下契丹境内的云、应、寰、朔四州,大军已到达桑乾河边。然而,恰遇曹彬率领的部队打了败仗,各路北伐军队只好收兵回朝,潘美等人仍回归代州。

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他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的官员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向宋军进攻,又从宋军手中夺回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朝廷只命令我们把四州的居民护送到内地,因此,我们只要率领军队从大石寨这条路走,先派人秘密通知云、朔二州的守将,等我们的大部队离开代州城那天,就命令云州的老百姓迅速出城。我们的军队一到达应州,在寰州的契丹军队必然会来阻止我军。这时便可命令朔州百姓迅速出城,直接进人石碣谷。我们派遣持强弩的士兵一千人列守在石碣谷口,并派一些骑兵在山谷中间的道路上作为援兵。这样,云、朔、应、三州的老百姓,就可以安全撤离了。”然而,王侁对此表示反对,他说:“我们率领着几万精锐军队,岂能这样胆小畏怯?只管朝雁门关北面的平川大道上击鼓而行。”刘文裕也赞成王侁的意见。杨业说:“不能这样,这样出兵势必失败。”王侁说:“您平日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是现在出兵交战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责备我不愿牺牲,那我就首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我本是北汉投降的将领,按理当死。太宗皇帝不仅不杀我,还十分宠信,委任我为地方长官,并授予兵权。眼下我并不是放纵敌人不去进攻,只是想等候更有利的时机,以便能多少建立功勋,报答国家对我的恩典。现在,大家都以躲避强敌的罪名责备我,我自应首先战死在敌人跟前。”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峪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命令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

潘美与王侁当时就带领部下士兵排好阵式,埋伏在陈家峪,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罗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扬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峪。潘美阻挡不住,也只好带领军队沿着灰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传来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退到了陈家峪。当他见陈家峪没有伏兵时,当即捶胸大怒,随即再次率领部下奋力拼杀,直到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他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他终于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被俘后,杨业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没有读过书,但品行忠烈,武艺高强,足智多谋。平日练习攻防战术时,他总是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代州北部地区气候非常寒冷,人们都穿皮毛衣服,而杨业却披着棉衣,露天治理军中事务,并且身旁不放火炉。左右随从几乎都快冻僵倒下了,他却仍是谈笑自如,毫无寒意。杨业处理政务简易明快,统领部下有恩德,因此士兵们都乐意为他效力。朔州兵败时,杨业手下还剩一百多人,当时,杨业对他们说:“你们每人都有父母妻子,和我一起战死毫无益处,你们可以逃走,回朝廷将真实情况报告天子。”大家都感动得哭泣起来,不肯离去。淄州刺史王贵杀死敌人几十名,弓箭用完才被敌人杀死,其余战士也都战死沙场,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听到这一消息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之痛哭流泪。

杨业死后,其子杨延昭继承父业,驰騁疆场二十余年,多次打退入侵的辽军。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也是一员武将,他北御契丹,西征西夏,屡立战功。杨家祖孙三代,为国为1民,前赴后继,喋血沙场,功业昭著,被称为无敌忠勇的!“杨家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