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机智勇敢
13721400000035

第35章 旧社会的清道夫向警予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生于湖南溆浦县一个商贾家庭,她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最卓越的妇女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向警予小时候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时候,古老而悠久的中国被帝国主义欺凌。那时救国主义思想在一些热血青年大脑里滋生、扎根。向警予的大哥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大哥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后来留学日本并且参加同盟会。向警予大哥也是向警予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

在家里,向警予的几个兄弟姊妹十分友爱团结,大家常在一起交流思想,学习历史。尤其是,大哥爱讲中外历史故事,向警予特别喜爱,深深沉浸其中。她也常常热烈地发表意见,就这样,渐渐培养出了雄辩的才能。

有一次,大哥送给向警予一本陈天华所著的《警世钟》这本书她爱不释手,尤其是读到其中的这么段话,更是热血沸腾:“日本人占了台湾,俄国占了旅顺,英国占了威海卫,法国占了广州城,德国占了胶州湾,把我们十八省都划在那各国的范围之内。”这些激烈愤懑的话语激起了她的拳拳爱国情。她问大哥:“我可以么?我能救祖国,能赶跑洋鬼子么?”大哥告诉她:“能,你当然能,只要我们让老百姓们都明白这救国的道理,把他们组织起来,害怕赶不跑洋鬼子?”她记住了哥哥的鼓励,她开始为将来能救国做准备。

深思熟虑后,她十分郑重地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爸、妈,我想离开溆浦,去省城长沙报考师范。”

父亲吃了一惊:“为什么?”

她回答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正处危难,我要为国家尽一些微薄的力量。所以我想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将来学成了,好将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后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

父亲被女儿的抱负深深感动了,支持她的想法。就这样,向警予告别了父母,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后又转学到周南女校,走上追求新知识、新思想的道路,她知道前方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在等待着她。

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向警予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她回到家乡,在溆浦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她坚信“教育救国”,在她的主持下,这所学校提倡新风尚,传授新知识,宣传新思想。

1919年,向警予重回长沙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式加入了毛泽东、蔡和森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成为最早的女会员。那年11月的一天,长沙的女学生赵五贞因不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在迎亲途中用剃刀在花轿中自杀,这件事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立即震动了全城。就这样,一场反对封建制度的战斗打响了,毛泽东在《大公报》上连续发表评论,唤醒人们必须“大声疾呼,警觉我们未死的同类”。

向警予召集周南女校会员和活跃分子举行紧急会议,大家热烈发言、讨论,紧急筹备纪念赵五贞大会。向警予利用《女界钟》在湖南妇女界、进步团体中的影响,邀请了许多妇女界人士、进步团体代表参加大会。

在“纪念赵五贞”的黑色横幅下,向警予激昂的声音在全场响起:“现在,囚禁在旧式婚姻枷锁中的女子又死了一个,赵五贞用自己的生命来反抗这罪恶的婚姻制度。像她这样的悲剧在中国不知正在上演多少。还有更多的女子,在这种婚姻制度下终日以泪洗面,甚至被折磨至死。难道我们二万万女同胞们还要等下去吗?还要在这毫无平等、自由的家庭、制度下忍耐下去吗?我们不能让悲剧重演,站起来吧,觉醒吧,能解救我们的只有自己!”

掌声雷鸣般响起,许多年轻的女孩子由于相同的遭遇而眼含热泪,所有的人都觉得热血沸腾,深受振奋。这场大会以及向警予等在《女界钟》上连续发表的评论,在长沙城里掀起了巨浪。

向警予呼吁女同胞们勇敢地反抗旧的制度。对于自己的婚姻,向警予也有着她的想法。那就是必须有着志同道合的追求。这也是后来向警予跟蔡和森结合的原因。

向警予和蔡和森相识于长沙,那是辛亥革命后不久,二人几乎同时受新思潮的影响,来到长沙求学。当时,两人都热心于救国救民,探求新知识,反抗腐朽的封建婚姻制度。他们经常在一起畅谈理想、抱负,结下了友谊。

1919年7月,向警予参加发起“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随后,又组织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月,她同蔡和森、蔡和森的妹妹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从上海出发,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在上海候船期间,向警予与蔡和森一面共同为留法青年出国前的准备工作奔忙,一面商讨如何救国救民的问题。两人接触得多了,友谊也更加深厚。

1920年2月,一行人抵达巴黎,通过华法教育会的联系,他们来到离巴黎不远的小城蒙达尼。他们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在蒙达尼郊外美丽的白桦林里,时常有向、蔡二人一起学习法文的身影,他们的法文有了提高,同时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日益深厚了。这片静谧的天地,也便成为他们两个人的天地,他们相约“在革命的征途中互相勉励,共同向上”。

1920年6月,二人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合,其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收集出版,题为《向上同盟》,他们坚信,将与亲密的伴侣携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国内的毛泽东闻知此讯极为高兴,十分赞赏他们自由恋爱的行为,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

1921年年底,蔡和森等人因参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向警予也回到上海。这对夫妻开始了在国内的革命斗争。回国后不久,向警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血雨腥风弥漫武汉三镇,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杀害。化名夏易氏的向警予,租住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96号的小楼上,以失业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和另一名女同志陈桓乔编辑《大江报》,在武汉开展秘密工作,和工人们一起生活、战斗、发展进步力量。

1928年3月20日,一群武装匪徒,包括法国巡捕房的密探、巡捕,和汪伪政府武汉卫戍司令部稽查黄佑南等,由叛徒宋若林带路,团团包围了法租界三德里96号。一群密探蜂拥上楼,房门被踢开了,巡捕头子问向警予:“你就是夏易氏?”向警予轻蔑地说:“是又怎么样?”向警予两眼平视前方,很镇定。黄佑南很奇怪,难道大名鼎鼎的共产党头子就是眼前这个衣着朴素,沉静而瘦弱的女子吗?他眼珠子贼溜溜地转着,上下打量起向警予。

“夏易氏,放明白点,东西都藏在哪里?”黄佑南虚张声势地说。向警予没有理会,反而用她蔑视的眼神像利剑一样刺向黄佑南。向警予被带走了。第二天,国民党反动派把逮捕向警予作为重大胜利大肆宣扬,妄图以此来打击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的斗志,但是他们笛间詈卞邵忝然镇足的神态早已让匪徒们胆战心惊,她蔑视一切的眼神里充满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共产党人是抓不完的!被捕后的向警予被关在法国巡捕房的拘留所内。被捕的第二天,巡捕房便迫不及待地提审了向警予。讽刺的是,由于是在法租界,向警予在中国的土地上,被押上了法国人的法庭。

“你知道为什么逮捕你吗?”法国法官煞有介事地问。

向警予听了这话,昂起了头,两眼直视着法官,朗声到:“我当然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在中国人的土地上,你们有什么权利在中国土地上抓一位中国的公民进行审问?”

“夏易氏,你的身份我们很清楚,你的本名叫向警予,是共产党分子在武汉的领导,你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是著名的妇女领袖,在工人中很有号召力。”法官有点恼怒。

“我是一个革命者,我革命是因为要使中国富强起来,让中国人能站直腰,过上幸福的生活。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一个中国的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了吗?你们法国人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吗?”向警予抬起一双上了镣铐的手:“这就是你们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吗?我是共产党员,我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四万万苦难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干涉我们的自由?”

在以后的20天里,这样的庭审又重演了许多次,最后,就连法国领事也被向警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折服。

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往刑场。在去刑场的路上,她一次次呼喊着革命的口号:“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恼怒的反动派在她的嘴里塞满了石头,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

枪声响了,乌黑的枪口冒出阵阵青烟。向警予英勇就义,壮烈牺牲,她用自己的鲜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名师点评:

向警予曾经说过:“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于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判定的。”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给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先烈,激励后人,在纪念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日子里,邓小平在《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纪念文章里,亲笔写了“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