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太极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13725800000008

第8章 太极拳基本理论及发展(7)

当遇到一些外环境影响时,如果自身调节不了,人们就会选择一些外部调节方法,而太极拳运动晗恰可以增强人体的调节机能。

(八)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及无机盐中的钙、磷代谢良好。有报道说,老年人锻炼5~30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就会大大地减轻。

综上所述,练太极拳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的运动,它要求的“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是合乎生理规律的。因此,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医疗保健体操,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均有良好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对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只要长期坚持习练,就可以使少年智慧超群,青年人朝气蓬勃,老年人焕发青春。

二、太极拳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健康不仅是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状态。太极拳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促进心理健康。

(一)有解除精神紧张的作用钛极拳论》指出“精神内收,病安从来?”充分强调了人的精神能动性的巨大作用。针对成年人的特点,研究发现,太极拳在减缓和解除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特殊功效和相应机理。

(二)太极拳有消除精神疲劳的功效和机制现代科学证明,在进行思维、分析、判断等紧张的心志活动时,神经系统产生的疲劳深度要大大超过同等强度体力运动的作用。精神疲劳消除的时间,也大大高于消除机体疲劳所需要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太极拳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脑力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能力。

(三)习练太极拳对精神放松的作用所谓放松,就不仅仅是肢体要放松,尤其要求思想、意识要放松。思想、意识放松的意思不是空洞无物,不思不想,而是要求思想、意识集中,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就使大脑皮质的兴奋点集中于某一区域。根据生理学中的负诱导现象,大脑皮质某一区域兴奋的加强,势必使其他区域的兴奋减弱,起到抑制作用。经常从事太极拳的锻炼,可以抑制大脑皮质中某些慢性病灶的兴奋,起到对某些慢性疾病的康复作用和医疗作用。

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现代生活的一大特点是快节奏,高效率,许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势必会危害身体健康。因为当人们的精神负担处于极限状态时,血液及内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便趋于消失。这种状态会持续好几个星期,直到紧张状态完全松弛才能恢复。

(四)习练太极拳使人积极向上练太极拳可使人具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指导动作,要求“意到身随”“内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进入无忧无虑、无我无他的怡闲境地,使人消除心理疲劳,情绪开朗,乐观向上。如果再配上典雅优美的音乐,舒掌展臂,会使整个身心得到极大的享受。这时人们就会感到精神振作,心情舒畅,精力充沛,青春焕发,对生活充满希望。

太极拳可以养生修性,改变人的消极个性。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动作匀速缓慢,似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哲理。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使急躁、易怒、焦虑、多疑、小气的人改变成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观的人。且因长年不懈、风雨无阻地锻炼,还能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处世的冷静、沉着,有助于克服懒惰、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消极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因而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健体强身的拳术,而且还具有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太极精神,它既能提高人的修养,又能健全人格,陶冶情操。

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人的社会行为水平。习练太极拳者,常是集体练习,虽是群体活动,但大家是为健身而来,彼此不猜测、无隔阂,无利益冲突,容易亲近,并常常相互切磋技艺。在交流拳艺的过程中,大家亦交流了情感,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改善了人际关系,从而疏导了工作和生活中造成的心理压抑和感情危机,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达到心理相容、心理沟通。在改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奉献,提高了人的社会适应性和行为水平。

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太极拳养生已经从一种艺术、一种文化逐渐转化成一门学问。这种趋势无疑是对太极拳的养生功效的极大的肯定,使太极拳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太极拳为何能养生我们祖先创造的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结晶的瑰宝,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实践,证明了它具有健身、养生和技击等三大主要作用。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其中,健身和技击两大作用,略较古代逊色了许多。其原因在于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对锻炼肌肉骨骼没有现代的健身器械操和田径运动见效快。现代社会不像古代冷兵器时代那样需要徒手搏击,用进废退,代代传承下来,太极拳的技击功能也就逐渐淡化了。但是,太极拳的养生作用却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太极拳之所以具有极好的养生作用,是它的拳理、拳法的内在要素决定的。因为它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强调“刚柔相济”,通过调身、调气和调心的功法进行操练,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起到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达到强身健体、治病疗疾的目的。

(一)练太极拳有助于大脑休整太极拳是内家拳,是练意的武术,它要求在练拳时,大脑要全神贯注,在意识的支配下,使自己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其他杂念,不受外界干扰,做到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身随,动中求静,以静御动。练拳时除了指挥运动的那部分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外,其他中枢神经和大脑皮质转入抑制状态。生理医学称之为诱导现象,从而使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消除了大脑疲劳。大脑经过这样的休整,就会恢复中枢神经系统被废退的功能,修复其调控能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如果体内脏器有病变,自身免疫力会抑制体内病变的发展,并使病兆逐渐减轻、减弱、减小,直到消除,从而达到身体康复的目的。

(二)练太极拳能活气活血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肤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简称“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柔和(非刚猛的)的形体运动。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练,就会促进“气路”和“血路”的通畅,加速气血循环,通常称之为“活气活血”。这种“两路”畅通、气血两活的状态,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我们极力追求的。这样的结果,对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并发症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练太极拳有利于内脏健康人在母体内,原本是腹式呼吸,这是先天的。待人站立学步走路之后,呼吸方式就逐渐变为胸式呼吸,这是后天的。练太极拳时,就是要把它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这种腹式深呼吸运动,古人称之为吐纳术,即吐故纳新的意思。与胸式呼吸比较,腹式呼吸有许多优点:

(1)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促进了血液循环;

(2)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液的含氧量;

(3)有利于五脏六腑各器官的健康。

(四)练太极拳能健腿脚,强筋骨人的骨骼到中年以后就逐渐衰退,到年老时骨质退行性变化更大,骨密度减小,骨内层变空,骨外层硬质部分变得薄如蛋壳,极易碰碎折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俗话说:“人老腿先老。”骨骼衰退首先表现在腿上,当膝关节老化时,弯曲困难,两腿僵硬,加上腿的支撑力和平衡能力变差,于是站立摇晃,走路蹒跚,老态龙钟,极易跌跤。美籍华人教授许廷森医学博士介绍,美国国家疾病防治中心1988年调查:65~85岁老人摔跤成为致命的第二杀手,85岁以上者摔跤致死又是各种死因之首。1990年4月美国政府拨款几千万美元,研究太极拳预防摔跤的方法。许博士获150万美元经费,经过三年试验,练太极拳者摔跤率降低至47.5%。美国每年为治疗摔跤致病的医疗费达120亿美元,按摔跤率47.5%计算,每年可节省57亿美元。美国政府相关部门是最讲究效益的,练太极拳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还能减少政府一大笔医疗费的开销,算算这一进一出的账,何乐不为呢!因此他们非常重视中国太极拳在美国的推广,并鼓励美国公民学练中国的太极拳。

古人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养生之道要在养气”,太极拳练功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达到“精、气、神”三宝相凝聚,起到身心双修的作用,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养生优秀文化的精华,而且太极拳的养生涵盖了现代的“运动养生”“静止养生”和“平衡养生”三种养生法,集三者于一体,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养!生方法,符合现代人抑躁去烦、修身解扰、忙里偷闲的需要。可以说,太极拳是传统养生与现代科学养生相结合的运动,是一种兼容性好、综合性强的养生运动。同时,太极拳几乎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制约,亦不受身体强弱和年龄的限制,男女老幼皆宜,既适合健康者保健,又适合病弱者养病,安全可靠,且可以陪伴终身,到老不弃,与寿同步。所以,太极拳运动是中国养生运动最好的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