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西风漫卷
13736100000037

第37章 探访“东方金字塔”

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个民族都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明安塞王朱秩炅有诗云: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说的正是贺兰山下那闻名于世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为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占地53平方公里,是中国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的金字塔”。

从银川向西行进,一路上,天蓝,云白,远远就能望见巍峨险峻的贺兰山,它宛如一道天然屏障,为这“塞上江南”的银川平原增添了几分雄伟的气势,西夏王陵就坐落在贺兰山脚下。在我的想象中,王陵所在地一定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气度不凡。约半小时后,车子停在了陵园门口。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我们换乘电瓶车向已开发的三号陵墓走去。车子在陵区穿行,目睹陵区占地之广,规模之大,让人惊叹不已。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陵区,俨然是一座古代皇城。但展现在眼前的情景,却与想象中的王陵相差甚远。曾经统治西北大部分地区、创造了灿烂文明的西夏王国,目下却只有那么大大小小的几个圆土丘了。让人感觉苍凉的是,王陵内寸草不生,遍地全是戈壁沙石,周围荒无人烟的旷野寂静一片。踩着衰败的沙石瓦片,踏着古人的足迹走近古墓,发现经历了800多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陵墓已被岁月冲刷得斑斑驳驳,破败不堪。几处已经坍塌的墓穴和周围散落着的陶瓷碎片,留给人们的除了戈壁的空旷,唯一能感受到的是皇家墓地的肃穆。

走近陵园中那个最大的土丘,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这就是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墓地吗?一阵清风吹过,地上扬起的沙尘仿佛把我的思绪卷进了西夏帝国时代的风云之中。公元11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了西夏封建王朝。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市)称帝,建国号大夏,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党项族原来从事牧业和狩猎,他们长期与汉人杂居,学习汉人农业技术,发展自己。西夏建国时,他们已完全掌握了农业技术。李元昊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通了从青铜峡至平罗的“吴王渠”,使宁夏平原的大片良田得以灌溉。西夏以侵占宋土地而发展经济,瓷器以掠夺宋人获得。西夏是西北地区唯一创立文字、成功吸收消化汉文化的古代王朝,它的文化核心是儒家文化。

在第五代皇帝李纯佑执政时,政治腐败,国势衰弱,内政不安。李安全篡位后,开始依附强大的蒙古族,发动了与金长达6年的战争,导致国力衰败。从公元1205年后,蒙古3次出征西夏,夏无以抵挡。公元1211年西夏内乱,李遵项篡位。公元1217年,蒙古第四次出征西夏。公元1223年,李遵项无法对抗蒙古,又不愿落个亡国奴的罪名,便让位给太子李德旺。公元1226年,李德旺病死,侄子李砚被推皇帝。次年,李砚投降蒙古后被杀,党项族也被灭族。随后,毁灭性的屠城和焚烧,使一朝古国文化随之灰飞烟灭。一个民族的辉煌,随着战争失去了光彩。关于这段历史,现在已无法得到准确的考证。据专家介绍,西夏是唐宋以后唯一没有历史典籍的“历史缺失”的王朝。脚下的黄沙埋藏了多少历史故事和传播文明的信物?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古墓下的遗存会重见天日,见证这段催人泪下的悲壮历史岁月。

站在王陵前,我沉思良久,一个历时10代皇帝、经历了189年风风雨雨的王朝之所以走向灭亡,除了强大的蒙古入侵外,其统治者自身的腐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李元昊的继位者们,都能像他一样励精图治,拓疆辟地,安抚百姓,内部团结共同抵御外敌,也许这段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离开王陵,汽车继续在沙漠深处行驶,我的思绪却依旧萦绕在那空旷的王陵中,耳旁仿佛响起了那场残酷战争中的哀叫,那一幕幕血腥的杀戮倏忽间从我的眼前闪过。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但愿历史的天空,永远晴朗。

(原载2010年4月11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