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博物馆的汉代史迹陈列室内,摆满了古人的遗存。那些出土的古书画、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一件件陈列的古物,都记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故事,宛如一部打开的历史书籍,向前来探访的游客讲述着远古时期的社会景象。而气势不凡的汉魏石门十三品,更是锦上添花,淋漓尽致地描述了秦汉时期汉中一带的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交通、水利、军事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汉中文化,它是享誉国内外的汉魏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
1969年,因兴修水利,当地政府决定凿崖抢修淹没于水面之下的汉中石门内侧的十三处汉魏时期留下的精品摩崖石刻。摩崖即古人为纪事颂德,以自然山崖为依托,修整后刻上文字。汉中石门,是汉中通向关中地区的必经之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褒斜道。汉明帝永平四年,为了打通这段路障,明帝曾下诏修通褒斜道。在那个远古年代,人们的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但他们不畏艰苦,以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用最原始的人工方法开通了这段道洞。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壮举,官府将其开通过程刻在了石崖上。号称汉代摩崖《石门三颂》之首的《石门颂》,就是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道的功绩,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所刻摩崖隶书,全称为《汉司隶校尉木建为杨君颂》,又称《杨孟颂》,前人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字结构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是汉隶中奇纵恣肆路线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为东汉隶书极品,被誉为汉人极作,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国人熟悉的《辞海》中的辞海一词就取自于此。它是我国著名的汉刻之一,与陕西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峡颂》并称《汉三颂》。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我的目光停留在这12个字间。导游说,这是最早的交通法规,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悬挂在墙面上的“衮彐”二字更是引人注目,据说那是魏武帝曹操的笔迹。曹操曾因讨伐张鲁、抵制刘备,两次来到汉中。传说有一天,他目睹眼前的褒河奔腾翻滚,溅起的白浪恰似北方腊月纷飞的大雪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衮彐”二字,意思是“滚滚如雪”。而“滚”字少去的三点水,正是在向奔流不息的河水致敬,寓意褒河水滔滔不尽。“衮彐”,已成石门十三品之一。
开凿石门栈道的伟大壮举,赢得了历代名人的歌咏。汉、魏、明、清时代,过往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达官贵人,在游览胜迹后,也留下了他们的杰作。随着时间的流逝,石刻不断增加,形成了一座极为壮观的摩崖石刻宝库。陈列室里的摩崖十三品是汉中石门摩崖石刻的精华,是古栈道兴废历史的记录,也是中国书法演变的实物标本。
学书有道,石门栈道上的摩崖石刻的确是值得揣摩、玩味的精品。
(原载2012年3月27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