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二次元西游人物传记
13736400000002

第2章 六耳修真

六耳心里一动,东胜神州尊天敬地,颇有习武风气,修真氛围倒不是很浓烈,故石猴无甚收获,这才寻至西牛贺洲。六耳在傲来国生活了四十多年,都未曾听说过多少修真人士,但这难不倒六耳。

六耳静心探听一番,心中便已有谋划。修真之法,无外乎修禅与修道,六耳倒是无甚么偏好,离此地较近的一处是珞珈山,为道家法场,六耳决定先去那寻觅一番。

珞珈山,世人虽然知道它的名号,也知道那其中有一些山野之人,但却不知那是修真圣地,便是江湖中人,也只是隐有所知,却不甚了解。

六耳走在珞珈山的山涧中,多年的生活,使他的习惯更倾向于人类,如果是当年的六耳,说不定就直接归入山林了。说起来,六耳虽然已经探得这珞珈山中有圣地道场,但数天来寻找起来却一无所获。每次六耳感觉即将要找到那地方时,它就好像会移动似的,特意避开了自己。

六耳轻叹了口气,想来是那方宝地的主人不愿接纳自己吧!不过他心里也没有太过失落,毕竟这只是自己寻得的第一处,想来那些个修真圣地,总不会都拒绝自己吧?虽然这几天尽是在珞珈山中游荡,但也不是一无所获,六耳感觉自己的心境好像有所提升。

就在六耳想要放弃寻找,转身离去时,他心神一震,好似感觉到了什么。

身边的景物逐渐都幻化成了虚无,一阵钟声从六耳的心底里传出,这大道之音让六耳的心神更加凝实了。

此时六耳眼前所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瞬间从山涧之中,飞度到了山顶之上,一座座玉宇琼楼,层峦出现在他的眼前。仙鹤飞过,彩云弥散,霞云漫天隐见游仙,山水斑斓遇而忘还,不愧为神仙宝地!

“喂!且回神来!你可是来来回回寻道人?”

六耳回神过来,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小道童,正面带好奇地看着他。

听闻小道童的言语,六耳一愣:“来来回回寻道人?不知小仙童所言何物?”

小童道:“你在这珞珈山中来来回回游荡了五日,不就是为了寻道而来?如今这大道之音为你而响起,我奉师祖之命,特来接引于你。你莫不是耶,来来回回寻道人?”

六耳苦笑着行礼道:“如此说来,那便是我了,烦请小仙童领路,进见尊师祖。”

小童笑道:“且跟我来。”

说罢,小道童伸手招来一对仙鹤,也不言语,径直踏上一只仙鹤,然后回头笑眯眯地看着六耳。六耳轻笑一声,神色自若地踏上另外一只仙鹤。

小道童笑了笑,又挥了挥手,这一对仙鹤便乘着两人向楼宇群中飞去。

看着这周围不似人间之物的美景,六耳心中却闪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跟他刚刚踏入萍乡县城,看着行人往来的街道时一样。好在六耳已不是当年能比,念头一转就将这种感觉压了下来,没有如当初那般愣神模样。

小道童引六耳行至一方大殿之上,旦见此殿方万顷,高百米,数千道士或坐、或卧、或喜、或悲,零散地分布在这大殿中。大殿主位处,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不时口吐真言,引得天地四方震动。

六耳心想,这老道想来便是那珞珈道长了罢!

便是六耳思绪之际,老道目光看向他,问话道:“你便是寻道人?”那老道嘴只微张,发出的声音却清晰地在六耳周围回响。

六耳上前行了一礼,说道:“弟子名六耳,傲来国花果山人士,听闻珞珈山有仙缘,特来求道。”

道长:“这大道之音已有数百年未曾响起,今日你既得此机缘,也合该如我门下。你应为我门下第三千八百四十位弟子,该以玄字为道,道号便为玄耳罢!”

六耳俯身称谢。

自此,六耳便在珞珈山修行,每日听珞珈道长讲道,与众师兄弟论道,于天地间悟道,倒也充实,就这样又过了三年。

这一天,六耳与众师兄弟论道。

“玄耳,你且说,何谓天道?”

“天道,便是天之礼法。这一年四季为天道,走兽人虫为天道,生死有序为天道。天道,在玄耳眼中便是一个序字。”

“呵呵,师弟莫不知道法自然?若天道为序,吾辈众人何以修道?”

“修真者,本就逆天道而行,于序中求乱,故需历经天劫,受三灾六难,方能得道。”

“若天道有序,何以我辈之道为乱序而生?若天道有序,何以不顺天而修?若天道有序,我等岂不是都身于序中?既身存其中,何以乱序而为?”

“师兄莫不知阴阳相声耶?方乱序二者既为阴阳,天道人道亦能相生。天道九死尚存一生窍,盖因天道本非无缺,我等既在天道之中,修道,修的便是那天道生门所在。”

“哈哈!师弟虽言之有理,但你之道非我等之道,修道者,便是天道十死亦要求生!难不成你我修道,皆为那天道不成?我等每日听师尊讲道,各是随性而为,师尊尚未罚之。师弟此言,已渐入邪道了!”

六耳一愣,虽心中不忿,但仍躬身道:“多谢师兄,玄耳谨受教!”

师兄看着六耳,好像忍不住要说些什么,但还是没有开口。

次日,珞珈道长讲道完毕,突然对六耳说道:“玄耳,你入我门下三年,道心已有小成,你可愿进修大成道心?”

六耳拜道:“弟子愿意!”

道长:“我门下弟子,修大成道心前需考究一番,方可决定入何门,你可有疑惑?”

“弟子已知晓!”

“我且问你,你怎么看道与佛?”

六耳一个愣神,疑惑地看向道长,道长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六耳心中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本身就极为聪慧,便是不施展神通,也能猜到道长在说什么了。三年,对道长来说,三年时间已足够看清一个人的道心。

六耳低头不语,昨日与六耳论道的那位师兄叹了口气,自行闭目打坐。

道长看到六耳那副模样,微微摇首道:“你本极为聪慧,又有道心,否则三年前大道之音也不会因你而响起。若你能一心向道,必能修成正果,便是偶如歧途,能及时改过也无妨。”

说罢,道长看着六耳,不再出声,而是静待他的回答。

六耳没有回答,但是坚定的目光,告诉了道长答案。

道长叹了口气:“也罢!你道心坚定,也是件好事,只是莫要误入歧途!你我三年师徒,也算结下一段善缘。你且去罢!”

道长挥了挥手,六耳只感觉周围景色一阵变换,紧接着便出现在了三年前的那个山涧。山仍是这山,水还是这水,三年修道好若南柯一梦。六耳沉默良久,然后向着山顶的方向深深一拜,接着离开了珞珈山。

道心或是佛心,对六耳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但他决不会因为外因而否定自己。既然这里容不下自己,那就再换个地方,继续修行。

看了看天色,此时已经夜半,六耳纵身跃上一旁的大树,闭眼休憩。

对了,也不知石猴现在如何了。六耳运起神通,再次探寻石猴的踪迹。这次,又让他吃了一惊,原来石猴拜入一方大能座下,正受传道,他听到一番口诀:

显密圆通真妙决,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炁神,谨固牢藏休泄露。

休泄露,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想盘结,性命坚,却能火中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做佛和仙。

这竟是修长生道的无上口诀!六耳当即记下,也不禁感叹石猴福缘甚深,竟能得此真传。

随后,六耳按决修行一番,顿感念头通达,心神空明,更奇异的是,六耳心中竟生出一份熟悉感,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六耳心生疑惑的同时,也感到莫名的恐惧。

自此,六耳每日子前午后,以口诀自行调息,渐感道心日趋稳固。此时六耳已经离开了珞珈山,正向另一修真地前进。

那日之后,六耳暗自想了许久,决定还是另寻一佛教法场试试看,毕竟,现在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道心,到底为何物。

一个月后,六耳寻至菩提寺。这菩提寺倒是好打听,就是凡人也可轻易寻得。六耳看这菩提寺香火繁盛,人来人往,拜佛的、求子的、求姻缘的,举不胜数。与那珞珈山的道场全然不同,六耳找一个小沙弥通报一声,就见到了菩提寺的主持。

小沙弥引六耳来到主持的房间,六耳冲主持恭敬一拜:“苦业大师,弟子闻得菩提寺乃佛教圣地,特来拜寻求道,恳请主持收留。”

主持道:“贫僧观施主神光内敛,气息炯于凡人,便已是修成道心之人,又何必来我这佛教本地寻道?”

六耳苦笑道:“弟子本在珞珈山道场修行三年,道心已有小成,奈何我这道心无缘道法,为祖师逐出。弟子又不愿违背本心,故此寻来,望大师解惑!”

主持道:“我且问你,你已修道三年,应知道者为何;然你未涉佛统,缘何知佛?”

六耳拱手道:“弟子虽不知佛,然万法归一,终有所同,故修道者亦可知佛理。弟子一路行来,于红尘中浮沉四十载,亦有所自得。待到珞珈山,查道源,又至菩提寺,寻佛法,私有所悟,请大师指教。”

主持道:“你且说来。”

六耳道:“弟子寻道时,三天不能寻得,但一朝闻道法,已踏修真路。故修道者,难于入,重在本心。道者,在于随性,在于自然,于规矩中寻得不羁,于随性中寻得固守,此乃阴阳也。这亦是弟子之道,然祖师之道,与弟子有所不同,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主持道:“依你所见,何谓佛?”

六耳道:“弟子未曾修佛,然寻佛教法地,一朝可得入,万载方成佛。故修佛者,难于悟,重在坚持。佛者,在于无心,在于无我,无法无天,是谓大成。这便是弟子之佛,请大师指教。”

主持道:“阿弥陀佛,善哉!”

于是,六耳便在菩提寺开始修行,不知主持缘何考虑,只收六耳做了俗家弟子,法号仍作玄耳。

六耳修佛间,与师兄弟相论,与众香客相交,与天相鸣,与地相和,做苦山林间,畅游寰宇内。若心有所感,念头通达,则嬉笑不止攀檐上树,若心中阻塞,为本身所累,则恶于师兄弟苦中作乐。六耳仿佛忘记了修道的三年,回归本心,又有了猴子的皮性。众僧人皆是忠厚良实之人,对六耳也是亲厚纵容,不以为恶。主持更是将其视为弟子,时有考察训诫,更甚众僧人。

方圆百里的香客,也都知菩提寺内有一只通灵的猴子,被主持收作弟子。虽然这猴子有时会作弄求佛的香客,但也经常扶助苦难之人,于是大家皆知这猴子的品行,也就任其去了。倒是因为六耳,菩提寺的香火又盛了几分。

六耳修佛的同时,也经常关注石猴的变化。要说石猴的福缘确实深厚,自习得长生口诀后,每日勤加练习,三年便略有小成。之后便得菩提祖师传地煞七十二般变化,以避三灾六难,修得长生。

不过六耳觉得有些奇怪的是,那七十二般变化虽然能避三灾六难,但它却不是长生之法,这七十二变甚至与先前的长生诀相克,只因六耳能辨天地,习得佛道两缘法,这才能看透真相。

虽然知晓真相,但是六耳也无法告诉石猴,便只能作罢,想他这兄弟钟天地之灵,定有自己的缘法,旁人也不好过多干涉。

于是六耳便在菩提寺一心一意地修行佛法,不再去关注石猴的动向。四十年后,苦业大师寿终之时,将六耳寻至身边。

大师道:“玄耳,你在此已修行四十余年,虽是记名弟子,但为师心中已将你做亲传,只因你缘法不在此处,这才无法正名。今日,为师将入西天极乐,便与你再论最后一次罢!”

六耳泣声道:“玄耳蒙师傅照料数十载,深感无以为报。今师傅病危,玄耳怎能再惊扰师傅!”

大师道:“非也,为师即日便入极乐世界,此乃幸事,何来惊扰之说?我且问你,何谓道?何谓佛?”

六耳抹了一把眼泪,恭声道:“道者,重今生,意在本身;道者,虽不可道,然终究有道。佛者,重来生,苦今世,意存便是有,意逝即是无,佛虽可见,然终不可见。”

大师笑声道:“善哉,善哉!玄耳,你虽以道入门,但终归于佛,你这一生,为师看不透,你这道心,更是为佛道两门纠缠。切记,固守本心,永不可忘却!”

六耳悲声道:“弟子谨记!”

大师双目微微闭上,终于离开了人世。

这是六耳经历过得第二次生离死别,无论是吴老三还是苦业大师,都与他有着四十多年的情。六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一次还是感觉很悲伤,本来以为自己能够无欲无求,却没想到离那一步还差得远。

大师逝去后,六耳没有离开,而是留在了菩提寺,继续修行佛法。又数十年,身边熟悉的小和尚们一个个变成了老和尚,又一个个地死去,六耳渐渐明悟了些许佛理。

自大师离去,六耳就再没用过天赋神通,而是像个普通的和尚那样生活,自然石猴的动向他也无法明了。由于早年修行过长生诀,六耳寿命延长了许久。但自他转修佛法后,就不曾继续修行,所以寿命也仅有两百余年,加上曾涉猎地煞七十二变,他这一生倒是无灾无难。

终于这一天,六耳的寿命到了尽头。

恍惚之间,六耳仿佛还能看到在他声旁哭泣的小和尚。没有死过的人永远没有办法体会凡人这种死亡的感觉,即便是传说中的元神出窍也差之许多。六耳很荣幸地死了,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死亡,正是新生的开端。近百年的佛学修行,早已让他能够看透一些生命的本质,甚至是天地的缘由,就是不动用他那天赋神通,也可以感知许多的事情。

六耳深知他死后,凭借这深厚的佛学造诣,入西天极乐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不知道那石猴怎么样了。虽然没有真正地与他相见,但六耳绝对是最了解他的人,哦不,是猴子。就石猴的性子,便是有长生诀也不见得就耐得住性子练下去,更不用说他习得七十二变,可规灾避难,说不定睡了一觉,就永远醒不过来。

六耳却是不知,他对石猴的猜测,几乎与现实完全相符。而这,也正是石猴,以及六耳命运的转折开端。

--------------------------------------------------------------------------------------------

(法木与道玄)

道玄:看吧,我们的六耳越来越厉害了,我看着都害怕!

法木:您害怕个什么劲儿?

道玄:我怕孙悟空被他虐死!

法木:您还真别说,看现在这么个情况,这六耳确实比悟空厉害多了。但是我觉得啊,咱这应该不会脱离原著。

道玄:不是,我这么想的。你看啊,现在关于六耳与悟空的讨论这么多,还有人说真假美猴王的时候,死的是悟空,六耳的存在是佛祖的阴谋。就看现在这么个情况,六耳最后修佛了,那这个猜测极有可能是真的。可怜我的猴哥啊,我可是猴哥的死忠粉呢!

法木:您说的这个啊,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没到最后谁也不能把结果给定下来不是?所以您就先放宽心,咱们这是六耳传,还没到悟空呢。

道玄:那是,等到我猴哥的时候,那肯定是我猴哥上天入地,搅得这寰宇内外天翻地覆,覆地翻天,天翻地覆,覆地翻天..

法木:停停停!您要是这么接成语,那可就没个头了。我问你啊,既然前面你说道了修佛,那你知道修佛与修道的差别吗?

道玄:你当我傻吗?

法木:嘿!反正不聪明!

道玄:哎,你这人,怎么能骂人呢?

法木:您这是强词夺理啊,不知道就不知道,咱别瞎搅和行不?

道玄:谁说我不知道,这前面不是都写了吗,道家.。

法木:我是让你说自己的理解,不是别人的!

道玄:咳咳!嗳~作为一个21世纪的新青年,我可是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怎么能谈论这些迷信的东西呢?你再说这些信不信我报警啊!

法木:哟呵!您还新青年,还接班人,还21世纪!您不瘆的慌啊?

道玄:怎么了!我可是正宗的90后!

法木:还真没看出来,您已经90多岁了,这保养得挺好的哈!

道玄:嗳,我说你这人真是讨厌,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你干嘛总是针对我呢!

法木:您别自夸,我没有针对任何人——

道玄: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法木:嘿!你什么意思?这故意抹黑我是吧?

道玄:就您这还需要抹黑?没听您张口还以为您这非洲人呢!

法木:行,我不跟您斗嘴,我就问你,你对佛和道有什么看法。

道玄:简单!佛,fo,从人从弗。人表意——

法木:嗳?我听着这怎么不太对呢!手机放下!合着您这是百度百科呢?

道玄:嗨,我就考验你一下,看看你这佛学修养怎么样。

法木:考验什么?我又不瞎!我看得到!

道玄: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你看你,每天纠结于这样的小问题,啧啧啧,难成大事!

法木:嘿!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道玄:那是因为我站在真理的那一侧!

法木:行了,别贫了,咱们来仔细说说这佛和道。

道玄:行,您说。

法木:好嘛,这弄到最后,问题还是得我来答。

道玄:这种小问题,不值得我老人家出手。

法木:就像这上面说的,修佛与修道的终点应该是相通的,但是道家要求悟性比较高,很难入门,修行的过程讲究随性而为;佛家倒是入门较浅,但是很难大成,只有大毅力者才能修成,而且会有各种戒律来限制自身。这就是修佛修道大概的区别。

道玄:行,就当你说的是对的吧!

法木:哎,你这人,什么叫当?我这说的是自己的理解,你要是不同意你也说出来呗,咱别说风凉话行不?

道玄:哎呀,今天天气真不错,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法木:行,我也不跟你废话了,咱们接着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