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1377600000020

第20章 周边地缘政治东亚篇:东北亚局势的简单评析 (5)

2008年危机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内部都发生了众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件,剥离掉各种公开的说辞,各国决策层的头脑中恐怕是存在一个共识,那就是“剩者为王”。现代战争的破坏性是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大国之间战争的成本将是任何国家都极难承受的,如此“快意恩仇”式地打一仗,这个决心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下,所以大伙都只好咬着牙硬挺着,有余力的情况下会时不时给别人“下个绊子”,但也不敢动作太明显。所有人主要的活动都是在“等”,等到最后有一个挺不住倒下去了,到时候生产力“过剩”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危机也就该宣告结束了。而倒下去的那个倒霉蛋所遗留的各种资源、人才、技术、设备以及市场等等,其他国家就会一拥而上分而食之,到时候大伙“皆大欢喜”。2008年以来的世界局势,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僵持的状态,几个主要经济体都在咬牙切齿地坚持着,同时看准机会也都会搞些小动作,但一直没谁倒下,就只好僵在这里了,所以世界范围的经济也就“至今尚未结束”。

而如今日本所发生的地震、海啸等灾难,某种程度上等于是老天爷替人类做主,把这个僵局强行解开了。这么说虽然不近人情,但就客观效果而言确实如此。目前为止,地震对日本经济最终的影响有多大尚未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终的数据肯定会是相当惊人的。在地震发生之前,2011年日本政府原本正在积极地减少财政赤字,负债数额两倍于GDP的日本政府在经历了这次连环灾难以后,财力必然会捉襟见肘,灾后救援及重建将是对日本政府筹措资金能力的一个极大的考验。其实日本央行目前已经在向一些国家提出要求,希望“可以获得资金流动性方面的援助”——通俗地说就是日本需要向别的国家借钱了。这又将在极大程度上考验日本政府驾驭资金的能力,此前日本的负债多依靠于国内银行消化,但灾后的物资短缺及重建费用将迅速消耗银行储蓄,在日本国债期货长期走高的情况下,日本的金融支柱——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把这些问题归总一下,简单说就是全球范围内“过剩”的生产力在日本这里被消灭了很大一块,虽然我们尚无法判断这会对现在的经济危机产生多大的影响,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自2008年以来的那种“僵持”状态可能就此将趋于松动。

东亚将迎来长期稳定

以上是从比较大的层面来说。

再具体到中国周边。我们肯定还记得2010年在朝鲜半岛和钓鱼岛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美、日、韩在黄海海域进行了数次明显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当时美、日、韩的这些举动使得东北亚局势一度趋于紧张。而这一次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定要专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内政问题,对外将很难再有多大的动作,而美国在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同样也很难再利用日本做什么文章了。从地缘战略上看,在朝鲜半岛的斗争中,日本是作为韩国的后方而存在的,如果没有日本提供支持,仅凭韩国这一个点,无论是韩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无法再掀起多大的风浪。如此一来,东亚局势在2011年也许将趋于平静,战术级别的问题估计还会出来,但如2010年黄海军演那样的阵势将很难再出现。

更长远地看,这次地震对日本国力的影响可能会达到“伤筋动骨”的级别。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虽然超过了日本,但这个差距毕竟还是有限的,中、日的势头虽然不一样,但光就实力而言,“均势”的成分还是占了大头。在国际政治中,“稳定”和“均势”往往是无法共存的两个词,但凡是实力差距不是很明显,鲜有哪个国家会心甘情愿地去选择“稳定”的“和平共处”而放弃“更上一层楼”的潜在机会。2010年发生在东亚的一系列事件背后明显有美国的影子,但日本及韩国在东亚地区几方实力对比还存在一定变数的情况下,其决策层在主观上也未必就没有自己的想法。

而这次的连环灾难则等于是日本彻底坐实了“亚洲老二”的地位。在遭到这次重创之后,日本在各个领域的恢复都需要时间,而中国在同一时期还是要继续发展的。而且如前所述,日本众多支柱产业要想恢复正常运转至少需要等到半年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产能普遍“过剩”的今天,届时日本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还能剩下多少未被瓜分,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是非常不乐观的。总之,亚洲“第一”与“第二”间的距离就此将被彻底拉开,中、日、韩之间从国力上说,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形成一个较为分明的梯级结构,也将最终促使东亚地区局势进入到一个长期稳定的阶段。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话题,就是这次日本核电站的事故。此次日本政府在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中的表现是极其恶劣的,在核电站出事之后,日本政府不顾本国国民的生命安全以及邻国的环境安全,一直在极力隐瞒事件的真相,爆炸发生6小时以后才拿出一张照片来说明情况。NHK关于事故的报道竟然滞后于上海东方卫视。而从历史上看,日本核工业的信誉记录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糟糕的。日本有很多核电站技术陈旧,故障频发,55座反应堆中有27座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多数都是老式的“沸水堆”或“压水堆”,只有个位数的第三代反应堆在运行。可日本当局却一不停堆二不升级,甚至让这些反应堆一再延期服役(比如此次出事的福岛一号机组,建于1971年,如今40年的使用寿命已经用尽,但是竟然又延寿20年,正式退役需要到2031年)。在这次事故之前,1981年到2007年之间日本核电站先后发生过9次较大的事故,东电公司在这其中还有伪造检查记录的劣迹。

这种拙劣的表现使得周边国家在灾后完全有理由对日本的核设施至少进行某种形式的检查,再考虑为何日本对其核计划一直以来都没有过一个清晰明确的说法,这种行动是完全有必要的。当然,比较现实的前景是这可能更多的是对日本形成某种外交上的压力,至于是否真的会进入操作阶段则是另一回事,毕竟中国现在也在大力发展核电,如果操作不当的话,在未来这种行为对中国的能源产业发展可能会构成一些不必要的障碍。

地震影响或将辐射到中东地区

日本的地震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不只局限于东亚地区。

现阶段的世界格局是围绕美国这个霸权国家来搭建的。简单地说,美国对世界的控制体现在它对亚欧非大陆的控制,离开了这里美国手里剩下的就只有南美和加拿大了。而对亚欧非大陆的控制,关键则在于对中东地区的控制——这里不只是世界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能源产地,从地理上看,中东地区还是同时连接亚、欧、非三个大洲的枢纽地区。这里对世界的影响,可以比照于中原地区对整个中国的影响。中国古代群雄逐鹿时,得中原者得天下,而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则可以说是得中东者得天下。

从大背景上说,2010年朝鲜半岛和钓鱼岛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在笔者看来可能就需要与中东地区联系起来。在2008年以来的这轮危机中,美国由于国力的削弱势必要再搞一次战略收缩,就如同它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时所做的那样。而这个收缩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从中东收缩,这也就是奥巴马提出的从伊拉克撤军,如此才能超脱于一系列斗争之外好静下心来再次固本培元。但是美国政府不可能就这样老老实实地撤出去,否则就等于把这一区域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他人,日后想再次扩张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它在收缩的同时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尽可能不让中东地区自行整合起来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另一件就是要设法迟滞有潜力的大国将影响力辐射到中东地区的步伐。这和当年英国从其殖民地收缩时所做的事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近些年来中国在西亚和北非的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同时影响力也在增长,在前述的这个背景之下,这种局面很自然是不符合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大国利益的。中方各种机构在当地所遭到的几次不明不白的袭击,以及2009年新疆“7·5”事件[ 2009年新疆“7·5”事件:2009年7月5日,由境内外分裂势力在新疆策划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都与之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样,在东北亚地区的问题可能也是这样一个背景——东北亚的战略态势如果不发生特别大的变故,根本不可能有所改变,日、韩在东北亚地区搞了很多动作,但在地缘方面它们其实占不到什么实质的好处,危机过后这一地区的均势还将延续下去,但是在危机期间中国向西拓展国际空间的步伐确实被迟滞了,因此笔者将2010年东北亚所发生的事情理解为是一次“围魏救赵”。因此,前面提到东亚将趋于稳定,这个影响最终可能要辐射到中东地区。

回流还是逃离?这是个问题

上面这个问题猜想的成分比较大,而下面这个可能要更现实一些。

现在在经济方面对灾后的日本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一种观点认为,日本灾后重建,必然导致大量资金回流,最近日元暴涨就是一种表现。果真如此的话,那后面很多国家的经济会由于大笔资金抽离而受到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对日本政府而言这是最佳的前景,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将得以缓解。对资金不足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而言,这恐怕不是一个好消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便是日本国内出现资金困难,在东南亚的大量资金回流本土;对中国而言,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中国目前的问题是流动过剩,一旦如此,中国国内的热钱中,来自日本的部分必然会逐步撤回,这将意味着中国国内早已大得吓人的金融资产泡沫将得到压缩,当然,最终在量上有多少,以现有的数据笔者是无从知晓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热钱中来自日本的部分占到多大比例。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这次灾难,特别是核泄漏所带来的恐慌,日本国内不少人将会选择移民,而能出去并且别国愿意接收的只可能是两种人——有钱人和脑子里有技术的人,这之外只能称之为是难民,任何国家都会唯恐避之不及。对遭受灾害之后的日本而言,这将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其后果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这两种人出走将意味着资本和技术人才的流失。而对可能成为日本人移民目的地的国家而言,这肯定是一件好事。譬如东亚、俄罗斯远东地区、印度、南美、澳大利亚以及非洲,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对中国而言,资金并非是特别重要的,可人才确实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在这次大地震之后,俄罗斯政府迅速宣布将降低日本高端人才移民俄罗斯的门槛,不久之后印度政府提高了卢比的汇率,后者显然是为接收大笔资金流入做准备。也就是说,至少这两个国家已经是把宝押在了后一种前景上。而这种前景对这两个国家而言确实也是最为有利的——对中国而言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对俄、印而言这种收益则可能是“雪中送炭”。

以俄罗斯为例,自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上的凋敝,俄罗斯远东部分和欧洲部分在经济上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远东地区的经济更多的是建立在与东亚国家的往来上,在政治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俄中央政府对远东的控制,如果震后大量日本人携资金和技术移民远东地区,首先将和当地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在影响力上形成对冲,其次大量资金、技术的注入将可能重启这一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础建设自然也将得到发展,因此,此次如果如俄国人所愿,那么对其今后发展的影响必将是非常深远的。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出现哪种前景,都会在日本以外的区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带来相应的利益损益。而与之对应的,最终哪种前景会成为现实,首先取决于目前日本政府是否可以稳住国内的局势,其次也取决于相关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在哪个方向来施加影响力。

举国体制的回归

最后一个问题将落在中国国内,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启示或者说是我的期望。算上这次日本大地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全球已经发生三次大地震,在和日本地震差不多同一时间段内,我国云南也发生了地震,更遑论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已经来临,到现在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面对各类层出不穷的灾难,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中国政府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社会经济和组织上的举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党和政府对最基层的组织和控制能力,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经济方面的“战时体制”,对关键物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控制能力以保证能够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