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 火神庙始建于唐代,宋、明、清历朝都曾修缮。此庙坐落在今人民街东,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庙门对着县城中心巷。大殿面积200平方米,殿内塑有红发赤须火神爷神像,两旁塑有侍者。大殿两旁建有立柱宽廊侧殿,东西各6间。火神庙共有大小房屋34间,庙门后建有戏台,戏楼5间。火神庙的地基比街面高出1米多,后有院落,西墙比城墙还高,有10米高的土墙,庙前立有石狮子一对。人们传说,这曾是唐肃宗登基时在灵武住过的行宫。火神庙的身份特殊,还有一个原因,即1920年两次从西边高墙中挖出西夏经文多卷,使人们对它刮目相看。关于火神庙,灵州百姓们还传说着一个故事。老辈人说,灵武城下有一条地下通道,是唐朝时期修建的,通道进口在火神庙内,出口在东门外的山坡上,旗眼山山眼是通气孔。20世纪70年代初挖地道时,防空指挥部听到这个传闻,专门派了蒋万录等人,用洛阳铲在火神庙周围钻洞勘探,当时挖出几十米长用砖砌成的通道,再远处什么也没有了。拆火神庙时挖出了几具死人尸骨和一些绊马用的黑磁尖刺及磁圆疙瘩,谁也说不清这些死人为什么会埋在这里。至今灵武城里不少老人对灵武有地下通道非常肯定,只是记不清进口,这是灵武城古建筑史上的一个悬案。20世纪60年代拆除火神庙建幼儿园;2004年拆除幼儿园,银川市第三建筑公司开发此地建起了佳乐苑住宅小区。
精忠庙 精忠庙也叫岳飞庙,始建于清代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由灵州人士贺邦直等人发起修建,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造在少公祠西边(今政府招待所西)。上殿很大,青砖碧瓦,雕梁画栋,飞檐起脊,共有房屋33间。殿内塑有岳飞的坐像,旁边塑有张保、王横、岳云像。东西两旁侧殿各6间,廊柱的下面都放置着雕有莲花的石刻柱脚石。院内放置巨大铁制香炉一个,庙门向南开,安朱红扣环大门。庙正门挂着对联一副,上联是“凭壮怀三千铁骑”,下联是“抱长恨十二金牌”,横幅为“精忠贯日”。庙门前两侧放着清代道光年间铸的铁狮子,铁狮子底座上用正楷字体铸着捐款的善男信女及工匠的姓名,字刻得非常精美。小时候我家在其附近住,我上学、上街时经常用手抚摸铁狮子,有时爬到铁狮子身上还能摸着狮子嘴里的铁球,转过来转过去,十分有趣。铁狮子前面竖着一对道光年间铸造的铁旗杆,上面盘着龙,旗杆顶部还铸有两只敞口向上的铁斗。我小时看旗杆非常高,现在一读有关资料,才知它不过十几米高。旗杆底座也是用生铁铸成,花纹非常精美。庙门外东西两侧还铸有两个下跪的铁人,他们就是宋朝有名的奸臣秦桧和他的老婆王氏。1915年,灵州知事秦学坚愧秦姓,并忌讳精忠庙前有丑陋像,令民夫将铁像搬走毁掉了。1966年,宁夏大学的造反派来灵武后,推倒了铁旗杆,砸烂了铁狮子,并将这4件文物送到了南门废旧物资收购站。送去一个月后,我去卖废纸,见铁狮子还躺在废铁堆旁,我跑去又摸了摸铁狮子嘴里的铁蛋蛋,收废品的侯书箱走了过去看着我玩,也未吭声。那时我还幼小,弄不明白这么好看的铁狮子为什么被人推倒。这几件珍贵的清代铁铸文物就这样毁了,令人惋惜。
关帝庙 关帝庙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原址在现西门水产站办公楼处,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
院墙外柳树非常多,绿树围绕着这座庙宇。和别的庙宇内的大殿相反,关帝庙的大殿坐南向北,有5间青砖起脊瓦房,屋内4根顶梁红柱。神台上塑有关圣帝君像,他骑枣红马,穿绿战袍,右手提青龙偃月刀,左手捋着长须,面如重枣,双目光泽如电,平视前方,威风凛凛。右边是大将周仓,手拉马缰,左腿弓,右腿蹬,英气逼人。左边是关平,神态平和,手捧印信。三尊塑像造型独特,栩栩如生。两旁侧殿供和尚念经之用,庙门前建有大戏台,在这里经常演戏,供善男信女们观看。
罗祖庙 西门外关帝庙旁还有一座小庙,是鞋匠们供奉祖师的庙,叫罗祖庙。两间上殿置放神主牌位。木栅栏院子,院内摆设石香炉一个。庙宇非常小,但很精致,特别是窗门的木雕,工艺高超。院子不大,花草繁多。至今,灵武上年纪的人都还记得“罗祖庙的花,关帝庙的马”这种说法,形容关帝庙里关老爷的枣红马塑得非常逼真,罗祖庙花种得非常好,枝繁叶茂。
蚂蚁庙 蚂蚁庙在罗祖庙旁边,不太大,两间上殿,供奉牌位。据说,这是专祭虫神的庙宇。城外农民进奉香火的很多,祈望虫神保佑五谷丰登。
1944年,卢忠良的暂九师为打靶练兵方便,将关帝庙、罗祖庙、蚂蚁庙拆掉,平整成了大操场。
牌 坊 灵武县城曾有好几座牌坊,最有名的是南牌坊。这座牌坊由石头雕刻而成,原址在今健康路和南大街的交叉处。牌坊上方刻有横匾一块,蓝底金字,上书“圣旨”二字。第二个牌坊也是石制的,建在今灵武广场北边,牌坊上刻有“乐善好施”四字。北牌坊是县城第三个牌坊,是木制的,原址在现人民街、文化路交叉处。第四个是南门钥城内建的石材镶制成的牌坊,这是南方石匠的杰作。第五个是忠义祠门口立着的木制牌坊。可惜这些石制木刻的牌坊早已在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石头做了房基,木头早已不知哪里去了。令人最感到自豪的是南牌坊上的24个小石猴子,这是石雕艺术中的佳作。每只猴子都憨态可掬,形象生动,像活了似的,不管是老年人、中年人、小娃娃路过,都情不自禁地摸一下小猴子的头或小爪子或小尾巴。令人惋惜的是,这可爱生动的24只小猴子在拆除牌坊后不知去向,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几十年过去了,它们在老年人的记忆中还是那么清晰、顽皮可爱。
茶坊寺 茶坊寺坐落在临河横城,庙宇院落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于康熙年间,清代宣统年间又重新彩画维修,1941年再次维修彩画。
庙宇大殿3间,内塑3尊佛像,旁立1尺高铜佛两尊(铸于清代),可惜毁于大跃进时期了。
灵官庙 灵官庙也叫三圣庙,坐落在崇兴镇,建于清雍正年间,1938年当地善男信女募捐重建。灵官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大殿面积100平方米,红门碧瓦,殿内塑有3尊佛像。东西两侧有陪殿,塑有药王娘娘、龙王等神像。灵官庙门前绿柳成行,风光极好。20世纪60年代被毁。
青龙寺 青龙寺坐落在韩家墩(今新华桥镇龙三大队),建于清康熙年间,1933年当地群众重修彩画,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大小房间15间,大殿和侧殿共塑有神像15尊,有康熙年间铸铁钟两口,寺庙地基高出地面很多,非常壮观,毁于上世纪60年代。
撒八井庙 撒八井庙建于清代,坐落在灵武横城北边和内蒙古地界的交接处。庙宇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大殿两间,塑神像3尊,有清代铸造的大铁钟一口。庙宇旁边有水井8口,故叫做撒八井庙。这些水井的水清冽甘甜,10里之内的人们都到这里取水。该庙也毁于动乱中。
双星庙 双星庙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宣统年间重绘彩画和修缮,1938年又彩绘过一次。此庙坐落在灵武郝家桥乡胡家堡,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双星庙的壁画笔法细腻,形态生动,画的是织女星和牵牛星的故事。
每年阴历七月七,为灵武南部地区善男信女朝拜敬香之地。
粮 仓 从清代始,灵武的储粮粮仓就建在县城谢家井巷西头。这些仓库为清砖白灰砌筑,基础为石条,底板为木条,下面通风。门板是按号编的,开门时一块块地抽,关门时一块块地上,衔接非常严密。仓库基础高于街面近50厘米,防潮防腐效果好。上世纪40年代前,人们一直把这个地方叫仓弯子。
会 馆 灵武的山西、陕西会馆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在过去的年代里,交通不便,外出做生意、靠手艺谋生的外乡人回家困难,住宿和生活存在着很多不便。自康熙年间开始,由长居此地的乡绅和官员、商人募集资金,建造本籍会馆,为本乡人提供落脚住宿之所。到清代中后期人们极为推崇这种做法。外乡人到了某地可以在本籍会馆搭伙做饭、住宿,比在外住店、吃喝实惠方便。会馆可以使本乡人增进乡谊、互通信息,还可供本乡人集会、春节团圆、喜庆办宴,甚至还可暂寄暴死此地的本籍人士尸骸(等家人从原籍赶来后搬回)。在上世纪50年代前,来灵武经商做生意、耍手艺的,主要以陕西、山西两省人较多,故在清代中期建有陕西、山西会馆。会馆建在今高庙大门向南200米处。会馆由陕西、山西两地巨商出资,雇能工巧匠修建。两会馆占地面积共约6000平方米,陕西会馆大殿7间,面积200平方米;山西会馆大殿5间,面积140平方米。会馆青砖雕花,建筑风格在灵武地区独树一帜。每个会馆有闲房近20间,大门门楼上都有戏楼。解放后,一些陕西、山西商人返回原籍,个别商人娶亲在此定居,会馆变得空寂了。
1950年,解放军把这里当作了军营。上世纪60年代中期拆除,在原址建起武装部和粮食加工厂。
1981年,我在县建委搞城市规划,第一项内容就是收集历史资料,为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历史依据。记得我和当时已70多岁的朱贵老先生聊天时,他告诉我,过去的匠人讲究技术要高人一筹,这样就可以走遍天下。匠人的技术那时是互相攀比的,一个比一个做得好。灵武建庙请的石匠都是陕西榆林、绥德过来的,技术都是非常高超的。从清朝到民国,县城内古建筑中的雕刻石器都极为出色。张公祠门上的石面、火神庙前的狮子、鲁班庙前的戏台石座,就连那些庙宇大殿内石柱的柱脚石上的莲花、牡丹都精雕细琢,极为生动。可恨那些年的兵火战乱和一些政治风暴,将灵武的古建筑群摧毁得一干二净,令人惋惜,这是灵武历史上永不可忘却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