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是塞外名城,在历史上有张熙、傅玄、仆固怀恩、李光进、斡道冲等著名人物,他们是灵武的骄傲,是灵武历史上值得特书、重书的一笔。近几年,我曾多次和民间一些老人交谈,知道了很多的小人物。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默默无闻地以自己的萤火之光照射着自己的故乡。他们虽然是灵武山峰中微不足道的砂粒,但他们却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或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给家乡带来益处,给乡亲们带来欢乐。他们有的已长眠在灵武东山的丘陵中,但音容犹在。他们为改造灵武山河流出的汗水、付出的艰辛人们是不会忘记的,让我们就以这篇文章作为对他们的纪念吧。
憨厚滑稽的曹帮兰曹帮兰是灵武城一个善良、憨厚并且滑稽的老人,住在县城火神庙前尹家拐子旁边。他少年时吃了很多苦,在永宁一家姓余的财主家拉了很多年的骆驼。他的个子很低,一对小眼睛炯炯有神,嘴上有两撇焦黄胡须。上个世纪50、60年代,城东门一带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闻讯后就立即去帮忙。曹帮兰性格谦和,一辈子与人为善,人缘很好。他没有多少爱好,唯一的嗜好是社火。他年轻时在灵武社火队里是个积极分子,在正月十五“城隍出府”时常装扮鬼卒。由于他个子低,装扮的鬼卒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加之动作非常娴熟,所以每当他出现在社火队里,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阵笑声,人们常常为他出色的表演拍红了手。别看他慢条斯理,但只要是耍社火,他似乎和平时换了一个人一样。他的化妆较为独特,脸上扑上白粉,用色彩勾画出狰狞的面容。他在演出时圆睁双眼,上蹿下跳,身轻如燕,动作到位,不亚于戏剧班的专业丑角。他体形瘦小,扮成鬼卒后,手提勾魂链,既幽默又滑稽,看见熟人、朋友故意“嘿嘿”几声阴笑,紧跑慢赶非要将勾魂链套了上去。这一连串的动作,吓得熟人、朋友一趟子紧跑,曹帮兰紧追不舍,惹得看社火的人能把眼泪笑了出来。精湛的技艺,出色的表演,使他得到了一个绰号“曹小鬼”。后来,他上了年龄,腰腿疼,再不玩社火了,在家颐养天年。曹帮兰在灵武城有些名气,人们都熟悉他,也很尊敬他。他去世后,很多人都去送行。老汉生前吃了很多苦,辛勤耕耘,将孩子们抚养成人。他虽为一农民,但由于表演社火,把欢笑留给了乡邻,把身影留在了县城,使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艺高胆大的赵生富赵生富绰号“赵骡子”,住在灵武城区利民巷。他的相貌和著名笑星赵本山有点相似。1952年5月,他曾代表灵武队参加灵吴青(灵武、吴忠、青铜峡)运动会,在挑担负重400米竞走中获得第一名。除此之外,他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灵武社火表演的主角。看到现在赵生富步履蹒跚,谁也不会把他和50年代那个身灵体健的社火高手联系在一起。赵生富年轻时玩社火在灵武是出名的。他玩社火的特点是艺高胆大,新点子多。他的拿手好戏是踩高跷上山(八张桌子叠起)。1949年春节,灵武社火在崇兴镇演出,那天他玩出了花样,耍出了绝活,在八张桌子上面时而劈叉,时而表演“金鸡独立”,做了很多的惊险动作,可以说是灵武社火中最精彩的一章了。他精湛的演出,使灵武的社火名气大震,至今一些老年人还津津乐道。60岁时,他从灵武东门农具厂退休,现在在灵武城颐养天年。
擅拉二胡的杨长寿杨长寿绰号“杨长头”,原住在灵武幼儿园巷子的一间面西的小黑房子里。杨长寿个子很高,常年穿着一双踏倒后跟的烂鞋,两腿静脉曲张严重。
他爱喝酒,不善于做农活,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生存,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他经常在县医院卖血,有时遇到出车祸和水淹死人的事,便去装殓死人,挣几块零花钱。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医疗条件差,小孩得天花等病死亡的不少,他闻讯后也去扔死孩子,挣一些钱作为他的生活用度。除此之外,他还从事其他的杂事,如埋死人、起坟、抬棺材、包纸灰等,挣几个小钱。杨长寿就是这么个人,他虽然穷,但穷得有志气,从来不偷不摸,与世无争,不和人争吵闹事,是一个老实人。杨长寿长年喜欢秦腔等民间艺术,也有一项绝活为人称道,即二胡拉得非常好。有时傍晚,从他那很低、很乱的小屋里,传出《和尚思妻》、《雪梅吊孝》、《王二姐思夫》、《孤雁落沙滩》、《眉户调》等二胡声。由于他的身世坎坷,孤独一人,所以拉奏的曲调如泣如诉,感情十分浓厚,行人及一些老年人喜欢驻足倾听,特别是老年人静悄悄地坐在街沿上听着乐曲,陷入沉思。一些人还悄悄地竖起拇指称赞:“拉绝了。”
维护交通秩序的周老汉周老汉人们叫他“周疯子”。他原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个炮兵,因耳朵被炮震聋,精神不太正常,光棍一人。上个世纪50年代,他经常穿着一双破长筒马靴,手提一根滚龙皮鞭,整日游转街头,维护着马路、摊点的秩序。他有时糊涂,有时清醒,无人委派他干这项工作,但他干起来非常认真。遇上毛驴车赶得快了,他拉住驴车,将赶车人训一顿:“压上人家娃娃咋办!”碰上两口子骂仗,非要断个官司。街上有人吵架,他用鞭子在骂架的人双方屁股上各抽两鞭,将围观的人劝走。见到占道摆摊的,他用大皮靴将物品踢向路边。灵武城的人都知道老汉神志不清,也不惹他,但小孩怕他,见他就跑。周老汉这种维持秩序的举动,也使一些乱倒垃圾、乱设摊点、大街上撒泼骂仗的行为有些收敛。一些妇女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口角,远远看见周老汉过来也赶紧休战,生怕挨上老汉的皮鞭子。后来周老汉病死,因他无儿无女,民政部门雇人将其埋葬。
身高马大的查保清查保清是灵武东塔乡黎明村一村民,头发卷曲,人高马大。他经常往返于乡间城中,靠贩菜及倒卖辣面子度日。他家中孩子多,乡里对他生孩子屡劝不止,劝得紧了,他说:“我又没文化,不让我生娃娃,那活得有啥意思。”
有一年查保清闻知甘肃辣面子便宜,便到兰州去收购,准备背回灵武销售。
在兰州,正遇公安局派出所清理外来人口,查保清被收容。在收容所,他的态度蛮横,不愿回答民警的提问,收容所报告了公安局。公安局派人来到收容所询问他姓甚名谁、家居何方,查睡意正浓,随口答“查保清”,然后又昏昏睡着了。由于答话太快又是宁夏口音,公安局的人听成“查不清”。询问人员非常生气地说:“查不清,日怪得很,查不清慢慢查,非查清你不可。”公安人员想,这人这么蛮横,肯定是有问题之人。公安人员声称要将他带到拘留所,查大呼冤枉。公安局的人再问他的名字,他回答还是“查不清”,公安人员更加气愤,怀疑这人可能是犯了什么大案子的要犯。查保清被收容了几天,衣冠不整,再问也是“查不清”,问来问去,他非常烦恼,索性不回答了。
公安干警几次问下来,还是闹不清,只知道他是灵武人,随即来函向灵武有关单位查询。查保清本人做个小买卖,从来不做危害乡邻之事,更不因家穷做出犯法之事,是个靠自己劳动养活全家的农民。他长年在农田做活,因力气大,干活从不偷懒,生产队里泥瓦工的活常请他来做。背炕面子,别人背一块,他背两块;用小推车拉坷垃,别人一车要两人干,他一人一车。数九寒天,我曾见到他身穿单衣一人拉着满满一车土坷垃出没在有些人家。这次被兰州市收容所收留,纯属误会。查保清回到灵武后,一些乡邻开玩笑以“查不清”唤之,他也只是一笑了之。查保清上年龄后腿脚患有脉管炎,行走不方便,儿女经常用小车推着他到乡里和民政部门请求救济。
以身殉道的张老道在灵武城只要是年过40岁的人,都记得灵武城中高庙曾有个张老道。
张老道人长得清瘦,穿衣干净清爽。他奉行道教,为人谦和,与世无争。他除了参加一些庙会的活动外,还出去给别人念经做法事。他在做法事时,按照经书不停地念叨着,一丝不苟,很受人尊重。他为人处事较为谨慎,整日守在高庙,烧香参禅,见人必合掌,口称“善哉、善哉”。在高庙的第二层有一间房子,他长年居住在这里。这房子正对着灵武南大街。好多次我们到北门外挖野菜,路过高庙时,看见他在门口坐着,眺望着远处的人们。屋子里面放着不少关于道教的书,他在闲适之际经常翻阅,算是有学问的道长。在动乱中,张老道受到冲击。他似乎知道庙宇要毁,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上吊死在高庙,以死殉道。张老道不仅道行高深,而且武功非常好,平时玩着30斤重的禅杖,一套动作下来,气不喘,心不跳。他死后,这支禅杖被城外北门生产队拿去当成砸坷垃的工具了。
雷永生绰号“雷麻子”,祖籍北京,1949年以前在国民党某部当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