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国秘史
13912700000040

第40章 法兰西——大英雄时代的末路帝国(4)

老科隆纳和他的同伴们剥下教皇的法衣,把一条铁链拴在他的脖子上,像是牵狗一样将他强行牵走了。这一年老卜尼法斯已经75岁了,他被关押了3天,3天之后他被放了出来,但从此却精神失常了。

一个月以后,中世纪最后一任教皇在精神错乱之中咽了气。

漂亮的腓力搞掉了卜尼法斯之后,又创造了一项让世人惊羡不已的发明:

这个发明叫“巴比伦式囚禁”,腓力四世将教皇的驻地从罗马搬到了法国要塞阿维尼翁,并用奢侈豪华、寻欢作乐的优厚福利待遇把教廷囚禁了起来,这些身在牢笼的人除了权力之外什么也不缺。

又由于教廷被囚禁在阿维尼翁,所以这件事情又称之为“阿维尼翁之囚”。

把教皇关进笼子,让国王获得权力,让法兰西重获自由,这标志着欧洲思想的成熟。

事实上,“阿维尼翁之囚”事件正式成为了欧洲思想开放的主要契因,就连对教廷最为虔诚的人也不得不认为,阿维尼翁那华丽的囚室与冰冷的刑讯室适时地阻止了教廷的堕落——教皇尼迪克特十世同他自己妹妹的乱伦关系让整个基督世界倒足了胃口,但在阿维尼翁,教皇至少没有比他们在罗马的时候更堕落。

此外,阿维尼翁之囚促成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套在欧洲思想上的枷锁与牢笼被挪走了,于是思想家们有机会用他们的思想照亮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至少在教皇重返罗马之前,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不用担心自己被教皇用小火慢慢地烤熟。

随后,漂亮的腓力又建立了法国的三级议会——无论他是为了什么目的创建议会,但我们知道,这个由皇家权力所创造出来的产物迟早有一天会吞噬掉它的创造者——甚至吞噬掉整个法兰西的理性思想!

这恐怕是任何人都始料不及的。

【跨越时间的战争】

漂亮的腓力在干了“阿维尼翁之囚”如此漂亮的活儿之后,就幸福地闭上了眼睛,法兰西迎来了他们的第十位路易——路易十世。这位路易在位的时间非常之长——整整两年,然后他就死掉了。

说路易十世只做了两年国王就死掉,时间还算太长,那是和他此后的君主相比较而言。

继路易十世接任法国国王的是约翰一世,这孩子创造了法国国王在位的最短纪录,他只活了5天就幸福地死掉了,相信此后的君主绝对不会有人愿意挑战这一纪录的。

小约翰死了,漂亮的腓力的弟弟——高个子腓力只好勉为其难地挑起了法国国王的重担,很显然他不胜任这个职位——他娶了游离于法兰西的最后一个有势力的诸侯勃艮第家族的女继承人让娜,本来法兰西完全有望借此机会一举统一的,奈何腓力五世个子虽然高大,却在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他没能留下一个后代来,结果这次婚姻无疾而终,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高个子腓力沮丧地离开了人世,把这个烂摊子留给了腓力四世的三儿子——史称“漂亮的查理四世”。

查理四世的姐姐嫁到了英格兰,却搞得和她的丈夫爱德华二世兵戎相见,全体英国人站在爱德华二世一边反对她,并称之为“法国母狼”。这个称呼极大地侮辱了全体法兰西人,于是漂亮的查理四世借兵给他的姐姐伊莎贝拉,打败爱德华二世并将其囚禁了起来,正所谓爱之深,刑之切——伊莎贝拉将她心爱的丈夫吊起来,用一根铁棍穿肛而过,这种狠毒的刑法,此后我们会经常见诸法国人之手。

他们注定是一些极端主义者——因为他们过度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除非有一天他们能够意识到,任何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类社会的进程就是不断地向前推进,所有的目标都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是,要让法国人认识到这一点是极为困难的,此前诸多思想家所作出的无效努力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1328年查理四世之死标志着法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卡佩王朝至此绝嗣,英国立即不失时宜地投入到了这场夺嗣大战之中。

在年轻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看来,说卡佩王朝绝嗣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事情——他本人就是腓力四世的外孙,当然有资格继承法国王位。

但是法国的贵族们却拒绝了爱德华三世的合理要求,推举了查理四世的远房堂弟腓力·德·瓦洛亚为法国国王,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腓力六世。

腓力六世希望获得法国南部的基迦——这片区域一直在英国人手中,爱德华三世愤怒地拒绝了,他已经失去了法国,再也不能失去英国了!

于是腓力六世便宣布没收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领地。

1337年11月,爱德华三世对腓力六世下了挑战书,并严肃地宣布自己是唯一合法的法国国王,从此英、法百年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是西方历史——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漫长的一次战争,英法两国纠缠不休,整整打了116年的仗。

首战双方会战于斯吕斯海——法国人的海上力量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英国人获得了制海权,大批的陆军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航线运输到法国本土,战争从此在法国领土上展开。

1346年,英法两国于克雷西爆发了大决战。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人使用了最具杀伤力的新武器——强弓硬弩,将法兰西的骑士们射得人仰马翻。实际上,弓箭的发明及推进,彻底终止了欧洲的骑士梦,无法想象一个全身披着重甲,手执长矛的骑士在密如骤雨的冷箭中如何保持他的高贵风度。总之,法国人的战术和武器落后了,因此他们的加莱失陷了。

在这一场战争中双方都有一些盟军,法国人最强大的盟军是苏格兰,但是苏格兰出师不利,他们的国王莫名其妙地被英国人俘虏了,而英格兰的盟军们却兴高采烈地展开了对法国骑士们的屠杀行动——连波西米亚国王都沦为了这次战争的牺牲品。这位国王早在这场战争之前就双目失明了,但是英国人的强弓和威尔士人的长矛没有因为这个理由对他表示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友善。

因此,在这次战役中英国人得到了他们一个可堪夸耀的战利品——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沦为了俘虏,他被兴高采烈的爱德华三世押到了伦敦关了起来。

然后英国人继续进攻。

连国王都没了,这一仗对于法国人来说实在是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于是双方和谈。

英国从法国获得大片的土地,另外法国人还需要花费昂贵的赎金将腓力六世赎回去。此外,为了表示英国人的善良与友好,爱德华三世宣布他从此放弃对法国国王的权力要求。

郁闷的腓力六世返回法国,但他的麻烦还没有完结,席卷欧洲的黑死病恰好在这个时候到来,法国再度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1350年,腓力六世去世。

腓力六世的儿子约翰二世继承了王位,他继续与英国人进行疆土之战。

约翰二世亲自指挥了普瓦提埃的战役,为了避免重蹈克雷西战役的覆辙,他命令法国骑士们下马步行,背负着上百斤的装备向英国人发起了冲锋。那些可怜的骑士们也的确冲到了英国人面前,但此时他们已经累坏了,除了任由英国人用大刀在他们身上横切竖砍之外,他们再也没别的使用价值了。

结果可怜的约翰二世也被英国人捉走了。

后来英国人释放了约翰二世,但随后又后悔了,将正在向祖国方向狂奔的约翰二世又逮了回去。

1364年,约翰二世怀着对英国人食言的愤懑,死在了异国他乡。

约翰二世死后,他的儿子查理五世出任法国国王,这位国王利用英国人内乱的机会,重整军队向英国人发起攻击,收复了大部分的疆土。

1374年,英国人被迫放弃了他们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

从此查理五世声名鹊起——不是因为他的战功,而是他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建筑物——巴士底狱!

然后查理五世就死去了,把他的江山留给了12岁的查理六世。年龄小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理六世这个孩子患有严重的癫痫病,无力理政,只好由他的叔叔勃艮第公爵摄政。由于勃艮第一直游离于法国,所以奥尔良公爵看不过去,与勃艮第一番激战。之后勃艮第逃往英国,搬来了英国人替他出气。

此时的英国国王是亨利五世,他在阿金库尔以不足6 000人的兵力,全歼了奥尔良公爵的3.5万人。自奥尔良公爵而下,数百位伯爵贵族或是战死或是被俘,无一漏网。

英国人兵取巴黎。

法兰西实际上已经是亡国了。

直到奥尔良的女儿贞德出现,这个结论才作改观。

【奥尔良的女儿】

英国人进入巴黎之后,担心查理六世的癫痫病会影响到全体法兰西人的福祉,于是宣布剥夺查理六世的儿子的王位继承权——查理七世逃到山洞里躲了起来,他不知道自己会躲藏多久,但除了躲藏,这位可怜的新国王实在也没别的办法了。

就在这时,一个白衣少女从德雷米小村庄里走了出来,她走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城市,对城防司令说:

“上帝派我来拯救法兰西,为查理加冕。”

可想而知,城防司令会以一副何等吃惊的表情看着这个年轻的女孩子。

事实上,这一年贞德只不过16岁。

她说,她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上帝让她去解救奥尔良,让她去拯救法兰西并给查理加冕。

法国人会相信她吗?

会的!

法国人相信一切不可能!

城防司令立即将一支小部队交给少女贞德,让她去寻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查理七世。

她很容易地就找到了罗亚河谷地,找到了躲藏在那里的查理王子。并告诉这位目瞪口呆的王子说,她是上帝派来的,如此而已。

查理王子可不像别人那么好糊弄,他找来几位博学的教士和神学家考验贞德,结果却证明贞德的神智完全正常——这就意味着,她所说的完全是真的,否则无以解释这个女孩子身上所发生的奇迹。

于是贞德从查理王子那里获得了一支军队。

贞德带着这支小部队出发了——奇迹再一次发生,原本是战无不胜的英国军队在贞德面前竟全无还手之力,他们被贞德的武装一次又一次地击溃,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在巴泰城与英军展开了决战,大败英军并俘获了英军的统帅。

然后贞德带着她的军队向兰斯进发,兰斯被一举攻克。

查理七世就在兰斯加冕称王,加冕之时,少女贞德就站在这位王子身边,做他的保护人。

贞德继续带着她的军队前进——但是查理七世却解散了大部队,因为他希望的是和谈,而不是战争,只有少部分武装力量仍然追随在贞德身后,他们追随她一路到了被英国人围困的康边城。

康边城门紧闭,他们不允许奥尔良的少女进入——或者说,他们更愿意把这位少女留给英国人。

但首先赶到的是勃艮第人,他们抓住了贞德,并将她卖给了英国人。

1431年5月30日,圣女贞德在遭受到英国人的残酷刑讯之后,被当众烧死在法国卢昂的广场上,她死后,骨灰被抛入河中。

那一年她19岁。

25年后,她被恢复了名誉。

又过了500年,她被教廷尊为圣女。

贞德死了,而法兰西依然如故。

只有伟大的法兰西民族,才会出现圣女贞德的奇迹。

我们已经说过了,法国人相信一切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如果你想了解法兰西人的民族性格,那么看一看圣女贞德,你就全都清楚了。

贞德死于法国人自己手中,这绝非是一个恶意的解读,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具有着深刻寓意的象征,或许,读懂了这个象征的,只有拿破仑。

他将在法国人的期待中走来——他知道他才是法国人的真正需要。

但是现在,法国人仍然在他们漫长的期待之中。

【暴风雨到来的前夜】

贞德死了,而查理七世却赢得了胜利者的荣誉。

荣誉归于国王——与贞德无关,这是我们看到的历史事实。

查理七世死后,路易十一建立起了一支常备军队。这支常备军,在佛罗伦萨的政治巨人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书中深受推崇。这支军队经过查理八世时代的锤炼,由路易十二带领着进入那不勒斯。这时候法国的国力已经是非常的强盛了,他们的军队在那不勒斯攻城略地,带给了意大利人太多的麻烦。教皇恼怒之下与西班牙、英国、瑞士、威尼斯组成了神圣同盟,共同对付法国人,最终使得法国人怏怏退出那不勒斯,路易十二也因此郁郁而终。

1589年,瓦洛亚王朝的末代国王亨利三世被刺杀,从此结束了漫长的中世纪,法兰西由波旁王朝率领着步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时代。

这个时代一开始就糟糕透顶,天主教与新教——说起来这两个教派还是早年“阿维尼翁之囚”的产物,因教皇被囚于阿维尼翁长达七十余年,等到罗马再将教皇召回的时候,教廷就自然而然地分裂了。

然而离奇的是,明明分裂的是教廷,但教廷却没发生任何纠纷,反倒是法国人自己莫名其妙地搞出了两个对立派别,并彼此凶残地屠杀起来。

这里又体现出法国人的一个性格特点——他们过度纯洁了,他们纯洁到了几乎无法容忍任何人的地步,他们甚至纯洁到了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容忍的地步。

我们已经说过了,他们是纯净的理想主义者。

无论他们相信什么,总是要把他们自己相信的东西推到极端。

他们似乎确信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个终点,而他们所信奉的东西就在那里。

他们表面上是一个激进主义的群体,但更多的是不相信人类文明持续性进步的人——如果他们相信这一点,他们就不会对自己所信奉的东西抱有如此强烈的把握,甚至不惜为此而杀人流血。

他们就这样杀掉了国王亨利四世。

是天主教徒下的手,因为亨利四世支持新教。

直到路易十三时代的黎塞留的到来,这位红衣主教以他的雷霆铁腕震慑着反抗的呼声——这个民族立即安静了下来。

然后是1643年,不到5岁的路易十四登上王位,72年之后,他的儿子路易十五继位——这孩子同样不满5岁。

虽然路易十四继位年龄小,但他却是人类历史上有名的无道昏君之一。他的座右铭尽人皆知——“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这句话可不是个好兆头,它多少表明了这位路易十四有点儿存心祸害波旁王朝的意思,事实上他也的确是这样干的——他以私生活放荡不羁而闻名于世。在凡尔赛有他的一座秘密春宫,任何时候只要他需要,就立即将他看中的女人拉进去。他最喜欢的情人是蓬巴杜夫人,还有杜巴丽夫人等。他最有名的事迹是连续宠幸过一家五姐妹,这位明摆着对法国王室存心不良的君主每天乐此不疲地周旋于诸多的情人之中,直到1774年死去为止。

王室以他为耻,于黑夜中偷偷将他下葬了。

然后轮到了倒霉的路易十六。

他是路易十四的孙子,他爷爷造下的孽果,只能由他来承担了,谁让他是波旁家族的合法继承人呢?这是谁也没办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