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396200000024

第24章 《周易》卷之一 (5)

阳大阴小,阳得兼阴,阴不得兼阳,故坤之德常减于乾之半也。东北虽丧朋,然反之西南,则终有庆矣。

[先迷]君子之所行何如?阴本居后,今居先,是失柔顺之道,故迷也。阴惟居后则顺,而得柔顺之常道。此攸行者,所以宜居后也。至于西南,以阴从阴,乃与类行。东北虽丧朋,然返之西南,则与柔顺者同事,乃终有得朋之庆,此攸行者,所以宜往西南也。

《存疑》先迷失道,是以失道解先迷,后顺得常,是以顺解得常。乃终有庆,乃圣人以义言之,是为占者开迁善之门。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安而且贞,地之德也。

[安贞]彼柔顺利贞,地道之安,而且贞也。君子诚知居后之为贞,而安之,则有得常之利。知西南之为贞而安之,则有得朋之庆,是安贞之吉也,而不足以应地之无疆乎?盖安与坤之柔顺同其德,贞与坤之利贞同其健,无疆之德,地固上配乎天,君子亦下配乎地,所谓君子之攸行也。

《大全》陈潜室曰:德合无疆,是坤配乾之德,行地无疆,是坤之本德,应地无疆,是人法坤之德。《蒙引》上言柔顺利贞,君子攸行,言地之德而因及君子之德,此言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言君子之德而因验地之德也,安贞主人事言。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坤之象,亦一而已,故不言重而言其势之顺(顺字正贴坤字,言地势顺),则见其高下相因之无穷,至顺极厚而无所不载也。

[象传]卦之上下皆坤地之形势,高下只管层层相因,愈远而愈无穷,何其顺也!亦惟其厚焉耳。厚,故无不持载,君子以厚德承载天下之物,弘其度量,普其利泽,仁以育之,无一物不在吾仁之中,义以正之,无一物不在吾义之内;则与地同德,亦与地同功,而君子亦一坤也。

《大全》李氏曰:天以气运,故曰行,地以形载,故曰势。《存疑》地势坤言地势顺于此,就见其厚。《语类》曰:惟其厚,所以高下只管相因,去若薄的物;高下只管相因,便倾陷了。高下相因都无穷尽,方见其顺,若一望乎夷,不见其顺。《本义》解地势坤,只是顺。若厚,则于顺见之,至顺极厚当如此看。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阴爻之名,阴数六老而八少(阴主退,故六老而八少),故谓阴爻为六也。霜,阴气所结,盛则水冻而为冰,此爻阴始生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势必盛,故其象如履霜,则知坚冰之将至也。夫阴阳者,造化之本(对待之阴阳),不能相无;而消长有常,亦非人所能损益也(流行之阴阳)。然阳主生,阴主杀,则其类有淑慝之分焉。故圣人作《易》于其不能相无者,既以健顺仁义之属明之(健顺以造化言,仁义以人道言),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长之际,淑慝之分,则未尝不致其扶阳抑阴之意焉。盖所以赞化育而参天地者,其旨深矣。不言其占者,谨微之意已可见于象中矣。

[初六]坤六爻皆阴,而一阴始生于下,其端虽甚微,而其势必至于盛大,故其象为履霜而知坚冰之将至也。盖霜,阴气所结,一阴始生之象。冰,冻水而成,一阴积之六阴之象。无微不著,无霜不冰,微之不谨,而至于盛,将无及矣。

《大全》胡云峰曰:履霜而知坚冰之将至,嬴豕而知蹢躅之有孚,姤之一阴即坤之初阴也。乾之阳主发见,潜龙则明其未见。坤之阴主隐伏,履霜则彰其已至。《蒙引》乾初九,即闭关之义;坤初六,即女壮之戒。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当从之,驯,顺习也。

[初象]谓初六一阴始生,犹之阴气始凝而成霜也。然不从此预防驯致阴道之极,至于坚冰,有必然矣。

《大全》胡云峰曰:上六曰其道穷也,由初六顺习其道,以至于穷。《经》曰:坚冰至,要其终。《传》曰:至坚冰,原其始。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柔顺,正固坤之道也(此以地道说起,见二与地合德处),赋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无疆,坤之大也。六二柔顺而中正(自本爻而言)又得坤道之纯者(对诸爻而言),故其德内直外方(此全以本爻之德言)而又盛大,不待学习而无不利,占者有其德,即其占如是也。

[六二]坤之德本直方而至大,六二柔顺中正,比诸爻又得坤道之纯,故其备在内,则心无私曲而坦乎,其直在外,则事皆当理。而截乎其方且其直纯乎直,方纯乎方,直方之德,光辉盛大,至其所为,直方大者,又不假思,为不待学习而无不利,取之左右逢其原,坦然由之而无疑也。六二之德如此。

《大全》胡云峰曰:乾五爻皆取象,惟九三独取其性体刚健者言之,坤五爻各取象,惟六二独指其性体柔顺者言之。六二柔顺中正,得坤道之纯者也。《蒙引》以本爻言,不以坤道言,以德言,不以占言。乾九五一爻,当得乾一卦,以刚健中正之爻与卦合,坤六二一爻,当得坤一卦,以柔顺中正之爻与卦合。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二象]谓二之德固有,所谓直方矣。然当其未与物接,其德无自而见,惟动乎念虑之微,动乎事为之著,而后存之,为无私之直,发之为当理之方,既直且方,而大不外是矣。直方大,地道也。六二具直方大之德,则六二之道即地道也。不习无不利,则不待矫揉勉强之功,而有从容中道之乐,所以为有光也。

《蒙引》直方平说,以字即而字,古文多通用。地道亦以人事言,六二虽非地,六二之道即地道。《存疑》当以方字属动,把直作推原说,谓六二之动方矣。然由其存于内者直,是以见于外者方,此体立用行之理。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阴三阳,内含章美可贞以守,然居下之上不终含藏,故或时出而从上之事则始,虽无成而后必有终,爻有此象故成,占者有此德则如此占也。

[六三]三以阴居阳,虽有章美,只是包含之而已,且当藏器以待可贞固以守,然三之位居下之土不终,含藏又不容于守者,而含章之才终不能掩,或委贽王庭而从王之事,则始虽不能自成,而后必因人以终其功,占者亦惟反求其德而已。

《通典》含章可贞本其德而言,或从王事本其位而言,至于有终,亦本其德而言。《蒙引》无成者,六阴故也。有终者,三阳故也。六阴三阳亦有顺而健意,故无成有终,亦先迷后得,东北丧朋乃终有庆之意。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三象]三之含章可贞,岂终晦其章美哉?正欲待其时之可为而为之,其或从王事而无成有终者,真知君尊而臣卑之分,君逸而臣劳之理,故不为始而为终,是其知识之光大也。

《大全》吕东莱曰:大凡人出来做事,多被人疑忌,只为预先多露圭角,不能含章,惟含章,然后可以时发,初不是两件事。《蒙引》或从王事,该无成有终句。《存疑》此就为臣之分上说,不就三之才说。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括囊,言结囊口而不出也。誉者,过实之名,谨密如是,则无咎,而亦无誉矣。六四重阴不中,故其象占如此,盖或事当谨密,或时当隐遁也。

[六四]重阴才弱之甚,既不足以有为,不中则不当时位,又不可以有为,故象囊结其口而不出,然敛身不出可以远害,故无咎。既不出以有为,亦无自而有功,故亦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四象]所谓括囊无咎,盖慎其事而不为,则不坏事,慎其身而不出,则不辱身,其不害何如?惟慎谓之括囊,惟不害,故谓之无咎。

六五:黄裳,元吉。

黄,中色;裳,下饰。六五,以阴居尊,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而其占为大善之吉也。占者德必如是,则其占亦如是矣。《春秋传》南蒯将叛,筮得此爻,以为大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疆。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且夫《易》不可以占险三者有阙,筮虽当未也,后蒯果败,此可以见占法矣。

[六五]五尊位而以阴居之,阴性顺而五又在上卦之中,是居顺而得中也。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诸外,一言一动,温和浑厚,亢厉不形,为黄裳之象,其古理道不拂而大化可成,大善之吉,不但其事之吉,于理直无亏也。

《大全》朱子曰:黄裳之吉,不过是说在上之人,能尽柔顺之道。乾九五自是刚健底道理,坤六五自是预顺底道理。其为九六不同,所以在那五处亦不同,这个五之柔顺,从那六里来。《蒙引》黄裳中顺之德之象,皆以见于外者言,指其温恭,接下处说,然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皆根心所发,故《象》曰:文在中。朱子本之以释爻词。《存疑》中顺以顺为主,顺而得中也。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文在中而见于外也。

[五象]所谓黄裳元吉者,乃文之在外者也。而岂假饰于外哉?五实有此中顺之德,充积于内而著之于外者也。

因指中顺之见于外者,总名曰文。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阴盛之极至,与阳争,两败俱伤,其象如此,占者如是,其凶可知。

[上六]阴盛之极,其势必不肯下,夫阳然阳分,本尊其心不甘下,夫阴其势必然相争,故象龙战于野。夫以阳之至微,固无能胜之理,阴虽极盛不循其分,岂能独利哉?故又象其血玄黄,其占何事不凶也哉?

因指阴盛于阳则阳固,龙而阴亦龙,谓之玄黄。则阳固伤而阴亦伤。初六所以著陵阳之渐于其始,上六乃著陵阳之祸于其终。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六象]阴非阳敌,而敢于战者,由驯致其道,至极盛而不可制者,若当始疑而早制之,安有今日之祸哉?

用六,利永贞。

用六言凡筮得阴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纯阴而居首,故发之。遇此卦而六爻俱变者,其占如此。辞盖阴柔而不能固守,变而为阳则能永贞矣。故戒占者,以利永贞,即乾之利贞矣。自坤而变,故不足于元亨云。

[用六]易占其变,坤六六爻皆用六,则阴皆变为阳矣。夫阴柔不能同,守变而为阳,则刚足以济柔,而能固守矣,占者知所戒哉。

《大全》胡云峰曰:坤安贞变而为乾,则为永贞。安者顺而不动,永者健而不息,乾变坤,刚而能柔;坤变乾,虽柔必强,因指高明易亢,戒以无首,沉潜易弛,戒以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初阴后阳,故曰大终。

[用六]象夫子传:坤用六之象,以为永贞,乃乾刚之所能。今用六云然者,易之大分,阳大阴小,惟其用六,则阴变为阳,柔弱者转而刚健,不既以大终乎?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刚、方释牝马之贞也,方得生物有常。

[文言]夫子复以地道申彖传之意,彼坤之贞,必曰利牝马之贞者,何也?当归根复命,时其退,然不敢专主者,至柔也。然其动而成物也,因入机之鼓于乾者,而沛然莫御,成物之性,即与俱成。敛物之形,即与俱敛,何如其刚乎?寂然无所区,昼者至静也。然其备之成物也,因物类之赋于乾者,而一定莫移,性殊其性,不相假借,形殊其形,不相凌夺,何如其方乎?夫至柔至静,顺也,动刚德方,顺而健也;此牝马之贞,所以象也。

《大全》朱子曰:坤只是承天,如一气之施,坤则尽能发生承载。坤虽柔顺,亦是决然恁地,顺不是柔弱放倒了,非刚安能如此。《存疑》:至柔,坤之德,动刚亦其柔中之刚。至静,坤之德,德方亦其静中之方,故曰顺而健,至柔至静,是坤之本体。这里便有生物在,非至柔至静是未生物,至动刚德方,是承乾生物,若依此,是释《坤》之元亨,非牝马之贞。《集解》二句从流行上看,不可以至柔至静为体,动刚德方为用,乃一时事并无两层,与静翕动辟大不同。

后得主而有常。

程传曰:主下当有利字。

[后得]进溯其利则见,乾以美利利天下,坤则惟居后以为得,而主于利遂万物,乃其常道然也。

含万物而化光。

复明亨义。

[含万]进溯其亨则见,乾以云雨流行品物矣,坤则于万物生意皆包含无漏,而发达于外,化机甚为光显,所谓含弘光大也。

《大全》吴临川曰:彖传言含弘光大,此言静翕时,含万物生意于中,动辟则化生万物而光辉。指坤德之亨说,不指物说。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复明顺承天之义。此以上申彖传之意。

[坤道]又以顺承天之义明之,坤元之道,其顺矣乎?乾固资始乎?万物,坤则承天之施,而以时行之,不先时,不后时,而恰以资生行之者也,何顺如之。

《蒙引》二句一直说下,不以下句申上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古字顺、慎通用,按此,当作慎,言当辩之于微也。

[积善]取释初六驯致其道之意而申之,谓天下之事皆由积渐而成,试以人家兴衰之常理言之,积善则庆流苗裔,积不善则殃及子孙。又以变故之大者言之,臣弑君,子弑父,岂伊朝夕之故哉?渐积以致此也。由为君父者不能辨之于早,而忽于防微,以驯致于此也。由家道祸福之常,以及人伦弑逆之变,皆由微而大,如此甚矣,微之不可不慎也。《易》曰:履霜坚冰至,君子之于小人,诚当于微慎之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