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396200000051

第51章 《周易》卷之二 (6)

[睽彖]兑下离上,以先后天卦象观之,具有两相乖异之义,故为睽。词谓众情乖离,本不可有事,然以卦德卦变卦体之善,占者于小事无待众力之协同者,犹可为而吉也。

《蒙引》当以豫之利建侯行师对看。豫者,人心和乐以应其上,故大事可为。睽虽有是三者,然打头一睽字坏了。《存疑》卦有三者之善而不免于睽离者,如三国鼎分,海内人心涣散,以曹、刘、孙之雄略,而不能一天下以成帝业,乃遭时之不幸,非才力之不足也。此以睽之时言。

[彖传]卦名睽者,此卦先天之象,取诸物者,离火动而炎上,兑泽动而润下,物理之乖异也。后天之象,取诸人者,离为中女,兑为少女,虽则同居,志欲各适人情之乖异也。而于世道人心可知,故为睽。

《演义》火动二句以物取象,而言其性之睽,二女二句,以人取象,而言其情之睽。

[二节]睽则无一可为而曰小事吉,卦德内说外明,内有和悦之德而外又察于事理,为有德矣。卦变柔进上行,是君臣各得其位,行事有权,为有势矣。卦体得中应刚,以柔中之德,得刚中之贤,为有辅矣。卦具三善,是以虽不可大事,而小事之无赖众力者,犹可为也。

[三节]然人但知睽之为睽,而不知睽之有合。以天地言,质则天阳而地阴,位则天上而地下,睽也。而知始作成相合,而成化育之功,其事同也。以男女言,质则男阳女阴,位则男外女内,睽也。而此倡彼随,相与以求交爱之情,其志通也。以万物言,殊形而异,质殊分而异方,睽也。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举一物,而物物皆然,其事尽相类也。两者之合,原于两者之睽。合在睽中,睽之时用,岂不大矣哉?

《蒙引》天地万物,未有独而无对者,总是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之理。此睽之所以未掌有不合也。然非始睽而终合也。睽者,其静合者,其动睽者,其别合者,其交也。生生化化,万有不齐,万物睽也。物物皆有睽有合,故曰事类,曰事同,曰志通。曰事类此皆以其交相为用者言也,故曰时用。《存疑》睽是不好底卦,圣人却寻出好处来说。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二卦合体而性不同。

[象传]上火下泽,性相建异,睽之象也。二卦合体而性不同,同中有异也。君子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不违众独异,而必与人同。然习俗多非人情易失,故不同流合污,而必有所异,惟坦然平易,以与人同,而自有介然难夺者,在君子,其善于用睽者矣。

《大全》杨诚斋曰:禹、稷同道而异趣,夷、惠同圣而异行,未足为同之异也,一孔子也。而齐鲁之去异迟速,一孟子也。而今昔之馈异辞,受此,同而异也。《蒙引》当就事上说,大体皆同,而中间却自有不同处,要归于理而已。所谓和而不流,群而不党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上无正应,有悔也,而居睽之时,同德相应,其悔亡矣。故有丧马勿逐而自复之象,然亦必见恶人,然后可以辟咎,如孔子之于阳货也。

[初九]睽必得人而济,犹人乘马以行也。初与四皆阳无应,孤立无与,不可有行,宜有悔也。当睽之时,二阳同德,各欲求济,初既得四,可以行矣。故悔可亡,其象为丧马勿逐而自复无应,而悔者则不能行,是丧其马也。同德相应而悔亡,则能行矣。是勿逐而马自复得也。然君子固当亲,而小人亦不可拒。虽恶人之来,亦当逊接而见之,庶不为谗邪所间而无咎。盖处睽之时然也。

《大全》胡云峰曰:丧马,悔之象,勿逐自复,悔亡之象。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初象]恶人应不与之相见,初曰见恶人者,睽之时,正小人得志之日,不宜过拒,正以避其中伤之咎也。此明所以见恶人之故,原非得已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二五阴阳正应,居睽之时,乘戾不合,必委曲相求而得会遇乃为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九二]二五正应,宜相遇也。但当睽时,有君臣之分而不得一遇,其咎大矣。必也多方委曲至诚以感动,宛转以求合,随其所向而为之引,而始得会遇,如遇主于巷,然则君臣之情合,而睽可济,始得无咎也。

《大全》李隆山曰:睽时上下乖隔,道不得行,不免委曲求合,期于行道以救世,惟二以刚中之才,具和悦之性,足以行之。胡云峰曰:坎四比五纳约自牖,睽二应五,遇主于巷,皆非所由之正,坎险睽乖之时,不得不委曲相求如此。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本其正应,非有邪也。

[二象]遇主于巷,求之太殷,事之太勒,疑于失道。然本其正应,虽委曲宛转而不为过,未失道也。

绳按:夫子恐人因此而有枉道,逢迎邪媚由经者,故特解之。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六三上九正应而三居二阴之间,后为二所曳,前为四所掣,而当睽之时,上九猜狠方深,故又有髡劓之伤,然邪不胜正,终必得合,故其象占如此。

[六三]三与上应,不幸居二、四二阳之间,其欲进而会上,二从后曳之,四从前掣之,二四虽求乎三,而三终不肯从乎二四,为上九者不谅,其心猜狠积深,疑其有妄合之意,而加以相仇之伤,拟诸其象,殆犹见其乘舆以行,而为三所曳,驾牛以进而为四所掣,其乘舆之人为上所伤,而髡以去其发,劓以截其鼻者,此其初之睽也,甚矣。然邪不胜正,二四之求,久当自息,六三之节,久当自明,上九之疑,久当自释。始虽有曳掣天劓之睽,而终有正应之合矣。

《蒙引》见作旁人所见,犹见群龙无首之见,所见之象如此,见字直贯三句,皆始睽之象,与上九见豕之见不同,彼是指上九自见也。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三象]三所谓见舆曳,其中掣者,以居二阳之间,处位不当,不免为彼所求,而迹可疑也。曰无初有终者,邪不胜正而自遇上九之刚也。

《蒙引》见舆曳一句,该其牛掣,不该到天且劓。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睽孤,谓无应遇,元夫谓得初九,交孚谓同德相信,然当睽时,故必危厉乃得无咎。占者亦如是也。

[九四]四阳,初亦是阳,与己不相应,是睽离孤立者也。然当睽时,各欲求合以济,而四与初以阳遇阳,同德相与,彼此交孚,故为遇元夫,交孚之象。然睽之时,难合易离,必内杜疑忌之萌,外防谗间之大,而危厉以处之,则交孚益固,可以济天下之睽而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四象]四之交孚而无咎者,盖济睽者,四之志遇初之同德而相信,则足以济天下之睽,而志行矣,所以无咎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以阴居阳,悔也。居中得应,故能亡之。厥宗指九二,噬肤言易合六五,有柔中之德,故其象占如此。

[六五]当睽之时,以阴居阳不正,或所据非其地,或所为垂其方,本常有悔,然虽有是悔,而有得,亡其悔者在焉。六五柔中则有虚己下贤之美;下有九二之应,则有明良相得之劝,象噬肤之易焉。以是而往,则可以匡吾力之不逮,成吾志之欲为,睽无不合,而往可无咎,此悔之所以亡也。《蒙引》六五正彖传所谓得中而应乎刚者,厥宗噬肤,往无咎,申言其所以悔亡也。厥宗之宗,党类之义也。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五象]厥宗噬肤,君臣易合之象,以是而往,则自足以立非常之功,而有福庆于天下也。岂但悔亡无咎而已哉?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孤,后说之孤,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睽孤谓六三,为二阳所制而已,以刚处明极睽极之地,又自猜狠而乖离也。见豕负涂,见其污也。载鬼一车,以无为有也。张,弧欲射之也。说,弧疑稍释也。匪寇婚媾,知其非寇而实亲也。往遇雨,则吉。疑尽释而睽合也。上九之与六三,先睽后合,故其象占如此。

[上九]上与三应,本不孤也。不幸处二四之间而为所制,又上九以刚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睽极则拂戾而难合,故象为睽离而孤立。三本不污于二阳,而彼则以为污,如见豕之负涂者然。三本无受污之事,而彼以无为有,如见载鬼一车者然。于是积疑成忿,遂欲去之,而尝先张之弧矣。其睽孤也,一至于此,然无是事者,其事必自空,有是疑者,其疑必释,少间则脱之弧,至是始知其匪寇而实亲也。往而求之如阴阳之和而成雨,而睽不终睽矣。何吉如之?

《蒙引》见豕至,先张之弧,申言其所以睽孤也。见字贯到一车句,往字就上说。刘石芝曰:睽孤是总脑下乃始详其睽孤之状,与不终睽之善也。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上象]睽孤而有遇雨之吉者,人情有所疑则不合向也。负涂载鬼之见,疑亦多矣。至此,群疑尽亡,睽极而合,所以吉也。

《存疑》群疑指见豕三句,至脱弧,则群疑亡矣。

蹇 艮下坎上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难也。足不能进行之难也。为卦艮下坎上,见险而止,故为蹇。西南平易,东北险阻。又:艮,方也。方在蹇中,不宜走险。又卦自小遇而来,阳进则往居五而得中,退则入于艮而不进,故其占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当蹇之时,必见大人,然后可以济难。又必守正然后得吉。而卦之九五,刚健中正有大人之象。自二以上,五爻皆得正位,则又贞之义也。故其占又曰利见大人。贞吉,盖见险者贵于能止,而又不可终于止,处险者利于进而不可失其正也。

[蹇卦全旨]《蒙引》通观蹇卦六爻,初最在下,不可往也。三、四非蹇主,正应未往可也。

六二却是正应,义同休戚,故死生以之而吉凶非所论。九五又在救用英俊,延揽英雄,以夷大难。至上六蹇极,有可济之理,而才不能以自济,故又教以下就九五云。《大全》杨诚斋曰:诸爻圣人皆不许其往,惟六二、九五无不许其往之词者,二为王者之大臣,五履大君之正位,复不往以济,而谁当任乎?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以卦德释卦名义而赞其美。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以卦变卦体释卦辞而赞其时用之大也。

[蹇彖]艮下坎上,以观德观之,是有难而难行,故为蹇,词谓处蹇者不可无所以处之之道,揆之于理。蹇难之时,不宜走险。又卦变阳利于进,不利于退,又无走险之义。占者如平易通达之地,即西南也,利于往。若险阻艰难之地,即东北也,不利于往。是处险,贵择地也。以理言之,当蹇之时,必见大人,守正理乃克有济。又卦体有大人之象,又具得正之义。占者当见有德有位之大人,则德望谋猷资以成功而利,是处险,贵择人也。又必明大义,秉至公,则拨乱反正,世变可弭而吉,是处险,又贵秉正也。

《蒙引》利西南下皆言处蹇之道,占者不必拘于西南东北,但险阻处,便是东北,平易处,便是西南。本义方在险中至贞吉。盖据理言,本是如此,而卦中又具有此义。此法可通用以看六十四卦。《存疑》卦名为蹇,凡人之居于险阻而不得有所行者,皆是利见大人。占者若是在下之人,则大人当兼德位说。若是在上之人,则大人专以德言。

[彖传]卦名蹇者,取足不能进行之难,难之义也。此卦之德,坎险居上,险难在前也。艮止居下,见险能止而不行险也,故名蹇。能如此,则见之明而处之决,得保身之宜,而不陷于险,不谓之知矣哉?

《蒙引》蹇,难也,是训其义,险在二句,是申其义,知矣哉!总承上二句赞之也。《存疑》见险而止,是势不得不止,能止,是我能止,加一能字,所以赞其知也。

[二节]词曰利西南者,卦变自小过而来,阳自四进而居五,得上体之中,是进而得所安,有平易之义,故利。不利东北者,设四不进而退,则入于艮体,艮位东北,正险阻之方,将必止于险,其道穷而不利也。曰利见大人者,九五刚健中正,大人也。往而依之,则蹇可济而有功也。曰贞吉者,自二以上,皆当位正之义也。正则可以济蹇,而邦因以正也。当蹇之时,须择济蹇之地,得济蹇之人,守济蹇之道,乃可成济蹇之功。蹇之难处如此,蹇之时用,岂不大哉?

刘石芝曰:他处得中以德言,独此以所处之地平易言。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象传]山既险阻,上复有水,行不能进,蹇之象也。君子以为行有不得,吾身之蹇也。必反之于身以修其德,或省察于念虑之微,或体验于躬行之际,有则改而无则勉,则德孚于人,邦家必达,而吾身之蹇可济矣。

初六:往蹇,来誉。

往遇险,来得誉。

[初六]见险贵于能止,初六当蹇之时,若轻往以求济,遇险而不能进,蹇也。不往而来,则见险而止,有见几之识,是有誉也。

《大全》李隆山曰:古人生居乱世,无宦守之责,类皆高蹈远引以待天下之清,卒之,声名俱高,传播万世,是谓往蹇来誉,与去履富贵而蹈危机以致身名俱败,为后人指笑者,有间矣。《蒙引》只是以蹇之时,论不必拘于卦体,见险而止,知矣哉便是誉意思。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