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396200000054

第54章 《周易》卷之二 (9)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不当得益者也。然当益下之时,居下之上,故有益之以凶事者,盖警戒震动乃所以益之也。占者如此,然后可以无咎。又戒以有孚中行,而告公用圭也。用圭所以通信。

[六三]阴柔则才弱,不中正则德劣,本不当得益,然当益下之时,概当得益。而居下之上,又多凶多惧之地,故投之艰难险阻之中,置之利害忧患之涂,象不益之以好事,而益之以凶事焉。占者受此凶事,警戒震动,可以动心忍性,增益不能,而无咎矣。盖上之益我以凶事者,责望之意有在也,而我所以应其责望之意者,当何如哉?必也存诸心者,至诚无妄而外之所行,皆合于中道,则有所执持以慰上之责望,犹告公者之用主以通信也。

《存疑》有孚二句,只据理言,受凶事之益者,当如此。益用凶事,是象,无咎,是占。有孚以下,乃为之计也。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益用凶事,欲其困心衡虑而固有之也。

[三象]益用凶事,岂弃之哉?秉懿之德,乃人之所固有,或不能不因物而迁。益用凶事,正欲其困心衡虑而固守之,乃益之大者也。

《蒙引》主益之者言。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三四皆不得中,故皆以中行为戒。此言以益下为心,而合于中行,则告公而见从矣。《传》曰:周之东迁,晋郑焉依?盖古者迁国以益下,必有所依,然后能立。此爻又为迁国吉占也。

[六四]位望之隆,正上下之所系属者而不得其中,是不能以益下为心,难乎上下之见信矣。占者若能以益下为心,而所以益下者,合于中道,则凡我所行,上必谅其志,在为国为民,而无不从其献纳,即适遭变故,以之迁国,而劳民动众,人乐为从,亦无不利,夫一有中行之心,而上下兼得如此。

《存疑》告公从上之人,信之也。利用为依迁国下之人,信之也。皆以益下中行故也。国者,宗庙社稷所在,百官万民所居,一欲改迁,许多摇动,宜乎不可迁而至于迁者。要在于益下耳。如盘庚迁殷,避水患,太王迁岐,避狄人。古者迁国,必有所依,如周、秦、汉,依山河之险,迁都关中是也。亦有依大国者,晋、郑、邢依齐,许依楚也。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四象]四告于公,而公从之者,由其志在于益下也。否则未信而谏,人未免以为病己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有信,以惠于下,则下亦有信,以惠于上矣。不问而元吉可知。

[九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而当益下之时,是有孚诚惠下之心,而非违道以于誉者。占者勿问,而元吉可知。但见以真心益民,下亦真心戴主,必诚实惠我之德也。此固元吉之所在,可勿问而必诸惠心之余者也。

《大全》胡云峰曰:言惠不言益,益之大者也。《蒙引》自我施之为心,自下受之为德。《存疑》惠心,上惠下之心也。惠我德,下以上之德为惠也。上惠守死,下惠守活,而皆有孚焉,上下以诚感应也。勿问元吉,是占有孚,惠我德,是申其所以勿问元吉。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五象]人君有至诚惠下之心,其元吉不假言矣。天下怀吾德,以为惠则民悦无疆,其道大光。人君惠下之志乃大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以阳居益之极,求益不已,故莫益。而或击之,立心勿恒,戒之也。

[上九]阳性务进,况居益极,求益不已,放利而行,不惟无益而苟害,故有莫益之、或击之之象。夫求之有道,取之有节,乃为常久之德,求益不已,正立心勿恒者。占者如是,当有莫益或击之凶也。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莫益之者,犹从其求益之偏辞而言也。叵究而言之,则又有击之者矣。

[上象]莫益之者,犹从其求益之偏词而言,未究言之也。若究言之,定有击之者矣。然击而曰或者,以志在求益,初不料入之击而击之来也。出自音外,故言或,以明之也。

夬 乾下兑上

夬:杨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夬,决也。阳决阴也。三月之卦也。以五阳去一阴,决之而已。然其决之也,必正名其罪,而尽诚以呼号,其众相与合力,然亦尚有危厉,不可安肆。又当先治其私,而不可专尚威武,则利有所往也。皆戒之之辞。

[夬卦全旨]圣人于剥见剥,一阳之易;而于夬见决,一阴之难。彖词拳拳于夬之之道者,理不可忽而势不可恃也。通卦重决而和。初之壮趾有凶,三之壮頄有凶,决而不和者也。四欲决而不能,故曰次,且而教在牵养之术。五决而不力,故曰苋陆而勉以中行之善,求其决而能和者。惟九二之惕,号近之矣。《大全》邱建安曰:以五阳决上一阴,六爻以上阴为主,惟三应上,故曰君子夬六推五,比上,故曰苋陆夬夬,言当夬而又决,不可系累于阴也。

象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

释卦名义,而赞其德。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此释卦辞,柔乘五刚。以卦体言,谓以一小人加于众君子之上,是其罪也。刚长乃终,谓一变则为纯乾也。

[夬彖]乾下兑上,五阳进,决一阴,如摧枯拉朽,去之决也,故为夬。然虽有其势,亦不可不尽其道。占者决之之术,何如?必也暴扬其恶,使小人之罪,明则去之,有词而有以服其心,且尽诚号呼,使君子之类合,则我之势盛,而有以夺其气。犹恐防之疏而操心危惧有厉焉。而小人无所容处,犹恐伺之密而反身自治告命,自其私邑焉。而小人无所藉口。夫五阳强盛之时,威武其素有也。又须有深沉之思,不可专用威武以胜之,以彼必去之势,加吾万全之谋,然后阴可立决,无往不利矣。

《大全》胡云峰曰:夬以五阳去一阴,亦易易耳。而彖为危惧警戒之词不一。盖一阴虽微。蔓或可滋,穷或为寇。君子固无时不戒惧,尤不可于小人道衰之时,忘戒惧也。《蒙引》扬,庭声,彼之罪也。孚号,集己之力也。有厉,彼罪虽著,吾力虽齐,犹未可便以为必能决之也。扬庭孚号,治小人也。告自邑,先自治也。不利即戎疾之已甚,则取反噬之虞也。

[彖传]卦名夬者,决去之义也。卦体以五刚决一柔,在世道,以众君子去一小人,其去之也决矣,故为夬。然卦体固有易决之势,而卦德又有善决之理,乾健而刚毅,自持兑悦而从容以待,唯其健而且悦也。不绥治以失其机,亦不轻动以激其变,决之何其和耶?

《蒙引》健而悦以卦德言,决而和以事言,惟健而悦则决而和矣。《存疑》健而悦以卦德言,而人事在其中,夬而和是赞美之词,决字指卦名,和字通指健说。周子曰:和也者,中节也。

[二节]词:扬于王庭者,卦体以一柔乘五刚,以小人加众君子之上,所当暴扬其蔽贤窃位之罪,正其当决者也。既曰孚号,君子之多既集而又必危厉者,盖小人艰险莫测,必危厉处之,而谋出万全,斯决无不胜。而君子之道为有光也。既告自邑,君子之身既正而不利,即戎者,盖专尚威武,则无以服其心,且以激其变自取困穷也。曰利有攸往者,此卦五刚一柔,刚复长去则柔尽去,而为纯乾,朝端皆秉道之贤,攸往所以利也。

《蒙引》知复之利往,由于刚长,刚知夬之利往,由于刚长,乃终不可专认刚长,乃终为利往矣。《存疑》其危乃光,危者使平也。解有厉意,孚号带言。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泽上于天,溃决之势也。施禄及下,溃决之意也。居德则忌,未详。

[象传]雨泽之气,上积于天,其势必下沛而为雨,夬之象也。君子体之,其必禄予厚君子,乐利偏小人,德之旁达,以及万民,犹泽之溃决,以及万物焉。若居其德惠,而不流及于下,则非溃决之意矣,故忌。

《大全》李隆山曰:居者,积而不浇之谓。《蒙引》谓君子既施禄及下矣,不可以为我之德而自居也。亦一说。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前犹进也。当决之时,居下任壮,不胜宜矣,故其象占如此。

[初九]当决之时,志锐于决者,然居下无可决之势,任壮无审决之术,而愦愦以一次为快,有壮于前趾之象,以是而往,计浅谋疏,必不能胜,不足哀其志之不就,直当咎其事之不臧其咎也,乃自为耳,可勿成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初象]初之往不胜,岂待往而后知,为不胜哉?居下任,壮其势不可胜也。挟不胜之道而往,直是可咎,知时识势,君子所尚,咎谁诿乎?

《大全》杨诚斋曰:胜在往,先者胜,往在胜,先者负,况不胜在往先者乎?故周公言往不胜,而孔子断之曰:不胜而往咎也。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二当决之时,刚而居柔,又得中道,故能忧惕号呼,以自戒备,而莫夜有戎,亦可无患也。

[九二]当决之时,刚而居柔,又得中道,是不任纯刚而能斟酌事宜也。故知小人难以力制为之忧惧,惧则谋深。又知小人难以独制,为之呼号,号则类聚戒备。如是则凡祸之显而易见者,固不足制矣。即或变起不虞,象暮夜有戎,心惧事惧,防御有道,亦不必恤倾危之患矣。

《集解》此即所谓健而说,决而和者。《演义》即其危乃光意。但彼以决小人言,此以防小人言。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二象]凡自防之疏者,良由中道之有疚,遇变而不能酌其宜耳。二得中道,不任壮而能惕能号,有戎亦可勿恤也。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頄,颧也。九三当夬之时,以刚而遇乎中,是欲决小人,而刚壮见于面目也。如是则有凶道矣。然在众阳之中,独与上六为应,若能果决,其决不系私爱,则虽合于上六,如独行遇雨,至于若濡而为君子所愠,然终必能决去小人而无所咎也。温峤之于王敦其事,类此。

[九三]当决之时,则势足以恃,以刚,则资足以挺过,中则用刚又不得其当,其决小人也,知决而不知和。刚壮见于面目,有壮于頄之象。夫无深长之思,而徒挺刚忿之气,必有凶矣。要之,君子不必怒气勃勃,顾其本心何如耳。三虽独与上应,而不牵溺爱之私,本心果是要决小人,则虽与之合,如独行遇雨,至于若濡其迹似免,而为君子所愠,然实怀决之之志,必能从容从观变,委曲以成谋,决去小人而无咎,此所以贵于决而和也。

《大全》胡云峰曰:頄以九三,本爻取象,雨濡连上六应爻取象。《存疑》九三性体之刚,能果决,其决而不牵于私者也,但决之过于暴耳。圣人以其过于暴,故为之危。曰:壮之頄凶,以其不牵私爱,故为之谋曰,君子夬夬,若濡有愠无咎,正教以善处之术也。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三象]三曰君子夬夬者,能不显其迹,而刚决于心,始虽若懦有愠,终必决去而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以阳居阴,不中不正,居则不安,行则不进,若不与众阳竞进,而安出其后,则可以亡其悔。然当决之时,志在上进,必不能也。占者闻言而信,则转凶而吉矣。牵羊者,当其前则不进,纵之使前而随其后,则可以行矣。

[九四]以阳居阴,不中不正,故其心不能自静,必与众阳竞进而为臀无肤,居则不安也。其才不足有为,虽与众阳竞进而不能遂其进,为其行次且,行则不进也,悔可知矣。由其不知牵羊之术耳。若能让众君子居前,而己随其后,则能遂其进而悔亡。然以四如是之性,行当如是之时,势虽闻牵羊之言,而必不见信也。其悔胡得亡乎?

《蒙引》无肤次且,危之为词,为其不知牵羊之术也。牵羊悔亡,教之之词,转危为安之道也。而又曰闻言不信者,乃所以激厉之,使必信也。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四象]其行何以次且?由以阳居阴而不中正,才德不足以遂其进也。是宜从牵羊之言矣,又不能信者。居柔则暗,而聪不明,虽闻善言而不信,亦以才德不足,而好进之心胜也。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苋陆,今马齿苋,感阴气之多者。九五当决之时,为决之主,而切近上六之阴,如苋陆然。若决而决之,而又不为遇暴,合于中行则无咎矣。戒占者当如是也。

[九五]五切近上六,既与之比,不免为其所深入,故有苋陆感阴气多之象。其势似难于决者,然为决之主。其义不可不决,而五为阳爻,又庶几其能决者。故圣人教之曰:占者若能毅然割断,决而决之,而不牵私爱,且其决之又不为过暴激主为而合于中行,是殆所谓决而和者,则小人可去而无咎。

《存疑》夬夬,志之坚也,中行,事之善也。不壮于趾,不壮于頄,中行之理也。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