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妩媚则天
1405700000096

第96章 分歧

"哦?撒手去了?"我流露出关切之色,"好好地去吃宴席,怎会撒手去了?"

"今日魏国夫人竟用皇后的全副的龙凤旌旗,前去为荣国夫人祝寿。武家的亲族,见了凤驾,误认是皇后娘娘来了,便纷纷跪下迎驾,还闹出了笑话。府中有许多家眷,陪着魏国夫人,饮酒谈笑,歌着舞着,十分热闹。"香桂嘴快,说得更是流利,"席间娘娘的哥哥武元庆与武元爽献上一壶酒,说是敬于娘娘,稍后便送入宫去。不料却被魏国夫人喝了,她说娘娘不在,她可代饮。饮毕,她正与宫女们夸耀之时,忽然凄叫一声,嘴唇发紫,口吐鲜血,顿时气绝过去。宫人们忙传御医进宫来诊脉。御医奏说,夫人是中毒,已是不可救药了。"

"唉......"我轻叹一声,缓缓搁笔,"可惜了......"

夜风微凉,烛光飘摇,惨白月光照进殿来,光影瑟瑟,寒意顿生。庭苑角落的野兰,日复一日的绚烂,如今早已颓败不堪,不复再看。

兰儿中毒而亡,谁都知道她死得蹊跷。当夜,她的贴身侍女海棠亦服毒自尽。海棠留书一封,说是畏罪自杀,便供出乃武元庆与武元爽指使。众人都知前次我力排外戚,将武元庆与武元爽贬逐,他们定是怀恨在心,借送酒之名,欲置我于死地。

兰儿一死,李治自是悲痛,他大怒,下令将杀死武元庆与武元爽处死,还嫌不足,又将他们二人的亲族,一齐捉住,充军到岭外地方去。

毕竟是武家之事,我自要避讳,便缄口不语,一切任凭李治处置。

只是可怜兰儿误喝毒酒,平白送了性命。但她在宫中飞扬跋扈,处处树敌,素来不得人心,如今她一去,亦无人怜悯。

后宫,本就是一个容易忘却的地方。

很快,兰儿便被人遗忘了。

初冬眷眷,晨曦微露,院中满地黄花堆积,树影婆娑,金粉漫落,云烟深处似有水鸟啼鸣,婉转几声,在重重宫阙间惘远得如同梦境。

半醒间,轩阁外楠木地砖轻叩声,香桂捧了食盒进来。

她凝白的手腕上戴了只红玉镯子,滟滟欲流。

我心思一动,想起另一个手上戴红镯的女子。

那日,海棠跪伏在我面前,左手紧抓着我赐予她的玉镯,右手握着一包药粉,她眼中虽有恐惧,但流露出更多的却是贪婪。

富贵荣华高高在上,人人都在进行着离奇而惊险的赌博。

我仔细回想着海棠的神情,忽而轻笑一声,露出一丝淡淡的嘲笑。

人皆有所贪,没有人愿意屈从于平庸的现实,同样亦没有人能禁得住俗世红尘妖娆的诱惑。

看着那只玉镯,我有着极强的破坏欲,便幻想着它碎时玉花飞溅、脆响那一瞬的幻化,心中十分痛快,只因那碎裂的声响极其美妙。

"皇后娘娘,您为何发笑?"香桂见我望着她直笑,疑惑地问道。

我淡笑不语,接过膳食随意吃了两口,便吩咐香桂为我更衣。

着装完毕,我便乘凤辇出了中宫。

北方薛仁贵、郑仁泰方才平定铁勒诸部,设立瀚海都护府和云中都护府,统摄回纥、铁勒诸部。

大唐如今国势强盛,威力远披,吐火罗等十六国,连同波斯在内,均向大唐请求内附,李治便下令以其地置八个都督府七十六州,全部隶属安西都护府,大唐的疆界于是再度扩张。

李已治便下令改元龙朔,大赦天下。为显大唐天子威仪,李治大宴群臣及外邦使者于洛城门。

宴席中,我坐与李治身旁,龙涎香淡淡弥漫着,沉郁而颓废的气息。

主宾皆至,礼尽言罢,推杯换盏,一派融洽欢欣。

司乐宫人或跪或立,羌笛、胡笳、箜篌、羯鼓诸多乐器齐奏,韶乐如水漫出,撩拨开来,搅起水声阵阵,或清越,或激昂,汹涌狂飚,犹如一次次烽烟的弥漫,愈拔愈高,直入云霄。

这是李治亲自谱写的《一戎大定乐》,一百四十位舞者披甲持槊,同歌八弦同轨乐,象征着高句丽即将平定,天下一统,四海归心,八荒六合,共同臣服于大唐天子的天威之下。

如今境况之盛,不亚于昔年太宗皇帝平定东突厥后高奏《秦王破阵乐》,大宴群臣,令突厥可汗跳舞,南蛮酋长赋诗的场面。

群臣自是听得如痴如醉,我却在心中冷笑,李治如此安排,无非是存着与先帝较劲之心。其实他的心思,极容易理解。他从永徽元年开始,便足足做了六年的傀儡皇帝,而后花了四年时间才从长孙无忌手中夺回大权,自然想做一些事情来表现天子的威仪。

我正想着,便听李治起身,扬袖朗声道:"朕欲亲征高句丽!"

李治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哗然。

辟麒香气袅绕,翡翠帷帐中,我无声微笑。

有朝臣上前来劝谏:"陛下,征讨高句丽之事非一日之功。陛下乃天子,切可以身犯险。"

"陛下万不可以身犯险。"立时有朝臣附议。

"望陛下三思!"

......

李治面色铁青,厉声说道:"我大唐马上得天下,高祖与先帝皆身先士卒,亲自上阵奋勇杀敌,朕又岂可畏首畏尾?!"

满朝文武见皇帝动怒,自是不敢再言,有几人便将希翼的目光投向我。

李治处置了长孙无忌,本以为就此便可大展拳脚,不料却风疾缠身,想来心中怨闷难平,急于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只是御驾亲征非同小可,何况他本就体弱多病,又从未领兵上阵,稍有不慎,辽东战场恐怕就要由胜转衰,朝臣们自然是坐不住了,希望我能进言劝诫。

我捏着白瓷杯,漫不经心地把玩着,轻声道:"自贞观已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伏愿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则令名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大。"

"媚娘,你这是?"李治不解地望着我。

"这是先帝充容徐惠之疏谏,臣妾爱其文采斐然、词甚典美,便时常吟诵。"我起身,轻舒眉笑道,"此疏谏劝诫先帝莫要频繁用兵,以至百姓疲敝,厌倦劳役。先帝对她的劝谏赞许有加,尽皆采纳。"

李治双眉紧锁,语调低沉:"媚娘,莫非今日你欲效仿她,也来劝阻朕不可远征?"

"御驾亲征必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有必胜的把握;其二是万不得已。西汉时匈奴进犯,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却被困平城,最终订白马之盟,则锐气尽失。"我一甩衣摆,双膝跪地,朗声说道,"所以,御驾亲征须有必胜的把握。一旦落败,不仅是对士气的最沉重的打击,且也将导致国力大损。"

李治面色煞白:"媚娘,在你眼中,朕竟是如此不济,未开战便言战败?"

"臣妾绝无此意!只是'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先帝身逢乱世,自是以武得天下。而陛下以仁厚治国,百姓皆盛赞陛下仁德。"我镇静非常,无半点迟疑,伏地跪拜,"御驾亲征必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而如今我大唐兵强马壮,猛将如云,兵士皆骁勇擅战,并非危急存亡之时,陛下乃天子,理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臣妾肺腑之言,还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文武百官皆跪伏于地。

李治眸光微闪,缓缓扬起唇角:"皇后劝诫有功,赏锦缎十匹!"

"陛下英明!"立时有朝臣高呼,"陛下英明!"

李治轻轻一挥手,霎时鼓乐齐鸣,丝竹婉转,沉重气氛顿时一扫而光,众人纷纷回座。

有宫女上前斟酒,酒色澄碧,盈满一杯,李治轻端起,笑得莫测:"皇后如今一言,胜过朕千语。你如此苦心谏言,朕甚感欣慰。"语毕,他也不待我回应,仰首便喝干了杯中的酒。

我心中微微一动,面上却仍是平静无波,浅浅啜了一口。

李治将目光投向远处,神色冷寂,唇边浮起一抹幽深笑意,却是再也不看我一眼。

阳光轻若浮金,映得人周身暖意,我掌中却隐隐渗出细汗。

群臣推杯换盏,宴席依旧,仿佛方才的一切都未发生过。

纵使波澜暗涌,明枪暗箭,但此刻,仍是云淡风轻,太平盛世。

天渐凉,草木葱茏的时节已过,秋风吹翻了满庭花木,浪潮似地涌动,惊扰了一方难得的静逸。

碧绡帘幕低垂,彩绘玲珑屏风静展,梨花案上细雕狼毫、飞容墨、苏白纸、水玉砚摆放得十分齐整。

除林锦立在我身后,所有宫人皆候于殿外。

我嗅着新茶的香气,抬头望一眼李义府:"你送来的文房四宝,甚合我意,你果然是个有心人。"

"只要皇后娘娘喜欢,臣必尽力为之。"李义府深施一礼。

"我听说你近日看上了一处良宅,不择手段欲得之,可有此事?"我晃了晃白瓷杯中的茶水,漫不经心道。

李义府的身躯一僵,眸中现出微微的惊:"此事......是因为......"

"义府,你的性子本就张狂,如今圣眷浓厚,行事便愈发得没了顾忌......"我微微蹙了眉。

李义府面色煞白:"臣惶恐!定是有人在背后恶意中伤!请皇后娘娘明鉴!"

我眸光一厉,淡瞥了他一眼,他立即禁言:"你的母亲、妻子、儿子、女婿,都公开卖官鬻爵,其门如市,倾动朝野,何须有人背后上奏?"

"臣,臣......"李义府见我似动了怒,顿时讷讷不能成言。

我瞧出他心意,安抚道:"近来朝中告发你不轨之行的奏疏愈来愈多,我看在眼中,只留住不发,如今我尚可为你遮掩,若你不知收敛......"

李义府随即会意:"臣明白,臣知该如何做,绝不会令皇后为难。"

"如此最好,你是个聪明人,该知进退。"我的食指轻点桌面,声声轻响,似叮咛也是警告,"你退下吧。"

"臣告退。"李义府颓然垂首,缓缓退下。

林锦望着李义府的背影,低声说道:"娘娘,我看他仍是不能体会您的一片苦心啊。"

我的声音静如死水:"我已是仁至义尽,他若不知悔改,那便也只能随他去了......"

殿外隐约有人抚琴,宛转欲绝,似断续不可连,暮色悄然移动,暗夜漫过宫阙,这一季便如此过去了。

严冬悄然而来,花凋冷残,满殿冷香习习,清凉沉静,如广寒清虚。

未带任何宫人,我独自一人踏上殿前石阶,厚重的雕花紫檀殿门咿呀轻开。

殿内鎏金暖炉中燃着炭火,余寒犹存,湘帘低垂,沉麟香轻焚,是李治偏爱的味道,暧昧深沉。殿中并未点灯,光滑如镜的青砖上,流年暗转,静泊如水。

李治端坐案前,见我入内,亦不多言,抬手一指按上的一摞奏疏:"这些都是弹劾李义府的奏疏,你自己看看吧。"

我亦不虚礼,上前随意拿起一份奏疏,展开来略看了看,果然与我所料不差,皆是指控李义府恃宠生骄,横行不法,结党营私......种种不轨之行,触目惊心。

"皇后以为如何?"李治神情淡漠,平静地问着。

我低眉顺眼:"臣妾惶恐,一切由陛下明断。"

前几日我便知晓,李义府当面顶撞李治,甚至甩袖而去,李治随即便气得七窍生烟,杀机立起,如今不过是接由朝臣之口,欲将李义府置于死地。

李治冷笑道:"朕知你宠爱李义府,他亦确是有功之臣,只是他罪恶昭彰,恐怕如今谁都保不住他了!"

我静立不语,李治此时对李义府已动了杀心,我再求情亦是枉然。

李义府对我忠心,朝中众人皆知,如今他对李治不敬,李治自然认定他是以我为靠山来忤逆皇帝权威,而我便是那幕后指使。事到如今,恐怕李治对不满李义府是假,对我猜忌是真。李治不是猜忌李义府,而是猜忌李义府对我忠心。

刹时,心寒如冰。宫阙之中,朝堂之上,明里暗里的事务缠身不绝,各种复杂的关系密如蛛丝。那日我率群臣劝诫李治不可亲征高句丽,只隐约察觉他似对我不满,却不曾想到他竟是如此猜嫌自己。

李义府劣迹斑斑,朝野对他的愤怒都已到了极致,我亦是无能为力,倘若再为他力保,只能祸延自身。

我轻轻颔首:"请陛下圣裁。"

李治抬眼望我,目光相接的刹那,有瞬间的精芒,旋即恢复平静:"朕命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御史审理李义府,司空李勣监审。"

这一回,并未遣许敬宗前去审讯。

至此,李义府已是在劫难逃了,无可挽回。

我轻轻应道:"陛下圣明。"

李治望着我,眼眸微闭,终是微微笑了。

踏出殿去,见苑中梅花微开,素服冷面,异常孤傲,顾影不自怜,寒香凛冽,染于襟袖。

我仰首,有风掠过,飘渺浮世,烟云在心,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