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有收入,有学历,有事业,却没有爱情;她们强势自我,坚强骄傲,对于男人常年不屑,就算孤独到不能自已,痛到不能呼吸,也咬紧牙关绝口不提;她们只知封存记忆,不停奔跑,直至成为30多岁还嫁不出去的“败犬女”。
她们生活圈子都有限,自己认识异性的途径屈指可数:同学、同事、邂逅而已,再加一个后起之秀——网恋。
做梦是美好的,梦醒是残酷的,“败犬女”们一觉醒来,终于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读书时代男女朝夕相处,但期望中的梁祝之遇却从未出现,反而是青蛙恐龙遍地爬。
工作后呢,同事更不消说,除了一帮子大叔大妈,偶尔遇到几个适龄未婚的,在这么个竞争的环境里,也全部变成没有性别的乌眼鸡。
最后好不容易在街角与谁一撞,当然以为撞得电光石火,一部长篇都市言情剧开幕了……但一棍子打回现实后,发现撞人的那位,迅速逃逸,追他不上,徒呼奈何。
在万般无奈之下,试试网恋,可惜和你谈情说爱的,不是人,只是一只坏脾气的狐狸——道行太浅,还没来得及变成人样。
终于有好心人点拨,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相亲有好处千百般:相亲双方都很清楚自己来做什么,首先保证了是有效交流。相亲既然是由人介绍的,虽不见得百分百知根知底,但多少也知道一点,信用门槛已经被人为提高,当事人设防度数可以降低一点;介绍人也不会把条件极不般配的男女硬扯到一起,这样交易平台相当,交易成功率提高。约会强暴的危险仍然有,但绝对降到最低,他不给你面子,难道不给张姨王姐一个面子?
别以为讨论相亲就像讨论银行最新推出的一款信用卡。但其实有什么不同?婚姻,也无非是我们人生的一桩投资项目,而相亲,绝对是低成本高效率,虽然很庸俗,但那没有人生质地的浪漫,不过是轻浮。
“剩女”之称就让人够闹心了,还“剩女狼”?嘘,OUT了吧,这叫制造恐慌。
“剩女”本就是一个被妖魔化了的词,索性“剩女”改为“剩女狼”吧,符合被妖魔化了的一群人。
其妖魔特征非常明显。
首先,年纪一大把,居然没有被愁嫁的压力。
其次,居然认为单身也不错。
更为猖狂的是,居然主动选择被剩下,还公然炫耀:我剩故我在。
为啥?给个理由先。
香港两性专家何式凝发言啦:这是因为大都市中的女性跑得太快了,而男人没有及时跟上,所以跑得快的女人找不到另一半。
狼们终于开心了,欣欣然接受了自己是妖魔这一论证。
妖就妖吧,妖也是资本。
不信?再来看看好事者的调查报告:在剩女群体中居然有83%以上有自己的房子,16%以上拥有多套住房;29%有私家车;75%以上月收入在4000—7000。
好了,可以合上嘴巴了。
尤其那些跑得慢的男人们,加把劲得,虽然她们条件不错,单身不错,但绝少排斥婚姻,所以嘛,机会大大的有。调查表明:71%的狼近3个月内参加过相亲,其中六成相亲2次,三成相亲1次,一成相亲3次以上。
看来,她们不是妖,依旧是人。
那么我们开个好头,先给剩女画画像,摆摆位置,让我们在学习相亲之前心里有个底。
画像之前,要把乐嘉开头提到的恐慌情绪全部消除,我们干嘛恐慌啊,吃饱了撑的,我们那么优秀。况且,女人们越恐慌,男人们就越有优越感,男人越有优越感,就越想找年轻的女人,是不是这个理儿?我们又不是白菜帮子。别便宜了那些跑得慢的,午夜逛菜市场的男人们。
画像开始,话说二十一世纪出现了许多新词汇,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中剩女位列其一。其定义为:现代都市女性,基本上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自然不是恐龙,但因择偶要求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这其中一句,“因择偶要求较高,导致找不到归宿”这句话,我就不爱听了,大家也是吧。谁登华山不想看日出?难道就非得半道和个气喘吁吁的男人喜结连理?难道眼界宽了,质地精细了,审美提高了,对幸福的涵义了悟更多了,也是罪?既然如此女人哭吧哭吧,哭男人之不幸,怒男人之不争。
且慢,我们在生活上眼界宽了,难道就不能在爱情上眼界宽点吗?兔子都知道不吃窝边草,踏来踏去,能有什么好草不是?
不如,我们相亲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何况男人乎。
让那些说我们女权主义的论调通通见鬼去吧,我们依旧是可人的女子,只是不愿意成为婚姻的祭品,为了结婚而结婚。婚姻不是衡量我们幸福的唯一标尺,我们不是灰姑娘,只有耐心等待白马王子的出现才能得到救赎,我们懂得自救。
而这,正是剩女的画像。
选择或者被选择成为剩女,是她们个体意识的觉醒,她们能动地去思考探寻心灵与灵魂相处的方式。或许,与主流世俗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但很有个性,很有自己的思想,是值得敬重的。
最重要的,她们有自己的价值观,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而不是像一些宝马妹们成天琢磨怎样嫁给有钱人,她们与男人的关系是互相驯养,互相救赎的,而不是等待男人的恩赐。
当爱情来临,她们也会热火朝天,但是爱情未来时,她们也努力经营自己的小生活,不自怨自艾,不随波逐流,在感性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呼吸。
好吧,我们去相亲吧。
相亲并非80后的专利,也绝不是21世纪人的专利。相亲,古来有之,而且早就约定俗成,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和必经的阶段。直到近几年,由于当代人婚恋观的革新,才出现了很多新鲜的名词和有趣的形式。
一、旧时相亲
相亲亦称相门户、对看。即在议婚阶段换过庚帖后,由媒人联系安排,双方长亲见面议亲。历代相亲仪式大同小异。旧时男女当事人并不相见,而由父母长亲包办,是通过红娘将素不相识的两个男女约到一起,见面这天相亲的男女都特别注意个人的形象,力争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如果男方去女家相亲,一定要梳洗整理,衣帽一新。对于痴苶的男娃们,父母或家长还要教他到女家后怎样敬烟敬酒,怎样说话称呼,怎样端饭待人等,然后在媒人和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女家,其举止大都是拘谨呆板有余,潇洒大方不足。
相亲这天女家也非常重视,要彻底打扫卫生,弄个窗明几净、内外整洁,女孩也要打扮一番,同时邀来姐夫舅子、七姑八姨作陪,让他(她)们评头论足,作为能否定亲的参考。同时,备客饭热情款待。即使相亲,男女双方也无缘直接交谈,只是各人留神,互相偷看几眼而已。饭毕临行,由双方家长给男女双方赠钱或礼物,一般当场收下。至于双方是否同意结亲,则后由媒人传话,互通意愿。
男女相亲相中之后,女方父母或家长在媒人陪同下,带着女儿(或不带女儿)去男方家“看过活”,也叫“看家当”,全面接触男方家庭成员,了解男方家中地有几亩、房有几间、窑有几孔、畜有几头、院落布局、室内摆设,斟酌女儿过了门是否有好日子过。过去有些家徒四壁,室如悬罄的贫寒之家,为了给儿子成就亲事,在女方“看过活”这天只得向亲邻借用家具、摆设、被褥以充体面,蒙混过关,讨得对方欢心。“过活”看上了,即可顺利成亲。
民间男女相亲,除了在女方或男方家里举行外,相当一部分是在集上、庙会上男女进行所谓的“会面”。即男女双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带到集会上,由媒人隔人群遥遥一指,双方只能一瞥,哪能看得真切。这种办法叫做“背看”。特别是男女双方,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毛病,有些做父母的便和媒人沆瀣一气,请来别的男女代替,指鹿为马,移花接木,俗叫“使顶头子”,只有结婚后才能真相大白。这样受骗一方悔之晚矣,难免暗自伤怀,吞声饮泣,抱恨终生。在“从一而终”的旧社会,既然生米做成了熟饭,只得自认命苦、前世造孽。日子久了,也就随遇而安,白头相守。
很多人以为,相亲是很落后的恋爱方式,在产生感情之前就不断衡量对方家庭背景、生活状况,是种“不人道”“太势利”的做法。因此,很多年轻人在父母亲友的“撮合”下相亲时,总对对方挑三拣四,不愿深交。
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相亲其实很重要。
研究人员是通过一家专业红娘公司进行这项研究的。他们发现,红娘公司在安排相亲者见面前,通常已经详细比对了两人心目中“另一半”的理想状况和现实情况,认为他们般配后,才会做出安排相亲的决定。但无论书面资料有多“般配”,多数人在见面几秒钟之后就决定不再交往,并且女性做出决定的时间更短。
主持这一研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库尔班分析认为,相亲并不是“游戏人间”。在“快速约会”中,人们不是依照书面资料来判断,而是受到直觉驱使。他们从看到对方第一眼到形成判断,全程不过3秒左右,还来不及用金钱、权力等“势利”因素做衡量。所以,千万不要放弃让直觉做出判断的机会。
二、相亲必经阶段
相亲,是个看似容易,其实学问高深的东西。每一个经历了N次这种活动的人都知道相亲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望积累期。表现是扭扭捏捏,紧张不安。就跟学生头一次入学考试一样,心里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如临大敌。第二次或者以后再次约会的几率不高,一般都是“一次光”,无法相濡以沫,于是相忘于江湖。
第二阶段:大胆开拓期。当相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见到不见就跟丢了东西一样时,就不会再紧张,也不会再挑挑拣拣。基本上是有就见,并且再也不会羞答答的,不好意思问这问那,而是跟“片儿警”一样,对对方的家庭、爱好、学历、工作乃至七姑八姨、侄女外甥都了如指掌。在这个时期,如果能遇到一个谈得来,各方面条件也算可以的人,则一定要抓住,因为这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不能妄想以后还有更好的,要时刻以“黑瞎子掰棒子”的故事警醒自我啊。
第三阶段:守株待兔期。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时间,当相亲从习惯再次变成煎熬,能做的就只有依靠前世的阴德了。既然后悔没有任何的效果,那就寄情于工作或孝敬父母吧,顺便等待从天而降的“超大号馅饼”。阿门,送上祝福,也只能祝福了。
综上所述,不管男男还是女女,一定要在自己最为黄金的时期把自己嫁掉或者俘获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安慰无数人的心,爸爸妈妈的,亲朋好友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也!
三、新相亲时代
《2010年中国相亲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是近年来首次大规模对当代大学生相亲婚恋观的一次调查,通过对各类相亲现象的观察、分析与检索,总结出曝光率与人气指数最高的“十大相亲新名词”。
1.后相亲时代:指现在相亲不再是受人排斥的一种谈婚论嫁的方式,而是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被现在人们所津津乐道,万般推崇。与旧时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比,现代人通常会固执地认为爱情与婚姻的开始应该是一场浪漫的邂逅,而不是两个陌生人对坐着,心里暗自称量对方的硬件和“斤两”。事实上,在现代人的实用主义哲学中,择偶时对方的学历、收入、工作、家庭背景都是极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从这一点上讲,相亲的方式最为有效。
2.相亲经济: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相亲”这个话题。一些时尚交友网站、专业媒体及大大小小的婚介所也开始频繁地举办单身派对、万人相亲大会、婚博会、大型交友活动、见面专场……公园、酒店、餐饮场所也纷纷积极参与推动。
3.新“四有新人”:即有钱、有房、有车,外加“有型”的人士。
4.剩男、剩女:所谓“剩男”是指现在比较流行的,年龄在30岁以上还是单身的男性同胞。目前,“剩男”群体的特色在于年龄层次跨度大,所涉及的行业以及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也非常广泛。无论是那些渴望结束单身生活的待娶男士,还是那些只希望享受单身生活的无欲男士,“剩男”群体虽然没有“剩女”群体那么引人注目,却也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
剩女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5.富二代征婚:指的是我国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单身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和自身努力拥有丰厚财富,但因工作忙碌,生活圈子小,通过自己找到另一半的几率越来越小,这就需要通过委托婚姻猎头、征婚相亲等方式寻找生活伴侣。
6.相亲频率:所谓相亲,无非是通过红娘将素不相识的两个男女约到一起,这未尝不是接触异性的一种好方法。相亲频率,是指适婚的青年在父亲、朋友或是红娘的安排下在单位时间内与对方男(女)生见面约会的次数。现在由于相亲热,相亲频率也被更多地提及。
…………
总之,相亲发展至今,已经是一种普遍而且火热的社会现象,相亲在现在并不丢人,反而是大胆追求真爱和幸福的典范和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不过仍然有相当多的青年男女,碍于种种说不出口的理由和苦衷,将越来越流行的相亲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