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努力获得更大收益
14069700000012

第12章 费力不讨好的事不干(1)

做事之前要计算成本和收益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都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得到最大的收获。就像做投资之前,必须估算一下收益。

对于那些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或者没有价值的事,再或者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的事,就不要去做。福布斯二世说:“不要做自己的奴隶,不是每件事都必须做。”很多时候,并不是说完成了所有的事情,就能有所收获。其实,只要把最有价值的事情做了,就能达到目的。

时间管理专家尤金葛里斯曼曾经是大学院校的系主任。有一次,他收到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机构邀请,在年度会议上发表论文。葛里斯曼以为这是有关政治方面的事,爽快地答应了邀请,并花费了很多时间,查阅了许多资料来准备这篇论文。

但是,当他参加了那个所谓的全国性的科学机构的年度会议之后,他却发现自己受到了欺骗。出席会议的只有参与这个计划的几个人,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会议。而尤金葛里斯曼却为此浪费了如此多的时间。从此以后,他便下定决心不再轻易答应任何事情。

不久,这个机构又请他将当时发表的内容写成一篇论文,刊登在他们的期刊上,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但是,他的许多同事却对此异常热心,规规矩矩地将这些活动列在他们的履历表上,年复一年地写论文,然后发表。事实上,他们的论文根本就没有人看,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名望。

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他不仅毫无收获,而且也没时间去做一些更真正有价值的事。

所以,在你做事之前,一定要辨别这件事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

首先,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但对你没有任何积极影响。不要以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会给你带来什么,你只是白费力气罢了。

其次,不值得做的事会消耗时间与精力。你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因为这些资源不能再用在其他的事情上。不值得做的事所消耗的每一项资源都是浪费,何不把它们用在其他有用的事情上呢?

第三,不值得做的事会赋予自身合理性。社会学家韦伯说,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不值得做的事情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它们必然和一些问题有所联系。大多数人对此习以为常,并且将时间都花在无用功上。

美国著名剧作家尼尔·西蒙在决定是否将一个构想写成剧本前,都会问自己:“假如我要写这个剧本,在每一页都尽量保持故事的原则性,而且能将剧本和其中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话,这个剧本会有多好呢?”答案如果是“这会是一个好剧本,但需花费很长的时间”,西蒙就不会写。因为他觉得在这些时间里自己可以写出更多的好剧本,不必把时间全部浪费在一个剧本上面。

尼尔·西蒙从来不会花时间去写那些他觉得价值不大的剧本,因为这是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他的水平。很多作家总是不留余地地写剧本,却从来不考虑剧本的价值。正因为这样的区别,尼尔·西蒙成了受人追捧的著名剧作家。

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它对自己的价值。如果需要花费你的时间,但又毫无助益,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做。要知道,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

如果一个人做的是一件自己都觉得不值得做的事情,常常就会用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对待它,不仅成功率小,就算成功了,也不会有什么价值和回报。这些不值得做的事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令人犹豫不决,而这种犹豫也是在降低效率。所以,先做那些有价值的事,才会有更大的回报。

为何你做了好事,别人却不领情

很多时候,我们心安理得地帮助别人,却从未想过那些受到我们帮助的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感恩戴德,于是愈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做好事。其实,别人真的愿意接受我们的好意吗?虽然对你来说,可能没有多大的损失,但做好事别人却不领情,心里总是不舒服的。

为什么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却不感激你呢?这是因为你帮助别人的方式有问题,比如,没有顾及别人的自尊心,没有顾及别人的面子。一厢情愿地做好事,不仅不会为你带来来自别人的感激,反而会招致怨恨,白费力气。

一年夏天,一位第一次坐火车去大学报到的农村青年和一对城市里的母子坐了个对面。车厢里十分闷热,农村青年感到口渴难耐。此时,传来乘务员“可乐、矿泉水”的叫卖声。读高中的时候,农村青年曾看过班里的同学喝过健力宝,但贫穷的他却从来不曾喝过。

农村青年要去上大学,口袋中多少有点零花钱。在犹豫再三之后,他还是没有抵抗住诱惑,买了一听可乐。这时,农村青年又犹豫了,因为他不知从何处开启。迟疑一会后,农村青年找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处撬开,但没有成功。

就在这时,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快把可乐拿给妈妈。小孩说,妈妈,你不是刚喝完,怎么又渴了?妈妈坚持说,快点,听话!妇女把可乐拿在手中,眼睛盯住拉环,余光注意着农村青年。只听“嘭”的一声,妇女手中的可乐打开了。但她没有多喝,因为她确实不渴。接着,又“嘭”的一声,农村青年手中的可乐也打开了。此时,他对对面的妇女充满感激。

有时候,我们大张旗鼓地帮了别人的忙,却无法赢得别人的感激。而有的人只是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帮助,甚至并没有做什么,却赢得了别人的感激。这就是帮助的方式存在区别。选择怎样的方式为他人提供帮助,是一种艺术的体现。

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千万不要伤害别人的面子、自尊心。也许你直接为别人解决了问题,但却可能引起别人的尴尬。于是,帮助变成了施舍,好事变成了坏事,你的付出也没有任何回报。

有一名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寺院乞讨,寺院的方丈并没有施舍他什么,而是让他把一些砖搬到院子的另一边。乞丐很生气,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这是要戏弄我吗?”方丈没有说话,而是拿出几个铜钱丢在地上,说:“你能捡起地上的钱吧,为什么不能搬动这些砖呢?”

乞丐没有说话,也没有去捡地上的钱,而是开始搬砖。直到晚上,乞丐才搬完全部的砖。方丈很守信用,给了乞丐一笔不菲的工钱。乞丐离开后,方丈的徒弟问他:“这些砖放在哪里有什么区别吗?”方丈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没过几年,那名一只手残废的乞丐又回到寺院。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名小商人,生活也过得非常不错。他向寺院捐赠了一笔钱,为的是感激当初方丈没有直接施舍他,而是教会了他如何生存。

我们总以为我们帮助了弱者,他们就会把我们当成救世主来膜拜。其实,我们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平等。对于弱者,我们可以同情,可以帮助,但不能把帮助当成一种施舍,这样只会伤到别人的自尊心。

做好事并没有什么错,但不能让对方在物质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却失去了人格和尊严。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考虑到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这样的帮助才能为你带来收获。

没足够把握的事,不要轻易许诺

有些人喜欢信口开河,随口答应别人,结果忙了半天,却始终无法兑现承诺,不仅无法得到别人的感激,还落下不讲信用的口实,真可谓得不偿失,费力不讨好。答应别人一件事,就好比你欠了别人一件事。你完成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你没有完成或者完成不了,那你的付出就只会带来负面的回报。所以,凡事一定要三思而行,量力而为。没有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

有时候,别人提出的要求,我们并没有把握办到。这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过于自信,更不能吹牛。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马上答应。你原本可以轻松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增加难度,必须先了解情况,再做决定。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要轻易承诺。一旦遇上某种变故,你就会费力不讨好。

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在经济热潮的冲击下,他兼任了一个信息与广告咨询事务所的经理。有一天,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来找这位教授帮忙。原来,他们这家杂志社有心募集一些资金,搞一项文化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想请他帮忙。

教授询问了一番之后,频频点头:“嗯,你们的想法很好。就这样,我愿意帮助那些有作为的年轻人。”接着,他又蛮有把握地许诺说:“我的学生中有许多已是企业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了,他们一向很尊重我。我请他们搞一点赞助广告,估计不成问题。”

教授的一席话,使主编大喜过望。他连忙动用各种关系,请了很多名人前来捧场。就在主编等着教授送来赞助款的时候,教授忽然销声匿迹了。

后来,朋友碰到教授。提起这事,教授叹着气说:“为拉赞助,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开始都答应得好好的,可事到临头,该往外掏钱了,就全都变卦了!这下可倒好,搞得我里外不是人了!”

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以免严重影响你的个人信用。“空头支票”不仅仅增添他人无谓的麻烦,而且也会损害自己的良好形象。答应帮助人家去做事,自己不仅要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感激。否则,不管你付出多少,只要没有兑现承诺,一切都是零。

要知道,一旦你许下了承诺,别人就把希望全放在你身上了。一旦完不成,不仅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还耽误了别人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客观估价自己的能力范围。没有把握的事情,一定不要轻易许诺。

给人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免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那么,该怎样承诺才不会失去分寸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借鉴:

(1)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承诺。就是把话说得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多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灵活性较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

(2)对自己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承诺。如果你所做的承诺不能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你在承诺中可带有一定的限制。

(3)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承诺。有些事情,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诸多变化。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承诺不可信口开河。明智者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一旦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

没有把握的事情,只要你给出理由,别人就会谅解你。如果你盲目许诺,却又无法兑现,别人不仅不会感激你,反而会对你抱有怨言。所以,什么时候该承诺,什么时候不该承诺,一定要分清,避免得不偿失。

帮忙帮到一半,还不如不帮

帮忙要帮到底,帮到一半还不如不帮,因为你让别人非常尴尬:早知道你做不到,就不拜托你了,但现在你已经开始做了,又只做了一半,实在让人进退两难。帮忙做一半,就是出力不讨好。如果你做了这样的事情,非但不会在朋友那里落人情,反倒遭朋友抱怨,严重影响你的信任度。帮别人的忙,一定要帮到底,这样才能为你留下一份人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只帮一半的忙就等于是在阻碍别人。很多事情,进行到一半就很难改变了,一旦放弃就前功尽弃,你不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且会引发别人对你的强烈不满。

宁丰是一家制药厂的经理。这段时间,公司急需一批草药,但分不出运输的人手,宁丰很苦恼。他想到朋友刘杰是物流公司的老板,便请他帮忙尽快将草药运过来。刘杰一口答应:“你就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刘杰的确派出了运输车,但运输车一去几天迟迟不归,而刘杰却带着一家人去外地旅游了。宁丰见迟迟没有回应,既着急又别扭,只好在心中埋怨刘杰:“要帮忙就帮到底,现在搞到半截不做了,这不是让我骑虎难下,误我大事吗?”从那以后,再碰到需要帮忙的地方,宁丰再也不敢找刘杰了。

在帮别人忙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得大方而豪爽。否则,即使你答应帮忙,但你的表现却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也同样让别人耿耿于怀。既然答应了人家就要帮忙,而且不能帮得勉勉强强。否则,即便你帮了别人,别人还可能因为你的态度而不领情,这又何苦呢!

我们帮助别人,也是为了有朝一日别人能够帮助我们。因此,只要答应帮忙,就要付出全力,帮忙帮到底。这样,就能给自己留下人情,日后大家也更好来往。

刘园是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他的老朋友张理办了一家布料厂,有一天找到他说:“布料厂的资金运转不开,我想向你借些钱,半个月后一定会归还。”刘园犹豫了一下,对张理说:“我公司每天也需要很多资金,把钱借给你,会带来许多不便啊!”

看见张理神采黯然,有点不高兴,刘园又觉得过意不去:“咱们都是老朋友了,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到时你尽快还钱就是了。”最后,刘园还是帮了张理的忙。可是,刘园隐隐约约感觉到,张理对自己有些冷淡了,两人的关系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