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流行性腮腺炎:患流行性腮腺炎的母亲,唾液中有腮腺炎病毒,亲吻宝宝时,可通过唾液把病毒传给他。
(4)扁桃体炎:人的咽喉中平素就寄生有梭状杆菌、文森氏螺旋体,当咽喉受到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发炎或化脓,形成扁桃体炎时,患者的唾液中就存有大量致病菌。孩子被患病的母亲亲吻并接触了她的唾液时,也就被病菌感染了。
(5)病毒性肝炎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这些病的母亲,由于受病毒感染,唾液和汗液中有较多的病毒,亲吻孩子时,由于孩子接触了她的唾液、汗液,被传染的可能性就很大。
(6)流行性眼结膜炎:病毒和病菌均可以传播这种病,往往是因接触病人的眼屎、眼泪及被这些病菌病毒污染的手传染。患这种病的母亲,与孩子亲吻时,不知不觉中就把大量致病菌传给孩子。孩子就有可能发生眼结膜炎。
(7)颜面皮肤病:脓疱疮、湿疹、疖肿等都是面部易发生的皮肤病。在这些患病皮肤的表面都有渗出物,渗出物中充斥大量可使其他接触者致病的病菌和病毒。患这种病的母亲亲吻孩子时,致病的病菌、病毒可使孩子感染,从而引发皮肤病。
一些吸烟喝酒的父母也喜欢亲吻孩子,这些人口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氢酸、烟焦油、尼古丁的存在量均较高,被亲吻的孩子接触了这些物质以后,对心、肺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危害。
还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虽不是孩子的父母,或为了博得主人的喜悦,或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也喜欢在孩子脸上亲上几口。由于对这些外来客的健康状况不明,看来这种表示亲热的做法,恐怕也是值得商榷的。
(七)注意啼哭
啼哭,是新生儿表达要求和反应外界影响的主要方式之一,如饿了哭、渴了哭、热了哭、冷了也哭,尿布包裹太紧,不舒服会哭,身体某处有疼痛也会哭;另外,消化不良同样会哭,所以,当听到孩子哭泣时,应仔细寻找原因。
新生儿出生后,逐渐适应外界各种生活条件,养成不同的生活习惯,当未能满足他的需要时,或改变了以往的习惯时,他就会用哭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当听到新生儿哭时,需认真辨别,究竟哪些是生理性的,哪些属于病理性的,不可忽视,也不要过于紧张,要善于发现、鉴别,不要一哭就给奶吃,如果找不出任何原因,不一定要去抱他、摇他。啼哭本身对新生儿有一定好处。能使全身运动,并能帮助肺部发育。
(八)注意呼吸
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开始呼吸,其呼吸主要依靠膈肌的升降运动(即以腹式呼吸为主)。由于新生儿胸部肋间肌发育较弱,因此新生儿包被不可太紧,否则会影响呼吸运动;此外,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呼吸的调节也不好,所以新生儿的呼吸浅表而不规则,尤其出生后的前两周,呼吸频率波动大,每分钟40~80次左右,这皆属于正常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不要给孩子盖得太厚,不要让被子盖住口鼻,以免影响呼吸,并要注意使其口中的黏液吐出,如果发现孩子面色一阵发紫,一阵发白,一阵又恢复正常,要立即请医生检查。
(九)重视口腔清洁
原因是初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嫩薄,极易弄破感染,故要注意保护。方法是:在吃奶后,应往孩子口腔里滴一些水,冲洗一下残留在口腔里的奶汁;在喂奶前,母亲要洗洗手,并用温开水或3%硼酸水用小毛巾将奶头擦净;不能用白粗布、黑粗布蘸小米擦什么“马牙”、“螳螂子”,弄得满口流血,严重时能危及孩子的生命。
(十)更换尿布的方法
新生儿的尿布宜选用质软,耐洗,易干及吸水性强的棉布,最好用干净柔软的旧布改做。尿布不宜过宽过厚。新生儿出生后第2周开始,一昼夜排尿20次左右,排尿时都要高声啼哭,此刻须给孩子换尿布。平时将尿布叠成4层三角形及8层长条形备用,每次用长条形及三角形各1块,再用三角尿布系在腰脐部,用长条形尿布兜住阴部和肛门,在两层尿布外加一层质地柔软的塑料布,衣服下摆放在塑料布之外。换尿布前,先用温热水轻轻擦洗尿湿部位,然后再按以上方法换上清洁的尿布。
大小便后,凡沾湿的尿布都应及时撤换清洗。用肥皂洗的尿布要用清水多涮几次,去掉肥皂沫。最好不用洗衣粉洗尿布,可用开水烫洗,然后放在阳光下晒干。在喂奶、喂水及进行其他护理时,都应该检查尿布,防止臀部皮肤发生“红屁股”与尿布疹。
(十一)无声的环境对孩子优生不利
噪声可以影响优生,那么,无声无响是否有利优生呢?
有些年轻家长将新生儿养育在昏暗的房间内,还将可能致响的一切物件都用布包上,他们怕光线和声响会破坏新生儿的安静,甚至怕损伤他们幼小的大脑。实际上,这种做法同样对孩子不利。
心理学家认为,适量的环境刺激会提高新生儿视觉、触觉和听觉的灵敏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原始的无条件反射,还会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条件反射,从而使新生儿的动作越来越复杂和高级,最终具备作为人的一切生活能力。13世纪西西里的一个名叫弗德里克二世的统治者,他为了证明言语技能是天生的,不需要学习,便将一些婴儿养育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规定保姆不准跟孩子交谈,也不得在育儿室内相互交谈。他希望这些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说本国语言,从而证实自己的想法。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这些孩子有着良好的营养和医疗措施,由于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没活多久便都先后夭折了。
心理学家认为,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不仅可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也会使儿童大脑本身更发达。这是因为,人的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突触。丰富的适度的环境刺激比缺少刺激的环境更能使神经纤维髓鞘化,使突触联系得更复杂,因而大脑也就更发达。
所以优生优育,既要避免噪声,又不能使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孕妇不仅不应去舞厅等处凑热闹,以减少噪声污染,在日常饮食中还需要有瘦肉、鱼、禽蛋、动物肝脏、豆制品、水果等,以增加人体对噪声的耐受力。“小天使”降临人间后,可以播放些柔和的音乐,悬挂些色彩艳丽的图片等,积极地为新生儿创造丰富的视、听、触觉环境。只要注意适当,别做得过了头,便有益于优生优育。
(十二)早产儿的保健
所谓早产儿,是指妊娠未满250天而出生的新生儿。主要特征如下:
(1)出生时体重不足2.5公斤,身高在48厘米以下。
(2)皮下脂肪很少,皮肤松弛,易起皱纹,故外观如老人样。
(3)全身毳毛极多,尤以背、肩、面、额为甚,但头发稀软无眉毛。
(4)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男孩睾丸未降入阴囊,阴茎短小,女孩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5)哭声极弱,呼吸不均,吮奶无力。
(6)指、趾甲未越过指、趾端。
除上述几点外,早产儿全身各个器官的发育比起足月儿差得多,体温调节功能也差,一遇环境稍冷,就会导致硬肿病;肝肾功能也不好,如果奶中水分过多,就会发生水肿;胃容量极小,有时多喂几口奶,也可能溢奶呛入肺中。由此可见,对于早产儿必须予以精心的护理,认真的保健。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季,体温常有过分降低的倾向,因而,除了提高室内温度外,应给孩子穿上用软布做的小棉衣。棉花最好是新的,因为新棉花保暖性强。头上戴小帽,再用小棉被把全身包好,周围要放上热水袋,但应注意防止烫伤;若热水袋里的水凉了,应及时更换,每次只换1个,不要全拿出来,避免温度突然下降。如果家里条件差,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可以把孩子放在母亲的身边或抱在怀里,但要注意避免闷着孩子的鼻口,引起呼吸困难。若是在夏天,室内温度较高,穿着和包裹的衣物,就要根据情况适当减少,不要太热了,以免把孩子捂出热病来。
二是喂奶要认真仔细。出生后24小时,开始先喂10%糖水2~5毫升,如吃得好下次可改喂奶。奶应少量多次,每2~3小时喂1次。
喂奶一定要仔细观察,使之侧卧,防止因呛奶而窒息死亡。对无力吸奶的早产儿可用滴管慢慢将奶挤入口中。放奶容器应放在热水中保暖,先从5毫升开始喂,以后根据吞咽及吸吮情况逐渐加到10、15、20毫升等。
三是要注意呼吸。原因是早产儿呼吸浅表且不规律。有时会完全停止,以致面色青紫。若发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用手掌拍早产儿臀部,一方面请医生急救。
此外,由于早产儿对疾病的抵抗力比足月儿更弱,即使是最轻微的伤风,很快就能转变为肺炎,甚至造成死亡,故应特别注意预防。
四是要及时补充铁。据最近我国几个省市的调查,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高达55.5%,其中不少是早产儿,且女婴为多。
一般说来,早产儿的铁储备足够维持体内造血两个月左右,而足月新生儿体内铁储存量可够出生后三四个月体内造血的需要,原因是胎儿从母体得到的铁在前6个月较少,而后3个月较多,早产儿已失去了足够摄铁的机会。
此外,在孩子长到1岁时,足月出生的孩子体重可增至初生时的三倍,而早产儿却要增至五六倍,这样迅速的生长发育会使铁相对不足。
那么,又如何给早产儿补铁呢?
一是补足胎盘血,在产妇分娩时,迟结扎脐带可以给早产儿多提供胎盘血,如分娩后10分钟结扎,约有100毫升血进入胎儿体内。
二是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富含铁质的辅助食品,如蛋黄、瘦肉及动物肝脏;
三是补充维生素B12、叶酸或维生素E,因为它们是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在口服铁剂的同时可加服维生素C,以促进铁质充分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