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需改变一点点
14126000000005

第5章 从平凡到卓越——只需改变一点点(4)

当然,如果运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我们应当善于把学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知识相当丰富,但实践能力都是很弱的“书呆子”,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科技人员在内。虽然他们都很勤奋,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却在技术创新方面成绩平平。相反,也有一些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但颇有创新智慧所谓“机灵鬼”,反而能做出相当突出的成绩来,因为他们善于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真正的用到实处。

再美好的设想,如果不在实践中验证,那也只是一纸空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傍晚,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漫步在彼得堡的一条林荫道上,这时,走过来一位衣冠楚楚的年轻人,从他的衣着打扮和游手好闲的模样,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位无所事事的花花公子。这位青年愁眉苦脸地对作家说:“车尔尼雪夫斯基先生,听说您非常富于灵感,而我为什么总是得不到灵感呢?”

车尔尼雪夫斯基看了看他,回答说:“因为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

其实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回答说明,灵感并不是心血来潮,要想开启灵感的闸门,离不开艰苦劳动和不断实践。积极的劳动和深入的实践实际上是为激发大脑的灵感创造条件。贪图安乐、不愿意参加劳动实践,是人类灵感的大敌。

黑格尔说得好:“最伟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芳草地上,让微风吹来,仰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谁想开启创新的大门,谁就必须投身于实践中!

竞争力来源于细小的积累

荀子的《劝学篇》有这样一段: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他所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

一个人没有专长很难成功,但除了专业技能之外,成功还需要很多配合条件,这些条件之一就是你的“竞争力”。这可不是短期内能够形成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积累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现在职场中,跳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的人甚至以此来标榜自己的能力超强,殊不知,经常性的跳槽是很不利于职业竞争力的积累的。

英语专业毕业的李小姐工作了4年,已经换了3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杭州一家星级酒店的行政助理,每天只是处理酒店大大小小的琐事,工资不高又看不到升职的希望,所以辞了职。后来家人为她介绍了一份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因为老师工作稳定而且收入高,所以她就去了,还没做到一年,就因为管不了那些顽劣的小孩子而辞职。现在李小姐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经理秘书。虽然头衔听起来很风光,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个打杂的角色,每天只是打字、复印、整理资料,而且薪水比前面的工作都低。

李小姐前后做了三份工作,第一份行政助理工作因为没有升职的希望而辞职,第二份工作因为无法胜任而辞职,现在的工作因为薪水不高、过于枯燥而打算辞职。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任何工作都没有热情,只是冲着高职位和高薪水才去做。另一方面,李小姐先后换了三份工作,范围涉及酒店业、教育、外贸三个行业,这对她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很不利。

没有职业规划,盲目追求高职位、高薪水,这是她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辞职并不能解决问题。李小姐应该先弄明白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然后认真地作一个职业规划,因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工作有助于她积累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进修班,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以为这样就能够让自己在职场中变得抢手,其实,很多时候就犯了狗熊掰棒子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踏入职场之前一定要先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等确定工作目标,然后坚持目标,按照一定的职业轨迹往下发展,不要频繁地更换行业。这样的积累才会真正积少成多,由量变转化成质变。否则,只会分散精力,结果没有掌握一项能拿得出手的技能。

水面上的鸭子悠闲高傲、姿态优雅,但人们却看不到,在水面下它的脚却在不停地拨动着水。勤奋的人都像鸭子一样,每一秒钟都在积累。伊莱克斯公司原中国区总裁刘小明,就是一只鸭子。他原本只是北京某西餐厅的厨师,但是他善于积累,先是在国内上大学,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后在华尔街当律师,进入伊莱克斯公司之前,没有家电的从业经验。但是,刘小明清楚自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能力。果然,上任后,他把伊莱克斯产品的市场份额拓展到12.9%,仅次于海尔。

用友软件公司的总裁王文京希望自己的所有员工都是像刘小明这样的“水鸭子”。他告诉员工,要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那些最基本的东西看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懂,但恰恰很多人没有把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做好。产品要做好,服务要做好,对待员工要好,这些全是常识,是基础性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重要的不是现在的起点是高还是低,现在的规模是大还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

做就是积累,高手总是在平时就注意积累。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是一位善于在平时就积累的人。他每年要走访超过500家公司,每周与几十位行政人员交谈,结果他料事如神,如果1977年撂给他1万美元,1990年就可以带走28万美元。他的正确判断就来源于众多采访对象提供的资料。

商界里可以子承父业,但企业家的头衔是不能世袭的。每个人在职业拓展中,都需要集中力量不停地修炼自己的独门绝技,血缘不如机缘,在“专业”面前,所有的“业余”都会现形。

所以,职场中人要重视积累,哪怕通过一些细小的事情,也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改变和积累才行。要踏踏实实地去积累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行啊,那才是自己生命中的财富,靠积累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稳稳当当的,人家偷不走、也抢不走!

将改变进行到底

时代在发展,企业必须以变应变,员工也必须要有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不管是在哪个阶层、哪个部门的员工,都要接受环境不断变化的现实,都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这种竞争,主要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精神体现了公司员工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释放创新的巨大潜力。现代企业的员工要在纷繁多变的不平衡的市场经济中寻找企业发展和获利的机会,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现实要求职场人士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新意。

企业员工必须以“以变求胜”的态度去关心企业,这其实就是一种变革思维,而且这种变革思维应该贯穿工作的始终,贯穿职场生涯的始终。当一切都顺利时,人易于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热情。这是人的非常自然产生的心理状态,但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惯用常规的思考方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能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减少精力的耗费。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式往往会使人被旧的思维模式束缚住,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的:“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的主人公一样,由于他的工作是一天到晚拧螺丝帽,所以一切和螺丝帽相像的东西,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扳手去拧。

如果总是用思维定式来看待事物的话,那我们也就真的成了傻瓜。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学会变通。看事物不能用一种眼光,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观察,从常规中求新意。

当代著名趣味数学家马丁·加德纳曾经说过:“有些题动用传统的常规方法去理解确实很困难,但如果放开思维打破常规,灵机一动,问题顷刻迎刃而解。”

作为职场中人,要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就必须常变常新,紧随时代和科技变化的脚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并将这样的改变长期保持下去,将这种改变进行到底。

同样,我们知道“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任何企业要想在商海里拥有一席之地,并稳固自己的地位,就不能拒绝改变,否则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噩梦。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运作体,靠获得利润来维持发展,每家公司都需要用常新的眼光关注这个世界的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谋求拓展。只有不断地创新,公司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得到发展;不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公司的每个职工都应该是创新之人。

小马是公认的好同事,年年工作量都名列前茅,可是两次晋升的机会都没有他。先后提升的两个同事资历没他深,工作量也比他少,不用说他心里当然不服,其他同事也为他愤愤不平。公司经理知道后向大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小马虽然工作态度很好,踏实肯干,但是从无创意,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踏实肯干是不够的,思想古板只会使企业停滞不前,这样最终只会被淘汰出局。

思想无创意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小马只能被动地等待上司分配工作,无意主动出击,而有开创精神的员工,能积极主动地向市场寻找需求,就能够主动把握自己的职业命运。

有人认为,我只是小职员,没有什么创新能力,最好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越听话领导越喜欢,甚至越没有脑筋,越让领导放心。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如果你对领导的意图执行起来没有任何创造精神,你在工作上没有任何主动精神,那么久而久之,再开明的企业领导也不会喜欢你的。

作为员工不要把创新看成是与自己无关的高深莫测的困难的事情。人人都能做到创新,只要我们把所学的知识不断用于工作中,就一定能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

海尔洗衣机事业部2001届大学毕业生肖金亭,在车间实习时发现,生产全塑一体滚桶洗衣机时,安装轴承座上的滚桶时效率非常低。原来,在轴承座压装夹具上有三道支撑桶体的固定板,这种桶体只能刚刚卡住边儿。操作工在放桶体时需要非常小心、慢慢地放,有时候甚至还需要调整两三次,极大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经过观察测量,肖金亭向分厂提出了建议:改进压装夹具,把支撑桶体的固定板加宽。这条建议一提上去便得到了技术部门的认可:此建议可行。建议采纳后,极大地提高了操作速度和质量。

可见,创新不难,关键要有一颗创新之心。只要在工作中有一双“问题眼”,认真体会研究,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随时作出改变,将改变形成一种习惯,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走在别人的前头,对问题作出提前的反应,才能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因此,若想领先一步,就需要将改变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