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需改变一点点
14126000000008

第8章 思维改变一点点——学会灵活应对(3)

难道真要虚度10年,才懂得后悔吗?

说什么机会好是好,就是难碰到,说什么机会可遇而不可求,这都是以一种被动的态度来对待机会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机会十之八九与他们无缘,成功与他们无缘。

这就是因为缺乏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的人,不仅不能创造自己的一生甚至一旦机会出现时,由于没有准备好头脑,而使机会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掉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萧伯纳曾说过:人们总是把自然的处境归咎于机会不好,太过相信机会。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自己创造机会。

萧伯纳说他不想相信机会,实际上他不相信那等来的机会而相信自己创造的机会。

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那种仍然出现的机会是不多的,而绝大多数的机会是争取来的,是创造出来的。

你的一生也在创造中诞生,抛开顾虑,把自己放在最容易创造机会的地方,充分发挥你的创造性思维,去创造你辉煌的一生吧!

跨出第一步,闯进机会的网络之中,任由机会把你带到遥远的地方去。不要怕,因为机会往往在不怕的人面前出现。一个机会,就足以改变你一生。

问题是,你有没有充分发挥你的创造性思维,好好创造这个机会,并捕获这个机会。

现年32岁的路易斯·休特,他对创造机会的诠释是“替自己的才华安装聚光灯”。

他认为人应该在让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工作,并尽力让自己的才华在众人之中突显出来。

路易斯指出现在这个时代,能人辈出,但许多人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就这样平平庸庸地度过了一生,令人为之惋惜!

他则不同,他绝不甘心被人忽视。于是,一开始他便将自己安排在容易创造机会的地方。

休特为能达成自己的人生计划,首先在学校里主修法律,一方面他认为以此为业既安全又可靠,另一方面他认为作为一名律师可以有许多机会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

因此,就在这种思维和观念的支持之下,他以十分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他的学业并没有白费,毕业之后,他便马上进入塔拉哈希市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

关于实务方面,他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作为自己的行动方针,没有多久时间,他便得到青年商会、军人组织等团体的认同。如此热烈参与社会活动的结果,使他获得了第一次发展机会。

他在事务所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即被塔拉哈希市的人们公认为最有才华的年轻有为的法学家,因此他在24岁时就被任命为该市的法院推事。直至今日,在佛罗里达州,他仍然是最年轻的法律推事纪录保持人。

这项职位,使他在当地的声望愈来愈高,州政府对他也颇为器重。

3年后,他的第二次发展机会也翩然降临。

此时的他又成为全州人所瞩目的对象,但他并不以此满足,他知道自己仍然有发展的机会,并深信在周围的人群当中会有人带领他走向成功的另一座高峰。

果然不出其所料,在注意他的人群里,美国最成功的年轻企业家路易斯·M.沃弗逊也在其中。

两个人志同道合,经介绍认识之后,很快就变成了好朋友;

3个月后,休特非常自信地告诉沃弗逊说:你恐怕不知道有一天,我将成为你们那伙人中的一份子。

沃弗逊更想象不到的是那一天竟然这么快就来临。

3年后,在休特30岁那年,他被沃弗逊任命为总公司的助理总经理。

这个穷人求之不得的天大机会,就是休特六年来不断显露自己才华的结果。在沃弗逊的世界里,休特的事业快速成长。

一年以后,他成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没隔多久,他又成功经营着世界排名数一数二的庞大企业。

路易斯·休特的成功,证明了使自己暴露在公共场合中,自己的才华成为众人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多么重要。

路易斯·休特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或超人,而只认为自己不过是将与生俱来的能力发挥十二分,并且努力勤勉地工作,使自己置身于更美好的境遇中。这一切首先是他改变人们固有的等机会的习惯思维,而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地创造自己想要的成功机会的结果。更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随着人们观念和思维的变化,“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已经有些和时代脱节了,在广告满天飞的年代,把金子放在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能更快体现它的价值。

学会重点思维

抓住了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卡尔森是一个具有重点思维习惯的人。他1968年加入温雷索尔旅游公司从事市场调研工作,3年以后,北欧航联出资买下了这家公司,卡尔森先后担任了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司部经理。他由于熟悉了业务,并且善于解决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使得这家旅游机构发展成瑞典第一流的旅游公司。

卡尔森的经营才能得到了北欧航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对卡尔森进一步委以重任。

航联下属的瑞典国内民航公司购置了一批喷气式客机,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到最后就连购机款也偿还不起了。1978年,卡尔森调任该公司的总经理。担任新职的卡尔森充分发挥了擅长重点思维的才干,他上任不久,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的问题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订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卡尔森于是将正午班机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此举一出,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卡尔森任主管后的第一年,国内民航公司即扭亏为盈,并获得了丰厚利润。

卡尔森认为,如果停止使用那些大而无用的飞机,公司的客运量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一般旅客都希望乘坐直达班机,但庞大的“空中巴士”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尽管DC-9客机座位较少,但如果让它们从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直飞伦敦或巴黎,就能赚钱。但是原来的安排是DC-9客机一般到了哥本哈根客运中心就停飞,旅客只好去转乘巨型“空中客车”。卡尔森把这些“空中客车”撤出航线,仅供包租之用,辟设了奥斯陆——巴黎之类的直达航线。

与此同时,卡尔森的另一举措也充分显示了他的重点思维能力,这就是“翻新旧机”。

当时市扬上的那些新型飞机引不起卡尔森的兴趣,他说,就乘客的舒适程度而言,从DC-3客机问世之日起,客机在这方面并无多大的改进,他敦促客机制造厂改革机舱的布局,腾出地盘来加宽过道,使旅客可以随身携带更多的小件行李。卡尔森不会想不到他手下的飞机已使用了14年之久,但是他声称,秘诀在于让旅客觉得客机是新的。北欧航联拿出1500万美元(约为购买一架新DC-9客机所需要费用的65%)来给客机整容,更换内部设施,让班机服务人员换上时尚新装。公司的DC-9,客机一直使用到1990年。靠着那些焕然一新的DC-9客机,招徕越来越多的旅客,当然,滚滚财源也随之而来。

卡尔森是善于重点思维的典范。成功人士遇到重要的事情时,一定会仔细地考虑: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哪一方面呢?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人格、精力与体力不受到损害,又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呢?

从重点问题突破,是成大事者思考的习惯之一,因为没有重点的思考,等于缺少主攻目标。职场中人也要养成思维的正确方法——重点思维习惯。

正确的思维方法包含了两项基础:第一,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事实必须分成两种,即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和没有关系的。

在达到你的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你所能使用的所有事实都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的,而那些不重要的则往往对整件事情的发展影响不大。某些人忽视这种现象,那么机会与能力相差无几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大不一样。

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这样,他们等于已经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原先即使以整个身体和重量也无法移动的沉重的工作分量。

职场中人只有养成了重点思维的习惯,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赢得经营上的成功和丰厚的利润,也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把问题简单化

简单思维是指以“简单”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简单思维理解为幼稚的、简陋的、不动脑子的思维方式,如人们经常会讥笑那些愚笨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或者说他们考虑问题简单机械,不懂灵活变通,等等。

但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讲,简单思维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指一种低级的思维方式。首先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其次它是指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着特殊的思维功效,能够帮助人们在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御繁就简,化繁为简。

我们都会说童言无忌,但往往每一个无忌的童言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成人思维无法解释的世界,但儿童的视角却总是能给成人以警醒和茅塞顿开。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问应该先救谁?

有人说,应该先救母亲,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

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

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则不然。

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个8岁的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有奖征答题:

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里,上面坐着3个人。一个是环保专家,他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个是原子专家,他能有效防止全球性核战争;还有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解决未来人类一百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现在必须丢出一个人,减轻气球负荷方能保证其他两位科学家的安全。你认为应该抛出哪一位?

结果获奖的也是一个年仅6岁的小孩子,他的答案是扔出最胖的人。

每个儿童都会有一个心智觉醒的过程,他们会提出很多成年人没有想到也回答不了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与成年人思考的问题相比,又是那么简单: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为什么1+1=2?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为什么会有战争?那些诺贝奖的获得者们,在童年心智觉醒的过程里,也会提出这类看似简单的问题。这些似乎都属于儿童“十万个为什么”水平的回答,回答起来却并非那么容易。不必说孩子们,就是成年人有多少能回答清楚的呢?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他们每个人的特殊贡献往往就是建立在解决某一个简单问题的基础上的,是那个简单问题的延伸和深化。

大人喜欢复杂思维,而小孩则惯于简单思维。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还真需要对复杂的问题简单认识,不要让它吓住;不要简单的问题复杂对待,以免犯“低级错误”。

头脑过于简单,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头脑过于复杂,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都是形而上学。前者使人盲动,后者使人保守。

盲动者,横冲直撞;毛手毛脚,把事情办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