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
14147700000004

第4章 爱就是关怀

真正的爱是舍弃动物性的个人幸福时才会产生的。

当人类了解了动物性的个人幸福是不存在时,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此时,动物性的个体才会有真正的爱被输入,如此,经过改良之后,也会产生真正的生命。耶稣的教导也是对这一方面解说——耶稣也曾说“我和我的爱就很像能够开花结果的葡萄树”、“不会开花结果的树枝应剪掉”。

“获得自己生命的人就会丧失了这种能够开花结果的葡萄树,为了他人而丧失自己生命的人就能够获得这种葡萄树。”对于这种情况,不仅必须知道,而且努力去了解的人才会认识真正的爱,爱自己的生命的人就会将这种葡萄树毁灭,而在这个世上厌恶自己的生命的人即可享受永生。

“爱父亲或爱母亲胜于爱自己的人就不像一个人,同样地,爱儿子或爱女儿胜于爱自己的人也不像一个人。我们经常会去爱着对我们关心且极具有爱的人,这种爱并非爱。应该爱敌人,也要爱厌恶我的人。”

人会舍弃自己的动物性幸福并非由于一般人所想的那种爱父亲、爱母亲、爱子女、爱妻子或爱朋友所致,那么,人为何会舍弃自己的动物性幸福?其原因乃是人终于明白个体生存的空虚,也了解了动物性的个人幸福绝不会存在。所以,人由于舍弃了自己的动物性生活,因而才认识真正的爱,如此,才会真正爱着父亲、妻子、子女或亲戚朋友。

爱就是胜于自己——也是胜于动物性的个人——的重视着他人、关怀着他人之意。

倘若并非舍弃自己的动物性幸福而成立了爱,那么这种爱就是虚伪的爱。在这种虚伪的爱的情况下,人往往为了自己将来更大的利益而甘心将现在容易得到的利益舍弃,可是,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动物性个人幸福,而使某特定的东西比另一种东西更优先。真正的爱要成为积极性的感情表露之前,应有一定的状态存在于人体中。爱的根本、爱的基础并非一般人所想的会使理性模糊的冲动情感:而是非常具有理智又很稳定且有着喜悦感的状态,这也是天真的孩童或理性者才会具有的东西。

这也就是“对他人的善意”。人诞生之后,也是幼年时就具有这种善意。可是,成年之后,必须舍弃动物性的个人幸福时才会出现,而舍弃动物性的个人幸福的次数越多,这种善意就越强化。我们经常听到“我没有关系!我什么都不要!”而且当我们听了这句话时,我们也往往会对他人怀有恶意的态度。倘若当每一个人对他人怀有恶意的一刹那就说着“我没有关系!我什么都不要!”且必须衷心地来说出这句话,那就有一时性完全的舍弃自我本身的欲望,这样,每一个人都能由于这种简单的实验而认识——真正的从内心舍弃自己的动物性幸福,此时,所有的恶意感情都会消失,而原本隐藏于内心的“对所有的人的善意”就衷心地表露出来。

实际上,爱就是让他人优先于自己。如今,我们即已了解这才是爱,而不会存有另外的想法。爱的数值是自己对他人的善意或同情心作为分子而对自己本身的爱作为分母,如此表达出来的分数的数值就是爱的数值。当然,这个分数中的分子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可是,分母就依自己对于动物性的个体的观念如何就可或增或减。现代人对于爱的问题或爱的数值进行考虑时,往往不重视分母而专心注视分子,如此来决定分数的数值。

真正的爱必须经常舍弃动物性的个人幸福时才会出现,而以“对所有的人的善意”为基础才产生的。也就是说,对所有的人的善意产生之后,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真正的爱——无论对亲人或对他人。也惟有这种爱才会带给人生真正的幸福,也能够解决存在于动物性意识与理性意识之间的外表矛盾。

有些爱在基本上并无舍弃动物性的幸福,并没有以“对所有的人的善意”为基础,这种爱与动物性的生活完全同样,也就与甚至虚伪的爱都不存在的生活差不多,只会带来不合理和不幸。“对特定者的爱”的感情往往被称之为爱,这当然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爱的感情既无法消除生存竞争,也不会使人放弃追求快乐,也不会脱离死亡的恐怖,不但如此,更会使生存竞争激烈化,更会使人人追求快乐,同时,也会增加人人对死亡的恐怖感,如此一来,只会使大家感觉人生黑暗而已。

将动物性的个体生存视之为人生的人就不会爱着他人,因为,对这种人而言,爱就是和他的人生相对抗的活动,这种人的生活终日只追求动物性的个人幸福。可是,真正的爱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就是首先必须舍弃动物性的个人幸福。不了解人生者纵使有一日突然想要专心于爱的活动,可是,这种人除非已了解人生的意义或改变了人生的观念,否则是不可能专心于爱的活动。就是说,专心地追求动物性的个人幸福者,也就是把这种追求幸福当作自己的人生的人始终只动着脑筋来赚钱或增加自己的动物性的个人幸福,也完全为了自己动物性的个人幸福而使他人来为自己卖力或服务,结果,就将获得的多余的幸福分配给对自己的动物性个人幸福卖力的人。从另一角度来说,这种人的生活本来并不靠自己本身来生活,而是靠他人才可维持生活。这种人为何能将自己的生活贡献给他人?同时,当这种人决定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分配给自己所喜爱的人时,究竟该给谁才是?又不知为谁服务才好?这种决定是很困难的。

这种人倘若要将自己的生活贡献给他人,首先必须把过去为了建立动物性个人幸福而从他人抢夺过来的多余的东西舍弃,接着,必须做一些不可能的事。就是说,虽然要将自己的生活贡献给他人,可是,必须决定要贡献给他人之中的哪一位。这种人如何才能爱着他人?就是说,如何才能舍弃自己的动物性个人幸福而使他人幸福?此时,这种人首先必须停止厌恶他人,必须停止使他人不幸的行动,同时,现在必须舍弃过去为了自己的动物性个人幸福而特别重视某些特定者的作风。

动物性的生活当然毫无幸福可言,所以,对于这种虚伪的幸福,不必去追求,同时,对于与生俱来的“对所有的人的善意”,经常充满于自己的体内——也惟有这种人才能专心于爱的活动。这种爱的活动不但对自己且对他人也能够产生满足感。这种人的生活幸福惟有在于爱,正如植物的幸福完全依赖于阳光。没有受到任何控制的植物应往哪个方向生长发育?这时,植物不会考虑阳光是好是坏、是否另外还有更好的等等,而很自然地接受这个世界上惟一的阳光,且很自然地往阳光的方向发育。同样地,舍弃动物性个人幸福的人就不会考虑着从他人抢夺过来的应分配给自己宠爱者之中的哪一位,也不会考虑着有否比现在的爱的要求活动更佳的爱。这种人只会将自己眼前的爱贡献,也就是说,将自己的生存贡献。这种爱才合乎人的理性之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