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超级成功学
14148400000047

第47章 心理的变化(1)

构成每一生物内在中心的生活意志,在高等动物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就是说,在最聪明的动物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因此,在这种动物身上,生活意志的本质,也可以看得最清楚。可是,在比较低等的动物身上,生活意志的表现就不会那么明显,意志客观化的程度也比较低;反过来说,在比动物更高的人类身上,理性的出现,表示人类能够缜密思考,因此,人类也有装假掩饰的能力,这种装假掩饰能力很快把意志蒙上一层障幕。所以,在人类身上,意志只有在情绪和激情爆发时才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当激情表现出来时往往激发信心的缘故,不管它是哪一种激情。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激情是诗人和演员表演的主要题材。——可是,我们对猫、狗、猴子等的喜爱,就是由于上述的事实;使我们感到愉快的,就是它们所有行动的天真无饰。

受习惯力量影响的许多事情,有赖我们天生基本特性的持久和无法改变,因此,在许多同样环境下,我们所做的往往都是一样,即使教一百次,也和第一次时感到同样的需要。——另一方面,真正的习惯力量确是从惰性而来的,这种惰性想使智力和意志作新的选择时避免费力、困难甚至危险,因此,便我们今天还仿着昨天和以前无数次教过的事情,而我们所知道的,将符合这种情形。

可是,这问题的真相在更深一层上。因为,我们要用一种比初看情形下更为特殊的意义来了解它。对于完全受机械原因影响的物体来说,可以称为惰性力量的,对于受刺激动机影响的身体来说,则称为习惯力量。纯粹基于习惯而从事的活动,确是没有任何个别特殊动机而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从事这些活动时并没有确确实实思考它们的缘故。任何成为习惯的活动只有第一次才有动机,这个动机的后效构成现在的习惯,这足以使这种活动继续不停地发生,就像物体被推动以后。只要没有阻力,会继续运动而无需再加推动一样。同样的原理也可以适用于动物,这里,动物所受的训练,可以说是一种故意造成的习惯。马匹被动地继续拉车,并没有人驱策它,这种动作仍然是最初用鞭子使它拉车的结果,像根据惰性定律的习惯一样,使这种动作继续不断下去。——这里所说的一切,不只是比喻而已,事情都是一样——是不同阶段的客观化意志,正因为它遵循同样的运动法则,所以,表现这种不同的形态。

“长命百岁!”是西班牙的一句普通问候话,“希望长命”是所有人类的共同愿望。无疑的,我们不应以关于生命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应该用一种关于人类固有本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即生活意志。

所有离别都是先尝死亡的滋味,而所有重聚则是先尝复活的滋味。这就是为什么纵使彼此不太关心的朋友二三十年后再见肘也会感到非常愉快的缘故。

突然来临的好运容易破坏,因为,快乐和不快乐只是我们所需和所得两者之间的比率而已,因此,我们感觉不到自己拥有或确知将要拥有的财货;因为,一切快乐只是消极性的,只有除去痛苦的效果,相反地,痛苦或不幸却是积极性因素,也是直接感觉到的。如果拥有财富,或确知有希望拥有财富,我们的需求便立刻增加,这使我们增加了对更多财富和更大希望的要求。相反地,如果长久的不幸使我们精神萎缩并使需求减少到最低限度,那么,就缺乏接受突然来临之好运的能力,因为,由于它与现存的需求不符,所以,便产生一种显然积极的效果,因而全力进行,因此,能使精神分裂,容易伤害。

所谓“希望”,是欲求某种东西及其可能性的混合物。

没有希望的人也没有恐惧,这就是“失望”两个字的意义。因为,人类很自然地相信自己希望成为事实的东西,人类之所以相信它,是因为人类欲求它;如果人类本性中这种特质为一再的坏运所消灭,甚至相信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偏偏发生,而希望发生的事情,却只因他的欲求而偏偏不发生,于是,便产生所谓绝望的情形。

当自然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心中就燃起一股报复的意念,我们时常听人说,报复是痛快的事。这个事实可以从许多只为报复而不想获得报偿所做的牺牲中加以证明。我想对这个事实提出一种心理上的解释。

自然或机遇或命运加于我们的痛苦,不像别人意志所加于的那样大。这种情形是因为我们知道自然和机遇乃世界的支配者,也因为我们知道,自然和机遇为我们带来的,也会为别人带来,因此,当我们的痛苦来自于这个原因时,我们悲叹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人类的共同命运。可是,相反的,由他人意志所引起的痛苦,却含有令人特别难受的痛苦或屈辱,即意识到别人在力量或机智方面的优越以及自己的无能。如果能有补偿,补偿固然可以抵消所受的损害,但是,那种格外难受的感觉,那种所谓“我必须忍受别人”的感觉,往往比损伤本身带来更大的伤害,只能以报复的方式才能减轻。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用力量或是机智,只要我们对别人报以损伤,证明他并不优于自己,于是,内心获得了所渴求的满足。因此,凡是有高傲或虚荣的地方,也就有报复。但是,所有满足的欲望,多少都表现是一种幻想,因此,报复也是如此。我们希望从报复中得到的快乐往往由于事后感到的同情心而觉得难受;的确,严厉的报复事后常常会痛心而且良心不安,我们不再感到使自己报复的那个动机,我们感到的,只是自己的邪恶。

金钱代表人类的抽象快乐;因此,凡是不能再有具体快乐的人,往往把整个心思都放在金钱上面。

当意志排斥知识时,我们称这种情形为固执。

憎恨是一种属于“心”的东西,而轻视则是一种属于“脑”的东西。

憎恨和轻视彼此完全不同,也相互排斥。的确,多数的憎恨,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由于不得不尊重别人的优点;相反的,如果你憎恨自己所遇到的卑贱不幸的人,那么,就结束了你的憎恨,因为你更容易轻视他们。真正的轻视与真正的高傲正好相反,真正的轻视藏在心中,不让别人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如果你让自己所轻视的人注意到这个事实,就对他显出某种敬意了,如果你希望他知道自己如何把他看低的话——便不是轻视,而是憎恨了。相反的,真正的轻视是完全认定别人的无价值;这里容许放纵和抑制的存在,为了自身的安全,我们避免刺激被轻视的人,因为每个人都能带来损害。不过,如果这种纯粹的、冷漠的和真正的轻视表现出来的话,所得到的便是最强烈的憎恨,因为被轻视的人没有力量回以轻视。

造成人们残酷无情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要忍受足够的烦恼,或以为自己有足够的烦恼。可是,相反的,造成人们如此好奇的原因,则是极端相反的——即厌烦。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对某人的真正看法如何,只要留意一下自己第一次在门口看到他给自己的意想不到的信件时所产生的印象就可以了。

理性也应该称为预言,因为,理性向我们展示未来(即我们现在所做事情的未来结果)。这正是为什么当强烈欲望或暴怒或贪婪将把我们导入必将悔恨的错误道路上时设法加以克制的缘故。

人类的快乐和幸福状况,往往可以和树林相比:从远的地方看去,觉得美丽,可是,如果你走进里面,美感就消失不见了,再也无法发现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时常羡慕别人的缘故。

尽管我们有许多真实的反应,尽管我们时常照镜子,可是,为什么永远不能真正认识自己因而也不能像描述别人一样的在想像中描述自己呢?

造成这种情形的理由一部分是由于下述事实即当我们在某一反应中注意自己时,往往是直接不动的注视,因此,眼睛的动作便大部分失去了,而事实上眼睛的动作是意味深长的,也是“注视”的实际特征。可是,我们心理上似乎也有类似这种肉体上的缺点。如果要客观地认识所感觉的东西,便要离开这东西去看它;但是,当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像时,便无法采取一种有距离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最后是基于道德的自我主义及其深刻的非我感。因此,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像时,自我主义便会告诉我们“这不是非我,而是我”,因而妨碍任何纯粹的客观认识。

只有在意识到无意识生活的人看来,这种生活才是实在的,当下直接的实在是个人意识的条件。因此,人的个别真实生活,主要也在自己意识中。但是,这必然是观念化的,因而受心智及心智活动范围和内容所限制。因此,意识明晰的程度,即思想明晰的程度,可以视为生活的真实性程度。但这种思想或意识的明晰程度,这种对自身或他人生活明晰觉识的程度,在人类中的变化非常大,因为,有的人先天具备的智力高,有的人先天具备的智力低,有些人的思想有相当发展,有些人的思想却没有多大发展,有些人具有闲暇工夫从事思想,有些人则没有工夫思想。就智力的内在和先天差异而言,如果没有考虑每一个别情形,则这些就无法作适当的比较,因为,这种差异从近处是看不到的,同时,文化程度、闲暇和职业方面的不同,也是不易发现的。但是,纵使只依据这些,我们也必须承认,很多人的生活程度,至少比别人大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