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查与思考
(二00四年六月)
近年来,定西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依托优势,构筑特色,齐抓共管,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
一、主要特点
1.投资总量快速增长。“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68亿元,比“八五”期间的14.41亿元增长2.03倍。“十五”前3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2亿元,比“九五”期间的总规模增加18.32亿元,增长41.9%。1998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年度投资规模从1997年的3.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4.9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8.55%。
2.融资渠道不断拓宽。1998年以来,全市从计划渠道争取到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以及各类补助资金等国有资金投资26.61亿元(包括省部属项目,下同),配套投资30.70亿元,这两项占到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25%。2003年从计划渠道争取的国家、省上预算内投资额3.72亿元.比上年增加0.95亿元。2003年全市签约社会投资项目38个,到位资金3.16亿元。社会投资的比例从2000年的21.10%提高到36%,社会投资的比重3年上升了14.9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和挂牌出让46宗,达335.65亩,实现土地收益10885.65万元。
3.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全市实行领导责任制的重点项目121项,其中在建项目61项,前期项目60项。61个在建项目中,11个项目已建成,12个项目基本建成,其余38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1581.3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7372.76万元,占应到位资金的67.55%。60个前期项目中,21个项目省上已下达投资,转为在建项目,3个项目已通过招商引资,落实资金开工建设.
4.投资效应逐步显现。1998--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支2002年首次实现静态平衡,全市各县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中向前攀升,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市100%的乡镇和78.7%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城市Et供水能力9.63万吨,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82.56%;新增城市道路126.44公里,集中供热173.3万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21.5%;农网改造一期和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新增灌溉11.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863.7平方公里,完成生态造林304.56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49.69:24.00:26.31调整到40.37:25.67:33.96,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特色经济粗具规模。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6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65.74%和60.20%,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投资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总量相对不足。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80%,处于全省14个地州市的第10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829元,仅为全国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19.43%,为全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33.20%。
二是投资结构仍不合理。从投资方向来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占到52%,产业投资不足26%。从投资主体来看,国有投资占66.09%,仍居主导地位,民营投资比例低,非公投资增长缓慢,企业自筹能力和融资能力普遍较弱。民营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餐饮娱乐服务业方面,涉及工业发展的不多.
三是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增量不足。2003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2000年提高25.6个百分点,而投向固定资产的贷款却下降了16.2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中银行贷款的贡献率越来越小.
四是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大项目储备不足。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十分短缺。特色优势产业受龙头企业自筹能力和多种因素制约,资金来源渠道不畅,投资增长受到很大限制,资金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基本思路
针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问题,为了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及第一次市党代会精神,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增长。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坚持抓好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工业、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坚持抓主抓重,强化城市的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坚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简化项目审批,规范项目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确保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到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确保年均增长15%的投资工作总目标的实现。
四、重点举措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项目工作的总体思路,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建立支点,优化增长点。
1.突破难点。就是要解决项目工作中干部认识不到位、方法不得当、作风“飘浮”的问题,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树立靠项目出人才,以项目论荣辱的观念,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市县区组织、人事、计划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干部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知识培训,努力培养能够立足市情、分析市场、切合政策、选准项目的干部;努力培养具备一定的政策研究预见能力,能够“早抓”项目的干部;努力培养具备在项目工作中特别能“争取、抢抓、硬挤”的敬业精神干部;努力培养能够“敢找大领导、敢进大机关、敢创大市场”的开拓创新型干部。要建立和完善争取项目、建设项目的责任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定项目、定目标、定措施,落实项目任务,压担子、给位子,创造有为有位的项目工作机制。
2.抓住重点。就是要以能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作为重点,通过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开放带动、聚集推动来实现项目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在工业强市方面,要抓项目带投入,抓改革增活力,抓科技上水平,坚持走“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发展路子,努力构筑以现代制药及农产品加工、铝治炼及加工、水电一体化开发、建筑建材为主的四大工业体系。在产业富民方面,要积极推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路千,扶持和鼓励发展具有地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集中抓好马铃薯、中药材、草畜和食用菌、花卉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项目建设。在开放带动方面,要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规模,支持企业提升出口能力,加大特色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聚集推动方面,要加快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定西段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地域、产业关联带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形成以定西市区为中心、各县城为骨架、农村中心小城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围绕重点抓项目、建项目,扩大项目建设规模,推动投资工作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