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14158900000045

第45章 回眸2004展望2005

——定西市项目工作的回顾、形势和任务

(二00五年一月)

2004年,定西市项目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总体要求,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4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1.8%,同比增长22.6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28亿元,增长16.57%,更新改造投资7.38亿元.增长38.56%,房地产开发投资1.66亿元,增长20.2%,其他固定资产投资6.22亿元,增长21.96%。从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全市在建5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303个,完成投资23.9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完成投资0.52亿元,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3项,完成投资17.34亿元.500万元以上的项目87项,完成投资20.27亿元。

回眸2004年,全市项目工作重点突出了各项措施的落实,采取了抓责任、抓落实、抓管理、抓前期、抓融资、抓服务的举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项目投资总量快速增长。2004年度投资规模从2003年的24.90亿元增加到30.54亿元。增长22.67%。

2.项目融资渠道不断拓宽。2002—2004年的3年时间,全市从计划渠道争取到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以及各类补助等国家、省上投资11.56亿元。2004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9.12亿元。

3.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4年,全市实行领导责任制的重点项目123项,其中67项在建项目和56项前期项目从“可研”审批、启动实施到建成都进展顺利。

4.从投资运行情况看,交通、能源项目投资成为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54%;制造业投资增势强劲,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优势产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增强;第三产业投资稳步增长,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文教卫生等行业的投资持续增长.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努力,扎实工作,为实现预定目标和完成投资任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为2005年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项目投资总量不足。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省的4.07%,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025.42元,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设施投资比重高,产业投资比重低;国家投资比重高,民间投资比重低: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方面,工业投入不多,特别是工业建设骨干项目偏少。三是项目资金来源不畅。银行信贷资金继续紧缩,各商业银行贷款权上收,惜贷心理严重,存贷差继续扩大。四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

2005年,全市投资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如农业、科技、教育和卫生等,这正是需要全市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将促使发达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为全市招商引资,把已有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电力、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国家重视“三农”,从政策、资金、科技和改革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对欠发达农业地区的投资尤为重要;国家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对我们十分有利;国家新增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我们争取更多的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将马铃薯产业列为全省重点产业,决定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以上政策性机遇为全市的投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我们切实要把政策机遇转化为项目、转化为投资,把市场需求转化为经济增长。与此同时,2005年全市投资领域同样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减少国债发行规模,对我们争取大项目有一定影响:国家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对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对金融信贷、高耗能加工企业发展影响较大.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5年项目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总体要求,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两个转移”,突出“三个重点”,突破“两个难点”,完善“四个机制”,通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区域经济中心、打造发展平台的战略构想,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持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力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增长14.6%。

推进“两个转移”:要以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贯彻落实为契机,认真研究提出全市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和方向的转移。一是推进投资主体的转移,实现以国家投资为主向民间投资为主转移;二是推进投资方向的转移,实现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向扩大产业投资为主转移,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项目建设。要在全力抓好在建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同时,要认真抓好项目争取和储备工作,对目前已有一定基础的20万吨变性淀粉加工等重大项目要积极争取,力争年内实施,要抓住国家在农村基础建设、教育卫生等方面加大投入的机遇,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论证规划一批生产经营性、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益性项目。继续做好13个专项规划编制,力争能列入国家和省上的行业规划。对于已经落实资金的在建项目,各部门、各县区要全力抓好建设实施,保资金及时到位、保工程进度、保质量万无一失、保项目效益发挥,特别是对列入市县区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的在建项目,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项目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对项目的全程监管和审计监督,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工业建设。要围绕培育现代制药及农产品加工、铝冶炼及加工、水电一体开发、建筑建材四大工业体系,抓好2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通过抓存量资产盘活、总量扩充、发展平台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有更多的工业企业进驻。三是城镇建设。市区要抓好“一河四路二桥四片”工程建设,各县城区建设要重点抓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

突破“两个难点”:一是投资、融资问题。制约项目实施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的筹集问题,因此,要把投资、融资问题作为搞好项目的突破口来抓。第一,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以高质量的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尽可能多的建设资金。第二,要通过组织召开银、企协作座谈会和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加强银、企的沟通和协作,加大金融支持项目建设的力度。突出以争取省开行贷款为切入点,做好全市重点产业化开发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的推介,努力扩大银行贷款规模。第三,做好国有资产运营,组建定西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产业开发投资公司,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健全土地储备经营机制,积极盘活城市经营性国有资产,推动全市供水、供热、殡仪馆、学生公寓等经营设施资产改革的顺利进行。第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突出重点招商,强化招商责任落实。第五,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开市场,落实政策。启动民间投资市场。第六,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二是投资软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的问题,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过程,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因此,要着力解决投资环境不宽松的问题。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提供宽松、诚信的干事创业环境,赢得投资者的信赖,创造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

完善“四个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联系跟踪服务制,优化建设环境;严格项目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二是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机制。重点搞好专项规划中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寻找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的对接点,超前谋划有市场需求的财源建设项目、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入户项目、能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三是进一步完善投资、融资机制。在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国有资产运营、招商引资、民间融资、利用外资等六个方面进行突破。四是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机制。把固定资产投资的指标重点落实到市县区领导责任制的重点项目上,主要以项目建设评价工作实绩。同时,重点项目要建立月报表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坚持一月一汇总,一季一通报,由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和市项目办牵头,进行定期不定期专项检查和跟踪督察,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的顺利有序实施.

(原载《投资动态》,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