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邓宝珊将军传奇
14159400000017

第17章 巍巍华山(4)

“是乡党,确实是乡党?你去细细地考究吧:自古以来,陕甘就唇齿相依,亲如一家。周文王的先祖,早年住在董志塬上,沿泾河南下迁入关中,日渐兴旺,建立了周朝。秦始皇的先祖,早年住在你们秦州一带,沿渭河东来迁人关中,也逐步打下了一统江山。八百里秦川,水肥土美,养人啊?不然,刘汉李唐,为啥都要建都长安呢?打个比方,这陕甘两省就像一个戏台,关中是前台,甘肃是后台。多好的角儿,如果装扮整齐只在后台踢腾,不到前台来亮相,咋也红不起来……”

邓宝珊饶有兴趣地听着。讲到这里,老汉却适可而止。邓宝珊连忙央求道:

“老叔?继续往下讲嘛?”

“不,你要愿意听,以后再讲吧?”老汉搁下盖碗,站了起来,“今儿是我的生日,家里准备了一桌便饭,想请你去赏光坐一坐呢。”

“这……”

“这啥?没有外人,客人只你一位。”

邓宝珊见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便搔着浓密的短发,嘿嘿一笑,戴起大檐帽,换上最干净的一套军服悄悄拿了瓶酒,不带任何随从,独自跟着老汉,绕道偏门向内宅走去。

房东一家,早在恭候。果然没有外人,仅老伴和几个孩子。主人知邓宝珊滴酒不沾,只几样时鲜果菜,也未备酒。招呼客人坐上炕后,就跟家人一般边吃边谈。吃完鲜果凉碟,老汉隔窗一声轻呼:“玉燕——”就见一个身材苗条、衣着素雅的姑娘,双手捧着个带盖儿的蓝花细瓷盆,脚步轻盈地走了进来。瓷盆搁上炕桌,轻轻揭去盖儿,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一只肥嫩的清炖全鸡。

老汉拿起筷子招呼邓宝珊趁热快吃。邓宝珊却忽然想起了他刚回三原休整时的一件怪事。那时他臂伤未愈,每天清早去城外看部队出操回来,发现茶几上总搁着一碗热腾腾的鸡汤。他以为是伙房里搞的,还批评过几次,说大家都困难,不该给他特殊。伙夫们嘿嘿一笑,也不言语。后来,他似乎听人议论自己,却未深究。现在,他夹起个鸡翅膀尝了一口,偷偷看那姑娘一眼,见她双目秋波盈盈,腮边泛起两朵红云,也在偷偷地瞧着自己,一下恍然大悟……

“宝珊?”正当两个年轻人都在心里审视着对方的时候,老汉郑重其事地说道:“不是我想高攀,我这玉燕,自从见到你后,就发誓非你不嫁……我老两口万般无奈,今儿才请你来商量……”

玉燕一听,满面羞红,悄悄退出门外。

邓宝珊也满面通红,慌忙回答:“老叔?多谢你这番好意,可我在保定已经成了家啊……”

老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有过,男子汉大丈夫,多一房妻室,也并不碍事。保定距此数千里,你身边也需要有人照料。如不嫌弃小女丑陋,你就成全了她吧……”

邓宝珊迟疑不决,以需要请示于右任先生后再作决定为借口,起身告辞。不料,他还未去见于右任,这位大胡子总司令倒主动登门来当月老。于是,不久之后,邓宝珊和张玉燕便结了婚。

陕西划界分治的局面维持了一年多时间,北洋政府直皖两系军阀之间发生内战。皖系段琪瑞败退出京,直系曹锟、吴佩孚把持北京政府,派冯玉祥率部入陕,皖系陕西督军陈树藩败退到汉中。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被冯玉祥派遣韩复榘诱骗到西安杀害。第二、第六路军司令樊钟秀、卢占魁率部离开了陕西。轰轰烈烈的靖国军,陷入四分五裂的危险处境。除杨虎城、石象仪等少数部队坚持靖国军旗帜外,为了保存实力,其余部队先后接受了北京政府的改编。

1921年9月21日,胡景翼怀着十分复杂而又难以明言的心情,在三原县城隍庙召开国民大会,宣布取消靖国军旗号,将自己的部队改编为“陕西陆军暂编第一师”。而且,背着于右任,推举他为“陕西全省自治会长”。当晚,他去于右任家中,表白心迹,于右任十分气愤,避而不见。胡景翼无奈,只好向于夫人高仲林留言:“一切诚不得已,景翼誓死终身不负于公。”

对于胡景翼的这一重大举措,邓宝珊也十分痛苦和不满,为了寻求补救的办法,这年10月他找机会独自去见于右任。此时,于右任已离开风雨飘摇的靖国军总司令部,迁居三原北乡东里堡的半耕园中闲住。他听了邓宝珊慷慨激愤的陈述,手抚浓髯,半晌默然,眼圈儿一红,不禁流下泪来。

原来,不仅胡景翼如此。于右任夜走高陵去劝告曹世英等人坚持靖国军旗帜,诸将也无人听从。面对如此惨痛的局面,他感到上有负于孙中山先生重托,下有愧于陕西八百万父老,因此悲从中来。可是,外地的革命同志,并不理解于右任的处境艰危。当三原召开国民大会推他为“陕西全省自治会长”的消息传开后,章太炎还致书于右任,给以辛辣的嘲讽:

“……先生就北虏自治会长,而陈树藩反知为虏抗。魏武云:‘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难不如庞德。’思君家法,为之慨然?”

于右任将此信取出交给邓宝珊看,邓宝珊也不知该说什么话好。部下的分崩离析,同志的误解怪怨,前途的危险渺茫,使邓宝珊对内外交困的于右任不能不产生由衷的同情……

回到住处,面对窗前玉兰树光秃的枝丫,邓宝珊闭门谢客,挥笔疾书,只好将一腔苦闷和希冀,向遥隔云天的孙中山先生尽情倾诉?

百折不挠,正在组织部队准备北伐的孙中山先生,收到邓宝珊肝胆照人的信件,深为感动。对这位虽被迫改编,但不改变坚贞革命信仰的素昧平生的年轻同志,先生亲笔签名,来信大加慰勉:

宝珊仁兄惠鉴:陕西靖国军起义以来,血战历年,苦心孤诣,中外共仰。乃闻立生忽受奸人蒙蔽,招集少数无赖之徒,托名国民大会,变更靖国军名义。以堂堂护法之师,受伪廷督军之改编。不特败坏纪纲,为西南各省所不容,即于其个人节操亦有大亏。如执迷不悟,恐此后身家之安全亦不能保。郭司令坚附伪督被害,即其前车之鉴。闻于总司令及靖国军各统兵长官成明大义,誓不附和,为之欣慰。尚望足下坚持初志,百折不挠。现在正式政府已决定出师援鄂。文尅日出巡以作士气。连日接蜀电,川中刘总司令仗义救邻,有进无退。现复大举增援,陆续进发,声威大震,肃清武汉,为期不远。陕靖国诸君万不可稍自暴弃,功亏一篑。语云,有志者事竞成。唯足下勉之。兹因有便入赴陕,特修寸楮藉问劳苦,并以为勖诸,唯为国珍重。孙文

这封信,给彷徨无主的邓宝珊以多么巨大的鼓舞和慰藉啊?使他在纵横交错、龙行蛇走的密流河网中,看清了一条主流,也使他在纷乱如麻、风云突变的人事纠葛中,看到了一个革命者人生价值之所在。此后,每当大雾弥天之日,或艰危困顿之时,他都常常用这封珍贵的信件,自省、自戒、自勉。

注:

①刀客:清末民初陕西特有的民间自卫组织,以佩带“关山刀子”而得名。

②池阳:三原县之旧称。

血沃中原

1

中国的现代历史,犹如中国的黄河,滚滚九曲风涛,蜿蜒南北折转,不时泛滥,不断改道,迟迟不肯人海?

1922年4月底,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孙岳任直系西路军司令,被吴佩孚调往河南,协助冯玉祥攻打与奉系联合的河南督军赵倜。赵倜以优势兵力,将驻守郑州的冯玉祥部张之江旅和直军靳云鄂师重重包围。6月,冯玉祥发电向胡景翼求援。胡景翼的陕西陆军第一师,东出潼关援助郑州。

时为胡景翼部岳维峻旅第二团团长的邓宝珊,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指挥李纪才、弓富魁两个团和本团官兵,乘火车疾驰东进。邓宝珊在第一线指挥,部队一下火车就迅猛冲击。一场战斗打得激烈而又快捷,伤亡很小,解除了郑州之围。战斗结束后,邓宝珊从勇敢善战的普通士兵中选拔了一批基层骨干,16岁的杨嘉瑞被提拔为班长。

郑州解围之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在郑州第一次相会。早在西安就与冯玉祥相识的邓宝珊,也同冯玉祥再次见面。不久,冯玉祥调任河南督军,但因河南是吴佩孚的地盘而难以就任,又改授为陆军检阅使,去驻兵北京南苑。孙岳兼任大名镇守使,辖河北42个县。胡景翼部驻扎在顺德至安阳之间的京汉铁路沿线。这样,冯、胡、孙三家部队的驻地,从北京到河南就联为一气。

此时,同在“华山聚义”的何遂,正担任孙岳的参谋长。胡景翼派邓宝珊商请孙岳同意,在孙岳辖区的何遂和徐永昌团驻地邯郸,设立了一个陕军第一师教练所,由何遂与邓宝珊共同负责为胡部轮训军官。在此期间,邓宝珊结识了孙岳的许多部下,特别是跟徐永昌成为终生的莫逆之交。

由于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而垄断了北京政权的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气焰日益嚣张,丑闻越来越多,他们买官鬻爵,镇压工农,钳制舆论,收买猪仔议员贿选总统……闹得乌烟瘴气。曹锟为贿选筹款,仅对孙岳的大名镇守使辖区,就摊派银币32万元?而且,由身为直隶省长的曹锟之弟曹锐,交给孙岳一个名单,诬陷名单上所列的人为贩卖毒品的“金丹犯”,令通通抓起拷问索款。弄得孙岳叫苦不迭。

对于冯玉祥、胡景翼的部队,曹锟、吴佩孚则一面利用,一面伺机消灭。对这些部队不仅待遇极低,而且常常尅扣,有时好几个月无饷可领,甚至连军粮也无以为继。‘特别是曹锟的爪牙李彦青,对冯玉祥更是仗势欺辱,百般刁难,惹得冯玉祥万分痛恨,又莫可奈何。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提出“以俄为师”,邀请苏联顾问,接受苏联援助。消息从广州传来,在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的部队中,引起巨大震动。孙中山也先后多次派人潜入北方,到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的部队中秘密活动。而且,还派孔祥熙将他亲手书写的一部《建国大纲》,面赠冯玉祥。这使走投无路的冯玉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面对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自从接受改编后心情一直十分苦闷的胡景翼,常常找岳维峻、李仲三、邓宝珊、刘守中等“华山聚义”的老同志交换意见。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大政策等革命主张,邓玉珊热烈拥护;对曹锟、吴佩孚的一系列丑恶行径,邓宝珊深恶痛绝。他力劝胡景翼伺机易帜,重新回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大旗下来。对邓宝珊等人的言论,胡景翼心中暗暗同意,但起初不明确表态,只是静静地观察着、等待着,等待着风云突变……。

这年秋天,败退出关的奉军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大肆扩军备战,步步逼近山海关。曹锟急调担任直鲁豫巡阅使、拥兵十数万、坐镇洛阳的吴佩孚进入北京,任讨逆军总司令,讨伐张作霖。兵分三路:第一路彭寿钎,直发山海关;第二路王怀庆,趋喜峰口;第三路冯玉祥,出古北口。胡景翼部移驻通州。孙岳部卫戍北京。第二次直奉战争的紧锣密鼓,正在敲响。

一天,胡景翼找来邓宝珊,拿出两封信,神情严峻地说道:

“宝珊?成败在此一举,现在就看你的了。我已派李仲三兄找过冯焕章,他虽已同意联合反对曹、吴,但对是否请孙二哥参加,心怀疑虑。认为孙是曹锟的老朋友、老部下,他的部队又是曹的卫队,不大可靠。此事,我再三考虑:没有孙岳参加做内应,仅凭胡、冯两家,定难成功。现在派你辛苦一趟,一是劝说冯焕章解除疑虑,二是劝说孙二哥能主动去见见冯焕章。你看如何?”

邓宝珊接过两封信,严肃地回答道:

“立生兄?你能将此事交我去办理,这是对我邓宝珊的看重;我还有啥话可说呢?对孙二哥,我保证说服他去见冯焕章;对冯焕章,我也能说服他解除对孙二哥的疑虑。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对你、对冯、对孙都得有这个条件……”

“噢?什么条件?”胡景翼困惑地问道。

邓宝珊抬起头,深邃的目光直视着胡景翼,缓缓说道:

“事成之后,得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国事?”

胡景翼“扑哧”笑出声来:“这还用说吗?宝珊,别人不理解我,你也不理解我?……”

“不?凡事预则兴,不预则废。预先未做充分准备,中途受人挟制,临渴掘井,发违心之言、办违心之事的教训,你我都有啊?”邓宝珊的眼神变得忧郁起来:在北方的将领中,冯玉祥是一个杰出人物。当年参加滦州起义,也不能说没有革命思想……但是,矜才使气,多疑多变,到底能不能成为革命梁柱呢?还很难说啊……

胡景翼沉吟半晌,说:“好?起草通电文告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拥护孙中山先生明确写进去……这一点请你放心?”

邓宝珊便带着胡景翼的信件,进了北京。

他先去见孙岳。此时的孙岳,被任命为北京卫戍副司令,负责城防,司令部设在贤良寺。邓宝珊见到孙岳,寒暄几句,正要陈述对时局的看法,不料孙岳却打断他的话,诡秘地笑问道:

“哎,有一个当今的重要人物,你认识不?”

“谁呀?”邓宝珊见孙岳神情异样,不禁感到纳闷。

“是我们河北乐亭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担任过《晨报》主编,五年前领导过五四运动,如今又帮助孙中山先生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邓宝珊想了想说:“噢?你说的可是正被通缉的李大钊先生?”

“对。我们这位河北老乡,胆子真大,还派人给我这个曹大总统的亲信,送来了一封信呢?”孙岳说着,取出一封信来,交给了邓宝珊。

邓宝珊接过信封,只见上书:

“孙禹行仁兄玉展,李大钊托。”

抽出信笺一读,他马上联想起这几年陆续刊登在《晨报》和《新青年》上署名“守常”的那些文章,许多问题忽然一下融会贯通。他一边将此信奉还孙岳,一边取出胡景翼的信来,笑问道:

“对李大钊先生的意见,孙二哥准备怎么办?我这里还有胡立生给你的信呢。”

孙岳读罢胡景翼的信,连连点头:“对,咱们再也不能跟贿选政府同流合污了。你转告立生:孙中山先生的代表徐谦也来找过我和冯焕章。我跟冯焕章已约定,找机会在陶然亭见面,请立生也参加吧?”

邓宝珊一听冯、孙之间的误解已经消除,心里既感到庆幸,可也有点隐忧,向孙岳试探性地问道:

“不过,孙二哥想过没有:推倒曹、吴之后,该怎么办呢?”

“当然是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国事呀?”孙岳不假思索地回答。

邓宝珊又问:“实现这一条有把握吗?”

孙岳哈哈一笑:“老弟?车到山前必有路嘛。现在,八字还不见一撇,你问我,我去问谁呀?”

邓宝珊欲言又止,心事重重地与孙岳告别,又去旃檀寺冯玉祥司令部。

冯玉祥见到邓宝珊,十分器重,一口一个邓先生,待为上宾,请进宽敞明亮的书房,两人促膝密谈。邓宝珊看那书房,窗外花木扶疏,室内一尘不染。墙上挂一张中国地图,凡列强割据霸占的我国领土,皆用箭头和鲜明的颜色一一标出。地图两旁,是八个道劲的大字:“卧薪尝胆”,“誓雪国耻”。临窗大书桌上,摆得整整齐齐的文房四宝之间,搁着几部书:一部颜色发黄的、线装的《易经》,一本黑皮烫金、装帧考究的《新旧约全书》,相互映衬,格外醒目。

冯玉祥衣着朴素,举止稳练,谈吐浅易而诙谐。看完胡景翼的信,笑眯眯地说道:

“嘿,立生兄真是个有心人?上次他派李仲三兄来,谈到禹行兄,我不过随口说了个‘人家是曹三爷的卫队旅长’,其实,我哪敢不信任孙二哥呢?又劳邓先生来解释,真是……担当不起啊?”

邓宝珊不卑不亢地说:“冯先生不必客气?立生派兄弟来,也不专为解释此事,还想请教冯先生,将来如何处理善后事宜?”

“依立生兄之见呢?”冯玉祥身子微微向前一倾,反问道。

邓宝珊见冯玉祥不肯吐露自己的意见,也绕了个弯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