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14231100000051

第51章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玄奘

他的一生,注定是一个光耀千古的传奇: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只千古而无对”;

中国伟大思想家鲁迅称他为“民族的脊梁”,印度国父尼赫鲁将他列为世界历史上四大伟人之一;

他本来是一个人,中国和印度却都将他当神崇拜,甚至在印度,人们把他的顶骨舍利与释迦牟尼的佛舍利放在了一起;

他是一位史诗般的英雄,但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他孤身万里,完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西行壮举;他用他那绚丽的生命光华告诉世界,情爱的魅力固然能使人如醉如痴,而信仰的意志同样能令人荡气回肠。

他走过了历史,走进了现代,还将继续走向未来——他在历史上一步步走成了冒险家的象征、佛法的传播者。

他,就是唐僧——玄奘。

玄奘(公元600~664年),唐代著名高僧。他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他不顾官府的禁令和通缉,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人西行十万八千里,历时十九年,到印度取得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足迹遍布五印度,影响远至日本、朝鲜半岛,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成为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西行求法,历尽千难万险。他在沙漠中迷路,四天五夜滴水未进;他被劫数次,其中一次险些被强盗当做供品祭了天神;天山绝峰,雪崩突来,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他一次次克服了艰难险阻,也一次次战胜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国王的奉承、宰相的尊位、至高的荣誉、美女的诱惑——他把这一切看成是修行的一部分,甚至不得不用绝食的方式以求继续西行。

玄奘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虔诚、勤奋、智慧的玄奘最终在印度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声誉,成为全印度学识最为渊博的佛学大师。远在公元9世纪,一位到印度求法的日本僧人就已经发现,在印度许多寺院的壁画上,玄奘已经被描绘成了一个半佛半仙的人物。他脚穿草鞋,腾驾在彩云之上。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的正月二十五日,长安城朱雀大街人山人海,人们争相迎接从印度云游归来的唐僧玄奘。

回长安后,玄奘拒绝了宰辅高位的诱惑,潜心译经十九载,手不辍笔直至圆寂,留下一千多卷佛经译本。这些佛经广泛传布到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为促进佛教在东方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像玄奘一样,升格为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唐僧。唐僧,本来是唐代所有僧人的统称。然而,因了玄奘的光华极为灿烂,如同日光之下不见满天星斗一样,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唐僧指的就是他!玄奘还有另一个称呼——唐三藏。唐三藏,原本是对唐代所有精通经、律、论三藏经典的法师的尊称。而今,唐三藏指的就是他!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玄奘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玄奘留给国人的,远不止那些佛经译本,还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一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精神!

因此,我力图将玄奘的这种智慧、意志和精神表现出来,将这位已被神化的人物真实地呈献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