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身边的哲学(上)
14237400000003

第3章 解读大师的精髓(3)

另外,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构成了矛盾。而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在战马的保护下,国家是安全的;一旦战马变成了拉磨的马,国家失去了这种保护,就变得危险了,最后失去了独立,失去了安全。所以,对于矛盾的转化我们要有预见性,如果不希望这种转化发生,就必须做好各种措施,防患于未然。

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古时候有一神话故事说,有一次土地爷外出,临行前嘱咐儿子们把祈祝祷者的话记下来。他走后,来了4个祈祷者;船夫祈祷赶快刮风,果农祈祷别刮风,农民祈祷赶紧下雨,行路人祈祷千万别下雨。这一下子可难住了土地爷的儿子们,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很快,土地爷回来了,看了儿子们的记录,便在上面批了4名话:刮风莫利果树园,刮到河边好行船;白天天晴好走路,夜晚下雨润良田。

如此一来,4个不同的祈祷者都如愿以偿、皆大欢喜。

心灵哲思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转化

苍是追腥逐臭的行家里手,且能传播霍乱、伤寒等多种疾病,历来被人们视不“四害”之一,避之惟恐不及,怎么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呢?

然而事实却是这样,昆虫学家还给这道用蝇蛆炒的形似乎鲜肉的佳肴命名为“玉笋麻果”。世上的事物就是这样奇妙,都包含着对立统一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各自向自已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都是地分不二的,苍蝇出不例外,它除了上面的害处外,也有有益的一面。苍蝇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和免疫功能,能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抵御各种病源体对自已的侵入。如果把苍蝇在严格封闭的笼中喂养,吃以麦为主配制的饲料,它就不仅无毒,而且营养丰富,能够做成美味佳肴,变成益虫了。

被昆虫学家请上餐桌的不仅有苍蝇,还有蚂蚁、蝗虫、黄粉虫等。专家们以自已的研究和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许多昆虫是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如能开发利用,将是人类无法估量的食物和蛋白质源。多达成100多万种的昆虫除用作食品或保健品外,还可广泛用于饲料、医药、工业原料、观赏工业等多种领域,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尚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之一,一旦形成大规模工业生产,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心灵哲思

以上事实还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领域、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人们对苍蝇由一味地消灭到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变害为益,就标志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和扩展,把对苍蝇的认识推倒一个新阶段。今后,如果再有人说“我的心象吃了苍蝇一样。”我们不禁要问他:是难受?还是喜悦?

注意适度原则

猴子很聪明,而且善于模仿人类的动作。猴子想学种葡萄,便走到葡萄园里。它见园丁正给葡萄苗浇水,就说:“原来种葡萄需要水、这还不容易!我要给葡萄苗浇更多的水,让它结更多的葡萄!”于是,他把一棵葡萄秧子插进河里,葡萄秧被淹死。

猴子又来到葡萄园里,它看见园丁在给葡萄秧施肥料,就说:“哦,原来葡萄需要肥料。我要给葡萄施更多的肥料,就能结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葡萄秧栽在粪堆上、葡萄秧被烧死了。

猴于再次来到葡萄园里,这时已到了冬天,猴子看见园丁用稻草把葡萄秧包起来埋在地下,就说:“哦:原来我的葡萄秧栽不活,是因为葡萄秧苗害怕寒冷。这次我定要着意保护,使它免受风霜!”

次年春天,猴子种上一株葡萄秧,而且学着园丁对葡萄秧越冬的管理技术,用稻草把葡萄秧包得结结实实的埋在地下,不几天葡萄秧就闷死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掌握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很重要的一点,是掌握事物的“度”。只有将事物发展的度把握好了,才能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保持一定的质。

众所周知,葡萄的正常生长是多种生存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按时浇水、适时、适量施肥、越冬防寒措施跟上,葡萄秧才能技繁叶茂茁壮生长。猴子虽然认识到水分、肥料乃葡萄秧生长之必需,却没能掌握合理灌溉、施肥技术,造成葡萄秧生长期间水分过剩、营养过旺,导致死亡。另外,葡萄植株越冬时,既要防寒保暖,以免冻死,又要保持通风通气。而猴子只知道防寒保

暖,却不知道还需通风通气,以致将葡萄秧活活闷死。

心灵哲思

俗话说:“物极必反。”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必须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虽然在一定界限内,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事物的质,而一旦超出这个界限,量的变化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任何事物都有个“度”,只有使事物保持特定质的量的界限,才能不断促进事物发展

成分在内部组织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于也能听懂他说的话。老头儿愈发喜爱猴子了,宁愿减少全家人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猴子的食量,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3个,晚上4个,够了吧?”猴子听了个个吡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4个。晚上3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3个变为4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从早上3个、晚上4个变为早上4个、晚上3个,总数还是7个,只是将安排的次序进行了调整,结果却收到了判若云泥的效果。至此,我们不能不为养猴人灵活多变的方法所折服。

心灵哲思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量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种是构成事物的各种成分在内部组织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当家中的食物不能满足猴子食量要求的时候,养猴人为达到安抚和驯养猴子的目的,将橡实的数量进行了巧妙的调整,使橡实在没有增加数量的情况下,满足了猴子的要求。对此,我们在批判猴子不看事物本质,只注重事物形式,养猴人老奸巨滑、诡计多端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养猴人那种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将其作为我们的反面教材,予以辩证的吸收和学习。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从前有一对夫妇,家里有3个饼。夫妇俩一起分着吃,你一个,我一个,最后还剩下一个。他俩相约说:“从现在起,如果谁先开口说话,就不能吃这个饼了。”从此,为得到那个饼,俩人谁也不愿先开口说话。

有天晚上,一个盗贼溜进屋里,偷了他们家的财物。直到盗贼把东西全部偷光,夫妇俩因为先前有约,眼睁睁看着财物丢光。谁也不愿开口讲话。盗贼看到没人说话,便当着丈夫的面侮辱他的妻子,可丈夫瞪着两眼还是不肯讲话。妻子急了,高声叫喊有贼,并恼怒地对丈夫说:“你怎么这样傻啊!为了一个饼,眼看着闹贼也不叫喊。”

丈夫高兴地跳了起来,拍着手笑道:“啊,蠢货!你最先开口讲的话,这个饼属于我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即使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具体情况不同,事物在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规定和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即主要矛盾。而其他的矛盾则属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也就是次要矛盾。抓住并正确解决主要矛盾,就可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发展。解决次要矛盾又可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在这个故事中,夫妇二人之所以落得财失家破的结果,是因为夫妇俩没能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当两人打赌争饼时,谁遵守赌约,闭口无言是双方的主要矛盾。应着力解决。可是,当盗贼进屋盗窃财物时,如何联手赶走盗贼,保护家中财产,则成为主要矛盾,赌饼约定就成为次要矛盾。此

时此刻,夫妇二人就应该抓住主要矛盾,齐心协力,抓住盗贼,保护财产。然而,夫妇二人因为牢记赌约,对盗贼不予理睬,让盗贼有了可乘之机,将财物盗走,从而丧失了抓贼的大好时机,落得家破财丢。

心灵哲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牢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主次不分,因小失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矛盾的客观性,就是要弄清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矛盾是什么,从而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外因

在化学中有一种试剂叫“格氏试剂”,这种试剂是世界上最多能的试剂之一。它的发明者就是克多?格林尼亚。他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格林尼亚在青少年时代曾经是个游手好闲荒废学业的“二流子”,家庭的优裕和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放荡不羁,整天吃喝玩乐。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猛醒:在他21岁那年的一次舞会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引起格林尼亚的注意,他走上前去邀请姑娘,却被姑娘冷冷地拒绝了。格林尼亚以为自己冒昧,连忙表示歉意,姑娘却冷冷地说:“请站远一点儿吧,我最讨厌像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话恰似当头一棒,如利剑般深深地刺痛了格林尼亚的心。

回家后,他一头扎在床上,在羞愧和苦痛中回顾自己的所为,下决心悔改,要做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于是他俏然离家,给父母留下字条:“请不要探寻我的下落,容许我努力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

从此,他埋头苦读,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补上了荒废的学业,考上了法国里昂大学。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并纠正了著名化学家巴尔尼教授的一些疏忽和错误,发明了“格氏试剂,美好夙愿终于实现了。里昂大学破格授予他博土学位,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心灵哲思

人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格林尼亚变化的内因在于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后来埋头苦读钻研,如果没有这个内因,他断然不能发愤自强。如果没有姑娘的严厉批评和强烈刺激这个外因的作用,或许他还是那样一如既往地生活。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使他幡然醒悟,终于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做任何事情时都应把握住量与质的关系,促成好事,减少坏事

兔子美丽、温顺、可爱,是善良、机警、洁净、活泼的象征,是上乘的观赏动物。除此之外,兔毛、兔皮、兔肉味美可食。为此,澳大利亚于1939年在维多利亚的季朗地区放养了一些野。

这是件好事,但没料想,由于天敌很少,兔群每年向北、向西扩大100公里,到1950年,就蔓延到整个澳洲大陆,据估计,约有7.5亿只野兔,等于这里人口的75倍,10只野兔就可以吃掉一只绵羊的饲料。兔子泛滥成灾,糟蹋了绵羊的牧场,使誉满全球的海浪绵羊成倍减少。为了和这些“可爱的兔子”进行斗争,政府竞动用了空军,使用毒剂,拨出巨款修筑栅栏,保护农田和牧场,结果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请来细菌学专家,对兔科展开“细菌战”。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实验成功,使涎瘤炎这种恶性传染病在兔群中流行,99.8%的野兔染病身亡。这才控制住了兔灾。

心灵哲思

这个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应把握住量与质的关系,促成好事,减少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