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学求索
14245100000012

第12章 苦苦求索的文学家张溥

张溥,字天如,江苏省太仓县人,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张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本来希望他长大以后能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可谁知张溥小时候,天资比较差,一般孩子能掌握的知识,他却很吃力,尤其他的记忆力不好,读过几遍的生字往往记不住。

但张溥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有一次,张溥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篇介绍董遇读书的文章。张溥很受启发,他想董遇能克服重重困难,认真读书学习,我为何就不能呢?从此,张溥就把董遇读书的经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写成条幅,贴在自己的卧室墙壁上,以此来激励自己发奋读书。

每天放学后,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出去玩耍了,只有张溥一个人还在大声地背诵文章。他心中明白,自己只有比别人多付出劳动才能收获到果实。别人读七八遍就能够背诵的文章,张溥就背十遍、二十遍,有时甚至上百遍。

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张溥的进步确实不小,他感到很高兴,也增强了克服记忆力差的信心。

一次上课,先生叫张溥起来背诵文章。开始几段,张溥背得很流畅,先生也直点头,可背了一会儿,张溥就紧张起来。昨天晚上当着家里人面还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章现在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了。他越着急,就越想不起来,越想不起来,就越着急,后来,干脆一个字也背不出来了。他难过极了,恨自己脑子太不争气,眼泪也噗噜噜地往下掉,静静等着先生的惩罚。

古时候的私塾先生很厉害,他们手中准备一根非常结实的戒尺,当学生完不成先生布置的作业时,先生就要用戒尺打学生的手心。这次,张溥挨打内心倒也不怨先生,他只怨自己背得不扎实。

先生打完张溥,又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后把这篇背不出来的文章抄十遍,明天交给我!”

张溥回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他匆匆吃了几口饭,就一声不响地回到自己的卧室抄起文章来。

一遍、二遍、三遍……一直到最后一遍,他才深深吐了一口气,摸了摸酸痛的胳膊,放心地睡了。

第二天早晨,他早早来到学堂,把抄写得工工整整的文章交到先生手中。

先生看着抄好的文章,对张溥说:“你再把这篇文章给我背一下。”

张溥一想:糟了,昨晚光顾上抄还没背呢。可一看先生严厉的样子,他只好硬着头皮背了起来。没想到,这次背得很顺利。

回家的路上,张溥反复琢磨:背得顺利是不是和我抄写十遍有关系呢?

晚上,张溥拿来一篇新学的文章用昨天抄写的办法试一下。他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诵,等抄完一遍后,他又大声朗读一遍,然后接着再抄。就这样,等他抄到第五遍的时候,他觉得已经能够复述全文了。当他抄到第七遍时,他不仅领会了文章的意思,而且能流畅地背诵了。此时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

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力的办法。靠着这种扎实的功夫,张溥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他为了勉励自己,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书斋”。

名师点评:

鼻—张溥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的方法,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他都坚持不懈地抄书、背书,学到了许多知识,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为纪念他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书斋”。原来真是4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