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严重高位截瘫。三十多年来,她用钢铁般的意志,同疾病顽强斗争。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优秀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
张海迪从懂事起,就经受了疾病的折磨。从5岁到10岁,她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第三次手术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连脖子也不敢扭。
她看到邻居小孩一个个背着书包上学去,心中是多么羡慕啊!可又看看自己病残的身体,只能整天睡在床上,动弹不得,心中焦虑万分。怎么办呢?是任其这样下去,消极养病,还是立志自强,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学习生活的道路。张海迪选择了后者。
她想先从自学开始。她叫爸爸拿来书本,但自己又不能拿着看,于是她反复琢磨自己能看书的办法。
一天,她突然想到小时候躺在床上,从小镜子的反射中看到楼下小朋友上学的情景。对,用镜子看书。她的爸爸把书放在枕头边,在桌子上支起一面与眼睛平行的镜子。这样,她就能从镜子光线的反射中,看到书本上的字了。
可是,镜子里的字是反的,词句的顺序也是反的,一页书要看很长时间,稍不留神还容易看错,几页书看下来,眼睛直发花,但镜子看书的办法,学会了汉语拼音,学会了查字典,认识了一个个生字,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1966年年底,张海迪又做了第四次大手术,伤口还没愈合,她又对着床头边的镜子,自学起外语来。
病情稳定后,她下决心尽快掌握英语知识。为了多说强记,她在墙上、桌上、门上,甚至在手上、胳膊上,凡是能看到的地方都贴上单词纸条。抬头低头,有空就背。她还给自己规定,每天不背10个单词决不睡觉。
虽然张海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她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翻译出几十万字的小说和有关资料,并创作了《轮椅上的梦》等小说。
名师点评
张海迪一个残疾青年,凭着顽强的毅力,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和贡献。人们称她是当代雷锋,是中国的保尔,是新时代的青年学习的楷模。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在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