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边读边悟论语
14254200000041

第41章 积极生活把握此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先进第十一

子路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没能把人侍奉好,哪能谈侍奉鬼神呢?”子路又问:“我大胆地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生的道理还没弄明白,怎么能知道死呢?”

【感悟一点】

鬼、神、生、死,是哲学上的大问题,是人最终关怀的问题,而且彼此互相联系。孔子相信鬼神的存在,但认为不能迷信,要和鬼神保持距离。认为只有把人事办好了,才能明白事鬼神的价值。这样不为神役,不为物役,通过礼乐教化,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身心的和谐。

相对于其他宗教重视死亡和来世,儒家更重视今生今世,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对于死,则表现出大方、坦然的态度。因为只有把握好此生,积极生活,做好一切应当去做的事情,才会取得生活实质上和形而上的双重意义。

“灭神”的范缜

人没有不死的。自从有人类以来,死亡的阴影就时时刻刻地笼罩每个时代的每个人。人们因此生活在死亡的种种猜想中,并因死亡的必然悟出生存的偶然,因死亡的不可转移悟出生存的必然终结。就这样,人还没死就把生命交给了死亡,成了死神的奴隶。

真正懂得生活,悟透现实与虚妄的智者,必然不会把自己的肉体和灵魂的希望都寄托给所谓的“来世”。他们拒绝任何麻醉和虚假的安慰,而主张在现实中积极生活。南北朝时的无神论者范缜,不仅是这样一位有见识的人,而且从忧国忧民的角度出发,大胆说出自己的主张,以警醒当时从朝廷到乡野都沉迷于生死轮回而不思生产的社会局面。

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阳人。晋朝安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孙。祖父名璩之,做过中令郎的官,范缜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里穷困,对母亲很孝顺。不到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他学习,勤奋好学,优秀突出,不爱和别人一起。刘特别赏识他,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的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总是穿布衣服、草鞋,步行走路。刘的学生中很多是乘坐车马的富贵人家子弟,范缜在他们当中并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通晓经文学术,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他生性诚实正直,喜欢说一些令人害怕的话,发表别人听不懂的议论。

当初,范缜在齐朝时,曾依附过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也十分虔诚地信奉佛教,而范缜坚持说没有佛。萧子良问他说:“你不信因果报应,世上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呢?”范缜回答说:“人的一生好像一树花一样,本来是同一条树枝上长出来的,??开放一种花,随着风吹而掉落下来,自然会有的沿着竹帘旗帜落到茵席上,也有沿着篱笆土墙掉进粪池里。落在茵席上的,就像殿下您,掉进粪池里的,就像我。高贵和低贱产生的途径虽然不一样,原因和后果又在哪里呢?”萧子良不能说服他,便极为怪罪他。范缜辞去官职,为阐述自己的理论,他完成了《神灭论》。他这样写道:

有人问:“懂得了精神消灭的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回答:“佛教妨害国家政事,和尚败坏社会风俗,像狂风迷雾般到处散布着影响。我痛心这种弊害,想把人心从这种弊害的深渊里挽救出来。为什么人们宁愿倾家荡产去求僧拜佛,却不肯照顾亲戚,不同情贫穷的人呢?就是由于自私的打算太多,救人的念头缺乏,所以送给穷朋友一撮米,吝啬的心情就会立刻表现在脸上,而捐赠给豪富的和尚千石粮,就连毛发尖也会流露出欢畅的情绪。这难道不是因为和尚有慈航普渡的美丽诺言,而穷朋友却难指望有丝毫的报答么?施舍不是为了救人急难,做点好事指望立刻得到好报。何况佛教还用渺茫的谎言迷惑人,用地狱的痛苦来吓唬人,用荒诞的言词来欺骗人,用天堂的快乐来引诱人。所以人们脱下儒者的服装,披上僧人的袈裟,丢掉祭祀祖宗的礼器,拿起和尚、尼姑的瓶和钵。家家抛弃了亲爱的人,人人断绝了后嗣。以致使得军队中缺乏作战的士兵,官府中缺乏管事的官吏,粮食被游手好闲的人吃光,财物被寺庙的兴建耗尽。因为这样的缘故,佛教的流行如不加以阻止,它的祸害就没有止境。应知万物的生成都是出于自然,一切现象的变化都有它自己的原因,忽然间自己发生了,又忽然间自己消灭了,要发生的不要去阻碍它,要消灭的不要去挽留它,让它顺着自然的规律,按照自己的本性发展。劳动者安心田亩生产,统治者减少奢侈浪费,种田吃饭,饭是吃不完的;养蚕穿衣,衣是穿不尽的。在下的把多余的产品奉养在上的,在上的不专靠严刑峻法来对待在下的。这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孝养父母,可以为自己,可以为别人,可以安定国家,可以完成霸业,都是运用这个道理啊!”范缜的过人之处,当然并不止于他清醒正确的见识,更在于他的勇敢精神和强烈的现实责任心。虽然,他的主张被人以各种原因予以批驳,反对,但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仍是不可磨灭的。人民也许会一时沉溺于虚妄,但任何人最终都会明白,不立足于现实生活,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

《韩非子》上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个方士献给楚王一颗不死药,结果被侍卫偷吃了。楚王要杀侍卫,侍卫说:“如果您杀我,那么这就是让人死的药,怎么是不死药呢?这是假药。我为了让大王您不上当,所以把它吃了。”楚王想想是这个道理,杀方士而重赏侍卫。

世上哪有什么不死药?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生命的惟一意义是活好。积极地面对一切,真实地活好,快乐地活好,这才是人生的根本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