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14259700000058

第58章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出典】

晏殊《蝶恋花》。

【原作】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仅14岁,以神童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仁宗庆历中,晏殊官到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为官清廉,秉直从政。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词最工,风格清而疏朗,脱去花间派浓艳浮靡之习,在当时词坛独具一格。今存130余首,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清平乐》(红笺小字)、《山亭柳·赠歌者》等。至其诗文,《宋史》本传评:“文章赡丽,应用无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诗存130余首,文存10余篇。有《晏元献遗文》一卷、《珠玉词》一卷传世。【故事】

由于词在宋代十分流行,不少的读书人都会作词,有一个叫杜世安的人,因为附庸风雅,时常赋诗填词,闲来写一首半阕,也就自称为词人了。由于他曾官至郎中,人们便称他为“杜郎中”。

杜世安虽然词写的不怎么样,却十分自负,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一次,晏殊创作了一首《蝶恋花》词。

此词一出,众皆称好。唯独杜世安看了连连摇头。他不以为然地说:

“我看这首词还需要推敲一下。”

有人问他,如何推敲?他信口开河地说:

“词中‘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两句,也写得太孤寂、太凄惨了。而后面的‘明月不谙离别苦’更令人费解,‘明月’怎么会‘谙离别苦’呢?

杜世安这么一品评,晏殊这首好端端的《蝶恋花》一无是处,简直成了一堆废话。

人们看到杜世安如此狂妄,便有意要戏弄他:

“杜郎中既然有此高见,不妨改写一首,让我们大家来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杜世安没有听出人们讲话的意图,也不谦虚。于是提笔在手,毫不谦让,把晏殊的《蝶恋花》词,改成了一首《端正好》词:

槛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凋碧树,凭栏望,迢迢长路。花笺写就此情绪,待寄传,知何处?

改写完,将笔往桌案上一放,向人们炫耀起来。

众人俯身去看,一个个不禁掩口而笑。原来,将两首词放在一起一比较:晏殊的《蝶恋花》晶光焕发,奇光四射;而杜世安的《端正好》则干瘪粗陋,黯淡无光,就如同一件传世奇宝与一件蹩脚的赝品放在一起。

大家一阵哄笑,杜世安直羞得无地自容。

这是首写离愁别恨的名作。上片写庭院及室内景物。下片写词人登楼望远时的所见所感。写秋意但不凄苦,抒离情愁而不哀,写富贵之家但又不言“金玉锦绣”,临秋而望远,极目天涯,境界极为辽阔,较南唐的离愁别恨之作都有新意。词中还隐约含蓄地表示有难言之意,给读者留出想象的余地。王国维曾用下片的第一句比喻“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