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是结核菌侵入肺部后产生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一般情况下,病变吸收痊愈后常遗留一些纤维钙化硬结病灶。自从有了特效抗结核药物以后,已无必要长期休息,特别是卧床休养。但有高热或有大量或中量咯血时,应全天卧床休息。随着症状的消失和体力的逐渐恢复,可以逐步增加活动量。肺结核病人由于肺组织遭受破坏,需要增加一些营养,以弥补疾病消耗,有利于组织的修复。但过份强调营养也无必要。排菌病人通常肺里有空洞,痰中检出结核菌,而且大多有咳嗽,在咳出的小飞沫中含有很多结核菌。结核病人最危险的传染时期是排菌病人并未被发现的这一阶段。明确诊断后开始治疗,采取一些必要预防措施,则基本上不再有传染的可能性。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痨瘵”的范畴。
丹参川芎肺通汤
“组成”丹参、川芎、葛根、黄芪、五味子、桔梗、羌活各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宣肺止咳。
“用途”适用于肺结核咳嗽。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活化汤
“组成”郁金30克,丹参60克,鸡血藤45克,红花、桃仁、赤芍、海藻、夏枯草各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活血,行血,止血。
“用途”适用于浸润型肺结核。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黄精枯草膏
“组成”黄精、夏枯草各2000克,鱼腥草、红糖各1000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6倍,煎取汁液5000克,再加红糖,小火煎之,搅拌收膏。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
“用途”适用于肺结核。
“用法”每次15~20克,分2次服。
白及枇杷汤加味方
“组成”白及12克,枇杷叶、蛤蚧炒阿胶(烊化)、大黄炭各10克,生地黄、白茅根、百部各15克,藕节炭30克,三七(冲)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用途”适用于肺结核咯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黄蛤丸
“组成”黄连19克,蛤蚧13克,白及40克,百部210克,枯矾8克。
“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阴干后备用。
“功效”燥湿,化痰,杀虫。
“用途”适用于浸润型肺结核及干酪样病灶不多而有薄壁空洞者。
“用法”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儿童酌减。
川连白及丸
“组成”川黄连210克,白及、百部、泽漆、全蝎各90克,血竭、冬虫夏草、生首乌各30克,蜈蚣120条,阿胶、鳖甲胶、玄参各60克,蜂蜜适量。
“制法”先炖阿胶、鳖甲胶,余药共研极细末(除蜂蜜外),待胶剂炖化,即将药粉倒入其中,均匀搅拌成泥,然后再视其软硬程度加入适量蜂蜜,制成绿豆大小的药丸。
“功效”养阴保肺,活血杀虫。
“用途”适用于空洞型肺结核。
“用法”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每剂制成药丸可服1个月,连服3剂为1个疗程。
地甘汤加味方
“组成”炒地榆12克,白茅根60克,生甘草、百草霜各6克。
“制法”先将前3味药加水300克,小火煎至150克取汁;再加水300克,煎至150克取汁。将2次药汁一同放入容器内,对入百草霜,搅匀。
“功效”止血。
“用途”适用于肺结核咯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沙参二冬汤
“组成”北沙参、天冬、麦冬、石斛、天花粉、玉竹、黄芩、生石膏、酒炒大黄、茜草、侧柏叶、血余炭各9克,藕节15克,大蓟炭、小蓟炭各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养阴,清热,止血。
“用途”适用于肺结核咯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大黄川椒洗足方
“组成”大黄50克,川椒20克。
“制法”以上2味加水煎煮,去渣,倒入桶内备用。
“功效”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
“用途”适用于肺结核咯血。
“用法”趁热将双足放入桶内浸洗,对轻症患者有一定效果。
五倍子黄柏散
“组成”五倍子、黄柏各等量。
“制法”以上2味共研为细末,水调为糊,即可。
“功效”清心敛汗。
“用途”适用于肺结核潮热盗汗。
“用法”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
五灵脂芥子甘草方
“组成”五灵脂60克,白芥子60克,生甘草30克,食醋适量。
“制法”以上3味共研细末,过筛后用食醋调和成糊状,蒸5分钟,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润肺止咳。
“用途”适用于肺结核。
“用法”每晚睡前趁热敷于背部,12小时后去药,连敷3天。第1天沿第1胸椎胸骨向下涂布宽10厘米、长25厘米;第2天从尾骨向上敷;第3天则敷于脊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