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是一种修行
14285200000026

第26章 在工作中修行,实现自我增值(2)

盛典开始了,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而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卖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皇室婚礼盛典!”没过一会儿,几十万副望远镜就被抢购一空。那个聪明的经营望远镜的商人狠狠地赚了一大笔钱!

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你能够战胜对艰难的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莱特兄弟在经营自行车行的同时,动手研制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人们都说“不可能”。但经过不懈的努力,飞机终于上天了,并且很快成了时速最快的运输工具。莱特兄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全世界都认定中国是贫油国,地下找不到石油时,李四光带领他的地质勘探队,找到了一个又一个蕴藏丰富的油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人们对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持观望、怀疑的态度时,杨元庆和同事们以“蛇”吞“象”的大无畏气魄给了观望者一个肯定的答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事实上,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只要你换一种方式去做,并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1921年6月2日,《纽约时报》为纪念电报诞生25周年,发表了一篇评论。评论中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现在人们每年接收的信息是25年前的25倍。

在大多数读者眼里,这是一句普通的话,普通得甚至很多人读后就忘记了。但是,在一些喜欢思考而且眼光独特的人眼里,这却是一条极具商业价值的信息,美国至少有16位人士立即对这一信息作出了迅速的反应,即准备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他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都到银行存了500美元,作为资本金,并办好了营业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政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邮政部门告诉他们,由于很快就要进行中期选举,此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办理,开禁时间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办这样的一份刊物是不可能的,因为大环境不理想。

听到这个消息后,有15个人认为局势对创业不利,于是他们很快就递交了暂缓执行的申请。但是,一个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却没有理会这一套,也没有把别人那句“不可能”的话放在心上。他认为,“不利因素”也可能转化为商机,这不,邮政人员一句话,就为他“消灭”了15个竞争者。

华莱士回到他租住的纽约格尼威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在未婚妻的帮助下,他们一共糊了2000个信封,并装上征订单寄了出去。就这样,《读者文摘》诞生了,而且很快创造了奇迹。到了20世纪末,《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和48个版本,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订户1.1亿,年收入5亿美元。几十年来,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中,《读者文摘》一直牢牢坐在第一把交椅上。《读者文摘》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华莱士已把人们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假如我们也能像华莱士那样,遇到困难时就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就能发现事物有利的一面。如果华莱士也像其他人一样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现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上,就不一定有《读者文摘》的名字,而华莱士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华莱士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者绝不会等到时机成熟、万无一失时再开始工作,只有那些在既定的环境中能从“不可能”中看到希望,并且敢在严峻的局势下还坚定自己信念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现代公司里,一些员工之所以总是遭遇失败,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做事时要等到万无一失再动手,或是一遇到障碍就退缩。因此,在接受上级的工作指令时,他们总是抓住那些消极的因素不放,而不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消极的一面变为有利的一面。

在工作中,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都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行,然后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做任何事。

遗憾的是,在很多大公司里,抱着“不可能”心态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不敢冒险,在遇到严峻形势时,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其结果是一辈子平平庸庸,没有任何大的成绩。其实,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要知道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要敢于冒险,要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魄力。别等到别人做成功之后,你再拍着腿说:嗨,早知道我也去做了。所以,面对任何事、任何变化,都要有冒险精神,不去做怎么知道能否成功呢!成功者往往就是不惧失败而坚定去做的人,这样你的抢手指数就会越来越高。

【工作禅】

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冒险与收获是结伴而行的,要想有丰硕的成果,有时就得敢于冒险。

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求教

这一年,郑明获得了博士学位后,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他成为研究所中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郑明闲来无事,就到研究所旁的一个小池塘去钓鱼,恰巧正副两位所长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地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郑明眼睛瞪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飞?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郑明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漂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武林高手集中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郑明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研究所上又太远,怎么办?郑明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堂堂的博士过不去!

只听“扑通”一声,郑明一下子沉到了水里。两位所长慌忙把他拉上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郑明尴尬地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一愣,然后相视一笑:“你不知道,这个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能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郑明落水的原因,其实就因为他自恃高明,而不屑于向别人求教。

现实中,这类人很多,他们自己估价过高,瞧不起他人。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全才,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事情,所以,遇到问题不要不懂装懂,擅自下结论,匆忙表态,应该多虚心求教于别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三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孔子苦苦钻研“礼”的学问,可终没有得出结果,为此,他感到十分苦恼。当他听说老子经过多年苦心探索钻研,知识渊博,已经求得天道的消息后,就决定去洛阳拜访老子。

老子见了孔子,便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对他说:“阴阳之道是不可以用感官感知的,也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道也是不能送人的。寻求道,关键在于内心的感悟。心中没有感悟就不能保留住道;心中自悟到道,还需和外界的环境相印证。因此,可以说,得道之人是无为的,是简朴而满足的,是不以施舍者自居,也无所耗费的。自己正才能正人,如果自己内心不能正确领悟大道,心灵活动便不通畅。”

一席话使孔子心窍大开,在和老子分别后,他对自己的学生说:“我今天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老子的一席话,使孔子对他的高深见解十分赞赏,可见这次拜访使孔子有了很大收获。所以说,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

学会虚心是必经的修行过程,每一个修行的人都有虚怀若谷的德行。对于一个人来说,虚心求教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好处:一是谦虚使人进步。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严于律己,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大事业。二是虚心求教赢得好感。谦虚的人言谈举止谦恭有礼,不专断、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在工作中比较容易获得同事和老板的好感,容易得到忠告、帮助和真诚的合作。一个处处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业之船等于悬挂了顺风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

欧阳修是北宋大文豪,他文才出众,官居高位,但却非常注重虚心向别人求教,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先“草就纸上、粉于壁,兴卧观之屡思屡议”。其作品《醉翁亭记》,用字精练,文辞优美,被人们传诵至今,此文就曾得益于一位砍柴老樵夫的指教。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好友智仙和尚在琅琊山上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取名“醉翁亭”,并写下《醉翁亭记》一文。文章写成后,欧阳修抄写了很多份,命人贴到外面,希望行人帮助他修改和提意见。

看到文章的人都纷纷赞赏欧阳修的文采。这时,有一个砍柴的老樵夫说他这篇文章有点太啰唆了。欧阳修于是为老人再次诵读此文,虚心请老人指教失误之处。

刚开始读:“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老樵夫认为啰唆的地方就在这里,说道:“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大丰山、乌龙山、白米山还有花山,一转身就全都映入眼帘,四周都是山!”

欧阳修听后忙说:“言之有理。”随即修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

向别人学习和请教是实现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他们身上的好品质。相信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具有独到的优点。你若能从他们身上吸取各自的优点,你就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

【工作禅】

当我们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于伟人的时候。

拥有一技之长,成为所在行业里的专家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受到欢迎。我国有句俗话叫作“天干、荒年也饿不死手艺人”。一个有本事、懂技术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拿到高薪。掌握一项技能无论是对于求生还是在社会上立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法国的一家工厂的电机突然间坏了,一大帮技术人员围着电机团团转,就是找不出毛病,他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仍未能解决问题。正当厂长打算另请高明时,电机组有一名基层员工毛遂自荐。

这是一个身材瘦弱矮小的年轻人,脸上还带着稚气未脱的神色,穿着沾满油渍的工作服,他用一种请求但很恳切的语气对厂长说:“我可不可以试试?”

许多人都瞧不起他,刚来厂里不到一年,平时闷着头也不吱声,能有什么本事?厂长也带着一种怀疑的口吻问道:“你几天能修好?”

这位矮个子员工想了想,说:“三天时间吧。”问他用什么工具,他说只用一把小铁锤、一支粉笔就行了。

白天,他围着电机转悠,这儿看看,那儿敲敲,晚上,他就睡在电机房。到了第三天,人们见他还不拆电机,不禁怀疑起来,他的同事让他别打肿脸充胖子了。

一位跟他最要好的朋友对他说:“修不了就赶紧撒手吧!”

可是他笑着说:“别着急,今晚就可见分晓。”

当天晚上,他让人们搬来梯子,他爬到电机顶上,用粉笔在外机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此处烧坏线圈13圈。”

技术人员半信半疑地拆开一看,果然如此,电机很快就修好了,并恢复了正常运行。

有人相当不解,问他为什么会做到如此神奇,他神秘地答道:“精通,精通能让你解决一切问题!”

厂长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如果把他调到技术部一定会有用武之地。于是决定给他5000元的奖金,并从原岗位升任技术部顾问。

在这家工厂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很多人被破格录用,他们都是自己所在领域顶级的专家,能为企业减少开支,增加效益。

西班牙著名的智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其《智慧书》中告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

李华在一所普通的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之前,他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刚去的时候,他没什么事可干,上司看他可怜,就随便交给他一项任务,说:“三个月内完成就行,到时给你一个实习鉴定。”

在接到工作任务后,李华每天都在电脑前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有时太晚了,无法回家,他就住在单位。三天后,他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上司交给他的工作任务。

第四天上午,当他告诉上司任务已经完成时,上司吓了一跳,对他刮目相看。又给他几个任务,并且规定很少的时间,而他居然都会提前完成。

实习结束,上司没多说什么,但不久却径直到他的学校点名要他。

这之前,机构的上级部门很奇怪:我这里有好几个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你都不要,却非要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是开玩笑吧。

“不开玩笑,他有专长。”那个上司说。

后来,有一次上级临时借调他去帮忙,结果是:这个部门以前的报表都是最后一个交,并且还经常返工,但这一次,李华不仅第一个送上报表,而且一次性顺利通过。

上面点名要他,下面不愿意放,但硬是被调走了。现在他做的事情是负责为新来的研究生、本科生分配工作。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李华为何如此轻松地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李华总结的经验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应于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并在这方面强化,找一切机会转化为实践能力。所以从大二开始,他就不再平均用功,而是开始主攻一项:数据库。那是他的兴趣,也是他认为以后用处最广的领域。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他几乎在上一个“数据库”研究生班。当然,他既是导师也是学生。这种主攻到了什么地步?有时,老师就让他给同学们讲,而自己在下面微笑着看他。

这样的年轻人有哪个老板不喜欢呢?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想在该行业中站稳脚,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性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如财务专家、市场营销专家、产品开发专家,超越一般的专业水准,形成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优势。可以说专业技能是实现个人成长的敲门砖,无论你是普通职员,还是公司高层,都要以这块敲门砖来打开通往成长道路的大门。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专业技能之本而空谈发展之路,专业技能决定了你的价值和工作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