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庄家之死
1435700000002

第2章 前 言关于庄家的思考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类人:

他们神秘莫测,一举一动都助推股市中涌动的暗流;

他们凶悍无比,以无所不用其极的违规行为和谎言,将万千股民玩弄于股掌之中;

他们算度精准,拥有卓尔不凡的智慧、胆量与眼光,堪称资本界的翘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扮演了主要角色。

对于中国的股民来说,这一类人令他们既满怀期望,又充满怨恨。几乎每一个炒股的人都希望能够与他们同进同退,但在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时候,特别是在承受这些人带来的伤害时,期望便自然而然地转成了滔天怒气。如同英国小说家毛姆所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两种矛盾的哲学的战斗中:道德的那一套和成功的那一套。”

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创造神话,并因此声名远播。然而在尘埃落定、一切归于原点之后,神话的主角又无一例外地身败名裂,其中一些背负了罪名的人,还要承受无数的仇恨与唾骂。

这一类人正是本书所要记述的对象,他们有一个很具江湖气质的名字:庄家。

在我的理解中,历史是由无数人创造的,但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在历史中留下名字。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短暂历史而言,庄家不是唯一留下显赫声名的人群,但每当听到“庄家”这个词的时候,大多数人内心都会为之一颤。

对于中国的股民来说,“庄家”注定是一个让人无法保持平静的词汇。

在我写作此书之时,这些以庄家身份活动于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本系族,绝大多数已经支离破碎,甚至完全消弭。然而他们在曾经有过精彩演出的舞台上,留下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痕迹,包括一些今日读来仍有余味的细节,以及一些从股市出现至今一直存在的主题。作为股市中的普通投资者,我们应该从这些痕迹、细节与主题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作为资本市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则希望看到保存完整的资本故事:他们究竟崛起于何处,怎样操纵资本,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海量财富的积累,又为何会陷入危机,最终满盘皆输?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这种案例式的史实无疑具有留存价值,这也正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本书所记录的庄家股案,大多发生在1999~2006年。这种时间上的集中并非巧合,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中国股市最暗无天日、庄家混战不休的几年。在此之前,庄家的手法未臻成熟;在此之后,庄家则变得更加神秘,更加

隐蔽。

通过阅读这些资本系族的案例,你可以回到那段纷乱的岁月,重温那些凶猛的庄家故事。在中国股市中,他们曾经是那样的辉煌,当然,也免不了最终湮灭。利润的本质是投机,对于任何一个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追求利润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对于庄家,这种本能则演化成为一种赌性。赌性往往伴随着作弊、出千、冒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建立在对规则的破坏之上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幕幕惊险的大戏。燃烧在资本炒家内心的那种攫利欲望,促使着他们去积极地坐庄、炒作;驱动着他们绞尽脑汁地去构建复杂的资本迷宫,去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股市提供了一个再理想不过的坐庄环境。和成熟资本市场不同的是,我们的股市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它最早的一批成员悉数是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圈钱、输血是中国股市的主要使命之一。事实上,国有企业当年所面临的问题远不只资金缺少这么简单,其在将融到的资金挥霍一空后,除了留下一个个“壳资源”,也留下了恶性圈钱的传统。与之相伴的是,监管的漏洞与政策的任意性,导致股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动荡。以上三方面,构成了产生中国股市中“坐庄”现象的基础。

庄家思辨之一:庄家因何而死

在这本书中,我选取了7个资本系族作为庄家案例,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它们恰好是各种崩盘原因的典型代表。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也是中国股市庄家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本书中,我们至少可以观察到三种造成庄家崩盘的原因:

1. 扩张过程中的资金链断裂。

从1998年开始,国有资本开始逐渐从一部分行业中退出,一场规模空前的企业产权变革由此拉开帷幕。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政府纷纷推出老牌企业改组政策,一些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出众的庄家加快了扩张的速度,希望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来快速达到目标,却忽略了超速增长所蕴涵的商业风险,这种无节制的扩张直接导致了资金链的紧绷。斯威特系、鸿仪系、德隆系等庄家案例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些资本系族都曾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不凡,最终却因资金链断裂而全盘皆输。

2. 弥天大谎难以自圆。

中国的股市实在太过感性,因此,几乎全部的庄家都会用利好消息来刺激行情,抬高股价。重组、合作、投资、新项目、新题材都是庄家常常使用的伎俩,然而这些所谓的利好消息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极少被认真实施。也正是这种感性,让股民们对所有负面消息也同样敏感,一旦谎言出现纰漏,庄家们承担的风险就要比正常的上市公司高出许多倍。在坐庄之风初兴之时,最著名的股案皆缘于此,如中科系、亿安系等,它们均失陷于这种自造的谎言中。

3. 陷入灰色利益纠葛泥淖。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资本炒家坐庄股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游走于政商两界之间,以人脉资源尽可能多地攫取利益,甚至直接打造灰色的利益链条。在法制尚不完善的“蛮荒时代”,这样的确可以帮助资本炒家编结一张利益网络。然而,这也让他们对行政力量过于依赖,当市场规则阻碍了他们的行为时,他们往往会尝试通过行政指令来解决,从而引发权力寻租现象。在农凯系、泰跃系、涌金系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权钱交易的罪恶链条是怎样将政商双方同时拖落马下的。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短暂历史上,先后出现过50多个资本系族,尚未成系的单庄炒家更是数以千百计,但最终导致其坐庄失败、满盘崩溃的原因不外乎以上三种。在那个庄家狂舞的年代,无数的财富故事均包含了这样的内在逻辑。

庄家思辨之二:代际的更迭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庄家群体经历了数次形态上的转变。这一方面缘于股市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则缘于庄家自身的代际更迭。

总结起来,中国的庄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单庄时期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早的坐庄模式,也是最基本的坐庄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许多股票流通盘较小,上市公司业绩较差,许多公司成为资本炒家手中的“壳资源”。他们往往通过控制流通盘、发布利好消息、自抛自卖来拉升股价,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洗盘,从中小投资者手中套利后离场。在亿安一案中,我们即可看到这样的手法。然而随着股民逐渐成熟,这种单纯以操盘为手段的坐庄技巧已经很难骗过他们;另外,随着个股市值的增加,控盘坐庄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在2000年左右,亿安、中科等股案的爆发,基本上宣告了单庄时期的终结。

类金融集团时期

在2002年之后,“产融结合,双轮驱动”的理论在资本市场上风靡一时。这一时期的庄家往往都是一家到多家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和早期的庄家不同,他们不仅优先知道内部决策,同时也是这些决策的制定者。因此在德隆系、三九系,以及本书中的鸿仪系、农凯系、泰跃系等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号称通过金融扩张来完成实业整合的类金融集团,最后却成为伪造财务报表、关联资本交易、专事概念炒作、操纵二级市场的窃股庄家。这一类庄家由于同时具有产业资本所有者和企业决策人的双重身份,操纵股价也更为得心应手。

公募私募基金时期

在中国股市2006年的牛市中,基金管理公司得到了空前的追捧。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人为的“塑神运动”,纷纷推出明星级别的基金经理,以代客理财为名,聚集资金影响股价,在与上市公司联手拉高股价之后,再由散户接下抛盘。直到今天,这一模式仍然是中国股市上庄家操纵的代表。在涌金系一案中,涌金最终由“类金融集团”转向控股机构券商,正是这一发展脉络的最好印证。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数度从牛市到熊市的轮回,在这个过程中,股市的环境也日日生变。旧的庄家炒作方式无疑会遭到市场的摒弃,无数庄家正是崩盘在模式转型的节点上。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中国的市场监管制度日趋完善,明目张胆的窃股行为已经不再具有生存的土壤。庄家们的手法变得更加隐蔽,由豪赌性情引发的疯狂投资与扩张悲剧也在逐渐减少。同时,也正是这样的变化,让坐庄行为变得更加难于识别,使得今日的中国股市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坐庄模式的变迁暴露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始终欠缺的内容。

庄家思辨之三:庄家还会走多远

今天的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法制监管的完善和投资者心态的成熟,昔日的庄家骗局似乎已经不再可能重演。本书所叙述的案例,因为失去了当时的市场氛围与政策条件而变得不可复制。今天的资本炒家即使再有意愿,也不可能仅凭一个简单的“高科技概念”就把股票炒到每股100元的高位。在国有资本已经空前强大的今天,类金融集团的庄家们再有雄心,也无法靠金融板块的利润去收购国有企业。合法而巧妙地转移财富,成了新时代股市唯一的生存法则。

在论及庄家现象时,参与起草《证券法》的王连洲先生曾经断言:“证券法、基金法的日趋完善,让犯罪成本更高。现在市场更大了,操纵门槛更高了,投资者也比10年前更加聪明了,并且,媒体更愿意揭黑了。”这些无不昭示着一个问题:坐庄越来越困难。

那么,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再来记述这些过去数年的故事,研究这些失败的案例,是否还有意义呢?

2001年2月11日下午,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与另外五位经济学家在北京科技会展中心展开了一场辩论。这场围绕着“中国股市是否要推倒重来”进行的辩论,其导火索正是亿安系与中科系酿成的股灾。也正是基于此,吴敬琏先生才坚持认为中国股市如同赌场,而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尴尬定位。他将矛头直指政府:“不要把股市变成寻租场, 由于管理层把股市定位为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融资工具,使获得上市特权的二等公司得以靠高溢价发行、从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钱,从而使股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寻租场’。”

这正是中国股市文化产生的基础。由于它始终没能摆脱一种“庄家炒作,民众投机”的恶性气质,导致信任关系始终无法在股市中建立起来。因此,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其滋生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的基础其实从未改变过,外界带给庄家的挑战,只集中于技术层面。这也正是庄家坐庄方式更迭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家并不会完全消失,只会以更加智慧、理性的方式存在。一个以发现内在价值、注重长期收益为投资理念的庄家时代正在缓缓到来。

这样的结论,我想,它的意义之沉重,是有理由压在我们每个人心头的。

就在我写作这本书的同时,中国股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熊市之旅,大盘的委靡主要归因于大环境。可是,我似乎又看到一些熟悉的景象,那些长袖善舞的资本炒家们,可能依然在左右着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