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孩子撒谎可能出于三个原因:一是受到了来自身边人的影响,二是觉得好玩,三是害怕受到父母的斥责。
首先,如果家庭成员中有爱撒谎的人,或者爸爸妈妈曾经当着孩子的面撒谎,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一次就学会这种“新奇”的事情。譬如妈妈白天收到了来自银行的账单,但为了不让最近承受跳槽压力的丈夫担忧,因而隐瞒了这一事实。而当这一过程被孩子看在眼里,妈妈又因为事情复杂而没有很好地向孩子解释清楚时,这一反常的事情就会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中。说不定在某件事情上,孩子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故意歪曲事情真相。这样一来,孩子就学会了撒谎。这就告诉妈妈,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时刻要注意自己处事的行为,不要给孩子做出错误的示范。如果一些必要的“善良的谎言”不巧被孩子看到,妈妈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以免孩子盲目地模仿。
其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那么几次叛逆期。这时孩子往往不喜欢按常理“出牌”,甚至喜欢故意违背妈妈的意愿、要求来行事,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喜欢故意“混淆视听”,说一些不合常理的话。遇到这种情况时,妈妈也不要急着改变孩子,而是要以更加诚恳的态度来和孩子对话,尽量将孩子的思想带到“正轨”上来。妈妈要告诉孩子撒谎非但不好玩,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孩子就逐渐觉得自己撒谎的行为很“无趣”,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进而慢慢改掉撒谎的毛病。
珠珠是家里人名副其实的“掌上明珠”,全家人都非常疼爱她。珠珠长着一口小虎牙,说起话来伶牙俐齿,笑起来更是可爱至极,常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可最近,妈妈刘玲发现珠珠那可爱的小嘴常常会吐出一些“不可爱”的话。原来,珠珠不知从哪学会了撒谎,并且乐此不疲。刘玲不禁着急起来——珠珠变成一个爱撒谎的姑娘,这可是影响她一辈子的坏事。
这天晚上,刘玲正在厨房洗碗,珠珠突然跑过来,着急地对刘玲说:“妈妈妈妈,你快去看,爸爸晕倒了!”刘玲吓了一跳,手里的碗立刻掉到了地上。她急忙跑到书房,却看到老公安然无恙地坐在电脑桌前,正在专心地浏览网页。刘玲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拎起珠珠,以最快的速度走进阳台,把她丢在里面,严肃地说:“从现在开始你在这里检讨!不道歉就不许你进客厅!”珠珠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刘玲丝毫不理会,转身走出来并锁上了门。
过了一会儿,珠珠不哭了,开始向刘玲求饶:“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说爸爸晕倒了。妈妈,你让我出去吧。”这时刘玲的气差不多也消了,她看着珠珠那可怜的样子,忍不住把她放了出来。刘玲对泪眼婆娑的珠珠说:“珠珠,如果你总是说假话来骗别人,那么当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了。记得妈妈跟你讲的‘狼来了’的故事吗?”珠珠含着泪点了点头。刘玲继续说道:“你想想看,假如你总是骗别人,那么如果有一天爸爸真的晕倒了,你又去求助,别人还会相信你吗?如果别人不相信你,不帮你救爸爸,那爸爸是不是很危险?”珠珠仔细想了想,有点害怕地点了点头。刘玲又说道:“所以,你以后一定不能再说谎。一直说谎的孩子,就会变成不诚信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也没有小朋友愿意跟她一起玩。”珠珠似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使劲摇着头说:“妈妈我再也不撒谎了。”
由于孩子认知的局限性,他们经常会拿撒谎来闹着玩,觉得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这时妈妈不必大动肝火,只要跟孩子讲清楚道理,让他们明白是非黑白,孩子自然会改掉撒谎的毛病。
另外,有些孩子撒谎,是因为父母曾经因为犯错、撒谎等事情训斥过孩子,孩子害怕再次面对父母的严厉斥责,所以选择隐瞒。其实,孩子年纪小,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妈妈只需教他改正就可以,千万不要随便加以斥责,否则,孩子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就会将自己的一切错误都掩埋起来。当妈妈发现孩子撒谎成性的时候,恐怕就悔之莫及了。
职场妈妈育子经
孩子是一株刚刚开始发育的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因各种原因长出“杂枝”。妈妈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千万不要以暴力对待,或者视而不见。这时倘若妈妈能耐心修理,孩子自然能摒弃恶习,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不做“小泪人”,别拿哭当自己的武器
哭是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掌握的第一个本领。孩子的第一声大哭,象征着这个小生命健康来到人间,对于全家人来说是幸福的哭声。而从孩子出生到其学会说话这一段时期内,哭又是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工具——孩子饿了会哭、渴了会哭、困了会哭、尿布湿了会哭、身体不舒服也会哭……可以说,在这段时期内,哭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妈妈理解孩子的途径,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学会说话了,能够通过很多方式和妈妈交流时,还常常企图以哭为武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作为自己发泄的途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有害无益的了。
家里还有客人在,楠楠又在使小性子了。就因为王妍没有答应第二天带她去游乐场的要求,她又噘起嘴来。不一会儿,竟然当着客人小马阿姨的面大哭了起来。王妍既生气,又有点窘迫,只好尴尬地朝小马笑笑:“你看,不答应她,她就哭闹。”小马打圆场道:“那就答应孩子呗,她好不容易提出个要求。”“好不容易?”王妍无奈地笑道:“这个月我们都带她去过两次游乐场了,她还吵着要去。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只要她想做,我们就一定要满足她,否则她就大哭特哭。”
小马面带微笑,听着王妍将一腔无奈和牢骚都发了出来,然后淡淡地说道:“小妍,我说句话你可别不高兴。孩子之所以一不顺心就哭,可得说是大人的错。”王妍睁大眼睛看着小马,等着她继续说下去。“你想啊,孩子总用‘一哭二闹’这一套来当做自己的武器,没事就拿出来‘威胁’你们,说明她认定了这套方法有效。换句话说,从孩子第一次用这种方法跟你们‘交涉’时,你们肯定很快就妥协了。第二次遇到相同情况的时候,孩子肯定又会使这一招。”
王妍回想了半天,觉得小马还真说中了实情。她不由感叹说:“说实话,我也早就受够楠楠这一套了。有时恨不得提起她来打一顿,觉得这孩子有时真是‘可恶’。现在听你这么说,原来错还真在我们。”
这时,小马偷偷给王妍使眼色,告诉她无论楠楠哭得多么大声,都装作没听见一样,不要理会她。王妍狠狠心,照做了。不一会儿,楠楠的哭声就小了很多。她偷偷地瞄了王妍和小马几眼,发现自己的哭并不能引起她们的注意,就放弃了这个尝试。接着,她开始低着头玩自己的手指头。王妍和小马还是自顾自地聊天。又过了一会儿,楠楠主动走过来,用商量的口吻对王妍说:“妈妈,那等你有空了,可以带我去游乐场吗?”王妍惊讶极了,楠楠从来没有这样“乖”地和她沟通过。她极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说道:“我们这个月已经去过两次游乐场了。只能下一个月再去。你同意吗?”楠楠瞪着眼睛看了王妍半天,最后还是回答道:“妈妈,那你下个月一定要带我去!”王妍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回答道:“那当然!妈妈说到做到!”
孩子比大人想象中要聪明许多,他们很会钻空子,或者说很能摸清大人的“脾气”。当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时候,会尝试用很多种办法来和大人沟通,一旦尝到“甜头”,就会立刻将这种方法记住,以后会不厌其烦地使用。所以,妈妈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很爱哭,那么先别急着怪孩子是个“爱哭鬼”“不听话的小魔头”,先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给了孩子“哭就能达到目的”的暗示。
孩子爱哭,还可能是在发泄他们的情感。比如,当孩子觉得委屈的时候、受伤之后,都会用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疼痛。适当的发泄是应当予以理解的,但假如孩子动不动就哭,那就需要妈妈注意了。
哭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就会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有的孩子一听说去打针,甚至只是听说要吃药,也就条件反射似的“哇哇”大哭起来;有的孩子听到别人大声对自己说话,或者看到别的孩子玩了自己的玩具,也会觉得受了委屈,而大声哭起来……对于这种情形来说,哭或许也在发挥着舒缓紧张情绪的作用,但它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孩子较差的承受能力。
那么,孩子的承受能力为什么会如此弱呢?天生的性情因素占了其中一小部分,更大的原因在于,妈妈给了孩子过多负面的暗示,使得孩子成为了“不堪一击”的弱者。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跌倒在地上,跌得不严重,本来没有要哭的意思。妈妈看到了,非常心疼,立刻跑过去问长问短,一边哄孩子“不哭不哭”,一边生气地教孩子使劲打地板、踩地板——惩罚伤害孩子的对象,保护孩子。这样一来,原本打算自己站起来拍拍屁股的孩子,这时反而会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甚至不哭一下就无以回应妈妈那句“宝贝不哭”。可想而知,孩子多半会“转平静为悲哀”,“呜呜”地哭起来。孩子的潜意识中还会形成这样一种概念:跌倒在地,正常的反应是哭、怪罪地板、等着妈妈来哄。试想,脑海中不断产生类似想法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娇气、不爱哭呢?
妈妈疼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当面对挫折、困难,妈妈即使再心疼,也要告诉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为它掉眼泪。妈妈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想出解决办法,让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独立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勇气,而不是成为一个遇到一点小麻烦、小挫折,就哭哭啼啼的人。
职场妈妈育子经
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有很多“石头”,小时候有“小石头”,长大了有“大石头”。如果妈妈不教孩子搬走“小石头”,而无形中“教会”了他哭泣,那么当孩子长大之后,离开妈妈身边,当然也不懂得如何踢开那些碍事的“大石头”,而只会坐在石头前痛哭。
想要新裙子?帮妈妈做件事吧
生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80后妈妈都深深懂得“有所付出才有所得”的道理,更加了解“不劳而获”是异想天开的美梦,因此总是处于忙碌和努力当中。但很多妈妈只以这种标准来衡量自己,却忘记了这个规则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所以,有些妈妈只顾着将自己费尽辛苦得来的给孩子享用,却忘记了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劳动。这将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多大的困难,想必妈妈们心中也能有所猜测。
放眼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已然到了成人年纪,甚至到了婚嫁年龄,还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回到家中几乎不做家务,衣食住行全靠父母来打理。更有甚者,外出谋生的能力也很不足,仍然要靠家里的补给来维持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啃老族”。也有的年轻人,自己组建了新的家庭之后,由于打理生活的能力太差,导致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小夫妻之间的争吵也不间断……且不说那么远的,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妈妈们的抱怨:“我家儿子,都十五岁了,还不会洗袜子,每次回家袜子就随地乱扔;做饭、整理屋子之类的活就更指不上他了,回家就坐到饭桌旁等着吃饭,吃完就回自己房间玩电脑……”
妈妈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的时候,担心一直“啃老”的孩子在自己老了后怎么办的时候,是否曾经想到,孩子之所以习惯这样不劳而获的生活,其实是因为自己最初对孩子的溺爱呢?所谓溺爱,虽然也有着爱的名义,但妈妈这种盲目的爱,却好比将孩子送上了一条没有未来的路。假如妈妈能够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让孩子懂得一切所得都要通过劳动来换取,那么长大后的孩子,何愁不是一个勤奋、上进、独立的优秀之人呢?
娴娴今年6岁,说起话来小嘴很利落,说话的口吻也越来越有大人的样子,妈妈吴凤看在眼里,很是欣慰。唯一让吴凤觉得很担忧的是:娴娴似乎总把自己当做一个“呼风唤雨”的“公主”——总是理所当然认为自己该得到一切想得到的东西。
比如,夏日炎炎,吴凤常做一些清淡的饭菜,种类也以素食为主。而爱吃肉的娴娴不满意妈妈的做法,只要看见餐桌上没有肉,就赌气不吃饭。吴凤想,娴娴爱吃肉,或许是长身体的需要,于是在准备素菜的同时,也保证每餐都有一定的肉类。可娴娴还不满足,她提出的要求是:每顿都要吃大闸蟹。大闸蟹价格昂贵,不适合每餐吃,并且只吃大闸蟹会造成营养单一,吴凤当然不同意娴娴的这个要求。娴娴气急了,冲着吴凤大喊道:“妈妈不爱我!妈妈凭什么不让我吃大闸蟹!”吴凤一愣,惊讶于娴娴是这样理解“爱”的。
又如,娴娴这时已经很爱美了,经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穿哪件衣服。而随着她越来越大,她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妈妈给自己买一条新裙子。吴凤当然不会次次都妥协。娴娴却像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那样,愤愤地和吴凤“闹分裂”。吴凤觉得,娴娴这种自认为什么都应该得到的思想,该改一改了。
这天,她趁着家里只有自己和娴娴,认真地和她谈了一番。她问娴娴:“宝贝儿,你知道爸爸和妈妈为什么每天都要上班吗?”娴娴似乎早就熟知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你们要挣钱,给娴娴买好吃的、买漂亮衣服!”“错了。爸爸和妈妈要挣钱,首先是为了让自己有食物吃、有衣服穿。因为没有别人白白把食物和衣服送给我们,我们如果不靠自己的劳动去换,就要挨饿、挨冻。娴娴也是一样,如果不劳动,将来也要受苦。”娴娴想了想问道:“那为什么现在我不用劳动,爸爸妈妈就可以给我吃的和衣服呢?”吴凤趁机回答道:“因为娴娴以前太小,没有力气劳动。但是现在娴娴已经是大孩子了,必须也要参加到劳动中来,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娴娴似乎听懂了似的,点头说道:“那我帮妈妈扫地,妈妈就可以给我买很多新裙子吗?”“娴娴非常聪明,听懂了妈妈的意思。但是,并不是你只要付出一点劳动,就能得到很多想要的东西。给你打个比方,就拿妈妈来说,如果我想吃饭,那么我就要先挣到钱,再买来东西,再自己做好饭,吃完饭之后还要收拾碗筷;如果我想买一栋房子,就要不停地上班、攒钱,要攒很久,才能买下我们住的地方。也就是说,简单、便宜的东西要付出少量劳动;贵的东西就要付出很多劳动才能得到。但娴娴要记住,不管你想要什么,都要凭自己的劳动去得到。”娴娴认真地听着,然后掰着小手指头对吴凤说道:“妈妈,那假如我想要一个新玩具,是不是要帮妈妈擦桌子好几次、扫地好几次、叠衣服好几次,就可以得到了呢?”吴凤听着女儿的颠三倒四的病句,不禁笑出了声,但她心里却十分欣慰,她郑重地点点头,回答道:“娴娴宝贝最聪明了,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