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吴三桂来势凶猛,锐不可当,身后的数百名明兵又都是拼了老命,可怜的清兵哪里敢惹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突围而出,却是连追也不敢追。
吴三桂疾驰城下,祖大寿亲自带着人马出迎,看到吴三桂满脸是血,不由得称赞道:果然是我的外甥啊,要得,要得,硬是要得。
吴三桂扑通一声跪在地下,这时候想起刚才的生死一线,心里战栗,忍不住放声号啕。
祖大寿赶紧拿手拍着吴三桂的后背:好了好了,孩子你别哭了,我马上写奏表,你不用发愁富贵的事情。
吴三桂问了句:真的?
祖大寿:当然是真的。
吴三桂这才不哭了。
这时候吴襄走过来,对祖大寿说:幸亏了我这个儿子啊,要不是他舍命相救,你妹妹就得守寡了。
瞎说,祖大寿道:难道我妹妹还不会改嫁吗?
一行人安然回城,祖大寿马上打报告,给吴三桂请功。最先接到报告的,是关宁援兵太监高起潜,他看了报告,当场一拍桌子,曰:吴三桂真不愧是我的儿子啊!
吴三桂怎么又成了这个太监的儿子?
原来,吴襄这人,打仗时是有名的长跑健将,但为人却是老道,堪称官场上最成熟的老油条。他知道儿子吴三桂要想混出个名堂来,单只是自己这一个爹,那万万不够用的。所以一旦见到有势力的人,就立即拉着吴三桂过去,让吴三桂管人家叫爹。
所以吴三桂的爹,也就比较多。
太监高起潜,只是吴三桂的爹之一。
但光靠爹不行,还得自己有出息。
吴三桂的名望与地位,可以说就是靠此次闯围救父打出来的,这一行动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心理期待,忠孝之名,得以远扬,勇而敢战,名动公卿,这时候吴三桂未来的前程,已经不再有什么悬念。
10.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当吴三桂崭露头角的时候,皇太极正在宫里,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
祖大寿,祖大寿,朕要得到祖大寿。皇太极说:诸位爱卿,你们有没有办法,帮朕把祖大寿给弄来?
美人计?苦肉计?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一计的琢磨过来,好像都不太管用。
大家正在发愁,这时候有外调人员回来报告:报告,已经调查清楚了,祖大寿的老家,就在永平三十里村,他的亲戚朋友都住在那里。
好好好,皇太极急忙下令:出动一支别动队,把祖大寿的亲戚朋友给朕逮来,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没多久,敌后武工队回来了:报告首长,祖大寿的两个儿子被我们逮来了。
好,皇太极大喜:快请,快请,来人哪,笔墨侍候。
祖大寿的两个小儿子被带进皇宫,皇太极和蔼地与小朋友交谈:小朋友,几岁了?小朋友回答:六岁了。皇太极乐了:哦,六岁了,会写字了吗?
让祖大寿的儿子给父亲写封信,皇太极自己也写,这个皇太极特别爱写信,他不仅给祖大寿写信,还时不时给大明流寇李自成写上几封信,也不管有没有回音。但是他知道,这些信件都会影响到对方的思维,让事情向有利于他自己的方向转化。
这时候祖大寿正和副将何可刚,忙着修筑大凌河军事防线。以宁远、锦州和大凌河三点为一线,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壁垒,让清兵无法对大明天下形成威胁。
对这件事情,皇太极明确持反对态度。
为了表明自己坚决不肯妥协的态度,皇太极亲自统领八旗及蒙古联军,总计八万人马,浩浩荡荡开到大凌河,扎营四十五座,周围绵延五十里,环城挖掘壕沟四道,其中一道宽深各丈余,一道宽五尺,深七尺五寸。此外还在壕沟边修筑丈余高墙,把大凌河围困得水泄不通。
这场战争,可把工程兵累惨了。
皇太极说:咱们不硬来,硬来太野蛮,不文明,容易伤害到我们士兵。生命是宝贵的,大家要珍爱生命,加强基本建设投资,总之,就是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然后他又坐下来给祖大寿写信:祖大寿,回来吧,放弃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立场,回到人民的怀抱中来吧,祖国人民期待着你……
不停地收到皇太极的怪信,让祖大寿心里那个郁闷啊,有一种想要大哭一场的强烈冲动。
此时的大凌河,城中军民三万人,百姓和军队一半对一半,一万五千的百姓,一万五千的明军。皇太极在城南山冈上修筑了高楼,每天坐在上面往城里看,一边看一边嘟囔:明善射精兵,尽在此城。
大明的精锐战士,真的差不多都在这里了,如果拿下祖大寿,那大明王朝,是不是应该完蛋了呢?
皇太极对此充满了幻想。
这时候有侦察员跑来报告:报告首长,明军的援兵来了。
来的是啥人呀?皇太极剔着牙问。
来的是长跑健将吴襄,还有张春等人,带了四万多人马。侦察员报告道。
那朕就奇怪了,皇太极皱眉道:朕这里有八万人马,城里边的祖大寿,只不过一万五千人马,这吴襄连兵带将,刚刚不过四万,你说他们怎么就敢来呢?
可能是想碰碰运气吧?
打仗这事,靠的是实力,讲的是硬碰硬,这事哪有运气好碰?
皇太极生气了,站了起来:与朕把这些明军赶回去,别让他们添乱。
11. 好多好多俘虏哦
大凌河被围,标志着明王朝的最前线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满清所突破。
这可不是小事。
解围大凌河,最佳的作战方案是,由宁远、锦州方面的部队,大搞游击战术,骚扰敌后方,专打清兵的运输队,而关内至少应该调集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奔大凌河,让皇太极首尾不能相救,到时候祖大寿再从大凌河冲出来,那皇太极,非得哭爹叫妈不可。
但是这个作战方案不成。
为什么呢?
很简单,关内派不出人来。关内也不是没人,比如说流寇就有几十万,正从南杀到北,由东杀到西,官兵跟在流寇后面摇旗呐喊啊,实在是顾不了辽东。
内忧,外患,再加上崇祯皇帝瞎捣蛋。
崇祯皇帝这时候已经撇开大臣,自己带着一群太监玩,满世界地到处乱逛,所到之处横行不法,敲诈勒索,搞得天怒人怨。这时候的大凌河,就只能指望着宁远和锦州的救兵,别人压根指望不上。
正像皇太极估计的那样,吴襄之所以敢带四万人往援大凌河,无非是想碰碰运气。如果皇太极自己退走了,那谢天谢地,如果皇太极脸皮太厚,死活不肯撤退的话,那就拿他没有办法了。
而且往援大凌河,把宁远、锦州的兵力调空,万一皇太极这厮突然杀奔宁远或锦州怎么办?别忘了,野猪皮一家,最是擅长打运动战的。
总之,在没有关内援兵的情况下,这场仗不好打。
皇太极太知道这一点了,所以他快乐开心地于松山截住明军,安营扎寨之后,就带了四百亲兵出来视察敌情。隔着一条河,突然发现有六千人的明军,正唱着欢快的歌子,向不知什么方向乱走一气。皇太极顿时眼睛一亮:冲啊,好多俘虏哦,快来捉啊。竟然带着四百人向着六千人冲了过去。
那六千明军停下来,傻傻地看着兴奋不已而冲上来的四百清兵,突然大喊一声,快跑啊,别叫人家捉了俘虏。霎时间六千人掉头就跑,被皇太极衔尾狂追,还真捉了不少的俘虏。
第二天明军与清兵双双列队,双方隔着老远的距离,拼了老命地呼喊,相互射箭,互有杀伤。
正吼叫着,吴襄醒过神来了,说了声:收兵,大家跟我快回锦州。
大家停止射箭,问吴襄:老吴,怎么突然要回锦州?不管你大舅哥了?
吴襄骂道:你们缺心眼啊,清兵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却故意不与我军接触,摆明了是存心把我们拖在这里。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不是清兵已经悄悄地绕到了我们后方,准备包了我们的饺子,就是已经偷偷杀奔锦州了,我们快跑,一定要抢在清兵到达之前回锦州。
还真让吴襄给说着了,他率了明军像疯了一样往锦州跑,前脚大家刚刚进城,气还没喘过来,就见地平线尽头,黑压压的清兵涌了上来。
于是吴襄命令三军先脱下铠甲,吃饭,睡觉,养足精神后带着部队出城列队。
清兵急忙扑上来,看到吴襄,顿时大惑不解:好好奇怪耶,这员明朝将领,怎么长得跟长跑健将吴襄一个模样?可是吴襄不是正在松山吗?莫非他还有一个孪生兄弟?
心里的疑惑找不到答案,清兵打起仗来就没了情绪,被吴襄带着人马横冲直撞,双方交手,不分胜负。
锦州城下交战,明军是占了上风的。
因为清兵玩的是突然袭击,以为锦州空虚,才敢跑来攻城。可是发现锦州这边防守比较严密,饶是清兵再厉害,也没有能力同时在大凌河与锦州两个主战场开打,所以闹过了一阵子之后,就悻悻退去了。
清兵刚刚走,大明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来了,一到锦州,就训斥吴襄:吴襄,你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往援大凌河?
吴襄说:老张,这仗不好打,部队往援大凌河,万一皇太极再来打锦州怎么办?
张春说:不可能吧?皇太极刚刚来过,我不信他还好意思再来。现在我命令,全体出动,往援大凌河。
于是四万人马,再一次出发,浩浩荡荡往援大凌河。
12. 老领导惨遭戏弄
到了大凌河,张春下令道:老吴,今天咱们这个仗,这么一个打法,找借有利的地形,深沟高垒,环列车营,与大凌河的祖大寿构成呼应,让清兵顾头不顾尾,你看如何?
吴襄说:我琢磨得够戗,我军的临阵能力,不如清兵,万一被清兵发了狠,一口气打上来,只怕我们这支部队,抵抗不住啊。
张春冷笑:怪不得人家都说你是出了名的长跑健将,畏敌如虎,临阵怯战,这说的就是你吴襄。
批评过吴襄之后,明军渡过小凌河五里,拣了个地方安营扎寨,工程兵挖战壕,战壕里边用车营环绕,构成工事。明军躲在工事后面,冲着清兵嗷嗷地叫个不停。
叫声把皇太极给招来了,他骑着马,绕着明军大营转了一圈,惊叫曰:我靠,这明军的领队是谁啊,怎么跟我学起挖战壕来了。
当即命令一支小部队,冲击明军大营。
清兵呐喊着向明军大营冲去,大营中的明军顿时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号叫声,火器震天响,箭矢遮蔽了天空。
皇太极乐了:再来一轮。
又一支清兵冲了上去,明军拼了命地喊叫,铅子(即铅丸)如雹,矢飞如雨,打得极是认真热闹。
再来一轮冲击。明军继续大喊,继续开火铳,猛烈地射箭。
再来一轮冲击。明军接着喊叫,火铳喷射火光,箭矢划破天空。
再来一轮冲击……明军的喊声明显的小了,火铳只剩下一半在开火,箭射得也稀稀零零。
怎么不打了?
火铳没有火药了,士兵的箭,也已经射光了。
看到这情形,皇太极叹息了一声:以后你们大家要记住了,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四万多明军,从锦州大老远的跑来,能带多少火药?带多少支箭?又能带多少粮食?你们最正确的打法是速战速决,发现情形不对掉头就跑,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可是你们倒好,跑到这穷乡僻壤,环车壁垒过起日子来了,也不想想,这日子是你们过的吗?
现在弹尽粮绝,傻眼了吧?
于是皇太极摩拳擦掌:小的们,调重甲骑兵上来,朕要亲自带队,重力冲撞明军大营。
重甲骑兵来了,人如龙,马如虎,在皇太极的亲自率领下,跃过壕沟,向明军大营发起冲击,霎时间明军大营一片混乱。张春咬紧了牙关,上马迎战,奈何明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明显的太弱,此时他们又把自己圈在壕沟壁垒之内,连跑都没得地方跑,被清兵像砍西瓜一样,砍得满地都是人头乱滚。
吴襄一看这情形,当机立断,下令道:大家跟着我,抓紧时间跑,慢了可就没命了。
部将问:将军,我们撇下太仆寺卿张大人不管,这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吴襄道:可是丢了张大人,最多不过是撤我的职,可如果部队打光了,锦州城丢了,你说会是个什么后果?
众将曰:吴大人此言甚是有理,那咱们看谁跑得最快吧。
当下吴襄一马当先,发挥他长跑健将的优势,疯狂地夺跑而逃。清兵大怒,本来琢磨着是来个大满贯,把这四万明军全都包了饺子的,回回都是遇到吴襄这种长跑高手,次次坏了大家的好事。这次清兵说什么也不肯给他机会了,黑压压的清兵紧缠着吴襄,也不杀也不打,比的就是谁跑得更快。
当下清将们闭紧了眼睛,抱住马脖子,咬紧牙关拼了命地跑,跑啊跑,一口气跑出了四十里开外,眼睁睁地看着吴襄的人马居然越跑越快,像兔子一般的绝尘而去,让清兵说不出的扫兴。
吴襄,你行,你跑得快。
还有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呢?
张春率领部下三十三名将领,向清兵发起了自杀式冲锋,冲啊,众人圆瞪怪眼,举起刀枪,向着清兵不要命地扑过去。却见前方的清兵立即向后退,后面的清兵紧贴了上来,拿长矛梆梆梆敲击张春脑袋上的盔甲,哈哈哈,真好玩。
张春大怒,奴酋敢耳。掉头向后面杀了过去。后面的清兵立即倒退,前面的清兵又围了上来,照旧拿长矛梆梆梆朝他的脑袋上乱敲,摆明了是戏弄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
张春火了,再掉头,清兵却抛出绊马索,受人尊敬的老领导大头朝下栽下马来,连同三十三名将官,一个也不少,统统被清兵捉了活的。
13. 把公理和正义拿出来
四万明军援兵被歼,主将被俘,皇太极乐得欢天喜地,急急升帐:把俘虏带上来,让他们快管朕叫陛下。
张春被押了上来,看到皇太极,不屑地把头扭了过去:狗屁陛下,你不过是原始部落的一个酋长而已,我天朝大臣,岂有对你下跪之理?
皇太极很受伤:你太不尊重朕了,快跪下,叫陛下,你跪下朕就饶你不死。
张春冷笑:奴酋,趁早死了这份心吧。
皇太极急了:你跪还是不跪?
张春:听不懂人话吗?奴酋,趁早死了这份心吧。
你……太欺负人了。皇太极心灵受到了无以复加的伤害,当场拿起弓箭,对准张春就射。张春傲然挺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士大夫的风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令人荡气回肠。
眼看皇太极盛怒之下,就要一箭射出,这时候大贝勒代善突然拦在前面:陛下,这样的忠直之士,实在是太令人尊敬了。如果杀了这样的人物,那我们和崇祯伪政权又有什么区别?
皇太极气愤地道:不是朕非要杀他,可你看他把朕给欺负的……
代善道:陛下受点委屈,没关系,士大夫的骨气就是这样子的。据说这就叫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不畏惧权势和强暴的。
皇太极茫然地道:我靠,他们不畏惧权势与强暴,那他们畏惧啥东西?
大贝勒代善回答:我听说他们最畏惧公理和正义。
皇太极顿时乐了:好啊,他们畏惧公理和正义,那就好办了,咱们这旮旯别的没有,公理和正义可有一大堆。来人,拿公理和正义来,让这位士大夫见识见识。
听说皇太极要拿出公理和正义来,听得张春两眼发直,瞪得溜圆。心说这奴酋也太能恶搞了,老夫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公理和正义长什么模样?难道奴酋这里真有这玩意儿?
就听大贝勒代善叫了一声:达海出列,拿公理和正义给这位士大夫瞧瞧。
就见一个浑身上下是毛的原始人走出来,怒视张春:张春,你明朝何故恃强凌弱,屡犯我邦界?欺负人有你们这样个欺负法的吗?
张春差点没给气糊涂:奴酋,你们可真能颠倒黑白,明明是你们先犯我北京,又来攻打我大凌河,这到底是谁犯了谁的邦界?
差矣,你差矣,就听那原始人模样的达海说道:我方被迫出兵,那是事出无奈,是被你方欺负得万般无奈。你可知道,我方圣上曾经写过八封信,给你们的崇祯,可是崇祯竟然一个字也不回复?张春你自己说,如此蔑视我邦,这像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