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14436600000003

第3章 导言(1)

一、问题的提出

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基本目标。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家安全战略不仅是为了实现其本国的安全目标和安全利益,而且会对全球、地区和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研究。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和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但是,一方面,国内对美国全球战略的研究较集中于对美国的亚太战略和大西洋战略,对美国亚太战略的研究又多集中于其东亚战略,相对而言,对美国南亚战略的研究少一些;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就美印关系、中印关系、印巴关系、南亚地区安全出版了一些著作、发表了大量文章,但较多的是从政策和双边关系角度的研究,而较少从理论、战略和地区层面的研究。

在对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前沿问题:

1.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是美国制定其对外战略的基本价值取向,但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地区,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在其对外战略中的“权重”是有区别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是倾向于现实主义还是自由主义,或是某种形式的“综合”?

2.南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有两大目标指向:一是欧洲,二是亚太。其欧洲战略的重心在西欧,其亚太战略的重点在东亚。那么南亚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是否有所不同,“9·11”事件(September 11 Incident)和随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使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美国对南亚地区安全的认识和评估。南亚地区的********意义是什么?

冷战后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包括核扩散、印巴冲突、恐怖主义、************等,美国对这些安全挑战的态度和对策是什么?“9·11”事件对南亚地区安全又意味着什么?美国如何处理对印、对巴关系?美国对印度在南亚和大国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是如何定位的?

4.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美国对南亚是否存在一种战略,抑或仅仅是一种政策?如果存在一种战略,其目标、利益、手段分别是什么?

5.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影响。如何评估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对南亚安全、亚太地区安全以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积极还是消极?对我国有利还是不利?哪些方面有利,哪些方面不利?

6.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未来走向。哪些因素影响着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走向?其短期、中期和长远的走向是什么?中国如何应对这种走向?

本书不可能回答上述所有问题,但将努力从理论、战略和地区三个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这种探索因为以下一些因素而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南亚在地区安全研究中具有代表性。该地区既继承了冷战时期的传统安全难题,如领土争端、军备竞赛、意识形态冲突等,也集中了冷战后时期突出的安全困境,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WMD)的扩散、种族矛盾、宗教纠纷、恐怖主义、************等。本书力图对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进行综合考察,为地区安全研究提供一种分析框架。

其次,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性。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一是欧洲,二是亚太。

而南亚是连接西欧和东亚的中间站。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不仅直接影响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也将直接关系到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间接影响欧洲地区的安全格局,更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第三,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边界冲突、种族冲突、宗教冲突、意识形态冲突,还有军事冲突(核扩散和军备竞赛)以及恐怖主义(terrorism)、分离主义(separatism)和极端主义(extremi**),使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

第四,印度作为南亚地区大国的作用。随着印度崛起成为地区大国甚至全球性大国,加强对印度的研究特别是印度外交研究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将越来越明显。

最后,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有几个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中国海、中亚和南亚。其中,来自南亚的安全威胁是较为特殊和长远的。

二、基本概念分析

理论(theory)、战略(strategy)和政策(policy)是分析国际安全问题的三个视角。国际安全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对国际安全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和解释。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主要是用来解决安全问题、促进国家安全利益和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不同的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会带来不同的安全关系。冷战后时期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基本特点是超越均势(beyond balance of power)。

全球的(global)、地区的(regional)和国家的(national)分析是研究国际安全问题的三个层次。本书以国家层次为基本立足点———分析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以地区层次为重点对象———研究美国与南亚地区(主要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安全关系;以全球层次为主要背景———考察美国在全球战略视野下如何处理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冷战时期,美国从全球遏制战略的需要出发来处理南亚地区事务,尽管不同时期由于冷战形势的变化,美印关系和美巴关系都有所起伏,但美国亲巴疏印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多地从不扩散、民主人权和经济利益等全球性功能目标出发制定其南亚地区战略和对印、对巴政策,其基本特征是重印轻巴。“9·11”事件后,南亚地区成为美国全球反恐的“前线地区”,巴基斯坦更是成为反恐“前线国家”,美国在全球反恐和地区安定的目标下,更多地从国家层面,即分别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发展战略伙伴和安全同盟关系。

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包括理念(ideology)、政策(policy)和关系(relationship)三个层面。“理念”是决策者对安全利益、目标和环境的认识和思维。理念在安全战略中是一种无形的,却是具有长期和深远影响的因素。美国对南亚的理念有基本不变的一面,如地区力量不平衡、不安全因素众多、********重要性等;也有变化的一面,如冷战结束前后、1998年印巴核试前后、“9·11”事件前后,这种变化尤为突出。“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安全利益和目标,根据对安全形势和安全问题的估计和判断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美国对南亚的政策集中表现在处理克什米尔争端、核扩散、恐怖主义等问题上。“关系”是相关国家因政策互动形成的某种状态,既可能因为利益相同或相似而形成合作关系,也可能因为目标分歧或不同而形成冲突关系,不同时期由于利益和目标的变化,这两种关系还可能发生转变。美国与南亚地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美印关系和美巴关系。

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经历了冷战时期(Cold War era)、后冷战时期(post‐Cold War era)和后后冷战时期(post post‐Cold War era)三个阶段。①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亚战略完全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冷战后,美国得以从地区角度(南亚地区自身特点)和功能角度(如商业利益、不扩散、民主价值等)制定其南亚战略。

“9·11”事件后,美国的南亚战略则主要服务于其全球反恐的需要。本书有专章讨论冷战时期和“9·11”事件后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但重点放在冷战后克林顿(Bill Clinton)执政的8年。

总之,理论—战略—政策、全球的—地区的—国家的、(均势)理念—政策—关系、冷战—后冷战—后后冷战时期是我们考察美国南亚安全战略时的几个基本视角。

安全理论、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②

国际安全研究(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ISS)和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IPE)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两大基本领域。而在国际安全研究中,“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两种基本思想流派”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安全进行了理论探索。

长期以来,现实主义在国际安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传统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是安全分析的基点,权力是目的,均势和结盟是实现安全目标和安全利益的主要手段。与传统现实主义相比,新现实主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安全的研究。

正如戴维·鲍德温(David Baldwin)所指出的,“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最重视安全研究的是新现实主义,它认为安全是国家首要动机和目标”④。新现实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安全分析的基点,安全是目的,两极和核武器是安全的支柱。

属于现实主义的国际安全理论主要有:均势理论、安全困境、威慑理论等。

与现实主义的国际安全理论不同,自由主义关于国际安全的主要思想是:提出安全的因素包括国内外政治结构、文化与价值观;重视民主对安全的影响;强调发展经贸关系可以减少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增加安全度;认为健全国际安全体制有利于防止或制止国际冲突;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来实现和平。属于自由主义的国际安全理论主要包括:集体安全理论、国际机制理论、合作安全理论、综合安全理论等。

克林顿政府非常强调民主和人权以及通过国际多边合作实现安全。在南亚地区,克林顿政府就非常重视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的作用,希望巴基斯坦建立稳定和健全的民主制度,通过向印巴两国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加入国际不扩散体制以避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南亚地区的扩散。这种民主、人权和多边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了美国南亚安战略的基本走向。

安全战略(security strategy)是安全主体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与策略。它处于安全理论和安全政策之间,是把深层次的安全理论和具体的安全政策相连接的中间层次。国家,特别是大国,要维护自己的安全,就要有适当的安全战略。

一个国家的安全战略包括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基本认识、对国际安全环境的总体判断以及对实现本国安全的战略性安排,一般包括全球安全战略(global security strategy),如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地区安全战略(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y),如美国国防部的东亚安全战略报告。

安全战略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是为实现国家目标,而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政府最高官员批准的国家计划。这些目标包括农业、军事、商业、经济、教育、能源、金融、健康、住房、信息、国际关系、正义、劳工、公共福利和交通等。

迈克尔·斯温(Michael D.Swaine)和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不同的国家会分别采取实力政治或合作安全的战略。⑤前者的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理论,它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只有实力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因此,它采取的战略是霸权或均势;后者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理论,它认为,实力和安全都是相对的,随着国际联系的加强,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安全。

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根据对安全环境和威胁的判断,组织和配置战略资源,而形成总的指导国家安全原则和构建国家安全态势”。⑥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NSC)提出的68号文件,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遏制战略的正式提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探索一项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克林顿执政初期,美国正式提出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接触和扩展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这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使用非强制性方法来改善一个崛起的主要大国行为中不满足于现状的因素,目标是确保这个成长的大国所使用的方式与和平改变地区及全球秩序相一致”。⑦这一战略的主要对象是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个转型和崛起中的大国。在这一新的安全战略指导下,美国积极影响南亚事务,扩展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安全、经济和民主利益,而积极推动和改善美印关系是其中的关键。为此,美国努力使美和印度从“相互疏远的民主国家”(estrangement democracies)关系转变为“相互接触的民主国家”(engagement democracies)关系。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