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14440000000014

第14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论(3)

第二,坚持并捍卫了******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在******思想建立和发展的各个时期,在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都坚定地站在******思想的立场上,坚决捍卫******思想。他强调,“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在******辞世以后,******有力地回击和批判了来自“左”和右两个方面的针对******的历史地位和******思想的历史作用认识的严重挑战和威胁。针对“两个凡是”的“左”的威胁,******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来自右的威胁,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明确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对党的领导,而没有党的领导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对“左”、右两种错误思潮,******领导全党坚决给予了回击,捍卫了******和******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

第三,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和招致挫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在后来的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被正式定名为“******理论”,******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奠基性的成果。

从实践方面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使我国跨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在经济体制上,我们党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经济体制上“左”的观念束缚,使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解决了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2.第二阶段(1992—20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重要进展时期

以江****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新的重要进展。

从理论方面看,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推进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理论的科学体系,阐明了******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正式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进入21世纪,江****又集中全党智慧,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是******理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一基本纲领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主要经验,深刻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问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完善,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三,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它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科学思想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世纪更迭之际,又提升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实践方面看,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从多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首先,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等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次,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步伐。再次,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

3.第三阶段(2002年党的******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最新阶段

新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我国进入了一个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以来,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角度来看,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推进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当今的时代特征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以来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理论成果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科学整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经验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并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整合既满足了表述上语言简洁的需要,同时又满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丰富、体系开放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全党从这一理论体系的根本点上来把握党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的理论提升。

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角度来看,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从多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首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其次,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四个坚定不移”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强大动力、根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再次,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将“三个文明”发展为“四个文明”,并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实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格局。

总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尽管也遭受到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考验,但由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都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创立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多维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丰富的深刻意蕴,对其过程本身进行理性的多维分析,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

(一)不断深入理解、科学解读、创造性诠释和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首要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要真正被当作认识工具和方法来运用,当作理论基础来坚持,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做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理论品质和功能效应进行系统完整的把握,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和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改造中国人的主观世界。在****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在讲“中国化”问题以前,先明确讲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立场问题,认为经典作家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并且尖锐地指出了我们党的马列主义修养还不高,这就需要学习,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还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这说明,在******看来,“中国化”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国际性,而不是相反。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点,所谓的“中国化”,就会走入歧途。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真精神的不断深入理解和科学解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