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14441500000035

第35章 培育“生态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着力点(1)

袁娟

【摘要】当代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长期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思想和精神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主体是人,只有培育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人”,才能真正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培育“生态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着力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生态人” 着力点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就举世瞩目,但连续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使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对立。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缓解日趋恶化的生态危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对于缓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以及建设生态文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主体,因此,只有培育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人”,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与“生态人”概念的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概念的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从主体角度可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又可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价值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势下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突破点应定位在不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它把人看做是自然界最高的、唯一的价值主体,其他生态要素都被当作价值客体来看待,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的。这种价值观虽歌颂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但它过分夸大了人类的价值,导致人对自然的过度掠夺,进而产生危及全球的生态危机。

现在,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定位,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观应运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在于使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对人们进行环境法规和生态伦理教育,从而明确人在生物圈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的生态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为调控生态平衡,达到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球生态危机的挑战以及自身发展领域所发生的新变化,必须冲破原有的价值局限,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公民的生态教育,培育“生态人”。

(二)“生态人”概念的界定

对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时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托马斯·伯里将其称为追求生态文明的“生态时代”。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也需要一种新的主体承担者,以此表征和经营新文明,我们将这种人类存在的新形态称为“生态人”。所谓“生态人”,是指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道德人,其行为总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准则,追求的目标是人的生态性存在。“生态人”具备生态意识,并在实践中能够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约束个人或集体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人”既可以指国家,也可以指政府、企业和个人。“生态人”是与“经济人”相对应的。“经济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而出现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调节着社会经济,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再是出身和门第,而是金钱和财富,整个社会围绕着谋取利益为转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人”的利益推动,但人们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过度掠夺自然资源,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分离和对立,从而使人类的前进付出沉重的代价。生态危机便是“经济人”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后果。历史呼唤“生态人”的诞生。

二、培育“生态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着力点

面对当今时代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生态觉悟是当代人最深刻的觉悟。当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日益匮乏,人口继续膨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天灾来自于人祸。人类面临诸多问题,最本质的根源在于人自身,在于人与自然相悖的生存方式。面对这一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整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主体是人,只有培育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人”,才能真正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

“生态人”的培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关键和着力点。这是由“生态人”的特点决定的。“生态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和谐自然观

“生态人”认为人本身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界,必然依靠自然界而生活。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共生、互利的统一体。

人要享用自然,就要为自然的平衡做贡献,就要与自然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生态人”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强调人不能破坏自然,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

(二)生态善恶观

生态善恶观即生态道德。传统的道德观只限定于人与人的关系中,认为只有人与人之间才讲道德,而生态道德扩展了传统道德的界限,把道德关怀引入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使人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生态道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持和遵循的责任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使人们树立生态义务感和生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约束人类的行为。有了这种善恶观,人们就会把维持生态平衡作为个人的人生责任和义务,有意识地自觉地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三)持续发展观

“经济人”只注重经济效益,为发展而无所顾忌地掠夺资源,而“生态人”在处理发展的问题上始终以生态的原则为准绳,总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始终贯彻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双赢的原则,当二者发生矛盾时,经济利益让位于生态利益。“生态人”能够意识到失去生态安全的最大效益是虚假的,因而在决策时将生态安全置于首位,如果其行为危及到生态安全,即使利益再大也要放弃,以保证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