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批评学
14442900000025

第25章 以文学文体为中心:批评解释学判断(1)

第一节文体意识的自觉认同与文学审美本性的重新理解

虽然文学批评必须强调“思想优先原则”,但是,审美本体立场也不容忽视,因为文学批评毕竟是有着特殊任务和特殊对象的批评活动。事实上,“文学文体”的重要地位,在文学批评解释活动中必须得到充分考虑,这就要求批评家尊重作家作品的文体独创性,尊重作家作品通过具体的文体所呈现的形象构建意图及其思想意义。文学批评的特殊对象与特殊性质,决定了文学批评解释活动:既是审美的活动又是思想的活动。没有审美判断,文学自身的价值毫无凭附;没有思想判断,文学批评活动则丧失了真正的社会价值。从审美判断与思想判断意义上说,文学文体在文学批评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每一文体,皆可以进行极具个性的主体创造;同一文体,必能显示共有的审美艺术价值与思想创造价值。如果说,同一文学文体形式方面的研究,显示了该文体的共同性或普遍性特征,那么,同一文学文体内容构成的研究,则显示了该文体的个别性或特殊性要求。文学文体,如同影像或理念,如同空框或结构,每个创作者如果不能把握这种特性,就无法进行文学创作,只有适应了这种形式共同性,才能赋予这种文体以独特的情感或思想内容。因此,在每一文体内部,显示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情感内容,这样,文体的形式与内容,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舍此而不能识彼,形在则神存。自然,文学文体的形式具有优先性地位,因为这是事物的共同性要求或普遍性特质,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必须对文学文体的形式特性有深刻的认知。事实上,诗歌的形式不同于散文,散文的形式也不同于小说,正是由于不同文体的内在审美特性各自独立。严格说来,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性极易识别,困难在于,如何就同一文体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进行深入体察?

应该承认,经过漫长的时间累积,经过无数批评者的努力,我们已有许多好的成功的文学批评解释文本。相对而言,人们对批评自身的反思,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的自觉,所以,具有实用性与创建性的文学批评理论,没有引起人们的思想重视。这样,文学批评自身,始终在经验层面上运行,或者,只受到一些先锋的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文学批评,有时过多地承载了思想的任务,有时过多地陷入文学形式分析的泥淖,总之,它始终没有获得自身的政治正义性与思想深刻性,既不能与作家形成平等的交流,又不能给人们形成思想的启发。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学批评在价值取向上始终处于分裂状态,文学批评自身的立法没有真正建立。从文学批评解释的目的来看,文学批评的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真正地理解文学的审美本性和形象构成,即分析和理解“文学之为文学”的特质,二是真正理解文学艺术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承载和生命社会文化内涵。自然,可以将这个目的,简化为艺术的理解与思想的理解,那么,何者具有首要的地位呢?在我看来,文学的艺术性理解是基础,具有第一性地位与作用,离开了艺术的分析,文学就失去了文学自身的独特性。进一步,还必须从艺术性出发,探索文学的思想精神蕴含和生命本质。从文学理论意义上说,这一问题早就解决,而且,已经形成了文学解释的自觉规范,但是,从文学批评意义上说,仅从文学文体出发仍不足以真正地理解文学的艺术性,因为文学的艺术,不是指文学共有的审美本性,而是指文学的具体存在方式所具有审美可能性,所以,“文学文体”应该处于特殊的地位,即只有真正从文体出发,才能真正理解文学的审美本性。事实上,文学批评者从来就是基于具体的文体形式来从事文学批评,即诗歌批评、散文批评、小说批评等,并没有笼统的文学批评。

清醒的文体意识,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十分重要,唯有从文体出发,才能真正理解文学。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有着清醒的文体意识,例如,“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和“书记”,等等。这里,既有文学文体,又有非文学文体,正是由于对文体的重视,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必须严格遵守文体的要求。就文学文体而言,文体规范不只是形式规范,更是审美规范,或者说,只有真正理解文体的审美规范,才能创造出真正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的“文学本文”。文学文体,是文学的具体存在方式。每一文体存在方式,实际上,皆有自己的审美规范和审美职能,这些规范和职能是不可替代的。文学批评者必须真正理解每一文体自身的审美特性,只有真正理解文学文体的审美本性,才能真正理解文学的创造性意义。西方的文体分类,强调文学的“类的共同特性”,所以,用“诗性”来统帅文学文体的审美规范;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体分类,强调每一文体所具有的审美特性,所以,采用自然归类的方法,强调每一形式所具有的审美规范和创造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西方人对文学共性的认识比我们清晰,但是,对文体内在审美性的认识方式,中国传统文论有其自身的价值。就今天的文学批评而言,中国传统文论的文体批评方式对我们有着潜在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体分类,大致可以分成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类,由于戏剧涉及剧场和表演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不打算讨论戏剧或剧本这一文体。

诗歌文体,有其自身的规范性,应该承认,诗歌是发展最早的文体,诗歌起源于歌唱,而歌唱是人的生命本能。具体说来,诗歌的形成,源自于“颂歌”与“民歌”,颂歌是对神的赞颂,而民歌是对民间生活的歌唱。颂歌,也可以称之为国家诗歌或民族诗歌,因为它需要歌颂民族神或民族英雄;民歌,则是民间的歌声与地域的歌声,它是“国风”,按照刘勰的解释,“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峻爽,则文风清焉。”民歌野调,最具生命活力,它是抒情诗的最早起源,它决定了诗歌的歌唱本性,颂歌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哲学的诗篇”,也可能发展为“英雄史诗”,所以,严格说来,颂歌对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影响更为深远,长诗与后来的颂歌标志着诗歌的重要成就。如何评价诗歌?要从诗人、歌唱和理想等方面来加以评判。诗歌的创造,是极自由的,但它越来越远离实用精神,诗歌成为理想与自由、思想与情感的最个人性表达,它需要生命的反思,需要有生命的理想追求,所以,诗歌成为民族的思想精粹,但日益远离大众。在诗歌与歌声完全分离之后,诗不断没落,“诗的没落”是思想的没落,是智慧的没落,真正的诗歌依然是民族艺术的最伟大的思想寄托。民歌,是民间的自然而真正美好的歌唱,它是生命最纯朴的激情的表达。“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诗歌文体,最初是为了歌唱而创作,后来,变成了自由抒情的语言方式。在中国诗歌中,由于语言的特点,短篇抒情诗歌具有重要的地位,长篇诗歌反而得不到重视,相反,西方诗歌主要是长篇诗歌,在史诗、诗剧和抒情诗方面,皆有长篇构造。诗歌的文体特性,决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特征及其音乐或绘画特性。由诗歌的音乐特性而呈现出的意象与意境,由诗歌的神话叙述结构而呈现的形象性与剧诗性,由诗歌的美术特性而呈现出的意境与形象,其目的皆是为了独特的思想表达与情感象征。歌唱是自由的生命快感活动,也是崇高的生命本质活动,它体现了生命的最自由的精神和最快乐的想象。

散文文体,有其自身的规范性。散文,是自由的文体,由日常生活的具体需要发展而来。从文体与歌唱意义上说,散文后于诗歌而形成。最初,它的应用性很强,例如,思想表达、历史叙述、时事政论,皆与散文有关,但是,散文叙述与艺术虚构是相反的,它追求叙述的真实、思想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不过,散文的历史叙述与小说叙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小说叙述就是在历史叙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散文文体在历史、思想与情感叙述上的真实要求,故而,散文不是特别自由的文体形式,它往往要受到种种限制。散文艺术,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就是思想表达的方式,除了诗歌之外,散文方式可以说主导了日常文化生活中的一切。事实上,文化生活中的“书写”,皆有散文的意义,形成了议论散文、抒情散文和哲学散文的分类方式,后来,散文,则形成了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两种形态。在历史的传承中,散文不仅是思想的表达方式,不仅是受尊重的文学表达方式,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叙事经典与抒情经典。散文有自己的文体规定性,但它的目的是为了自由地表达个体的丰富的生命情感。谁也无法想象散文的无限可能性,即,在散文文体下有无限的生成空间。谁能在散文文体上取得巨大成就,必有语言的天才、思想的天才和艺术感知的天才作用。散文艺术构建生命的自由与亲切体验,以真实的历史生活与现实生活情感记忆作为生命的自由想象动力,通过人类生命情感的亲切体察,让人类心灵在自由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深度精神共鸣”。小说文体,也有其自身的规范性。小说是影响极大的文体,它来自于民间故事和历史叙述,把民间故事与生活故事和历史故事融为一体,同时,加以虚构变异,显示出最大的创造性。小说的文体规定性是什么?小说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创造的天才?简单地说,小说的文体特性,就是故事叙述与生命存在情境的叙述。生活中有无数的故事,生活中有无数的生命存在境遇,小说就是要把生命的无限境遇表现出来。生命的情景境遇,具有无限的故事性,这些故事有些是完整的,有些是不完整的。个人记忆与民族记忆,时代记忆与民众记忆,记忆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说叙述。小说一定要把生活的历史情境、生命的历史记忆、国家的记忆、民族的记忆完整地进行个人化呈现,从而形成无穷的自由组合。

每种组合方式皆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个人的体验与个人的记忆不可替代,而任何时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记忆,在小说中只能通过个人记忆与想象体现出来,因而,小说叙述具有自由的特质。只有了解这些文体的本性,才能真正创造出优秀的小说,才能充分地理解和评价小说艺术本身。小说本身,是生命需要与文化生成的结果。当故事讲唱能够满足人们的想象要求,当故事叙述能够给予人们以听觉想象与生活想象的快感,小说的故事属性就得到了极大扩展。故事与形象,具有天然的依赖性,故事的叙述中必有相对完整的形象,形象必借故事才能得到丰满的体现。文学文体,皆是适应语言和生命的要求产生的,它出自生命的内在要求,满足生命的本质需要,让人们在文体接受与体验中获得无穷的生命快感。这样,每一文体皆获得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地位。小说记忆,构建了最自由而真实的生命故事形象,生命在虚拟而真实的人生时空中行动,情感在时间的历史境遇中表达,人物的生命纠葛在特定的历史时间与空间中行进,构成了最自由最生动的生命形象。艺术形象,既是民族生活的生动记忆,又是民族精神价值的实在象征。形象,只有形象,才能最生动真实地呈现民族的历史与心灵现象,因此,作为叙事艺术的小说文体和戏剧文体,往往成为民族精神形象创造最自由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