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批评学
14442900000079

第79章 文学批评的本质反思与内在价值追求(1)

第一节存在与真理:文学批评的正义性及其思想目标

8.1.1文学批评的价值及其审美正义法则的理性坚守

如前所述,文学批评,必须坚守审美批评与思想批评的统一,为了突显批评的主体性,还应强调思想批评优先于审美批评。事实上,文学批评确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正是通过真理追问、理性价值交流、文本创建和生命沉思等行动体现出来。文学有无自己的真理?文学如何体现自己的真理追求?文学批评的真理性追求如何体现?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追问的问题。文学作为生命表达的方式,肯定有自己的真理性,它以想象与记忆,情感与认知,进入人生的丰富体验,对人生的美好事物进行认同,对社会的丑恶事物进行否定,这就是文学的真理探索与表达方式。当接受者与创作者,通过文学本文的中介,能够对世界与生命形成情感交流与价值认同,就是对真理的探寻。文学的真理追求,不需要概念演绎,只需要生命情感体验与生命形象的自由创造。文学批评的真理性追求,有别于文学创作的真理追求,这是因为文学批评无法像创作那样形象地表达作家自己。文学批评的任务决定:它既要正确地理解和评判文学创作者的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又要对文学创作所表现的社会人生价值形成自己的真理判断。文学批评的任务是双重的,既要面对作家作品,又要面对社会人生。所以,“文学批评的正义性”,是指批评家在文学批评活动中,坚持审美的历史的反思批评原则,不带个人偏见,不依附外在的政治法律权威判断,富有理性地公正地评判和解释文学艺术作品价值的行动。

虽然我们必须强调文学批评的正义性,但是,没有任何批评家可以自认为代表真理。在作家面前,批评家并没有任何特权,只有与作家平等探讨真理与生命真实或生命理想的权利。批评家不是法官,所以,作家并不在乎批评家,因为“批评”是批评家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为了探讨真理与正义或真实,不是为了评判作家的生死,不能决定作家的好坏。作家作品的生命价值,是在历史长河中被不断解读而赋予的,所以,批评家不必在乎是否正确或唯一地理解了文学作品,批评家做不到这一点。既然批评家做不到客观对象的唯一裁判人,那么,就必须进行多元化思想;批评家的批评活动,更多的是为了与读者一起思想,或者说,文学批评就是批评家的自由思想活动。它只能引导读者思想,不能成为作品的最终评判官,或者说,只要做到了与作家作品一起思想,批评就实现了自己的任务。文学作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不断的证明来获得,这是永恒的批评过程,不是暂时的批评过程,因此,文学批评必须承担思想的任务,这最为关键。

作为个体的批评家,往往由于个体的经验与认知局限,很难保证批评的正义性,这里,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本质意义上说,批评的正义,就是要体现社会的正义与生命的正义,同时,也体现出文学自身所要求的审美道德正义。“生命正义”是理想性的,它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自由想象;“社会正义”是现实的,它是对人的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现实公平性的分配与追求;“审美正义”是想象性的,它是对生命正义的表达,也是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还是对社会非正义的批判。应该说,文学批评的反思,构成了“正义想象的三重视野”。文学批评能否保证正义?文学批评家如何才能保证正义?“守护正义”,是从理性与自由的立场上,评价人的社会生活,评价社会的政治法律实践,保证生命存在的自由与公正。从价值守护意义上说,批评需要公正,公正的批评才有解释效力。在文学批评活动中,许多文学批评家,由于职业本身所具有的角色身份,往往理直气壮,敢于对作家作品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并没有顾及文学创作的复杂性,或者说,没有能够真正地理解作家作品。事实上,由于生命经验与审美偏好的影响,批评家很难真正理解作家作品。因此,在批评实践活动中,批评家与作家处于“不对等状态”,作家自以为是,对批评家不以为然,作家蔑视批评家的言论随处可见。与此同时,批评家却理直气壮,对文学作品评头论足,对文学作品的是非曲直进行主观判断和解释。许多人会追问:批评家有什么理由如此理直气壮?对于作家来说,批评家皆是不会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所以,当批评家进行批评时,作家会说:“有本事,你自己写写!”我们不讨论是否需要批评的问题,只讨论批评家有什么资格进行批评的问题。

批评肯定是必要的。没有批评,作家的创作就处于孤独状态,而且,创作本身无法形成真正的价值规范。有创作就必然有批评,所以,批评肯定是必要的,尤其是职业批评更显得必要。在文学活动中,因为有了职业批评的参与,文学史的叙述才成为可能,文艺学作为一门学科才成为可能。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一方面需要批评,另一方面又害怕批评。他们只希望正面的好的批评,或深刻解释作品思想的批评,或具有思想与艺术含量的赞扬式批评,这无疑是只希望批评家高度评价自己的作品,不许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指责。实际上,就是要求批评家为自己服务,只是利用批评,并没有真正把批评当作“一面思想的镜子”。在人类文化生活中,创作是必然的,批评也是必然的。既然批评是无法回避的,批评也是必要的,那么,就要正视批评,探索批评的真理性。文学批评,根源于批评家的思想与艺术活动,因此,要想做到批评的公正,实现批评的正义,“批评家”(critic)是首要的因素。批评的公正,虽然有客观的依据,但是,批评自身主要还是批评家主观的审美思想活动。要正视批评家,而且,要真正认识到:批评家的思想意志显得极其重要。批评的正义性,取决于批评家的自律,而批评家的自律,取决于批评家的人格修养和思想文化艺术立场,显然,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批评家必须是真正懂得艺术的人,即批评家必须具备相当优秀的文学创作才华和文学鉴赏才能。批评家可以不创作,但是,必须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充分的创作经验,是批评家理解艺术的关键;理解艺术,必定深通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经验。当批评家对自己所要评价的艺术的文体和语言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当他善于反思社会人生的具体问题,批评家的解释就会具有丰富的人性内容。在文学批评中,批评家自然要优先考虑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即批评的正义,应该重视对艺术作品的艺术性的真正评价。应该说,批评家不怀私心地公正地评价作品,就是正义的行为,批评家要敢于对未成名作家的优秀作品给予肯定,敢于对成名作家的劣质作品进行否定。如果说,文学批评家的艺术行动类似于大型交响音乐的指挥,那么,文学批评的正义行动就类似于法官的公正判断,因为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的接受和文学的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声誉。批评家要做到正义不容易,因为人往往带着“合法的偏见”进入作品;只要怀着成见,就不可能完全公正地评价作品。所以,公正地评价作品,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能够真正地理解作品,具备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与生活基础,二是对明显低劣而且有违生命正义或社会正义的作品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批评家必须具备开放的胸怀,虚心地学习作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在哲学方面进行更多的思想训练,尤其是对政治学与伦理学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真正的政治学与伦理学,才能真正理解人,理解人的社会生活的正义性。“正义”,是政治学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缺乏对政治正义的理解,就不能真正理解生活与艺术。

其次,批评家在面对艺术家时,既要谦虚又要独立自信。批评家必须是富有才识的人,不能与作家的才智相差太远,批评家具有自己的语言艺术才华。批评家不能在艺术和艺术家面前趾高气扬,这并不是批评的正义,相反,要在真正的艺术面前怀着谦恭之心,不要轻易作出判断。批评家自然应该尊重作家,把真正的作家看成是值得尊敬的人,要平等地对待作家,既不因作家名声巨大而跪倒在作家作品前面,也不因作家作品不出名而随意践踏。批评家,在面对作品时,不是为了挑毛病,而是为了理解作品,批评家对艺术的理解,并不是极其困难的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直觉。艺术的直觉,在很大程度上,是艺术经验的累积;有了艺术的直觉,批评家的眼光便显得极其敏锐。批评家在批评活动中需要有自信,因为批评家的直觉和才华决定了批评的价值和意义。批评家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当时代的无数作品出现时,我们不能屈服于平庸作品的泛滥,因为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即一部作品貌似很有深度,其实,并没有多少原创性,这时,批评家需要尖锐深刻地给予判断。时代的文学作品真正进入批评家视野的,是极其少的,往往是对极优秀的作品或者时代最重要的作家的关注,并不是每部作品皆需要批评家的解读。事实上,绝大多数作品消失在自己的命运中,没有得到任何评价,或者说,只有读者的“心头评价”。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是淘选重要作品的角色,特别是在文学繁荣时期,主要是在为时代文学和重要作家立传。第三,批评家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自由民主法律意识,具有人文意识,对人生和社会有真正的理解。批评家必须深刻地理解人生与社会,在社会责任感的支配下,有其清醒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文明意识,这是批评正义的最真正的体现。

批评是审美的活动,也是思想的活动。批评家的正义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守住艺术的真理。问题在于,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不讲究理性,对理性的批评声音经常不在意,而特别在意情绪语言,甚至是不负责的攻击性语言。只要有这种时尚的或流氓性话语方式存在,人们就不会重视真正的理性批评。真正应该认识到的是:批评不是制造新闻事件,而是为了我们的世界保存或催生优秀的作品。应该看到,在任何时代,皆有哗众取宠的批评,人们好像特别关注文学批评作为新闻事件或政治事件,显然,这是不成熟的文明心态。批评只能以自由的思想、正义的言论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在黑暗或不自由的时代,批评家能够仗义执言,表达真理,揭露黑暗,像杜勃罗留波夫那样,自然,我们欢迎这样的“新闻事件”或“政治事件”,但是,在自由的时代,只能以理性主导文学批评。批评家应该具有独立而自由的思想能力,对人生、艺术和社会能够形成真正的判断。在人们过分关注明星的时代,过分关注艺术生产与艺术财富的时代,批评家的理性思考可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批评必须与这种时尚相对抗,不能在意大众传媒的时尚和浅薄。必须承认,大众传媒是相当时尚和浅薄的,它们每天制造新闻事件,将当前性事件描述为历史,以自己的方式虚构历史。要知道,完整和全面的历史,是谁也无法描述的,特别是人类心灵的历史更需要文学的表达,不能指望时尚的语言和思想传播方式。批评家必须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深沉的理性批评,不受时尚影响的独立文学判断与思想判断。它不追求时代性效应,而追求更长时段的历史考验。

8.1.2良知的呼声:批评的正义要抵制功利性与流行性

批评家不能坚持“叫座的就是好”的原则,无论某种文学在时代生活中影响多么大,在一段时间内多么红火,也不能因为这些外在因素而对作品一味肯定,同时,也不能因为一作品受到权威力量的否定而在真理面前屈服。批评家必须坚持自己的历史立场和审美立场,甚至是自己的前瞻立场,在正义观念的支配下,文学批评家就能自由地进行文学批评活动。文学批评的正义性,是文学批评的责任和本分,但是,文学批评家毕竟是社会的人,所以,人性的诸多弱点,使批评家在进行文学判断时难免有失公正。在中国文化中,保证文学的正义性极其重要,文学批评要反对功利性,因为功利的文学,可能受制于市场,受制于人性的低级需要,其实,这些文学只需要市场,是不用批评的。这里,只有最基本的法律标准,即通俗文学不能违背法律,不能有悖生命伦理;只要通俗文学不违背生命伦理不违背法律,就可以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自由地创造。

严格说来,文学批评,就是为了守护民族的文学的精神,守护民族的思想精华,因此,文学批评必须反对功利化。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伟大的功效性,只要看看经典作品的发行量,就可以看出。如果说,通俗文学的繁荣是作家的财富,那么,经典文学的繁荣则是整个民族的财富。如果文学不能成为整个民族的财富,那么,它就不可能真正富有思想艺术价值。从自由意义上说,文学批评,就是要放宽视野看到民族未来的精神财富。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是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民族的物质财富,这才是文学批评应追求的功效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保守,也不是反对文学的时代性,相反,我们主张文学的伟大的经典性与民族精神的优秀财富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