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惊涛骇浪
14449300000039

第39章 【俄】库尔斯克号:核泄漏即将发生的时候……(二)(2)

该委员会成员、海军中将多罗金也持这一观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做了具体说明:库尔斯克号上装载的“65-76”型鱼雷燃料装置发生了热能爆炸,引发了火灾和艏舱气压升高,最终导致了核潜艇上所有弹药的爆炸。

事前,人们认为,库尔斯克号上装载的鱼雷处于非装药状态,没安装引信,不可能自行爆炸,但没有料到,在急剧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它却制造了悲剧。

据介绍,“65-76”型鱼雷是靠过氧化氢反应装置来推动的。该鱼雷长约9米,装药500公斤,总重量近2吨,射程为70公里,水下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攻击目标是大型水面或水下舰艇,以及坚固的岸上基地。该型号鱼雷是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生产的。

乌斯季诺夫总检察长还认为,调查发现,库尔斯克号在演习准备和在演习过程中出现过一系列问题。譬如,应急浮标系统未能启动,因此当时无法确定失事位置。造船厂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没有取下一个固定装置,从而致使应急浮标天线无法打开。北方舰队的司令部和艇上船员严重违反规程和制度。多年以来,潜艇都是在紧急事态天线发射系统关闭的情况下出海的。紧急救生圈的警报器未打开,第四战斗单元的锁也未处于工作状态位置。可见,“玩忽职守”也是库尔斯克号事故的一大原因。

真相大白,事故调查委员会主席克列巴诺夫被普京总统解除了副总理职务,降职为俄罗斯工业和科技部部长。据媒体报道,他的解职与库尔斯克号有关。因为他一直坚持认为,海军部门对库尔斯克号潜艇失事不负主要责任。

“黑匣子”记录黑色九小时

根据在潜艇内找到的录像带、录音带和潜艇的自动记录装置,也就是潜艇的“黑匣子”,人们复原、再现了库尔斯克号事故发生时的悲惨情景:

2000年8月12日11时25分左右,根据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准备发射鱼雷。当时,指挥人员和大部分官兵都集中在第一、二号隔舱。11时28分,由于鱼雷发生意外,随着一声巨响,艇内发生了能量相当于100公斤TNT炸药当量的爆炸。霎时间,第一、二隔舱成了一片火海,在发射阵位的乘员全部死亡。

第一次爆炸发生时,库尔斯克正处在潜望深度,包括潜望镜在内的所有观测与监测设备均处在伸出工作状态。爆炸后,这些设备的液压控制系统被毁失灵,以至于在潜艇沉没后,仍未能把潜望镜等设备收回原位。

130秒后,艇员惊魂未定,尚未弄清楚第一次爆炸是怎么一回事,灾难再次降临。在1/5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第二次爆炸的能量超过第一次20多倍,相当于一次里氏3.5级地震的威力,也就是这次爆炸,被挪威奥斯陆地震研究所探测到了地震波,并被误以为是发生了海底地震。爆炸引起的火灾导致艇内温度不断升高,最高时瞬间曾达到了8000℃,许多耐高温材料都熔化了。由于爆炸导致潜艇严重变形,艇内各种零部件纷纷脱落。这时,海水也顺着第1隔舱被炸出的窟窿涌入艇内。

爆炸发生时,一些官兵正在第四、五隔舱里休息。他们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就遇到了灭顶之灾。一些人在睡梦中死去,一些人虽然戴上了防护面具,但由于通道被堵死,也无法向艉舱撤离。

第二次爆炸过后,六号舱内的官兵成功地关闭了隔离门。尽管隔离门已被炸得严重变形,但它挡住了凶猛的冲击波,使大火最后没能窜进六、七、八、九号舱,还有23名官兵活着,有的人已被烧伤。13时15分,他们冒着浓烟,蹚着海水,全体撤到了第九隔舱。他们试图打开救生舱盖,但没有成功。这时,他们已意识到“谁都不可能逃出去了”。于是,一些人开始写遗书。准尉鲍利索夫写完遗书后,将其装进了密封的瓶子里。科列斯尼科夫上尉在写给新婚妻子奥莉佳的遗书中,还粗略介绍了艇内发生的情况。刚开始,借着艇内的灯光,科列斯尼科夫的字写得很清楚。过了半个小时,电力供应停止了,艇内一片漆黑,空气越来越少,海水越升越高。科列斯尼科夫在黑暗中又写下了几行模糊的字,把纸条装进了上衣口袋里。到晚上七八点钟,艇内空气用光了,23名官兵窒息身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时,虽说没有携带核武器,但两个核动力反应堆共有重达3吨的放射性铀元素,如果发生泄漏,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很多媒体都发出质疑:到底是谁在关键时刻,有时间、有勇气关闭核反应堆

巴伦支海海域是俄罗斯唯一可以不受其他国家限制的海上出口。如果这片海域发生了核泄漏,北方舰队的出动就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关闭核反应堆,就意味着切断了潜艇的动力,自寻死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专门供逃生用的潜艇,即使在下潜到600米的极限,它也可以把幸存的船员带出海面。但逃生潜艇的操作需要电能供应。如果潜艇失去动力,逃生舱也就无法工作。大家推测,是最后的23名艇员,在生死关头毅然关闭了核反应堆,虽然没有找到具体证据来支持这一推论。

等到北方舰队司令部发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情况异常,并向出事海域派出救援队时,库尔斯克号已沉入108米深的巴伦支海底。艇上111名乘员、5名从第7核潜艇师派出的军官和2名柴油机厂的工程师全部罹难。

令人惊奇的是,库尔斯克号并没有全军覆灭。2000年8月11日,也就是海难前一天,戈里亚乔夫准尉奉命到外地出差,19日归队。所以,库尔斯克号沉没的消息传开后,他远在沃洛格达州托季姆市的父母痛苦不堪,为其摆设灵堂,烧香祈祷……当听筒内传出他的声音,老母亲就像被电流击了一下子,吓得电话坠地,不敢相信他还会活在人间。

无法愈合的伤口

为了铭记库尔斯克号的历史功绩,2000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发命令,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遇难官兵予以追授。艇长利亚钦上校“因在履行军人职责时表现出的英勇果敢精神”,被追授为俄罗斯联邦英雄,其余117名军人各获勇敢勋章。

库尔斯克号沉没一周年前夕,在莫斯科,普京亲切接见了艇长利亚钦的遗孀里亚契娜,并与她讨论了涉及库艇事件的诸多问题。里亚契娜接受采访,她对记者表示,她对与总统的会谈表示满意,她与普京总统讨论了普京签署的有关这次悲剧的各道命令的执行情况,讨论了库尔斯克号遇难官兵家属的抚恤、安置及库艇打捞等问题。里亚契娜说:“我无法确定,在与总统讨论的诸多问题中,究竟哪个问题更为重要。所有问题对我们而言都同等重要。”

事故发生后,对于遗属们的生活,俄罗斯政府十分关怀、体贴,给每户发放72万卢布(约2.6万美元)抚恤金,与艇员们生前每月6000卢布(约200美元)的低薪相比,这个数目相当可观。遇难官兵的子女还可以接受免费教育、免费度假,在成年之前领取补助金,另外,80户家庭的住宅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看到国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遗属们都比较满意,表示:“我们现在什么也不希望了,当我们明白的时候,潜艇上的亲人已经离开了我们,我们要用所有的力量来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希望亲人早日安葬。”

2002年3 月23日,包括利亚钦在内的32名罹难官兵,在圣彼得堡谢拉菲莫夫公墓入葬。其他官兵的遗体,也得到了妥善安葬。

2002年8月12日,在库尔斯克号母港维佳耶沃的山顶上,高耸起了一座巨大的纪念建筑,它由该艇遗骸中的瞭望塔部分构成;同日,库尔斯克号纪念碑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俄军中央博物馆门前揭幕。

2003年8月12日,又一座库尔斯克号纪念碑在谢拉菲莫夫公墓揭幕。这座新纪念碑由一块方形的黑色花岗岩雕成,上面有波浪形的花纹,象征着海军;波浪上雕有一只海燕,象征着航海的艰险;碑上镌刻着一句话:“不要绝望!”这是艇员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的最后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