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出生于1929年4月1日。其父亲路德维克·昆德拉是捷克民族乐派主要倡导人之一,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曾任布尔诺音乐学院院长。米兰·昆德拉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10岁跟随保罗·哈斯和瓦可拉夫·卡普拉学习音乐创作和音乐史理论,同时开始诗歌创作。这10年里,捷克经受了以下政治命运:捷克出现第一次国内政治危机、康拉德·亨莱因组织了捷克纳粹党、民主捷克共和国总统汤玛斯·马萨里克去世、斯大林在苏联策划反对马萨里克的支持者、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国人发生骚乱要求独立、德国装甲部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领土、捷克总统爱德华·贝奈西辞职,希特勒逐渐控制了大部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3年,14岁的米兰·昆德拉第一次阅读卡夫卡的小说《城堡》,从此深受影响。17岁在刊物《青春笔记》上发表一首超现实主义诗歌。19岁加入捷克共产党,从布尔诺市立高中毕业,就读布拉格查尔斯大学哲学系学习,20岁转学至布拉格电影音乐戏剧艺术学院学习电影写作和导演。21岁因“个人主义倾向”和“从事反党活动”被开除党籍,离开布拉格艺术学院。23岁大学毕业,在布拉格艺术学院担任世界文学课讲师,这之后开始自己作曲。
1953年,24岁的他在布拉格出版第一部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同年,斯大林和哥特瓦尔德相继逝世。25岁开始,米兰·昆德拉致力于文学和电影创作。26岁在布拉格出版第二部诗集叙事长诗《最后的春天》,同年发表关于捷克文学发展趋势的文论《关于遗产的辩论》。27岁被恢复捷克党籍。同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全盘否定斯大林,捷克政局发生混乱。28岁在捷克布拉格出版第三部诗集爱情题材的《独角戏》,29岁任布拉格艺术学院副教授,至1969年。
1959年,30岁的米兰·昆德拉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可笑的爱》,从此以“笑”与“爱”为创作关键词进入小说领域。同年完成第一部戏剧《钥匙的主人们》。31岁撰写评论小说的文章《小说的艺术》并于次年由捷克作家出版社奖。
1962年,33岁的米兰·昆德拉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完稿于1965年12月5日,1967年在布拉格首次出版,1968年获捷克斯诺伐克作家协会奖,8月遭查禁;该书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于2003年由中国上海译文出版社6月出版,首印就是10万册)。1963年,出版《可笑的爱情:三个悲伤的故事》(收入3个短篇小说《我,一个悲哀的上帝》、《我姐妹们的姐妹》和《无人会笑》),至1965年出版第二版时又收入另三个短篇《永恒欲望的金苹果》、《先驱者》和《搭车游戏》。1964年,35岁的他获捷克国家文学奖。1966年写作剧本《天花乱坠》,同年,捷克电影和文学批评家安托宁·利姆将《玩笑》手稿送法国作家阿拉贡作序,阿拉贡的序使米兰·昆德拉的写作命运发生变化。
1967年,米兰·昆德拉38岁,由于在捷克作协四次大会上发表演讲,“布拉格之春”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捷共依次驱逐了大会发言人。1968年,他荣获捷克联邦作家奖,创作第三部剧作《两只耳朵,两个婚礼》,发表政论《捷克的命运》。39岁的米兰·昆德拉在这一年被解除在布拉格艺术学院的教授职务,从此失去谋生手段。
1969年,他40岁。发表第四部剧本《谬误》,发表政论《激进主义和暴露癖》,同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生活在别处》(原名《抒情时代》),至1970年完稿并于1973年由巴黎伽利玛出版社首次刊行,1970年开始创作《为了告别的聚会》(又名《告别圆舞曲》、《告别华尔兹》、《告别宴》)。当时生活困窘,但还是拒绝改编《白痴》,而是改编了狄德罗的小说,剧名为《雅克和他的主人》。1971年投入巨大精力学习音乐,并撰写了一篇关于音乐学的长篇文字。
1975年,46岁的米兰·昆德拉与妻子薇拉得到法国议长的私人邀请,签发长期旅行签证得以移居法国,在雷恩市一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比较语言学,至1979年。
1978年,49岁,完成小说《笑忘录》,同年移居巴黎,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担任教授。1979年因《笑忘录》内容有反共倾向而激怒捷克政府,米兰·昆德拉被剥夺捷克公民权。同年,写作《捷克文学之路》,向世人说明捷克的情况,1980年写作《布拉格,消失的诗》进一步说明捷克的情况。1981年,52岁的他被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法国国籍。
1982年,53岁的米兰·昆德拉荣获欧洲文学奖,12月完成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该作使他名声大噪。1983年访问美国。1985年起致力于个人作品的法译校订工作。1986年57岁,用法文写作随笔集《小说的艺术》。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87年,58岁的昆德拉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不朽》,次年12月完稿,1990年在巴黎出版。1989年,苏联结束对捷克斯诺伐克的占领,捷克布尔诺一家新成立的出版社表示愿意出版米兰·昆德拉的全部作品。1993年,64岁,出版用法文写作的随笔集《被背叛的遗嘱》,这一年的1月1日,捷克斯诺伐克分割,捷克更名为“捷克共和国”。
1994年,65岁,米兰·昆德拉完成第一部用法文创作的长篇小说《缓慢》(又译《慢》)。1995年出版非虚构性小说《特拉西斯的契约》。1996年《认》(《本性》或《身份》)完稿,1997年出版。
2000年,《无知》在西班牙出版。2002年5月与上海译文出版社达成协议,在中国出版十三部作品:《玩笑》、《可笑的爱情》、《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聚会》、《笑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朽》、《雅克和他的主人》、《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慢》、《身份》和《无知》。
米兰·昆德拉对世界一直坚守低调,严格控制自己的私人信息,甚至杜绝过一起授权传记。他只希望读者阅读的是他作为小说艺术家创作的文学艺术,而非他本人作为一个作家的其他隐私与趣闻,他与福克纳、马尔克斯、歌德等大师一样,对那些善于猜测臆断的评论家或读者守口如瓶,坚定在乎的是他的作品本身带给人类社会的意义。
米兰·昆德拉作品
由于成名后的米兰·昆德拉在整理出版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时,在乎作品成就,因此早期作品包括诗人时期的诗集难以让我们见到,他在戏剧、政论、演讲方面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出版时也少见有文,正如仵从巨先生主编的《叩问存在》一书中列举的书目那样,现在摆放在我书架上的米兰·昆德拉作品是13部,分别是:《玩笑》、《好笑的爱》、《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聚会》、《雅克和他的主人》、《笑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小说的艺术》、《不朽》、《被背叛的遗嘱》、《慢》、《身份》和《无知》。
这13部作品中有8部属于中长篇小说,2部短篇小说集,1部戏剧,2部小说言论集。以其中长篇小说的结构形式为例,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的外在特征十分突出:①篇幅一般在10~20万字;②章节不大;③段落跳跃频繁;④以词汇为引导;⑤不设任何小标题;⑥每一小节都要新页开篇;⑦多数以51节为一部作品。等等。我分析这样的谋篇布局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写作状态比较轻松,二是方便读者阅读,三是介乎中篇小说与大部头长篇小说之间,容易接连出书。事实上,全世界不少喜欢米兰·昆德拉的读者都至少拥有他的这13部著作摆在书架上,相较而言,中外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个作家能以如此庞大的作品书目占据阅读者的私人藏书书架。仅从这一点,都能见到昆德拉的智慧。
《玩笑》于1962年他32岁时开始创作,1965年12月完稿,1967年春天在布拉格出版,可见其间创作历时3年,修改1年多。从米兰·昆德拉20岁发表第一首诗歌算起,13年来,他出版了三部诗集,一部戏剧,一篇短篇小说《可笑的爱》和一篇荣获捷克作家出版社奖的小说评论《小说的艺术》。《玩笑》首印⒒7万册,1968年获捷克作协奖,8月被查禁,同年出版德译本以及法译本,此后英译、意译、土译、日译等全世界各国译本相继问世,1991年出现作家出版社中译本。
《玩笑》的作者自序这样确定主题:一首关于灵与肉分裂的伤感二重奏。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有关遗忘的结构。昨日的行为被今天所掩盖,把我们与被遗忘不断吞噬的生活连在一起的最牢固的链环便是怀旧。惆怅的怀旧与冷俊的怀疑时赋予这部小说平衡的两个天平称盘”。路易·阿拉贡在前言中称《玩笑》为“本世纪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引起世界轰动,昆德拉认为“这篇前言,是此书荒谬的命运的另一方面”。
《玩笑》其实讲述的是有关存在的荒唐、荒谬,荒诞不经和可笑可鄙。小说由第一个玩笑开始,让玩笑接连发生,演绎出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真实。卢德维克给19岁的大学生玛格塔寄了一张明信片“乐观主义是人民的鸦片!健康气氛有股愚昧的臭气!托洛茨基万岁!”这张开玩笑的明信片不料被玛格塔当了真,她向党组织检举揭发了他。卢德维护克于是被削职发配,到了一个边区兵营,亦即劳改场,成为苦役犯。人们为了明哲保身,谁也不肯伸出援手,有的甚至落井下石。苦恼郁闷的卢德维克遇到年轻女人露西,以为被政治挤压后能有另外解脱,殊不知从坟墓偷花献给情人卢德维克的她,在性欲上毫无兴致。政治与性爱,全都给卢德维克开了一个大玩笑。更为荒谬的是:卢德维克指望海伦娜的丈夫泽曼尼克在关键时刻可以帮助自己,不料泽曼尼克比谁都更凶残更果断把他开除组织,为了报复,卢德维克勾引海伦娜,岂料海伦娜正是泽曼尼克正要抛弃的女人,因为泽曼尼克另有新欢,正在为弃旧易新犯愁。卢德维克复仇之剑刺中一块遗弃的蛋糕,这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与卢德维克经历的笑话相似的是亚历厦克由于对党的愚忠却被党抛弃并置于死地的可悲可怜可叹可笑。这个至死不渝相信组织的苦役犯,到死也没明白,他坚信不移的组织会不停朝他喷唾沫吐痰并将他活埋。在《玩笑》的自序里,昆德拉写道:“假如一个人被迫在个人生活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他能避开历史的舞台吗?不能。我一直相信,历史的悖论与个人生活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海伦娜陷入了卢德维克为她设的圈套;卢德维克和其余的人又陷入了历史为他们设的玩笑的圈套: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是喜欢开怀大笑的。”这番话其实就是对《玩笑》的全面总结。
《玩笑》近21万字,分为七章,各章以人物名字为标题,内容是小说人物“我”为各章叙述主体。由于这是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这种各章均以第一人称口吻叙事的手法适当调节了作者的写作情绪,至少便于语言的流畅、思维的活跃、情节的跳转、复调的演奏,尤其可以酣畅淋漓。任何作家,没有长篇小说,难成大家;没有成功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难有影响;没有鲜明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具有经典性的长篇代表作,难入大师行列。《玩笑》使米兰·昆德拉以及他的小说艺术创作一举成名。
《好笑的爱》按现在的中译本阅读,收有七个短篇小说:《谁都笑不出来》、《永恒欲望的金苹果》、《搭车游戏》、《座谈会》、《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和《爱德华与上帝》。由1963年第一次在布拉格出版的三个短篇,到1965年第二版又加进三个短篇,再到1970年筛选的七篇,弗朗索瓦·里卡尔认为这些短篇先于或伴着米兰·昆德拉第一部长篇《玩笑》的写作,甚至包括《生活在别处》的写作,“就是说,由美学和精神的同一种探索所激发和养育的小说,而它们在某些方面是这些探索的机会、场所和实验室。”1988年昆德拉在接受一次采访时直言不讳他的短篇小说写作在其艺术创作演变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他说:“在三十岁前,我写过好几类东西:主要是音乐,但也有诗歌,甚至有一部剧本。我在多个不同的领域工作——寻找我的声音,我的风格,寻找我自己。随着我的《好笑的爱》的第一个故事(1959年),我确信‘找到了自我’。我成为写散文的人,写小说的人,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什么人。那时候,我深深渴望的唯一东西就是清醒的、觉悟的目光。终于,我在小说艺术中寻到了它。所以,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弗朗索瓦·里卡尔在《收集者的小说集》一文中说:“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好笑的爱》:六篇小说围绕着《座谈会》,就像同一幅插图的六种变奏,对‘好笑的爱情’的同一个沉思的六种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