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1448700000077

第77章 西部大开发 (1)

2010年,西部大开发迎来第10个年头,西部地区进入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社会进步最显著、人民生活改善最快速的发展期。

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庄严号召:"要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瞻远瞩,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的西部,拥有2/3的国土面积,拥有中国最长的边境线,曾经是中华大地恬适、富庶之乡。这里孕育出璀璨夺目的秦汉文明、盛唐气象,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文化奇迹。后来,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原因,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现了较大差距。

开发西部,是近代以来许多志士仁人的梦想。90年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曾满怀豪情在《建国方略》里勾画了开发西部的蓝图;80年前,南京国民政府也曾雄心勃勃推出"西部计划",尝试建设西北,但都未能实施。担当着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

1956年,毛泽东同志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出发,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要处理好沿海和内地的关系,平衡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五"、"二五"、"三五"时期,国家集中力量在西部地区布局了一批钢铁、煤炭、电力、机械等重大项目,组织了大规模农业开发,西部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状况开始改变。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关心东部地区发展的同时,始终牵挂着中西部地区发展。1988年,他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部地区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西部地区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发展农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西部地区通过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西南西北九省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58亿元,而1999年西部10省区市为1535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为251元,1999年增加到4171元。西部地区也形成了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门类齐全、实力较为雄厚的工业体系。

尽管此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从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来说,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异仍然较大。从1979年至1999年,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平均增长7.8倍,翻了近三番,而西部地区仅增长5.7倍。西部12个省区市中有9个收不抵支。

1999年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江泽民在全国两会的党员负责人会议上讲话,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他指出,西部地区那么大,占全国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但大部分处于未开发或荒漠化状态。西部地区迟早是要大开发的,不开发,我们怎么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中国怎么能成为经济强国?这是我们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他要求有关部门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步骤、政策、办法和组织形式。随后,国家计委相继召开了4个座谈会,分别听取部门、地方、专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意见和建议,围绕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任务、方式、政策进行探讨。

1999年6月初,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再次谈到西部大开发问题。紧接着,6月17日,在西安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江泽民系统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他提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后他坚定地说,我们要下决心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下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

同年9月19日至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召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整个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71%,1999年末人口约占全国的29%,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75%左右。

2000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的通知》,即中发[2000]2号文件。这一文件阐明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成为指导西部大开发的纲领性文件。1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成立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决定》,即国发[2000]3号文件。朱镕基总理任组长,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国家计委单设机构,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1月19日,国务院在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会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设想,并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的几件大事: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四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7月26日,国务院召开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座谈会。10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随着国家政策、投入向西部地区倾斜,创业者进军西部热土,西部广大干部群众涌动热情,全国各地鼎力相助,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序幕。

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大战略、大思路,必须通盘考虑,统筹安排。2002年4月、5月,江泽民分别在西安和重庆召开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对西部大开发实施两年多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他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持改革创新,形成能够有力推动发展的充满活力的体制和机制。要坚持为民谋利,使各族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要坚持大局观点,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问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标志,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六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标志,将生态环保作为切入点,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逐步改观。

--以能源及化学工业、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产业等六大产业为特色,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不可替代的特色优势产业。

......

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近3年,开发的思路和方式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科学发展,西部大开发继续向前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水平,使西部大开发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前进。胡锦涛强调,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指导方针是正确的。继续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分紧要。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扶持政策不会改变,支持力度不会减弱。

2003年1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业部召开退牧还草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退牧还草工程。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召开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政策。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

......

一次次重要会议,一个个务实举措,有力推动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

新时期新情况,需要有新观念新思路。2005年,西部大开发迎来了5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就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指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深化体制改革,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解决"三农"问题工作力度,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紧紧依靠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坚定不移把西部大开发继续推向前进。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西部大开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解决群众饮水、用电、道路、通信困难到建设农村公共卫生、教育体系,从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到规划开发空间布局......科学发展的主线在西部大开发中日益突出。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青藏铁路沿线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努力推动西部大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