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鱼
14494200000015

第15章 有机的、原生的品牌内涵

一个普遍的常识是,有了商标并不等于就有了品牌,更不等于有了相应的品牌内涵,消费者并不会为商标买单。那么,注册“淳”牌之后,接下来该如何导入最核心的品牌内涵呢?千岛湖渔业同时打出的第二张牌是:有机。公司的经营团队想要找出千岛湖鱼的差异性,它与其他地方的鱼不同的地方。千岛湖鱼品质好,说一千道一万都过于空泛,而且不好传播,所以他们想到了健康、绿色等概念,恰好当时有机食品在中国刚刚兴起,他们从环保部门了解到有机的概念后立即着手申报。

活鱼的有机认证在中国没有先例,当1999年公司向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OFDC)提出这个想法时,专家们都吓一跳,千岛湖的鱼真的可以做这样的认证吗?2005年,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有机茶的广告,对有机产品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所有优质的农产品可以分为三个档次:一个是无公害食品,一个是绿色食品,一个是有机食品,而有机食品处于这个金字塔的顶端,属于顶级产品。而在2000年,这个有机概念知道的人非常少,就算是公司的客户,有些在早期的时候还把“有机鱼”说成是“无机鱼”。他们的思维逻辑大概是因为有机肥他们是知道的,就是鸡粪、鸭粪这些东西,千岛湖鱼没那么脏,所以就往往说成“无机鱼”。

当时公司开新闻发布会,做媒体和消费者的寻根探源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建立对有机鱼的感性认识。媒体有猎奇心理,“有机鱼”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于是公司邀请的OFDC专家就时常陪着营销人员大江南北地跑客户,做推介,最后大家总结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类比:无公害食品就是不含农药残留;绿色食品就是检测指标中不含一些对人体有害物质的食品,比无公害食品有更多的检测指标;而有机食品更是把环境都纳入到检测的范围中来,有机食品所有的周遭都要符合有机标准才能算有机食品,对产品的要求更加严格。优良的生态环境才能生产出拥有优良品质的产品,这是有机食品的逻辑出发点,也更符合食品安全的考虑。在推广有机鱼概念时,一本非常不起眼的小册子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本被叫做《有机鱼一百问》的小册子是由杭千发的渔业专家精心选出100个关于“淳”牌千岛湖有机鱼的问题,解答堪称深入浅出、全面而生动。大家都知道,国家在对食品的检验中许多指标是不检测的,而许多时候就是这些非检测的指标会出问题,引起食品安全事件。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那时的国家检验标准中没有三聚氰胺这样的检测指标,而恰恰是这个添加剂对人体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新闻学上有句很经典的话:“没有新闻就制造事件,没有事件就制造概念”。中国市场经历过一个狂热的制造概念的时代:比如脑白金,其学名就是褪黑素;SKII核心物质叫作弹力蛋白,而在学术资料中却没有这个概念;甚至一些工业企业的产品,比如海尔的“光触媒”空调,实际就是在空调上增加一个活性炭过滤网罩……这些让人炫目的概念往往是误导消费的“罪魁祸首”,概念营销核心其实是寻求产品本质特性,这种特性应该是产品固有的,而不是可以夸大和包装出来的,不是为宣传一个概念而去制造概念,至少那样做是短视的、不持久的。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这一概念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返璞归真。其与化学农业相反,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食品。

由于特有的国情,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几乎不存在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即使有少量产品也大多为出口,到1999年中国有关机构才首次正式颁布了《有机认证标准》;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一些富裕地区的人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有机食品如星火般开始萌芽,在一些都市的大超市里,出现了有机食品的字样;但真正引起普遍的关注,还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之后,人们这才意识到,有机食品与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机食品早已成为一种时尚。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市场,2011年美国有机食品行业销售额突破30亿美元,年度内有七成美国人消费过有机食品,行业整体增长9%。欧洲有机食品消费占全球的1/3,世界排名第二的德国有1000多种有机食品。

对2000年的杭千发来说,一个潜在的机会正在来临。在得知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家水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后,这家公司马上开始向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申报认证,以抢夺市场先机。在产品方面,他们有着足够的自信,千岛湖本身就是最好的推荐书。千岛湖气候良好,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非常适宜鱼类生殖繁衍。加之库区周围的森林覆盖率高,到处郁郁葱葱,水面浩瀚,对湖水温度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此外,千岛湖雨量充沛,水的新陈代谢快,每年平均入库径流为94亿立方米,平均出库水量为90亿立方米,湖水更换期只有2年,而渤海海水的更换期则达18年之久。长期以来,千岛湖在中国众多的大江大湖中位居水质之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其完全有可能率先孕育一个全国性的有机食品品牌。

淳安人常常开玩笑地说,千岛湖鱼是喝农夫山泉,吃松花粉长大的。在千岛湖四周的崇山峻岭上,遍布着马尾松,每逢春天松树开花季节,随着自然界的力量——风和雨水,大量松花粉飘落和流入千岛湖,成为鱼类的天然饵料。早在2000多年前,松花粉就被国人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称久食可以强身、益气、延年,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赞誉其有“润心肺、益气、祛风、止血”的功效。世界上许多专家认为,花粉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具有完全营养的保健食品。总之,生活在北纬30度的千岛湖鱼几乎具有不可复制的生长环境,这种情况就像全球最负盛名的葡萄酒来自法国的波尔多地区,最好的橙子来自阳光充沛、气候适宜的美国加州一样。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千岛湖打有机牌不仅是一种品牌内涵的高度浓缩,更是一种竞争战略,也就是迈克尔·波特所说的“差异化战略”,即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树立自身的唯一性、权威性和排他性。同时,这种做法也符合“专一化战略”,聚焦“有机”有利于企业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本质上说,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试图将先天拥有的基础资源转化为特殊的战略优势。

但实际上,有机必须经过严格的认证,尤其是对渔业来说,从对环境的检测到对养殖的要求,从饵料把控到对疾病的防治,从捕捞到产品的运输,甚至包括如何宰杀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认证部门严格考察。1999年开始的有机认证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杭千发都是首次做有机鱼的认证,所以也非常认真,有机鱼体系终成为一个完备的范例,以至于一直以来千岛湖有机鱼都作为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一个成功案例进行宣传。直到2000年10月这样的认证才得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生产科技人员和认证中心的专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继注册“淳”牌之后,千岛湖的鲢、鳙等10多个品种的鱼类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淳鱼有了实质性的支撑。3年后,在公司的推动下,淳安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国有机鱼之乡”。

这些年来,“有机”二字一直是千岛湖渔业品牌呵护的重中之重,先后荣获全国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全国有机食品示范企业等资格证明,这一系列围绕有机概念筑就的防火墙,保障了千岛湖渔业的长期竞争力。2008年,千岛湖渔业在全国“淳”牌有机鱼经销商大会上,隆重发布了一份中国淡水鱼行业第一个有机宣言,再度将自身在有机鱼领域的领导地位彰显无遗。宣言这样表达:“以关爱顾客健康为己任,倡导饮食健康,倡导有机消费,引领餐饮市场的消费潮流;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提倡食品源自自然,倡导人人保护自然的良好道德风尚;以创造绿色消费环境为目标,为顾客提供品质优越、营养丰富、更多更好的有机菜肴;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为基础,注重产品品牌及原产地保护,从源头把好食品的质量关;以维护顾客合法权益为根本,不欺骗顾客,不唯利是图,坚决抵制假冒及不安全食品;以忠诚守信、服务客户为原则,努力构建一个诚信为本,安全、健康、和谐的餐饮市场。”这份宣言由经销商代表宣读并对媒体发布。

可以明显地看出,千岛湖渔业的有机概念不仅局限于生产企业本身,而是已深入终端体系。这种做法进一步顺应了餐饮市场的潮流,也使得千岛湖有机鱼在整个流通体系建立了共同的价值观。

事实上,中国的有机食品现状堪忧。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经营者涌入其中,以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整个有机行业的鱼目混珠和泥沙俱下也在所难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食品成为一种奢侈。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机食品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需求势头异常旺盛。

2012年,在有机牌的基础上,千岛湖渔业又启动了原生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个时期以来,大量打着千岛湖有机鱼的产品充斥市场,有机鱼概念严重泛滥,已局部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公司认识到,与其在混乱的有机鱼市场上听之任之,不如进一步强化“淳”牌有机鱼所拥有的独占性自然资源,构建以资源价值为核心的品牌战略。于是,千岛湖原生有机鱼应运而生。此举从产品资源的稀缺性、原生态和自然资源的配置层面,再一次界定了淳鱼的品牌内涵——有机的、原生的。

应该说,杭千发是一家非常善于锁定概念,从而进一步讲好故事的公司,如同有人所说:“在21世纪,一个企业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创造和叙述故事的能力。这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挑战——不管是生产消费品、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公司,还是提供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善于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背后创造故事。”对这家公司来说,有机就是故事的开始。

从最初的“淳”牌出世,到后来的有机和原生,这家公司始终将极大的热情倾注到品牌运营的商业实践中,同时,也在不间断地提高经销商对有机鱼的认知,每当国家权威部门出台一项更具体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后,他们就会不失时机地召集全国经销商共同学习,签订经销承诺书。时至今日,伴随着品牌的一路成长,千岛湖渔业已拥有了引领有机鱼行业的强势话语权,从渔业的经营者转变为行业标准的阐述者。后来,所有人都惊奇地发现“有机鱼”成为商品市场上独立的一个品类,甚至在一些局部市场,“有机鱼”被认为就是“淳”牌千岛湖鱼,似乎它已成为一种特定的鱼品种一般。这种市场表现充分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概念不是等来的,也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找不到方法的企业。用一句营销界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到底是有机产品成就了有机概念,还是有机概念成就了产品本身?千岛湖鱼以有机概念而从山塘水库中的各种同类产品中跳了出来,“淳”牌鱼与其他鱼的本质不同,这个不同就是“淳”牌鱼的生长环境是国家一级水体,本身不投喂任何饵料,这样条件下生产的鱼就是有机的鱼,就是优质的鱼。优秀的产品随着有机概念的深入人心被大家所认识和认同,最后形成品牌溢价,而有机概念更是随着无数优秀产品得以迅速传播,成为超越绿色概念的一个更高级别的食品标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行一步的有机认证为千岛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后来不断有同类企业打有机牌,但人们已经很难再为之而感到新鲜了。

要想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并不容易,2000年的“淳”牌有机鱼还只是一个初生的梦想,而今正走在通往极致的路上。

媒体链接:好水好鱼千岛湖

CCTV-4《走遍中国》,时间:2005.10

“一二嗨咗,一二嗨咗……”

这个场景就是千岛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巨网捕鱼”,但谁又能知道这个精彩的场景差一点就不存在了,这潭清澈甘美的湖水曾经发生了一段不便公开的秘密。

这就是在千岛湖上不断上演出群鱼飞舞精彩场景的捕捞队,捕鱼可是力气活,但令人诧异的是,在这个四处游动的湖上部落却充满了浓浓的生活味道。吃过早饭后,按照预先的计划,捕捞队准备开赴另一个新的渔场作业。

记者:“这个二胡是他在船上自己练的?”

陈纪连:“对,他自己平时这么慢慢练,现在还带徒弟了。”

记者:“有人教吗?”

陈纪连:“没有人教,他有个书谱,休闲的时候玩玩的。”

“从前抓鱼的人,世世代代都在船上,靠打鱼为生。我们以前捕鱼不是这样捕的,也没有这么大的湖,以前我们是一家一户个体捕鱼。现在我们一年十二个月里面有十个月可以上岸,从前我们渔民是不能上岸的,三百六十天天天在水上。明朝时期,陈友谅和朱元璋打仗的时候,陈友谅被打败了,(他的部下)被朱元璋发配到水里来。陈友谅的部下有九大姓,姓陈的、姓钱的、姓许的、姓孙的、姓叶的、姓林的(等)在水上,这九大姓不能上岸、不能穿鞋、不能穿长衫、小孩子不能上学,还不能跟岸上的人婚配,意思是永世不得翻身上岸。”

陈队长就是当年那位敢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大将军陈友谅的第三十二代后裔。现在工作在捕捞队中的九姓渔民已经不是很多了,只占全捕捞队人员的三分之一。自1959年千岛湖形成以后,九姓渔民逐渐地转入国有渔业公司。也正是这些从古到今以捕鱼为生的人们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捕鱼方法而获得了国家级专利技术发明。

六月的南方,气候湿润闷热,但在今年的梅雨季节,千岛湖却滴雨未下。没想到,梅雨季节刚过几天,一场雷雨飘然而至。按照预定的计划今天下午正是渔场收网的时间,一网大鱼丰收在即。风越来越大,雨越下越急,这不免让陈队长的心里产生了一丝担忧。果不其然,即将到手的收获由于风浪太大,鱼群逃之夭夭而最终化为泡影。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捕捞队原有的工作计划。

陈纪连:“下大雨以后,我们马上就要改变原来的计划。明天早晨我们集中全部的力量,到下面去看一下鱼。”

捕捞队员:“分开看一下也可以,坪山口、姥山背后、西园口这里,还要安排些人去看一下。”

这场暴雨来得猛去得也快,按照最新的工作计划,留在湖中的拦网一定要赶在今晚收回。布在湖中的拦网究竟需要多长,每次都是根据鱼群的大小而决定的。千岛湖有573平方公里,1078个岛屿,这么大的面积,只有迅速判断出大批量鱼群的去向,才能在短时间内减少暴雨所带来的损失。

当八公里长的拦网全部收回时,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陈队长早已是心中有数了。

2005年6月28日凌晨4点。

记者:“发现了没有呀?陈队,怎么样才能听到鱼呢?”

陈纪连:“要听到鱼,我们小船摇去的时候,要很轻,不能发出任何的响声,周围也听不到什么响声。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能够在这么一个几千亩的水面上听到。听到鱼有两种,花鲢(鳙鱼)是打泡的,咕噜咕噜响的,白鲢(鲢鱼)是跳出水面的,它用尾巴打水,打水浪花就大。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能判断这群鱼是大是小,是花鲢还是白鲢。前面我从总部出来的时候,我一直在转,现在就是在那边发现了鱼群比较大一点,比较集中一点,我们可以抓了。”

记者:“在那个方位?”

陈纪连:“对,在那边。”

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顾不上半夜的疲劳,陈队长带领渔工们启动了机拖船,满载着一船船的拦网,根据从不同地点返回的侦察兵的情况汇报,制定出了包围圈的范围,把握时机,将布拦网的目标锁定在发现鱼群的区域。

陈纪连:“这种叫刺网,刺网是驱赶鱼的。鱼身上不是有一种很滑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一被划到,就好像人被刺扎了一下的感觉,马上鱼就跑得快啦。”

“这种是拦网,线比刺网粗,放在水里,影子就很大,特别是太阳光线下来,鱼看到的就像是一堵墙,鱼就感觉我这里逃不过去,它必须顺着我们这个拦网走。”

记者:“水的颜色是绿的,它也是绿的,鱼应该是看不见的吧?”

陈纪连:“那个白的放上去它就看不见,这个放上去就很明显了,就看见了。”

记者:“在水里边这个反而看得清楚。”

陈纪连:“对,这个反而看得清楚。鱼看到拦网以后,它顺着拦网走,就像对着一堵墙,它自己就感觉到我这里是过不去的,必须要找到一个缺口跑出去。”

记者:“这堵墙放在水里有多高?有多深?”

陈纪连:“这个网有70米高,长是2000米。”

“这个就是张网。”

记者:“这个颜色太明显了。”

陈纪连:“这个张网为什么是红的呢,是我们多年捕捞研究出来的一种经验,鱼有一种感觉,看到红的就往红的方向逃。”

记者:“鱼喜欢红颜色。”

陈纪连:“对,它喜欢红颜色,往红的颜色方向跑。第一步把鱼群围了,第二步是设这个张网,第三步放那个刺网,这三种网联合作业,叫做联合渔具渔法,最后形成了巨网捕鱼。”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张网捕鱼”,而千岛湖上所设置的这张网,其实就是一个鱼群的迷魂阵。巨网捕鱼所采用的“拦、赶、刺、张”联合渔具渔法原理是先将鱼群围住,后采用色彩引诱和驱赶的方法,使鱼群朝预设方向的网阵逃逸,从而达到捕捞的目的。迷魂阵源于一种兵法,相传始于汉代,是根据韩信、张良作战防御工事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是“阵”必有机关。这个在水中漂浮的竹筒下面就是一个能让鱼群进得去但出不来的畚斗网。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艘艘满载着刺网的小木船驶进拦网所设的包围圈中,每条小船相隔一定的距离以后就被大船甩下,将一道道刺网平行部署在包围圈中,而当鱼群在碰到刺网后,受到惊吓,便会沿着刺网下面及左右的空隙沿拦网逃进张网之中,成为猎物。

今天将是个丰收的日子,一大早两艘特制的沉浮式半潜船就开往渔场,但一同来凑热闹的还有满载外国朋友的客船。观看千岛湖巨网捕鱼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观光项目,就连许多当地人也是百看不厌,而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更是感到惊奇不已。

记者:“队长,我看这里还把捕上来的鱼往外扔。”

陈纪连:“这个鱼我们是按照规定捕捞的。四公斤以下的鱼我们要把它放回去,四公斤以上的鱼我们才把它捞回来,捞到船里去。现在我们把两船鱼分开,白鲢和花鲢分开运。”

记者:“把这两种鱼都得分开?”

陈纪连:“这条船上装花鲢,那条船上全部装白鲢。”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往外扔的鱼都是不到四公斤的?”

陈纪连:“往外扔的鱼都是不到四公斤的,不到四公斤的鱼我们是不允许捕的,还要给它放掉,放掉以后我们明年还会捕的。”

记者:“就是说它现在还不够格。”

陈纪连:“对,规格还没到,这样也是一种资源的平衡。因为我们这个张网的网目很大,四公斤以下的鱼基本上要跑掉,但是鱼太多,很拥挤,还有一部分跑不掉,因此得人工把它捞出去。每年我们一网都能够捕到十万到二十万斤,2003年的时候,我们在这个地方一网鱼捕捞到了68万斤,光我们这个船往镇上运,运了20天。湖里的鱼我们既不能多捕,也不能少捕,我们每年都控制的,根据市场走。市场上需要我们多少鱼,我们就捕多少鱼,但是总量是有控制的,总量控制在300万斤,每年只能捕300万斤,不能多。”

鱼各有脾性,要使脾气暴躁的鱼不因相互碰撞而死亡,先要把它们送到这里来,把鲢鱼和鳙鱼分开关几天“禁闭”,然后送往配送中心。在千岛湖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可以捕捞,这里的鱼还担负着一种特殊的工作。

陈纪连:“我们现在这个地方作为大鱼库,长年封库的,是禁渔区。这里作为一个大鱼库,我们在这里面打鱼,根本就不需要听的,这网撒下去以后,几十万斤就进来了。”

记者:“为什么要把这片禁渔?”

陈纪连:“这条河道是通往安徽上游的,因为上游常年有污水下来,所以我们就用这个网给它拦了,拦了以后这里面鱼很多。这里面的鱼用来净化水质,专门吃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污水、脏的东西,这里面的鱼我们现在就称之为环保鱼、治水鱼。用鱼治水,保持鱼、水的生态平衡。”

千岛湖原名为新安江水库,当年为了建设中国的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建设的水利发电站,1959年国家在新安江筑坝,从而形成了这一人工淡水湖。这一潭清水不仅成为人类生存的饮用水源,同时也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景区,但就是这一潭清水却从1998年开始水质不断恶化,这个情况使得千岛湖人开始坐立不安。人们发现在原本清澈的水中开始堆积起一层厚厚的漂浮物,水中有股强烈的六六粉的味道。这潭清水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质的下降呢?这水以后还能再喝吗?

“最近我们千岛湖发生了水华的现象。”

“淡水水生浮游植物,它的细胞死亡腐烂产生的一种物质漂浮在水面上,这种物质叫做水华。”

“那么我们的鱼呢,最近发到东北去,他们也提出要退回,说我们的鱼里面有味道,可能有毒。”

“利用养殖水葫芦的办法,对水体的净化可能有一定的好处。”

“它(这种办法)会影响旅游的景观。”

“利用水泵把表层的藻类生物抽取之后,过滤把浮游生物带出水体。”

“千岛湖水面这么大,那得需要多少机械来处理这个问题?”

“我认为是不可行的。”

“我听了以后还是觉得,洪总工的这套方案可行。”

“水华”,这个许多人往日都没有听说过的名词,正在严重威胁到千岛湖的生态环境。研究证明,正是湖中能够滤食浮游生物和植物的鱼种的大量减少造成了这种恶果,那么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呢?什么时候再能还回那一潭清水?这些争论当时都成了解决问题的焦点……而今,千岛湖人已经找到根治方法。

每当一条条大鱼被捕起后,就将成为一种商品供应到市场上,能否在上市之前保持鱼肉的鲜美,就成为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的关键问题。当地人不仅创造出了独特的捕鱼方法,还专门制造了专供运输活鱼的沉浮式活水船,并且建立起了负责保障这些有机鱼活体配送的相应部门,目的就是要使鱼不离开水就可以“游”进厨房。

来自原产地的鱼再配以原产地的水就等于原汁原味,怪不得上海的一些买家就要求鱼在到货的时候一定用的是千岛湖里的水。

记者:“师傅你好,你这车鱼往什么地方拉?”

配送人员:“到河南郑州。”

记者:“需要多少小时?”

配送人员:“二十小时左右。”

记者:“这么长时间,鱼会不会死掉?”

配送人员:“不会死的,到那边还是鲜活的。”

记者:“一车拉多少斤鱼?”

配送人员:“两千斤的样子。”

如今,经历了二十年对千岛湖有机鱼及鱼文化的开发,千岛湖鱼味馆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鱼肴,烹饪风格融汇了煎、炸、炒、烩、炖等各种技法。这张能够证明鱼的身份的卡片保证你吃到的是正宗的千岛湖有机鱼。千岛湖有机鱼还曾引发过一场小小的风波,这还要从这张广告牌上这个可爱的女孩与她怀中紧紧拥抱的大鱼说起。

何光喜:“当时确有这么一件事情,还闹得沸沸扬扬的。起初我们公司也没意识到,这个女孩子照片会跟我们公司的品牌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后来,他们提出了一些肖像权的要求,我们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了共识,我们合法地取得了她的肖像权,并聘请她作为公司的形象大使。”

姚诗华:“抱鱼的时候我只有10岁,读二年级,现在我13岁了,读五年级了,过去都三年了,但还是记忆犹新。当时抱鱼的时候,那小木船里有五六条鱼,我选了一条,那鱼是活的,力气挺大,滑溜溜的,动来动去我都有点抱不住。后来,照片出来之后,到处都贴有我的照片,我挺自豪的,但是朋友同学他们都说,他们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后来我家和公司经过友好协商,成为了好朋友,现在我已是他们的形象大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