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叫晏殊,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而且还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宋代的大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晏殊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后来,他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
可巧,晏殊到达京城时,正赶上科举会试。考生们都是经过各省选拔、成绩名列前茅的才子。晏殊因为是作为“神童”被选来见皇帝的,就可以不参加考试。可晏殊想,只有经过考试才能检验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于是,他申请参加考试,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考场上汇集了1000多名各地赶来的考生,晏殊最小,还不满14岁。开始,他有点紧张。可又一想,如果证明自己的学问确实不够,那就回家继续苦读,有什么可怕的呢?
考题发下来了,原来,这个题目自己曾经作过,那篇文章还受到好几位名师的称赞和指点呢。这时候,晏殊的心里就斗争开了。
按说,那篇文章的确是自己独立写成的,现在把它照样抄下来,当然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应该算是作弊。可是,不管怎么说,那毕竟是在自己的家里写作,气氛当然不像这里紧张、肃穆。如果是在考场上,恐怕就不一定能写得那么好了。晏殊想起老师曾经讲过:做学问必须诚实,如果对自己放松要求,那只能害了自己。
想到这,晏殊决定把实话讲出来,要求主考官给自己另换一个试题。可是,考场上的规矩很严,晏殊几次想说话,都被监考人制止了。迫不得已,他只好以那篇文章为基础,又做了些修改加工,写好之后,交了卷。
几天之后,十几位成绩最好的考生被召集到朝廷大殿上,接受皇上的复试,晏殊也在其中。皇帝高兴地对晏殊说:“你的文章,我亲自看过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这样好的学问。”
不料,晏殊却跪在地上,自称有罪。接着,就把自己曾经做过那个题目的事讲了一遍。并请求皇上另出一个题目当堂考他。
晏殊说完,大殿上鸦雀无声,众人都惊呆了。心想这个少年真是傻,遇到自己练习过的考题本是天大的幸事,怎么还要另考一遍呢!
过了片刻,皇帝突然大笑,说道:“真看不出,你这孩子不仅学问好,还这样诚实、有志气。好吧,我就成全你吧。”
于是,皇上和大臣们商议,就出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章。晏殊压抑住内心的紧张,很快写好文章交上去。大家一看,都称赞写得不错。皇上十分高兴,连连夸奖晏殊。
当场,皇上授予晏殊一个等同于进士的学位,还吩咐左右给晏殊安排一个官职,先让他锻炼一下,期望他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晏殊的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可他一直保持着诚实、勤勉的作风。
名师点评:
晏殊树立诚实信誉的故事,他的诚实让后人动容。做人就要做诚实的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