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惠连(397—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的族弟,十岁能作文,为灵运所赏识。曾作彭城王刘义康法曹参军。擅长于赋,尤擅咏物。今存《雪赋》、《橘赋》等,而以《雪赋》最为著名。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隋书·经籍志》载有谢惠连集六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谢法曹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雪赋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以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
“请言其始,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瑾扉,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揜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奕奕,联翩飞洒,徘徊委积。绐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硅,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霤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
“至夫缤纷繁鹜之貌,皓□曒絜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昊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鵾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彼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酏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珮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鉴赏”
《雪赋》是咏物小赋中的名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文章的缘起。作者虚构梁孝王游园时遇到寒风愁云,心中郁闷,于是摆宴邀宾客,以消释愁闷。著名文人邹阳、枚乘、司马相如也来赴宴。不一会儿,下起了雪。梁孝王命司马相如驰骋想像,以美好言辞描绘雪景。
第二部分便是司马相如赋雪的内容了。司马相如先叙说了有关雪的典故,又说明了大雪对年成的意义,便开始了对雪的铺陈描绘。
文章先写下雪之前的情况:严冬季节,溪水枯涸,温泉结冰,沸潭水无波澜,南方炎热的风不能兴起。人们用泥土涂塞门窗的缝隙,穿起了厚厚的衣服。四海云聚,朔漠飞沙,阴云浓重,掩蔽天空。这时大雪便开始纷纷落下。这一段文字气势磅礴,想像丰富,视野开阔,层次清晰,为下面对雪的描绘作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一段文字,作者先以对偶、排比的手法,生动描写了雪花漫天飞舞、飘浮流动的种种景象,然后细写雪覆盖栋宇、穿帘入室、回旋于阶屋、帐席等等情态。文章以雪比圭,比璧,给人以雅洁、端庄之感。雪飘到原野,万物如绢;飘至山上,千岩皆白。雪后的台、逵、阶、树更加洁白可爱。雪使白鹤、白鹇都失去颜色,使白绢、美女都失去光彩。在层层对比中,雪的纯白之色更加突出,纯美品质更加感人。作者把白雪在朝阳映照下更加鲜艳夺目的景象摄入镜头,并加以烛龙衔耀的非凡想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作者还把水滴结成的冰柱,比喻成陈列的明亮的珍珠,更给人以清新之感。作者感叹着雪那无穷的貌、仪、势、奇,深感用笔墨难以穷尽。文章再转向了对夜间雪景中人物心情的描写。在这静谧的雪夜,人们自然幽情满怀,听着风触冰凌之声,仰望明亮的月光,品尝着美酒,观赏着起舞的鵾鸡,望着孤飞的大雁,思念着远方的亲朋。这一段文字不再写雪本身,而是写雪景给人间带来的美好环境,增加了人间的情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邹阳的雪歌和枚乘的乱辞,是此赋的最后一部分。雪歌有感于白雪很快将融化,因而抒发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感伤的情调。乱辞则通过和羽毛、白玉作比,总结了雪的性质,说明了羽毛之质轻,白玉之性坚,白雪则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或消失,更显得自然潇洒。雪在阴冷黑暗中保持着自身的洁白,却不固守保全自己,随阳光照耀而融化。作者赞扬着雪的这种品格,也表达了他“因时兴灭”、“纵心浩然”的人生哲学。这一段议论对比自然,出语潇洒,颇具情趣,不觉其枯燥。
谢惠连的这篇《雪赋》,气势磅礴,想像丰富,描绘细致,情景交融,说理自然生动,文学价值很高。
(黎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