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要像成功者那样思考,你才能成为成功者
聚会的时候,你会发现多年不见的同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年那个品德兼优的班长今日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当年那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当年那个沉稳的“书呆子”现在成为政府一名要员……
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样子,你的心里会不会感觉很不是滋味?也许这些人在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如你优秀,人缘不如你好,在班里属于令老师头疼的那一类。但是离开校园走进社会后,你和他们同样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数十载,却没有取得像他们那样的成就。在他们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总裁,为了上千万元、上亿元的生意奔波的时候,你还在为了生活能更好一点而加班、多兼职一份工作。此时你会不会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和昔日的同学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你要如何做,才能将差距缩小,成为富人的一员,而不是永远待在穷人的圈子中呢?
很多人不甘于贫困,但是他们却无力改变现状,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做才能走出贫困。事实上,走出贫困很容易,只要你能执着地完成你的目标。
在新晋“80后”富豪中,康盛创想公司创始人戴志康不是其中最有钱的,但是他是这些年轻的富豪中最执着最具财智思维的。如果说一个人在一个看得到希望的事业上奋斗、执着是可以理解的,戴志康却是在一个看不到前途的事业上执着地坚持了3年。
戴志康创业的时候年仅21岁,大学尚未毕业,他的同龄人还在学校学习、恋爱、享受,挥霍着父母给的钱。那时候的戴志康开发了一款名为“Discuz”的软件,免费提供给国内论坛使用。最初,戴志康发明这个软件的目的是使自己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是当一份年薪30万元的工作找到戴志康的时候,他却很冷静地拒绝了,因为他看到了这份软件将给他带来的财富。
戴志康看到自己研究的软件已经被800多个社区使用,被大多数人认可,到了可以收费的时期。但是他毕竟很年轻,没有考虑到收费会为他带来多大的影响。在他宣布收费后的最初阶段,网上对他骂声一片,有人说他是骗子,先用免费这个陷阱引诱人使用这个软件,在人们习惯了软件后,再采取强制收费的手段。那段时间,戴志康思绪很乱,他总对自己说:“做这件事情到底还有什么意义,我还要坚持到什么时候?”但是发完牢骚,他依然投入对“Discuz”的优化当中。戴志康最初对“Discuz”的定价是500元,8个月后,他没卖出去一套,但是戴志康没有将软件降价,反而一路涨到1000元,最后涨到2000元。
就在很多人认为戴志康要失败的时候,有一位香港用户打电话给他,表示想要购买这套软件。只要戴志康能尽快改进,还可以多付些费用。戴志康用了一周的时间将用户要求的地方全部改进完毕,赚到了第一个3000元。大学毕业前夕,戴志康利用这套软件,赚到了第一笔创业资金——50万元。
大学毕业后,怀着创业的梦想戴志康来到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康盛创想公司。创业初期,为了节约资金,他将办公地点选在一个很旧的民宅中,许多应聘者看到这样的工作环境,认为这家公司即使不是骗子,也不会有大发展。公司创立8个月后,戴志康才找到自己的一名大学同学,结束了“光杆司令”的创业生涯。
2005年,随着网络环境越来越成熟,康盛创想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员工达到60多人,公司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年纪轻轻的戴志康此时已经成为一名经验老到的商人。成熟的网络环境让戴志康看到了康盛创想第二次起飞的机会。他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将他的软件由收费变为免费,由卖产品改为卖服务。员工纷纷劝说戴志康:产品从卖到送不难,但是如果服务令客户感到不满,以后再想卖这个产品就很难了。
戴志康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尤其是投资人周鸿祎的一番话更是让他坚定了产品免费的决心。周鸿祎说:“你先不要考虑钱的问题,你要通过免费的方式打开市场,扩大用户群。只有将用户量扩大,才能提高竞争力,你的免费战略才能令公司彻底避开价格战。你的公司走的是互联网公司的策略,而不是软件销售公司的策略,卖服务才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根本。”2005年12月,戴志康将软件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并承诺康盛创想将为用户提供最全面的服务。
在软件免费供应后,康盛创想的用户呈现直线增长,用户的激增令戴志康极为兴奋,短短几个月,公司收入已经达到3000万元。
如今的戴志康已经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80后”富豪新贵,拥有数亿元财富。当初戴志康如果没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那么现在可能只是一个拿着30万元年薪的高级白领,虽然不为生活发愁,但也无法享受成功的快乐。
成功语录:
成为富人并不像扳倒泰山那般困难,反而只需要你一点点财智思维,一点点执着。如果你相信你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么就不要管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究竟有多少险阻、多少困难、多少障碍。成功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抱着一个信念——我是对的,我所做的事情也是对的。一直向前,坚持下去就能看到成功。
7·学会独当一面才是成功最实用的“秘密法宝”
如果有人将世界上白手起家的巨富的资料收集起来,经过分析,一定会发现这些富翁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基本都是他所在行业的专家和佼佼者。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这个行业的技术不断创新、科技不断进步。因此从他们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越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行业中的专家,越容易得到财富。然而要想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就必须做到不轻易言败,这样才能在坚持的道路上让自己走得更远。
软件大王比尔·盖茨从小喜爱计算机、喜爱编程,因此他考入了世界着名大学哈佛大学,但是他为了自己喜爱的编程事业毅然选择退学,专心在编程上寻求发展。正是因为他这种钻研的精神,才让他成为编程界的专家和领军人物,进而缔造了他的微软帝国,成为拥有数百亿美元财富的超级巨富。“股神”巴菲特出生在证券经纪世家,从小就对证券交易很感兴趣。上了大学后,巴菲特得到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投资大师的指点,令他的投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成为投资界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成为和比尔·盖茨并肩的超级巨富。所以,想要赚钱、想要成为富翁,一定要确保自己在某一方面才华过人、能力突出,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专家,否则你将很难成为富人。
着名导演吴宇森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由于父亲患病不能工作,家庭的重担全靠母亲在工地做工支撑。父亲在世的时候,吴宇森告诉父亲,他要做一名电影人。听到吴宇森的志愿,他的父母很担心,因为电影在他们眼中是一件很不靠谱、不实在的东西。中学毕业后,吴宇森因为家庭的原因,打消了到台湾学习的梦想,到了一家教会学校,就是在这期间,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影视的追求。吴宇森很喜欢看电影,每每被电影感动,这一切更加坚定了吴宇森在电影界发展的念头。
1997年,吴宇森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伯乐——恩师张彻导演。1971年,张彻是当时电影界着名的大导演,只要影片打上“张彻导演”的标签,在市场中都能够畅行无阻。在跟随张彻导演的过程中,吴宇森学到了许多专业技巧,这为他日后独当一面,成为着名导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彻是个完美主义者,哪怕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要求十分到位,他对自己、对徒弟更是严格要求,吴宇森自然也没少吃苦头,但是吴宇森从不怕苦,也不怕难,始终默默跟在张彻身边学习。很快,吴宇森从学徒升为张彻身边的第二副导演。成为第二副导演后,张彻经常要求吴宇森帮他做剪接工作,张彻对吴宇森说,身为一名导演,对于片场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做到精通。显然,张彻很喜欢这个聪明、对电影热爱到骨子里的年轻人,以至于在片场吃饭的时候,都要叫吴宇森坐在他的身边,和他交谈当天拍摄电影的细节,交流彼此的想法。
张彻还让吴宇森独立拍摄,常常是一个场景张彻拍一遍,吴宇森拍一遍,出来效果后,再将二人拍摄的电影片段进行对比,通过这个方式让吴宇森在对比中找到自己拍摄时的欠缺点和优秀点。跟着这样一名真心热爱电影、真心教授他的老师学习拍摄,吴宇森很快便领悟到电影是传达理念的最好工具,通过电影向大众传达自己的想法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领悟到了这层意义,吴宇森更加热衷于学习电影拍摄技巧,更加热爱电影事业。
仅仅两年后,吴宇森得到张彻的认可,独自执导人生中第一部电影《过客》。虽然这部电影并没有让吴宇森一夜成名,但是吴宇森由一个学徒出师成为电影导演的重要标志。此后,吴宇森一发不可收,执导了许多部脍炙人口的影片,而他本人也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二人后,第三位进入好莱坞的华人明星。
如果吴宇森没有对电影的热爱、没有对电影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坚持不懈地学习,自然就不会成为电影界的专家,就不会有一名为吴宇森的大导演,也不会有他众多精彩影片的问世,吴宇森也更不会取得进入好莱坞的巨大成功了。
成功语录:
要想在一个行业内成为专家,掌握到这个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因此而创造出财富,那么就必须在为自己定好一个目标后,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也才能获得财富取得成功。